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4/145046 (79%)
Visitors : 52062354      Online Users : 77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0344


    Title: 探討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以及企業大學在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運作機制
    Authors: 林青谷
    Contributors: 吳思華
    林青谷
    Keywords: 企業大學
    知識管理
    知識型企業
    Date: 2002
    Issue Date: 2009-09-11 17:42:34 (UTC+8)
    Abstract: 摘 要

    彼得•杜拉克於1969年提出「知識社會」及「資訊社會」這樣的概念。他認為在過去產業中存在的專業階級將逐漸被知識工作者所取代,先進世界逐漸由貨品經濟轉變為知識經濟,而管理型態也隨之改變為如何應付員工的頭腦,而非一味地想著如何控制員工的雙手。因此,今日先進的國家無不致力於智慧資本的發展,而現代的企業經營者也已經深切體會到唯有建構系統化的知識管理機制,才能保有其長期的競爭優勢。在知識已經儼然成為新經濟時代的關鍵競爭基礎下,企業對於知識的管理與運用亦成為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關鍵因素之一,而在企業知識管理的歷程中,企業可透過諸如人員、文件、資料庫、企業大學等方式來進行知識管理相關活動。其中,有鑑於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企業營運總部的設立,而吳思華教授曾指出,政府要推動企業營運總部的設立,必須要有一些配套政策,其中人才養成是跨國企業最著重的一環,因此政府必須要予以獎勵,鼓勵企業在台設立營運總部,並在台灣設立企業大學,培訓國際企業人才,讓台灣成為企業知識基地。

    由於本研究主要是探討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以及企業大學在歷程中扮演的角色與運作機制。因此,本研究所選取的國內外公司皆擁有一定知名度與規模的教育訓練中心(企業大學)。本研究之研究發現如下:

    1.歸納出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
    2.知識在地性的高低程度會影響到知識萃取的成果
    3.企業大學在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4.企業大學的內部講師培訓制度有助於將組織過去的經驗傳承下去
    5.企業大學所傳授的內容偏向管理方面的知識與經驗
    6.四家公司皆因無法達到顧客的要求標準或是無法提供令顧客感到滿意的產品或服務而產生亟需解決的問題
    7.萃取的成果可以分為作業流程方面與產品、服務方面
    8.企業大學是主要的知識流通、分享的機制
    9.在知識加值利用階段「種子人員」與專案小組成員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2
    第三節 研究流程………………………………2
    第二章 文獻探討……………………………………………3
    第一節 知識的定義與特質……………………3
    一、知識的定義…………………………………3
    二、知識的特質…………………………………6
    第二節 知識型企業的定義……………………8
    第三節 知識管理歷程…………………………9
    第四節 知識創造………………………………11
    第五節 知識管理歷程的推導…………………12
    一、發現問題……………………………………12
    二、知識的萃取…………………………………12
    三、知識流通的機制……………………………13
    四、知識加值利用………………………………16
    第六節 企業大學………………………………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1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變數說明…………………19
    一、研究架構……………………………………19
    二、研究變數說明………………………………19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資料蒐集…………………20
    一、研究對象的選取……………………………20
    二、資料蒐集方式說明…………………………20
    第三節 研究限制………………………………21
    第四章 個案公司……………………………………………22
    第一節 奇異公司………………………………22
    一、奇異公司介紹………………………………22
    二、奇異公司知識管理的歷程…………………32
    三、小結…………………………………………39
    第二節 迪士尼公司……………………………42
    一、迪士尼公司簡介……………………………42
    二、迪士尼公司知識管理的歷程………………50
    三、小結…………………………………………57
    第三節 統一超商………………………………60
    一、統一超商簡介………………………………60
    二、統一7-11公司知識管理的歷程……………68
    三、小結…………………………………………74
    第四節 緯創資通公司…………………………77
    一、緯創公司簡介………………………………77
    二、緯創公司知識管理的歷程…………………85
    三、小結…………………………………………90
    第五章 個案分析與研究發現………………………………93
    研究發現一:歸納出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93
    研究發現二:知識在地性的高低程度會影響到知識萃取的成果...95
    研究發現三:企業大學在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管理歷程裡扮演相當重要
    的角色………………………………………………...96
    研究發現四:企業大學的內部講師培訓制度有助於將組織過去的經驗
    傳承下去……………………………………………...98
    研究發現五:企業大學所傳授的內容偏向管理方面的知識與經驗..99
    研究發現六:四家公司皆因無法達到顧客的要求標準或是無法提供令
    顧客感到滿意的產品或服務而產生亟需解決的問題…99
    研究發現七:萃取的成果可以分為作業流程方面與產品服務方面..100
    研究發現八:企業大學是主要的知識流通、分享的機制……………100
    研究發現九:在知識加值利用階段「種子人員」與專案小組成員扮演
    關鍵性的角色……………………………101

    第六章 結論………………………………………………………………102
    參考文獻……………………………………………………………………104
    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 王美音譯(1998),Leonard-Barton, D (1995),知識創新之泉:
    智價企業的經營,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 王美雅 (1994),流行產業核心資源與國際化策略之研究,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3. 吳思華(1999),策略九說,麥田出版社
    4. 吳清山(2001),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
    三十二期
    5. 周欣欣編譯(2000),Jerry Honeycutt著,知識管理策略應用,微
    軟公司出版
    5. 統一企業官方網站 http://www.uni-president.com.tw/
    6.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datas.ncl.edu.tw/
    6. 袁世珮譯(2000),Robert Slater,複製奇異:傑克˙威爾許打造
    企業強權實戰全紀錄,美國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
    公司出版
    7. 陳炳堯(2001),以病歷為基礎的醫務知識化管理導入架構建立研
    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馬曉雲(2000),知識管理實務應用,華彩軟體出版
    9. 張秉中(2000),藏私文化已過時知識管理重分享,統領雜誌
    10. 張素娟( 1999),我國工商企業界辦理企業大學模式之研究,中正
    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1. 趙家炯(2001),知識管理應用於企業物料採購系統之研究,中華大
    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劉正義(2001),企業研發投資對財務政策與成長機會影響之研究-
    以電子資訊產業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3. 劉常勇(1997),技術資源管理能力對新產品開發影響之研究,國科
    會專題計畫報告書
    14. 魏永篤 ( 1999 ),知識世紀與終身學習之未來趨勢,知識世紀與終
    身學習研討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15. 譚大純(2001),知識管理文獻之回顧與前瞻-以知識作業及知識策
    略為分類基礎,管理評論,第二十卷,第四期
    16. 李仁芳(1995),7-ELEVEN統一超商縱橫台灣-厚基組織論,遠流出
    版社
    17. 謝佳慧編譯(2000),LYNN著,願景管理--成功企業的夢想、信
    念、果敢與實踐,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
    18. 黃碧惠譯(1998),湯瑪斯˙康奈蘭著,爸爸我要去迪士尼,智庫文化
    19. Michael Eisner(2001),高感性事業,大塊文化
    二、英文部分
    1.Badaracco, J.(1991), The Knowledge Link:How Firms Compete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Havard Bussiness School Press.
    2.Bonora, E.A., and Revang, O.(1991),”A Stategic Framework
    for Analy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s-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Sustained Performance,”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 Interorganizational Conference,Toronto, Canada.
    3.Davenport, T. H., DeLong, D. W., and Beers, M.C.,“Successful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ject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 1998
    4.Davenport, T. and Prusak, L. , 1998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
    5.Fritz Machlup,(1962) The Production &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 N.J.:Princenton University
    Press
    6.Garrity, Edward J., and Siplor, Janice C.,”Multimedia as a
    Vehicle for Knowledge Modeling in Expert System,”expo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 vol.7, No.3
    7.Gilbert & Gordey-Hayes, 1996, “Understanding the Successful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to Achieve Technology
    Innovation,”Technovation, vol.16, no.6
    8.Gilbert, Myran & Gordey-Hayes, Martyn (1996),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to Achieve Successfu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echnovation, Vol.16, No.6
    9.Greenwood, W., 1998, Harnessing Individual Brilliance for
    Team Creation The Six C`s of the Knowledge Supply Chain,
    Online Collaboration Conference, Berlin, June 9th
    10.Harris; ” A broad vista,” Canadian Insurance, Toronto; Jun
    1998; Vol. 103, Iss. 7
    11.Hedlund, Gunnar (1994),”A mod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N-Form Corpor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5
    12.Nonaka I.;” 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London;
    Feb 2000; Vol. 33, Iss. 1
    13.Nonaka I. And Takeuchi, H. (1995),”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4. O’Dell, Carla and C. Jackson Grayson, Jr., If Only we knew
    what we know: the transfer of internal knowledge and best
    practice, New York: Free Press (1998)
    15. Polanyi, M. (1967), The Tacit Dimension, N.Y: M.E. Sharp
    Inc.
    16. Purser, Ronald E.; Pasmore,” The Influence of
    Deliberations on Learning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s,” William A.; Tenkasi, Ramkrishnan V.;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msterdam; Mar 1992;
    Vol. 9, Iss. 1
    17. Quinn, James Brian, Philip Anderson and Syndy Finkelstein
    (1996), ”Managing Professional Intellect: Making the Most
    of the Best,”Havard Bussiness Review Mar-Apr.
    18. Smith, K. (1995),”Interactions in Knowledge System:
    Foundations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Emprirical Methods,”
    STI Review, No.16
    19. Zack, Michael H., “Managing codified knowledge”, Sloan
    Management Revew, Summer (1999)
    三、網站部分
    1. 緯創資通公司整理
    http://www.wistron.com.tw/global_operations/odm_process.htm
    2. 劉常勇知識管理網站 網址:http://www.cme.org.tw/know/
    3. 美國奇異台灣分公司 http://www.ge-taiwan.com.tw/
    4. 迪士尼官方網站
    http://disney.go.com/park/homepage/today/flash/index.html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
    90359040
    9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35904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科技管理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50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