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9423
|
Title: | 臺灣藝文機構Podcast評價的社會學分析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E(v)aluation of Podcasts of Taiwanese Art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
Authors: | 賴韋名 Lai, Wei-Ming |
Contributors: | 鄭力軒 Cheng, Li-Hsuan 賴韋名 Lai, Wei-Ming |
Keywords: | Podcast 評價 表現綜合體 藝文機構 Podcast (E)valuation Performance Complex Art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
Date: | 2025 |
Issue Date: | 2025-09-01 17:00:01 (UTC+8) |
Abstract: | Podcast儘管在2000年初已誕生,但在2020年後的臺灣才受到商業媒體大量關注。臺灣的藝文機構,包括博物館、美術館等等,隨著疫情大流行與Podcast潮流,在機構法制、館所理念、組織架構、國家政策或部會計畫的框架下,發展出相應的Podcast。本研究以臺灣北部的藝文機構主要對象,且以訪談法為主,參考法源依據、官方文件(如年報、預決算書等等)、公開的報導文章或新聞稿等多種次級資料為輔進行研究,以社會學分析Podcast評價的形成。
本文研究發現如下:(一)Podcast的價值受制度與政策根源形塑。藝文機構認為Podcast能作為普及博物館知識的活動形式、國際交流的管道、學術出版的延伸行銷工具、傳統媒體的數位轉譯、語言振興的媒介、文化傳播的媒介和實現文化平權的工具。(二)臺灣藝文機構對Podcast的評價展現「表現綜合體」特徵,結合法制規範、機構任務、平台後台數據與製作策略。後台數據將聽眾量化為人口屬性與收聽行為,形塑具統計與評價意義的「聽眾輪廓」。製作人員依此比對目標受眾,調整內容軟硬程度、節目長度與發佈時間,以提升近用性與收聽意願。因此,預期評價是製作人員在機構中設計與調整節目內容的依據。評價過程也因而是平台技術、制度任務與內容策略的動態協商,而非單向的數據解讀。(三)「下載數」雖為多數臺灣藝文機構評估Podcast表現的重要指標,其定義隨託管平台而異,且意義詮釋與重視程度受機構宗旨、製播目的、政策計畫與上級要求影響,形成多元與多重評價邏輯。部分機構將下載數作為績效報告依據,部分則更重視內容專業性、單集表現或公共任務達成,並可能同時採用量化與質性指標。整體而言,Podcast評價是機構在後台數據的基礎上依目標與政策再詮釋的結果,亦受系統限制所形塑。(四)儘管後台數據系統提供藝文機構內的工作人員分析節目傳播效果的工具,但其量化指標意義的曖昧性使得聽眾輪廓及收聽行為等衡量節目表現的項目無法作為評價依據,系統本身的限制也因此對部分工作人員在實務上難以評價Podcast的傳播效果,而採質性描述的留言與評論提供了另一種能協助工作人員為Podcast做評價的選擇。綜上,指標的意義詮釋與技術限制展現出評價過程的社會性與物質性。 Although podcasts emerged in the early 2000s, they only began to attract significant attention from commercial media in Taiwan after 2020. Taiwan’s cultural institutions—such as museums and art museums—have, in the wak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the global podcast boom, developed corresponding podcast programs within the frameworks of institutional regulations, organizational missions,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and national or ministerial policy initiatives. Focusing primarily on art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in northern Taiwan, this study adopts in-depth interviews as its main research method, supplemented by secondary sources including legal bases, official documents (such as annual reports and budget statements), and publicly available news articles or press releases. The research applies a sociological lens to analyze how podcasts are (e)valuated.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value of podcasts is shaped by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foundations. Art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regard podcasts as a means to popularize museum knowledge, a channel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 extension of academic publishing for marketing purposes, a form of digital translation for traditional media, a medium for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a vehicle for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a tool for advancing cultural equity. (2) The evaluation of podcasts in Taiwan’s cultural institutions exhibits characteristics of a “performance complex,”integrating legal regulations, institutional missions, platform backend data, and production strategies. Backend analytics quantify audiences into demographic attributes and listening behaviors, shaping statistically and evaluatively significant “audience profiles.” Producers compare these profiles with target audiences, adjusting content tone, program length, and release timing to improve accessibility and listening willingness. Thus, anticipated evaluations serve as the basis for program design and adjustments within institutions. The (e)valuation process is therefore a dynamic negotiation between platform technologies, institutional mandates, and content strategies, rather than a one-way interpretation of data. (3) While “download counts” ar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assessing podcast performance in most Taiwanese cultural institutions, their definitions vary across hosting platforms. Interpretations and the degree of emphasis placed on this metric are influenced by institutional missions, production purposes, policy projects, and superiors’ requirements, resulting in diverse and layered evaluation logics. Some institutions use download counts as a basis for performance reports, while others prioritize content professionalism, episode-level performance, or fulfillment of public missions—often employing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indicators. Overall, podcast evaluation is a reinterpretation of backend data in light of institutional goals and policies, shaped by the limitations of systems. (4) Although backend systems provide staff with tools to analyze the dissemination effectiveness of podcast programs, the ambiguity of quantitative indicators—such as audience profiles and listening behaviors—limits their applicability as definitive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System constraints also make it practically difficult for some staff to assess dissemination effectiveness based solely on these metrics. In such cases, qualitative descriptions found in listener comments and reviews offer an alternative means of evaluating podcast. In sum,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 indicator’s meaning and its technical constraints reveal the social and material dimensions of the (e)valuation process. |
Reference: | (一)英文部分 Aspers, P. & Beckert, J., 2011, The Worth of Goods: Valuation and Pricing in the Econom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UFDERHEIDE P. et al., 2020, Podcasting as Public Media: The Future of U.S. News, Public Affairs, and Educational Podcas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4: 1683–1704. Espeland W.N.和 Stevens M. 1998. “Commensuration as a Social Proces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4: 313-343. Annual Reviews. Espeland W.N.和 Stevens M. 2008. “A Sociology of Quantific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 49(3): 401-43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mont, M. 2012, “Toward a Comparative Sociology of Valuation and Evaluatio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38:201-221. Jorgensen, B. 2021. “The “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of Independent Podcast Production in Australia.” Journal of Radio & Audio Media 28(1): 144-161. Krüger, Anne K.; Reinhart, Martin. 2017.“ Theories of Valuation - Building Blocks for Conceptualizing Valuation between Practice and Structure” Historical Social Research 42(1):263-285. Stark, David, 2020, The Performance Complex : Competition and Competitions in Social Lif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ullivan, J. 2019.“The Platforms of Podcasting: Past and Present”. Social Media + Society October-December:1-12. (二)中文部分 王伯維,2019,《臺灣新創產業發展Podcast之現況探討》。台南: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碩士論文。 王永俞,2023,《藝術史為體 Podcast 為用─以 Podcast 做為藝術史載體之實踐經驗》。臺南:藝術史學系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 安奈特.拉蘿著。李宗義、許雅淑譯,2024,《傾聽的技藝:帶你做訪談、參與觀察、分析資料,還能寫出內容來》。台北:游擊文化。 伍立容,2023,《吉祥物與博物館品牌經營——以國立臺灣博物館為例》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嘉苓,2015,〈研究設計〉,收錄於《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質性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哀曉培,2021,《耳朵裡的新戰場!Podcast內容產製策略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胡正昊,2022,《Podcast閱聽人和創作者間之價值共創》。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紐文英,2021,《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三版》。台北:雙葉書廊。 陳沛瑜,2022,《Podcast聲音廣告的革命:廣告價值、來源可信度及知覺信任對品牌知曉、購買意願之影響》。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行銷與流通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宜蒨,2023,《Podcast 產業分析與平台方之商業模式探討》。台北: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蔡如音,2022,〈平台政治與 Podcast 內容生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21:219-231。 (三)政府公開資料 公視臺語台,2024,《2023公視臺語台 年度報告》。臺北: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文化部,2018,《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會議實錄——21世紀臺灣文化總體營造》。臺北:文化部。 文化部,2018,《2018 文化政策白皮書》。臺北:文化部。 立法院,2011,《國立故宮博物院處務規程修正條文總說明》。《立法院第 10 屆第 3 會期第 8 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20,《2019公視基金會年度報告》。臺北: 財團法人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22,《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21年報》。臺北: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23,《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22年報》。臺北: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24,《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23年報》。臺北: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21,《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110年報》。新北: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24,《陶博館館刊第11期》。新北: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24,《藝術開麥拉 Podcast 節目數據統計分析》。新北: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24,《112年新北市文化統計年報》。新北: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蔡佳蓁,2022,〈Podcast我們來了!〉。頁18,收錄於郭瑋芸、徐朝晃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2021成果專輯》。臺北。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2023,《羅望子 Vol.1:大學為什麼需要博物館?》。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0,〈國立故宮博物院109年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一覽表〉。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0,《國立故宮博物院一〇九年年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1,《國立故宮博物院一一〇年年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2,《國立故宮博物院一一一年年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3,《國立故宮博物院一一二年年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1,《中華民國110年度 中央政府總預算 國立故宮博物院單位預算》。 國立歷史博物館,2023,《國立歷史博物館【發聲臺灣藝術史】Podcast企劃、製作與推廣案成果報告書》。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2023,〈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文資價值—從建築變革及式樣之形成談起〉。《歷史文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319:21-26。 國立歷史博物館,2024,《2023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年報》。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2020,《2019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年度報告》。臺北: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2021,《2020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年度報告》。臺北: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2022,《2021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年度報告》。臺北: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2023,《2022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年度報告》。臺北: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2024,《2023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年度報告》。臺北: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四)網路公開資訊 Apple Podcast 創作者資源中心,未標註日期,〈聽眾數分析〉。Apple Podcast 創作者資源中心。https://podcasters.apple.com/zh-tw/support/5392-listener-analytics。 Firstory,2020年7月16日,〈【帶你看 Podcast】 2020 台灣 Podcast 上半年產業報告〉。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0391-2020-podcast-report。 Firstory,2022年1月6日,〈2021 Taiwan Podcast 市場年度回顧〉。Medium。https://firstory.medium.com/2021-taiwan-podcast-%E5%B8%82%E5%A0%B4%E5%B9%B4%E5%BA%A6%E5%9B%9E%E9%A1%A7-f41629345f97。 Firstory,2022年8月3日,〈【帶你看 Podcast】Firstory 2022 上半年臺灣 Podcast 數據趨勢回顧〉。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8465-2022-h1-podcast-report。 Firstory,2023年9月19日,〈【帶你看 Podcast】Firstory 2023 上半年臺灣 Podcast 數據趨勢回顧〉。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32838-firstory-2023-h1-podcast-review。 Firstory,未標註日期,〈Firstory 2023年度Podcast報告〉。 Firstory,2024年8月7日,〈Firstory 2024 上半年 Podcast 聲音經濟報告:廣告加訂閱,滾出千萬收益〉。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35778-2024-h1-podcast-report。 Firstory,2025年7月25日,〈2025 Podcast 年中報告:Podcast 市場規模突破73億美元,Video Podcast, AI 動能強勁〉。Firstory。https://firstory.me/zh/news/blog/2025-mid-podcast-report。 Firstory,未標註日期,〈Firstory 2025年度趨勢報告:重新定義Podcast〉。 Firstory,未標註日期,〈Firstory 2025年中趨勢報告:Podcast市場比你想的還大!〉。 SoundOn,未標註日期,〈SoundOn 2020 H1 Podcast產業調查報告〉。 SoundOn,未標註日期,〈SoundOn 2021年度聲音經濟報告書:台灣Podcast產業數據分析〉。 SoundOn,未標註日期,〈SoundOn 2022年度聲音經濟報告書〉。 SoundOn,未標註日期,〈SoundOn 2023年度聲音經濟報告書〉。 SoundOn,未標註日期,〈SoundOn 2024年度聲音經濟報告書〉。 文化部,2017年10月18日,〈文化部積極落實文化平權 平等參與文化活動〉。文化部官方網站。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53755。 文化部,未標註日期,〈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文化部官方網站。https://www.moc.gov.tw/cp.aspx?n=129。 文化部,未標註日期,〈文化平權〉。文化部官方網站。https://www.moc.gov.tw/cp.aspx?n=137。 文化部,未標註日期,〈文化部博物館事業推展補助作業要點112年度獲補助名單〉。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https://grants.moc.gov.tw/Web/AwardPublish.jsp?__viewstate=UsLVD/+BxycsRm5x45Nv9gAaa4vPyufHaxZ1ypH3FT9SwtUP/4HHJ9H5RKifTuw/。 江昭倫,2024 年1月24日,〈促進台語主流化 文化部補助增至最高 100 萬〉。Rti 中央廣播電臺。https://www.rti.org.tw/news?uid=3&pid=48847。 民視,2022年8月3日,〈原語會新一季Podcast「百工說族語」奪厲害族語應用於職場 創造獨一無二「故事」與無可取代的「優勢」!〉。民視新聞網。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2803W0143。 行政院,未標註日期,〈111年原住民族語推廣Podcast藝文採購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電子採購網。https://planpe.pcc.gov.tw/tps/atm/AtmAwardWithoutSso/QueryAtmAwardDetailHist?fkPmsMainHist=OTAxNDE0ODc=。 行政院,未標註日期,〈112年原住民族語Podcast製作暨人才培力委託專業服務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電子採購網。https://web.pcc.gov.tw/tps/atm/AtmAwardWithoutSso/QueryAtmAwardDetailHist?fkPmsMainHist=OTE1MTk0MDY=。 吳祝育(主持人),2024年2月18日,〈博物館忙什麼?臺博館說給你聽〉。臺灣活力GO。Rti中央廣播電臺。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programId/1565/id/148325。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2021年5月28日,〈臺灣 8 組團隊獲 2021 ACC 獎助計畫肯定〉。非池中藝術網。https://artemperor.tw/focus/4120。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未標註日期,〈原Way新聲代〉。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文化事業基金會官方網站。https://www.ipcf.org.tw/en-/Program/Program_Detail?programID=23011214260202336&categoryID=21080616361226065。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24年5月14日,〈【多一點理解 就前進一點|原文會營運新媒體階段成果(2021年1月 — 2024年4月)】〉。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文化事業基金會官方網站。https://www.ipcf.org.tw/zh-tw/Article/Content/24051423232036638。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未標註日期,〈歡迎收聽原語會全新一季Podcast節目「#sinnpyan語你一起」〉。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官方網站。https://www.ilrdf.org.tw/basic/?mode=detail&node=756。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2024年,〈【Podcast】i loma’語你一起 原語會全新一季Podcast節目〉。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官方網站。https://www.ilrdf.org.tw/basic/?mode=detail&node=1097。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2024年,〈【PODCAST】全新企劃\ima SaSo’ 新聲報到/ 成為時間管理大師.也能輕鬆學族語!〉。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官方網站。https://www.ilrdf.org.tw/basic/?mode=detail&node=1136。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2022,《中華民國110年度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績效評估報告》臺北: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2023,《中華民國111年度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績效評估報告》臺北: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2024,《中華民國112年度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績效評估報告》臺北: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銘報,2022年11月21日,〈教廣首舉辦高中生Podcast研習 盼提升淺在客群〉。https://mol.mcu.edu.tw/%E6%95%99%E5%BB%A3%E9%A6%96%E8%88%89%E8%BE%A6%E9%AB%98%E4%B8%AD%E7%94%9FPodcast%E7%A0%94%E7%BF%92-%E7%9B%BC%E6%8F%90%E5%8D%87%E6%B7%BA%E5%9C%A8%E5%AE%A2%E7%BE%A4/ 。 國家兩廳院,未標註日期,〈國際級指標性文化品牌 - 國家兩廳院〉。國家兩廳院官方網站。https://npac-ntch.org/about/introduction/duty。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未標註日期,〈願景與目標〉。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官方網站。https://www.npac-ntch.org/npac/zh/about/goals。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未標註日期,〈聽Podcast,教育變得好簡單!11個你一定要訂閱的學習型Podcasts〉。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官方網站。https://channelplus.ner.gov.tw/curate/episode/102。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未標註日期,〈教育電臺Podcast登場,新型態收聽體驗!〉。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官方網站。https://www.ner.gov.tw/topic/60989e295fd3aa00076ff022。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2020年12月23日,〈兩廳院「廳院青—好哲凳」系列講座登場,進校園和高中生用哲學聊藝術〉。yahoo!新聞。https://tw.news.yahoo.com/%E5%85%A9%E5%BB%B3%E9%99%A2-%E5%BB%B3%E9%99%A2%E9%9D%92-%E5%A5%BD%E5%93%B2%E5%87%B3-%E8%AC%9B%E5%BA%A7-%E9%80%B2%E6%A0%A1%E5%9C%92%E5%92%8C%E9%AB%98%E4%B8%AD%E7%94%9F%E8%81%8A%E8%97%9D%E8%A1%93-085957403.html。 國立臺灣博物館,2020年11月24日,〈#超臺博物館精靈 角色初登場 ฅ●ω●ฅ〉。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TMuseum/posts/10157306089861193/?_rdr。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未標註日期,〈本館緣起〉。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官方網站。https://museum.ncku.edu.tw/index.php?inter=about。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未標註日期,〈本館宗旨〉。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官方網站。https://museum.ncku.edu.tw/index.php?inter=about&id=5。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未標註日期,〈核心理念〉。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官方網站。https://museum.ncku.edu.tw/index.php?inter=about&id=7。 國立歷史博物館,未標註日期,〈臺灣有藝史〉。國立歷史博物館官方網站。https://www.nmh.gov.tw/News_Content.aspx?n=7140&s=185774。 國立臺灣博物館,未標註日期,〈角色介紹〉。國立臺灣博物館官方網站。https://www.ntm.gov.tw/cp.aspx?n=5560。 國立臺灣博物館,未標註日期,〈歷任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官方網站。https://www.ntm.gov.tw/cp.aspx?n=5436。 羅致宏,2023,〈公視修法終有成,期待公媒轉型升級起跑〉。思想坦克。https://voicettank.org/%E5%85%AC%E8%A6%96%E4%BF%AE%E6%B3%95%E7%B5%82%E6%9C%89%E6%88%90%E6%9C%9F%E5%BE%85%E5%85%AC%E5%AA%92%E8%BD%89%E5%9E%8B%E5%8D%87%E7%B4%9A%E8%B5%B7%E8%B7%91/。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109254020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254020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社會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402001.pdf | | 2260Kb | Adobe PDF | 0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