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部份 專書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共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年。 王德仁。《外交學概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林添貴譯。臺北:立緒出版社,1998年。 朱聽昌。《中共週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李五一等著。《大國關係與未來中共》。北京:中共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年。 李鋼。《上海合作組織——加速區域經濟合作》,北京:中共海關出版社,2004年。 肖佳靈,唐賢興。《大國外交——理論•決策•挑戰》,時事出版社,2003 年版。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1993年。 俞正樑。《大國戰略研究》。北京:中央編譯,1998年。 (March /April 2003),P.120-125. Nichol, Jim. “Central Asia’s New States: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 for U.S. Interests.” Issue Brief of Congress, (August 30 2002) P.61-66 Roy, Denny. “Hegemon on the Horizon? China’s Threat to East Asia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9:1(Summer 1994):P.150-151. Sherwood-Randall, Elizabeth. “U.S. Policy and the Caucasus,” Contemporary Caucasus Newsletter, Berkley Program in Soviet and Post-Soviet Studies, Vol. 5 (Spring 1998), P.3-4. Starr, Frederick, S., “The United States ,Afghanistan, and Central Asia,” Nordic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Newsletter (December 1, 2002), P. 38-41. Wang, Jainwei.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Mult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Asian Perspective 22:3 (1998),P.118-123. Wyatt, Oscar, S.Jr., “Geopolitics of Oil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Vital Speeches of the Day, Vol. 62, Issue 7 (January 15, 1996), P.215-217. 網路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chn 魯傑。《多邊主義》。蘇長和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年。 上海合作組織 http://www.sectsco.org/home.asp 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http://www.scosummit2006.org/ 人民網網站: http://www.people.com.cn。 大公報網站: http://www.takungpao.com。 大紀元網站: http://www.epochtimes.com。 胡鞍剛。《中共大戰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年 中共人民日報網站: http://www.peopledaily.ocm.cn。 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 中華歐亞基金會網站: http://www.eurasian.org.tw/policy/policy3.htm。 英國BBC新聞網: http://newssearch.bbc.co.uk。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http://iir.nccu.edu.tw。 唐永勝、郭新定。《角逐亞太》。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 政治學研究網站: http://www.passw.net。 國家政策基金會網站: http://www.inpr.org.tw。 國策研究基金會網站: http://www.npf.org.tw。 新華網網站: http://big5.xinhuanet.com。 高金鈿。《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1992年。 孫壯志。《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共社會科學,2001年。 孫壯志。《中亞安全與阿富汗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徐小傑。《新世紀的油氣地緣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1998年。 張文木。《中共新世紀安全戰略》。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張建邦。《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張登及。《建構中共》。臺北:生智出版社,2004年。 張貴洪、林琳、李曉敏。《國際關係研究導論》。杭州:浙江大學,2003年。 張雅君。《中共大陸研究》。臺北:三民出版社,民國80年。 許濤。《上海合作組織:有希望的新型區域合作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陸忠偉。《全球戰略大格局-新世紀中共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 鈕先鍾。《21世紀的戰略前瞻》。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劉傑。《機制化生存-中共和平崛起的戰略抉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臺北:揚智文化出版社,民國92年。 楊逢泰。《現代西洋外交史》。臺北:三民書局,1986年。 蔡政文。《當前國際關係理論發展及其評估》。臺北:三民出版社,民國89年。 蔡東杰。《西洋外交史》。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1。 魯毅、俞正樑、傅耀祖、顧關福著。《新時期中共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共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霍斯蒂(K. J. Holsti)。《國際政治分析架構》。(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譚朔澄、李偉成譯。臺北:幼獅文化出版社,1995年。 期刊論文 方長平。〈多邊主義與中共周邊安全戰略〉。《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5期,頁47-52。 王明進。〈中共對多邊外交的認識及參與〉。《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5期,頁41-46。 王雪芬,〈多邊外交與當代發展〉,《政法論壇》, 2006年01期,頁2。 王逸舟。〈新世紀的中共與多邊外交〉。《太平洋學報》,2001年第4期,頁3-10。 宋君毅。〈多邊外交:構建和平倔起的平臺〉。《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一期,頁74-78。 李正男,〈中共多邊外交在東北亞和平構想中的地位及其侷限性〉,《當代亞太 》,2005年,頁2-11。 沈驥如。〈多邊外交和多極世界〉。《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第10期,頁22-25。 阮宗澤。〈中共外交─創造和平崛起平臺〉。《暸望週刊》,2003 年12 月15 日,頁14-19。 孟祥青。〈參與多邊安全合作: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年第4期,頁51-92。 岳愛武,〈從上海五國機制SCO-非傳統安全視角分析〉,《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5,頁3-5。 邱坤玄,〈多邊主義與中共在東亞地區的多邊外交戰略〉,《全球化與中共大陸發展學術研討會》,2005年9月。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30卷第3期,1999年,頁23-38。 金鑫。〈開拓新世紀中共多邊外交工作的幾點思考〉。《多邊主義與多邊外交》,2005年,頁38-39。 門洪華。〈國際機制與中共的戰略選擇〉。《中共社會科學》,年第2 期,2001 年,頁183-195。 門洪華: 〈國際機制與21世紀的中共外交戰略〉,《中共大戰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頁270-277。 姜毅,〈中共的多邊外交與上海合作組織〉,《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2003年05期,頁48-49。 倪峰。〈對多邊主義理論構成的一些探索〉。《國際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2004 年11 月第6 卷 第6 期,頁1-18。 唐永聖、程南海,〈關於綜合安全〉,《歐洲》,1997 年,第三期,頁43-45。 時永明,〈亞太安全環境與地區多邊主義〉。《國際問題研究》,1996年第1期,頁41-47。 秦亞青。〈多邊主義研究:理論與方法〉。《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第10期,頁9-13。 張霞,高亞濱,〈中亞形勢與上海合作組織經濟職能的深化〉,《新疆社科論壇》,2003年,頁6-11。 莫洪憲,〈上海合作組織存在的問題及我國的對策〉,《武漢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vol. 58. no. 6 , 2005年11月,頁743~748。 郭樹永。〈國際制度的融入與國家利益〉。《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年第4期,頁60-65。 彭慶。〈從政府工作報告的文字表述看我國多邊外交政策:1986-2005〉。《外交評論FOREIGN AFFAIRS REVIEW》,2005年第8期,頁50-55。 舒建中。〈魯傑「多邊主義」理論述評〉。《國際論壇》,2005 年1 月第7 卷 第1 期,頁53-59。 高永久、秦偉江,〈對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制約性因素的研究〉,《新疆社會科學》,2006年02期,頁47-53。 劉青建。〈挑戰‧應對‧構建─中共多邊外交探析〉。《形勢與政策》,2005 年第9 期,頁34-42。 劉建飛,〈簡析多邊主義的歷史演變〉,《國際政治研究》,2006年第1期,頁 1-8。 錢文榮。〈關於多邊主義、多邊外交的幾點理論和政策思考〉。《多邊主義與多邊外交》,2005年,頁15-17。 鄺豔湘、向洪金。〈淺析多邊外交的優勢與局限〉。《安康師專學報》,2005 年2 月,117期,頁8-13。 蘇長和。〈發現中共新外交:多邊國際制度與中共外交新思維〉。《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年第4期,頁1-6。 英文資料 書籍 Atkin, Muriel. Religious, National, and Other Identities in Central Asia, in Muslims in Central Asia:Expressions of Identity and Change, ed. Jo-Ann Gross Durham: Duke University, 1992. Antonenko, Oksana. Russia’s policy in the Caspian Sea Region: Reconciling Economic and Security Agendas. Edited by Shirin Akiner, The Caspian Politics, Energy and Security, New York: Routledge Curzon, 2004. Achylova, Rakhat. Political Culture and Foreign Policy in Kyrgyzstan, in Political Culture and Civil Society in Russia and New States of Eurasia, ed. Vladimir Tismaneanu New York and London:M.E. Sharpe, 1995. Burles, Mark. Chinese Policy toward Russia and th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 Santa Monica: RAND, 1999. Carr, Edward, Hallett. The Bolshevik Revolution: 1917-1923, Vol. 1 New York: Macmillan, 1950-1953. Curtov, Melvin, and Byong-Moo Hwang. China, Under Threat: The Politics of Strategy and Diplomacy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0. Fuller, Graham, E. Central Asia: The New Geopolitics Santa Monica: Rand, 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Institute, 1992. Gill, Bates, & Matthew, Oresman. China’s New Journey to the West :China’s Emergence in Central Asia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Interests Washington, D.C: The CSIS Press , 2003 . Handler, Chayes, Antonia, and Abram Chayes. Regime Architecture: Elements and Principles, in Global Engagement: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in the 21STst Century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94 . Holsti, K.J.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N.J:prentice-Hall,Inc.,1983. Keohane, Robert.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M. Khazanov, A., Undevelopment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Central Asia, in Central Asia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ed. Beatrice Forbes Manz Boulder Colo:Westview Press,1994. Tammen, Ronald L. and others. Power Transitions Strategies for the 21 Century,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 期刊 Atal, Subodh. “ Central Asian Geopolitics and U.S. Policy in the Region: The Post-11 September Era,” Mediterranean Quarterly 14 (Spring 2003): P.95-109 Brezinski, Zbigniew. “The Premature Partnership,” Foreign Affairs, Vol. 73, Issue 2 (March/April 1994), P.80-81. Chang, FelixK. “China’s Central Asian Power and Problem,” Orbis(summer 1997),P.422-425. Clifford, Rich. “Chinese Policy toward Russia and th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 Aerospace Power Journal 14:4 (Winter 2000),P.10-11 Dorian, James. “Cintral Asia Xinjiang china: emerging energy economic and ethnic relations, ”Central Asian Survey 16:4(1997):P.481-482. Harding, Harry. “Prospects for Cooperative Security Arrangement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Fall 1994), P.36-38.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Foreign Affairs( Summer 1993),P.31-33. Keohane, Robert. “Multilateralism an Agenda for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45 (Fall 1990),p.732-735. Mack, Andrew. “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Problem and Prospects,” Journal of Northeast Studies 11:2 (Summer 1992),P.31-34. Maynes, Charles, William. “American Discovers Central Asia,” Foreign Affairs, Vol. 82, Issue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