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2975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656/144643 (79%)
造訪人次 : 51695902      線上人數 : 60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9757


    題名: 解析收聽率的迷思—分析與應用之研究
    none
    作者: 楊惠晴
    none
    貢獻者: 關尚仁
    none
    楊惠晴
    none
    關鍵詞: 收聽率
    知識管理
    閱聽眾
    日期: 2000
    上傳時間: 2009-09-11 16:15:03 (UTC+8)
    摘要: 節目(programming)、促銷(promotion)和業務(sales)三大要項可說是廣播電視事業的關鍵成功要素時,而「閱聽眾研究」 (audience research)更是上述關鍵之重要基礎。Carroll&Davis(1993)也強烈主張閱聽眾研究是降低媒介經營風險的作法,他們還認為閱聽人相關知識是媒介組織經理人擬定經營決策所需具備之重要特質和資格。
    現代廣播電視事業已無法脫離收視/聽率單獨調查而存在,就好像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能沒有錢而繼續運作一樣。回顧歐美國家從30年代起發展收視/聽率調查的歷史迄今,歐美廣播從業人員對完善的收視/聽率調查與應用已有共識,體認到收視/聽率調查實有助於提昇媒介組織在節目編排與廣告銷售市場的表現。
    有鑑於台灣大部分廣播電台對收聽率調查知識未能正確掌握和有效利用,本研究擬以廣播電台為研究主體,企圖將知識管理的觀念導入廣播電台,結合閱聽眾研究、收聽率調查、知識管理等相關文獻理論,並參考國內廣播電台在收聽率調查之使用現況,建構一套收聽率分析與應用模式,使廣播電台得以善用收聽率調查相關知識,進而累積核心競爭能力。提供電台人員擬定策略的有效參考工具,有效發揮收聽率調查的效益。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榮國(1999):〈電視收視率量與質的探討〉,《復興崗學報》,67:191~222。
    方世榮譯(2000),Philip Kotler著,《行銷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王泱琳等譯(1999):Frederick Newell著,《21世紀行銷大趨勢》。台北: 麥格羅希爾。
    王婷玉(1999):〈多頻道電子媒體環境裡的忠誠閱聽人:收視率調查新技術與重複收視率〉,《廣播與電視》,第十三期,政大廣電系。
    王毓芝(2003):《廣播電台之閱聽人知識管理》。國立政治大學廣播與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永嘉譯(1996),Cooper & Emory著,《企業研究方法》,台北市:華泰文化。
    Nielsen媒體研究(2003):《2003廣播大調查》,台北:Nielsen行銷研究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1991):《八十年廣播電台評鑑報告》,行政院新聞局。
    吳行健(2000):〈創造企業新價值,知識管理〉,《管理雜誌》,315:84-86。
    吳育昇(1998):〈收聽率調查反映收聽真相〉,《廣播月刊》,192: 32~33。
    Machlup, F. (1962).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iklos Sarvary, (1999),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on in the Consulting Industr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41, pp-95-107.
    O’Dell, C. & J. Grayson. (1998), If only we know what we know: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er of internal best practice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3):155-173.
    Peter F.Drucker. (1998). Knowledge-worker productivity: the biggest challen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3):79-94.
    Peter F.Drucker. (1993). Post-Capitalist Society. Oxford: Butterworth Heinemann.
    Raymond L. Carroll, Donald M. Davis (1993) Electronic Media Programming: strategies and decision making .New York: McGraw-Hill.
    Rob Cross & Lloyd Baird. (2000). Technology Is Not Enough:Improve Performance by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Memory, Sloan Management Review.Spring, 69-77.
    Sena and Shani.(1999).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Creation: Towards an Alternative Framework. Knowledge Management Handbook. Edited by J. Liebowitz, New York: CRC Press.
    Stavitsky, A. G. (1998). Counting the house in public television:A History of Rating Use,1953-1980.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2(4), pp.520-534.
    Susan Korbel (1991).The Value of Broadcast Research, Audience Research Sourcebook.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ing.
    吳怡國等譯(1994):Don E. Schultz and Stanley Tannenbaum and Robert F. Lauterborn著,《整合行銷傳播—21世紀企業決勝關鍵》。台北:滾石文化。
    Sydney W. Head, Christopher H. Sterling (1987). Broadcasting in America: a survey of electronic media.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Vincent Mosco, Lewis Kaye. (2000). Questioning the Concept of the Audience. Consuming Audiences? Production and Reception in Media Research. IAMCR.
    Zack, M. H. (1999). 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1(3), pp125-143.
    吳思華(2000):《知識資本在台灣》,台北:遠流。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市:臉譜出版。
    吳寶華、徐佳士、李瞻等(1983):《英漢大眾傳播辭典》,台北:新聞記者公會。
    李仁芳(2001):〈從傑出學術研究到卓越產業創新〉,《科技發展政策報導》,SR9009 ,PP.669-679,行政院國科會科學技術處資料中心。
    李天任、藍莘譯,Roger D. Wimmer, Joseph R. Dominick著,1994,《大眾媒體研究導論》,臺北市:亞太圖書。
    李方琪(2000):《公營廣播電臺節目人員專業認知及電台認同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
    李玟譯(1997):Karen Buzzard著,《電子媒體視聽率調查—將閱聽人變成有意義的數字及金錢》。台北: 廣電基金。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著,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時英。
    李書政譯(2002):Housel, T.& A. H. Bell著,《知識管理:理論、評估、應用》,台北:麥格羅希爾。
    李素月(2002):《類型廣播電台品牌認同建構研究--以教育電台、NEWS98、和HIT FM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與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華譯(2001),Nancy M. Dixon著,《知識共享型組織:建置、保存、移轉企業知識庫的五種方法》。台北: 商週出版。
    周亦龍(1999):《媒體的做點》,台北:動腦傳播。
    周欣欣譯(2000),Jerry Honeycutt著,《知識管理策略應用》。台北:華彩軟體。
    林俊杰(1998):〈收聽率的真相〉,《動腦雜誌》,272:25~26。
    林彥伶整理(1999):〈今天不喝奶——閱聽眾分析與節目發展〉,《廣電人》,60:44~47。
    林淳一(1999):《建立知識管理資料庫以提昇企業競爭力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澄貴(2001):《知識管理、工程專業人員核心能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中鋼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美玲譯(1997),Michael Singletary著,《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台北: 五南圖書。
    洪淑宜著(1996):《整合行銷傳播在媒體行銷上的應用—以台北之音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范珍輝(1971),龍冠海主編,〈方法學〉。《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一冊社會學》。台北市:台北商務印書館。
    唐維敏譯(1998)。Graeme Turner著,《英國文化研究導論》。台北:亞太圖書。
    夏林清(1994) 。《行動科學》。臺北 : 張老師出版社。
    祝鳳岡(1997):〈廣告媒體企畫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1997廣告媒體實務研討會」論文。台北:木柵。
    馬曉雲(2000):《知識管理實務應用》,台北:華彩。
    馬曉雲(2002),《新經濟的運籌管理—知識管理》。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高玉芳(2000):〈尋找閱聽人—網際網路閱聽人調查方法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廣播與電視》,第十五期,台北: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張宏源(2002):《媒體規劃策略與實務》。台北市:亞太圖書。
    張依雯(1999):〈「三立頻道家族」之經營策略初探:一個收視率意義解讀取向的分析〉,《新聞學研究》,61期。
    張依雯(2000):《解透台灣地區電視經營生態與收視率之關連》,國立政治大學廣播與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莫季雍(2001):〈評估公共電視節目:已收視狀況分析衡量閱聽眾〉,「新視野-公共電視台的發展與未來研討會」引言論文。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莫季雍、湯允一、王旭(2000):《收視率調查改良芻議—供需分析與政策建議》。台北市:廣電基金。
    許史金譯(2001),勤業管理顧問公司著,《知識管理推行實務》。台北:商周。
    郭貞譯(1997),Solomon Dutka著,《廣告目標與效果測定》。台北:滾石文化。
    郭進隆譯(1994),Peter M. Senge著,《第五項修練》,台北:天下文化。
    陳太和(1999):〈收聽率的迷思與省思〉,《動腦雜誌》,273:11。
    陳世敏、賴國粥、張平等(1986):《電視收視率調查與電視媒體、廣告分配、節目企劃製作之關聯性研究》,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陳芊圭譯(1998),Peter K. Pringle and Michael F. Starr and William E. McCavitt著,《電子媒體經營管理》。台北:亞太圖書。
    陳芸芸、楊意菁、張貝雯譯(2002),Gill Branston and Roy Stafford著,《媒體導論:學生手冊》。台北: 韋伯文化。
    陳美岑譯(2000),Arnold Kransdorff著,《組織記憶與知識管理:企業保存know-how的方法》。台北:商週出版。
    陳琇玲譯(2001),Koulopoulos & Frappaolo著,《知識管理》。台北:遠流。
    湯凱喻(2002):《高科技企業推行知識管理實務之關鍵成功因素》,立德管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天縱(2001),〈共通知識:使企業非比尋常的知識〉《知識共享型組織:建置、保存、移轉企業知識庫的五種方法》推薦序。台北: 商週出版。
    馮建三譯(1999),R. G. Picard著,《媒介經濟學》。台北:遠流。
    黃俊英(1999):《企業研究方法》,台北:東華書局。
    黃彥瑜(1997):《青少年學生對廣播媒介回饋型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葳威(1999):〈虛擬閱聽人?從回饋觀點分析台灣地區收視/聽率調查的現況——以潤利、紅木、尼爾遜台灣公司為例〉,《廣播與電視》,第十四期,政大廣電系。
    黃葳威(1999):《多頻道廣電生態下收視/聽率的昨日、今日、明日》。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
    黃葳威(2000):〈台灣地區民眾收聽廣播轉台行為分析〉,《廣播與電視》,第十五期,政大廣電系。
    黃葳威(2002):《聲音的所在:透視電台節目規劃管理》。台北市:道聲。
    黃憲仁(2002):《行銷高手》。台北:憲業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黃麒祐(2003),《IT知識管理導論》,台北:文魁資訊。
    楊子江、王美音譯(1997),Nonaka&Takeuchi著,《創新求勝》。台北:遠流。
    楊弘志、莫季雍譯(1996),Denis McQuail/Sven Windahl著,《傳傳播模式》。台北:正中書局。
    楊祖珺譯(1998),Tim O’Sullivan等著,《傳播及文化研究主要概念》。台北: 遠流。
    賈馥茗、楊深坑(1993):《教育學方法論》,台北:五南。
    劉京偉譯(2000),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著,《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商周出版。
    劉建順(2001):《現代廣播學》。台北市:五南圖書。
    廣電基金(1999~2002),《台灣地區廣播收聽行為大調查》。台北市:廣電基金。
    樂為良譯(1999),Bill Gates著,《數位神經系統-與思想等快的明日世界》,台北:商周出版。
    蔡美瑛編譯(1997):Charles Warner, Joseph Buchman著,《廣播電視媒介銷售》。台北: 亞太圖書。
    蔡敦浩、葉匡時、周德光(1993):〈策略聯盟的發展策略〉,管理評論,12期,pp.99-117。
    鄭易丹(1990):《電視宣導短片設計與製作研究》,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宇彥(2002):《以知識管理程序觀點探討企業電子化建置模式》,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起惠(1999):〈閱聽眾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廣電人》,50:17~20。
    鍾起惠、陳炳宏(1999):〈公共電視新聞性節目編排策略之研究:節目類型與收視率研究結構之觀點〉,《廣播與電視》,第十四期,台北: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魏宏展(2002):《收視質於廣告媒體企劃之應用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關尚仁(2002):〈廣播電台節目生產策略研究〉,未出版之論文。
    關尚仁(2004):〈從媒介經營角度看收視聽率〉。廣電人教育訓練講習。
    蘇蘅(1986):《傳播研究調查方法》,台北:三民。
    英文部分
    Beckman, T. (1997). A Methodolog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eding of the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I and Soft Computing.
    Beville H. M. Jr. (1988). Audience Ratings: Radio, Television & Cable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Choo, C. (1996). A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Model of Organization: The Knowing Organization.
    Davenport, T. & L. Prusak. (1998).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Denis McQuail (1997). Audience Analysis. US: SAGE
    Gerald G. Hartshorn (1991). Audience Research Sourcebook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ing.
    Gerald G. Hartshorn (1991). Audience Research Sourcebook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ing.
    Gilbert, Myrna, Gordey-Hayes & Martyn (1996).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to Achieve Successful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chnovation. Vol. 16, No.6, Jun, p.301-302.
    Herbert Zettle (1997). Television Production Handbook. 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Ien Ang (1991). Desperately Seeking the Audience .London: Routledge.
    James E. Fletcher. (1991).Music Research, Audience Research Sourcebook .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ing.
    James G. Webster, Patricia F. Phalen, Lawrence W. Lichty (1999). Ratings Analysis: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udience Researc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Jhan Hiber (1991). Station Image, Position & Talent, Audience Research Sourcebook .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ing.
    Jim Surmanek. (1996). Media planning: a practical guide. Lincolnwood: NTC Business Books.
    Kurt Hanson (1991).Format Research, Audience Research Sourcebook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ing.
    Kurt Hanson. (1991).Format Research, Audience Research Sourcebook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ing.
    Laurie, J. (1997).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1(12):25-3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89453003
    8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453003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廣播電視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63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