Reference: | 一、 中文部分 (一)中文專書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件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89年。 王治來編著,《中亞國際關係史》。長沙:湖南出版社,1997年。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邢廣程,《崛起的中亞》。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2年。 邱坤玄,中共的中亞外交政策,美伊戰後的大國中亞外交政策。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3年。 俞正梁等著,《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 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孫壯志,《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恐怖主義:舊威脅、新焦點)》。台北: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2年。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1-2002(亞太綜合安全:台灣安身立命之所基)》。台北: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2年。 徐葵主編,《跨世紀的戰略抉擇─90年代中俄關係實錄》。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9年。 葉自成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傅耀祖、顧關福,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賴昱安,〈大國外交與睦鄰戰略〉。收錄於《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朱新民主編,台北:遠景出版社,民94年。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閻學通等著,《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閻學通,《中共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出版 社,1999年。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叢鵬,《大國安全觀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7月。 (二)中文期刊 丁永康,〈中共推動國際新秩序制約因素分析〉,《問題與研究》,民國90年7月, 頁31-51。 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民國88年3月,頁45-61。 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民國90年2月,頁57-75。 王宗承,〈上海合作組織之研析〉,《國際與大陸要情研析報告》,第三十二卷,第五十三期(2001年7月),頁97-98。 成寧,〈美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利益及美俄爭奪該地區的新態勢〉,《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3期,頁44-47。 宋國誠,〈全球化與中國:機遇、挑戰與調適〉,《問題與研究》,民國91年3、4月,頁1-32。 何希泉,〈世紀之交的中亞形勢特點及前景〉,《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1-2期,頁56-60。 何希泉,〈大國戰略與中亞地緣變局〉,《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第2期,頁42-51。 吳東野,〈上海合作組織擴大成員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94年,第4期,頁33。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民國88年夏季號,頁23-38。 邱坤玄,〈中共大國外交與獨立自主外交〉,《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9年11月,頁5-7。 施子中,〈911事件後國際情勢發展對中共新安全觀之衝擊〉,《戰略與國際研究季刊》,第四卷,第三期(2002年7月),頁5、7-13。 施子中,〈911事件對中共推動「上海合作組織」之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2002年1月,頁128-175。 孫壯志,〈淺析21世紀中亞地區的安全格局〉,《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3期,頁33-38。 張宏偉,〈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的典範〉,《學術論壇》,2002年,第2期,頁22。 許志嘉,〈中共外交政策的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4期,頁45-47,頁56。 畢英賢,〈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2期,頁26。 張雅君,〈上海五國安全合作與中共的角色〉,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4期(民90年4月),頁34。 崔穎,〈加強經濟研究、鞏固上海合作組織〉,《東南亞研究》,2001年,第6期(2001年6月),頁53-56。 黃虹堯,〈中共亞太多邊外交的探討—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12期(91年12月),頁34-41。 趙華勝,〈中亞形勢變化與上海合作組織〉,《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6期(2002年6月),頁37。 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11期(1997年夏季),頁19-28。 魯維廉,〈中共「新安全觀」與其外交政策的關係〉,《共黨問題研究》,民國88年12月,頁59-71。 魯維廉,《中共新安全觀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邱昭憲,《冷戰後中共的安全觀與東亞安全合作》,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7月。 陳舜莉,《中共與中亞國家間安全合作關係之研究-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甘可怡,《上海合作組織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張建新,《從「上海合作組織」論中共對中亞的外交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1年。 (三)英文專書 Burles, Mark, Chinese Policy toward Russia and th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 Santa Monica, CA: Rand, 1996. Buzan, Barry, Ole Waver and Jaap De Wilde.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London: Rienner Publishers, 1997. Brzezinski, Zbigniew, 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7. (四)英文期刊 Ditter, Lowell, “East Asia in the New Era in World Politics,” World Politics, Vol. 55, No. 1 (Oct. 2002), pp. 38-65. Gleason, Gregory, “Inter-State Cooperation in Central Asia from the CIS to the Shanghai Forum,” Europe - Asia Studies, Vol. 53, No. 7 (Nov. 2001), pp. 1077-1096. Nalle, David, “Review of Central Asian Security: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ntext,” Middle East Policy, Vol. 9, No. 1 (Mar. 2002), pp. 149-151. Richard Walsh, “China and the New Geopolitics of Central Asia,” Asian Survey, Vol. 33, No. 3 (Mar. 1993), 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