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8405/149442 (79%)
造訪人次 : 78285239      線上人數 : 2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59154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9154


    題名: 未成年子女扶養費裁量要素之建構
    Constructing the Elements of Judicial Discretion in Child Support Decisions for Minor
    作者: 李彩綺
    Li, Cai-Ci
    貢獻者: 姜世明
    李彩綺
    Li, Cai-Ci
    關鍵詞: 未成年子女扶養費
    生活保持義務
    親權
    監護
    程序裁量
    裁量要素規範理論
    統制規範
    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經常性支出
    消費性支出
    簡易算定表
    日期: 2025
    上傳時間: 2025-09-01 15:23:52 (UTC+8)
    摘要: 未成年子女之扶養,除攸關未成年子女基本生存權保障與最佳利益之維護外,長遠觀之,更是影響社會基本單位家庭之穩定,乃至國家人力資本、整體競爭力與經濟活力之培育,對整體國家社會之源遠發展,可謂影響深遠;又考量到未成年子女尚無完整行為能力,在扶養關係中處於弱勢地位,往往無法自行表達扶養需求或主張權利,且受扶養權利有急迫性,因此,未成年子女扶養制度在實體法與程序法設計上,應有不同於其他親屬間扶養的制度之定位與法理基礎。
    然細繹現行法制在實體法面向上,如:未成年子女扶養權利依據、權利發生要件、扶養方法之擇定、扶養程度與扶養義務人之分擔基準等;程序面向上,如:未成年子女扶養事件定性、程序法理交錯適用等,均存有規範欠缺未成年子女指向性、裁量標準不明或程序操作不明確之問題。因此,本篇論文,首即自未成年子女扶養義務之法理與制度沿革出發,析論我國未成年子女扶養實體法上權利基礎與法律效果定位,並參酌日本生活保持義務理論進行援用必要性之探討;繼而於程序面探討家事法院程序裁量行使之控制理論,來分析程序法理交錯適用之運作,以通盤檢討實體與程序法制度缺失。
    又抽象之未成年子女扶養權益在具體化過程中,該如何形成扶養程度即扶養費用數額,以及義務人分擔比例,對於該權利得否實現至為關鍵,若無清晰且操作性強之裁量標準,未成年子女雖形式上享有受扶養權利,實際上卻可能因受扶養程度不完足或義務人推諉責任,而淪為無實效之權利。又佐以本文依不同扶養請求型態(將來扶養費、代墊求償、協議履行等)類型化蒐集並分析現行實務運作之實證觀察,發現法院裁量之主要因素與操作模式雖已有一定傾向性,惟仍有欠缺標準化、資料來源多元性不足及說理不充分等問題。是本篇論文,就此部分,擬透過裁量要素如何建構之理論分析、現行實務運作觀察歸納之研究方法,嘗試建構出一套具有客觀性、彈性與程序正當性的「裁量內部指導原則」,期能提供我國家事審判實務可行且具規範性之依據,俾利於未成年子女扶養制度健全與權益之保障。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 書籍
    1. 史尚寬,親屬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
    2. 史尚寬,親屬法論,自版,2007年6月,第四版。
    3. 江新興,近代日本家族制度研究,崧燁文化出版,2018年5月。
    4. 吳庚、陳淳文,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9月,增訂四版。
    5. 李正太,家事事件法之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9月,增訂第七版。
    6. 李惠宗,法學方法論,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1月,第四版。
    7. 林立,法學方法論與德沃金,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6月。
    8. 林秀雄,家族法論集(三),輔仁大學法學編輯委員會,1995年10月。
    9. 林秀雄,親屬法講義,元照出版公司,2016年3月,第三版。
    10. 林菊枝,親屬法專題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5年6月,再版。
    11. 林菊枝,親屬法新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12. 林菊枝原著,吳煜宗重訂,臺灣親屬法論,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13. 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自版,2001年10月,第七版。
    14. 邱聯恭,程序選擇論,自版,2004年9月,第三版。
    15. 姜世明,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憲法原則,元照出版公司,2009年11月,二版。
    16.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冊),新學林股份有限出版公司,2020年9月,修訂七版。
    17.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冊),新學林股份有限出版公司,2020年2月,修訂七版。
    18.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基礎論,新學林股份有限出版公司,2022年3月,第十三版。
    19. 姜世明,非訟事件法新論,新學林股份有限出版公司,2021年9月,修訂四版。
    20. 姜世明,家事事件法論,元照出版公司,2023年2月,第七版。
    21. 高鳳仙,親屬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8月,第十五版。
    22. 許士宦,家事事件法論,新學林股份有限出版公司,2019年1月。
    23. 許澍林,親屬法新論,自版,2010年,修正二版。
    24. 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修訂五版。
    25. 陳清秀,法理學,元照出版公司,2017年4月。
    26.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9月,第十五版。
    27.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9月,修訂十七版,
    28.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2006年4月,第五版。
    29.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之進展-實踐哲學之復興,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4月。
    30. 趙鳳喈,民法親屬編,國立編譯館出版,1965年10月,第二版。
    31. 鄧學仁,親屬法之變革與展望,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
    32. 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親屬法,元照出版公司,2021年10月。

    (二) 專書論文
    1. 王澤鑑,第三人利益買賣契約之解除與法律效果,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七),自版,1998年9月,頁161-181。
    2. 沈方維,有關離婚訴訟之附帶請求,收錄於:民法親屬繼承實例問題分析,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0月,頁85-132。
    3. 沈冠伶,台灣之裁判外紛爭處理制度(ADR)現況與發展-以法院之調解制度為中心,收錄於:跨世紀兩岸民事程序法學之新視野,政治大學法學院民事法學中心,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7月,頁305-336。
    4. 沈冠伶,未成年子女扶養請求事件在程序法上問題,收錄於:民事程序法之新變革,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1月,頁259-300。
    5. 沈冠伶,家事事件之類型及統合處理,收錄於:家事程序之新變革,元照出版公司,2015年12月,頁43-102。
    6. 沈冠伶,家事非訟事件之程序保障-基於紛爭類型審理論及程序法理交錯適用論之觀點,收錄於:民事程序法之新變革,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1月,頁207-258。
    7. 沈冠伶,家事非訟裁定之效力,收錄於:家事程序之新變革,元照出版公司,2015年12月,頁179-218。
    8. 沈冠伶,家事程序法之新變革及程序原則,收錄於:家事程序之新變革,元照出版公司,2015年12月,頁1-42。
    9. 林秀雄,民法親屬編條文編排順序之立法技術與邏輯分析,收錄於:現代身分法之基礎理論-戴東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8月,頁116-127。
    10. 林秀雄,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之扶養義務,收錄於:家庭法論集(三),漢興書局有限公司,1995年10月,頁143-162。
    11. 邱聯恭,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106次研討會時所提書面:子女扶養費附帶請求事件所需求之審理程序構成,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七),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編,2010年12月,頁313-323。
    12. 邱聯恭,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119次研討書面意見:家事事件本案請求審理程序應否適用處分權主義之法理依據,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二十),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2014年9月,頁177-199。
    13. 邱聯恭,民事訴訟法修正後之程序法學-著重於確認修法之理論背景並指明今後之研究取向,收錄於:程序利益保護論,自版,2005年12月,第二版,頁135-318。
    14. 邱聯恭,處分權主義、辯論主義之新容貌及機能演變-著重於評析其如何受最近立法走向所影響及相關理論背景,民事訴訟法研究第72次研討紀錄,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九),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2006年12月,頁279--410。
    15. 邱聯恭,程序保障之機能-基於基於民事事件類型審理必要論及程序法理交錯適用肯定論之觀點 ,收錄於:程序制度機能論,2018年10月,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第二版,頁125-220。
    16. 邱聯恭,程序選擇權之法理,收錄於:程序選擇權論,自版,2004年9月,第三版,頁23-77。
    17. 邱聯恭,訴訟法理與非訟法理之交錯適用-從民事事件之非訟化審理及訴訟化審理論程序保障之機能,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二),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2021年12月,頁427-512。
    18. 姜世明,家事事件法之法理協調性疑難,收錄於:家事事件法理與實踐之虛與實,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0月,頁1-24。
    19. 姜世明,家事事件法之真正爭訟事件,收錄於:家事事件法理與實踐之虛與實,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0月,頁25-46。
    20. 姜世明,評三則關於家事事件法之高院101年度座談會研究意見,收錄於:家事事件法理與實踐之虛與實,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0月,頁69-92。
    21. 施慧玲,子女最佳利益與離婚後親權行使,收錄於:民法親屬繼承實例問題分析,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0月,頁37-72。
    22. 許士宦,民事訴訟法上之公正程序請求權,收錄於: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現代國家與憲法,元照出版公司,1997年3月,頁1585-1609。
    23. 許澍林,論非訟事件法第一百二十七條(即修正前第七十一條之六)第一項之「給付扶養費」與民事訴訟法第五百七十二條之一第一項之「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之內容及方法」,收錄於:身分法之回顧與前贍-戴東雄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2017年8月,頁253-266。
    24. 陳棋炎,夫妻離婚後,關於其未成年子女扶養義務,原則上應歸於夫,收錄於:親屬、繼承法判例判決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1980年7月,頁527-534。
    25. 陳鈺琳,親子扶養問題之研究,載:司法研究年報第25輯第6篇,司法院司法行政廳,2005年11月,頁1-147。
    26. 黃宗樂,離婚後子女之監護與扶養,收錄於:親子法之研究,自版,1980年3月,頁309-322。
    27. 劉明生,民事財產訴訟事件之辯論主義(提出原則)與協同主義,收錄於: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公司,2021年10月,增修六版,頁64-92。
    28. 劉明生,民事訴訟舉證責任分配與舉證責任減輕三階層理論之研究,收錄於:民事訴訟與舉證責責任分配和舉證減輕之新發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6月,頁1-228。
    29. 劉明生,扶養事件事實提出與證據提出之基本原則,收錄於:民事程序法爭點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公司,2024年7月,頁518-522。
    30. 劉明生,扶養事件舉證責任分配與舉證減輕,收錄於:民事程序法爭點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公司,2024年7月,頁523-533。
    31. 劉明生,扶養費請求金額之聲明拘束性,收錄於:民事程序法爭點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公司,2024年7月,頁513-517。
    32. 劉明生,家事非訟事件-婚姻非訟事件,載:民事程序法爭點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公司,2024年7月,頁461-467。
    33. 劉明生,損害額確定之研究,收錄於:民事訴訟舉證責任分配和舉證責任減輕之新發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6月,頁715-732。
    34. 駱永家,法院之指揮權和當事人之聲明權、異議權,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七),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2002年11月,頁349-412。
    35. 顏厥安,再訪法實證主義,收錄於:法理學論叢-紀念楊日然教授,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頁529-642。

    (三) 期刊論文
    1. 丁明勝、武樹臣,日本明治民法典研究(一),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期,2003年3月,頁49-54。
    2. 丁明勝、武樹臣,日本明治民法典研究(二),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3期,2003年9月,頁49-54。
    3. 小林貴典,日本民法概要-以歷史發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327期,2022年8月,頁194-214。
    4. 中川淳著,鄧學仁譯,日本家族法制度之發展,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1期,1996年3月,頁417-432。
    5. 石東洋,法官自由裁量權行使的邏輯前提及方法規制,河西學院學報,第1期,2014年2月,頁102-107。
    6. 呂太郎,婚姻事件附帶請求未成年子女扶養費之性質,月旦法學雜誌,第177期,2010年2月,頁298-308。
    7. 呂太郎書面意見,收錄於:沈冠伶,家事程序法制之新變革及程序原則-家事事件法之評析及展望,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114次會議記錄,法學叢刊,第57卷第2期,2012年4月,頁203-276。
    8. 呂朝賢、王德睦,我國社會救助法令與措施的二項弔詭-區域性差別待遇和貧窮陷阱,社會發展季刊,第133期,2011年03月,頁187-196。
    9. 李立如,親屬法變革與法院功能之轉型,臺大法學論叢,第41卷第4期,2012年12月,頁1639-1684。
    10. 沈冠伶,2012年民事程序法發展回顧:家事事件法施行後之實務裁判回顧與展望,台大法學論叢,第42卷特刊,2013年11月,頁999-1031。
    11. 沈冠伶,未成年子女扶養請求事件之程序法上問題-基於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保護及統合解決紛爭之觀點,政大法學評論,第73期,2003年3月,頁297-347。
    12. 沈冠伶,扶養請求事件之審判(上),月旦法學教室,第166期,2016年8月,頁33-48。
    13. 沈冠伶,扶養請求事件之審判(下),月旦法學教室,第167 期,2016年9月,頁33-55。
    14. 沈冠伶,家事事件之類型及統合處理(一),月旦法學教室,第118期,2012年8月,頁56-81。
    15. 沈冠伶,家事事件之類型及統合處理(二),月旦法學教室,第119 期,2012年9月,頁54-75。
    16. 沈冠伶,家事事件法講座:終止收養事件之審判(下)-非訟化審理及程序法理交錯適用,月旦法學教室,第154期,2015年7月,頁36-50。
    17. 沈冠伶,家事非訟裁定之效力(二):既判力之有無,月旦法學教室,第136期,2014年2月,頁39-54。
    18. 沈冠伶,家事程序法制之新變革及程序原則-家事事件法之評析及展望,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114次會議記錄,法學叢刊,第57卷第2期,2012年4月,頁203-276。
    19. 沈冠伶,損害額之酌定-以醫療損害賠償事件為例,台灣法學雜誌,第179期,2011年7月,頁21-34。
    20. 林秀雄,未成年子女扶養費之請求,萬國法律,第126期,2002年12月,頁16-25。
    21. 林易典,論法定財產制中剩餘財產分配數額之調整:我國民法第1030條之1第2項之調整規範,與瑞士、德國民法相關規範之比較研究,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8卷第3期,2009年9月,頁1-71。
    22. 林玠鋒,父母請求給付子女扶養費之義務分擔及程序擔當-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574號民事裁定評析,裁判時報,第149期,2024年11月,頁32-39。
    23. 林玠鋒,家事事件中未成年子女扶養權利之實現及程序法理之適用(上),台灣法學雜誌,第261期,2014年12月,頁35-54。
    24. 林玠鋒,家事事件中未成年子女扶養權利之實現及程序法理之適用(下),台灣法學雜誌,第261期,2014年12月,頁31-38。
    25. 林玠鋒,家事財產法上之契約自由與弱者保護(上)-以扶養子女契約之效力及法院之裁量為中心,全國律師,第20卷第4期,2016年4月,頁65-85。
    26. 林玠鋒,家事財產法上之契約自由與弱者保護(下)-以扶養子女契約之效力及法院之裁量為中心,全國律師,第20卷第4期,2016年5月,頁82-94。
    27. 林玠鋒,過去代墊扶養費之請求與民法第1120條-評臺灣高等法院 108 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第 8 號研究意見,月旦裁判時報,第127期,2023年1月,頁60-71。
    28. 林誠二,未經債權人同意之免責債務承擔效力,台灣法學雜誌,第232期,2013年9月,頁147-153。
    29. 邱聯恭,家事事件本案請求審理程序應否適用處分權主義之法理依據,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119次研討書面意見,法學叢刊,第232期,2013年10月,頁208-221。
    30. 邱聯恭,家事事件法之解釋、適用應依循之基本方針與審理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209期,2012年10月,頁224-244。
    31. 邱聯恭,家事事件法相關規定之解釋論上問題探討,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115次研討會書面資料,法學叢刊,第227期,2012年7月,頁197-247。
    32.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第二二二條第二項之效果論-評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一八三一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期,2010年2月,頁71-76。
    33. 姜世明,扶養費請求額度聲明之拘束性,月旦法學教室,第163期,2016年5月,頁18-20。
    34. 姜世明,家事事件法之法理協調性疑難,軍法專刊,第61卷6期,2015年12月,頁33-49。
    35. 姜世明,損害賠償數額之確定,月旦法學教室,第75期,2009年1月,頁12-13。
    36. 姜世明,論損害賠償數額之確定(下),萬國法律,第120期,2001年12月,頁110-123。
    37. 封昌宏,綜合所得稅其他親屬免稅額的憲法爭議-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694號解釋,會計師季刊,第256期,2013年9月,頁51-66。
    38. 柯格鐘,生存權保障及扣除額問題-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4條規定之憲法與法律意義分析,財稅研究,第47卷第4期,2018年7月,頁28-47。
    39. 夏吟蘭,民法典未成年人監護立法體例辨思,法學家,第169期,2018年7月,頁 1-15。
    40. 許士宦,2013年民事程序法發展回顧:家事及民事裁判之新發展,臺大法學論叢,第43卷特刊,2014年11月,頁1187-1226。
    41. 許士宦,2015年民事程序法發展回顧:民事及家事裁判之新發展,臺大法學論叢,第45卷特刊,2016年11月,頁1567-1614。
    42. 許士宦,家事事件法實務運用,月旦法學教室,第298期,2020年3月,頁5-20。
    43. 許士宦,家事非訟之程序保障(二),月旦法學教室,第121期,2012年11月,頁42-56。
    44. 許士宦,家事訴訟事件之非訟化審理(上)-真正爭訟事件如何交錯適用程序法理,月旦法學教室,第156期,2015年9月,頁49-54。
    45. 許士宦,家事訴訟事件之非訟化審理(下)-真正爭訟事件如何交錯適用程序法理,月旦法學教室,第157期,2015年11月,頁39-45。
    46. 許士宦,家事審判之事證蒐集原則(上),月旦法學教室,第133期,2013年11月,頁42-56。
    47. 許士宦,家事審判之請求(下),月旦法學教室,131期,2013年8月,頁42-58。
    48. 許士宦,損害數額之酌定,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9卷第1期,2010年3月,頁71-108。
    49. 許政賢,舉證責任實務發展之概觀-以舉證責任減輕之典型案例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98期,2020年3月,頁21-31。
    50. 許澍林,論對未成年子女之保護及教養費用(養育費)與扶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9期,2004 年6月,頁3-16。
    51. 郭書琴,以「離婚後家庭」探討家事紛爭解決非訟法理之適用與界限,國立高雄大學法學論叢,第16卷第2期,2021年3月,頁49-88。
    52. 郭書琴,從家事紛爭當事人之「準諮商」需求談家事法院功能,世新法學,第9卷第2期,2016年6月,頁345-403。
    53. 陳明楷,離婚後子女扶養費負擔之台日實務相異發展-兼論通說所謂「生活保持義務理論」,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08期,2018年12月,頁1-78。
    54. 陳俊宏,平等或適足?兩種教育正義觀的比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8卷第3期,2016年9月,頁377-412。
    55. 陳重揚,剩餘財產分配調整權衡平化探討-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475號民事判決之啟示,月旦裁判時報,第109期,2021年7月,頁30-38。
    56. 陳榮宗,法院依法所為裁定之效力,法學叢刊,第25期第1卷,1980年3月,頁26-35。
    57. 陳鵬光,論損害之酌定-併以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831號判決為檢討之案例,萬國法律,第182期,2012年4月,頁73-92。
    58. 楊智守,未成年人撫養費用之實務問題研析,全國律師,第8卷第6期,2004年6月,頁86-97。
    59. 楊熾光,家事事件法簡介(上)-並以扶養費事件看家事事件程序與實質之演進,台灣法學雜誌,第224期,2013年5月,頁1-25。
    60. 劉明生,扶養費請求金額之聲明拘束性,月旦法學教室,第175期,2017年5月,頁15-17。
    61. 劉明生,家事訴訟事件與家事非訟事件之區分-從家事事件程序基本原則之觀點考察,月旦法學雜誌,第227期,2014年4月,頁176-197。
    62. 劉明生,損害額確定之性質-評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320號判決,裁判時報,第63期, 2017年9月,頁31-40。
    63. 鄧學仁,子女最佳利益之適用爭議與發展方向,台灣法學雜誌,第155期,2010年7月,頁45-61。
    64. 鄧學仁,善意父母原則之內涵與落實-兼評民法第1055條之1之修正,台灣法學雜誌,第238期,2013年12月,頁1-10。
    65. 鄧學仁,離婚後子女親權酌定之問題與對策,月旦法學雜誌,第191期,2011年3月,頁34-44。
    66. 魏大喨,附帶請求給付扶養費性質與請求方式再探-以程序法理與實體法理之交錯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01期,2003年10月,頁 83-98。
    67. 魏大喨,家事事件之合併分離-程序裁量與統合處理,台灣法學雜誌,第201期,2012年6月,頁104-130。
    68. 魏大喨,家事事件之範圍及類屬-以裁量及對審為中心,台灣法學雜誌,第224期,2013年5月,頁113-133。
    69. 魏大喨,論未成年子女扶養費用之附帶請求-兼論非訟事件法第七十一條之六命給付扶養費,月旦法學雜誌,第68期,2001年1月,頁136-152。
    70. 魏大喨,親權與家事事件審理程序,月旦法學雜誌,第90期,2002年11月,頁179-197。

    (四) 學位論文
    1. 周淑玲,日治時期臺灣婚姻、親子關係與戶籍制度,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7月。
    2. 林玠鋒,論家事財產法上法院之裁量調控-以扶養費、家庭生活費用及贍養費之酌付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5年3月。
    3. 林讌珍,未成年子女扶養費請求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1月。
    4. 莊季凡,司法裁量無可避免?-以德沃金法理論反思台灣司法判決,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7月。
    5. 陳安信,非訟事件之程序法理交錯適用-以本質非訟事件與真正爭訟事件之對比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7月。
    6. 陳佳伶,家事扶養請求事件之審判與程序法理交錯適用,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20年8月。
    7. 陳明楷,扶養義務類型論之研究-以生活保持義務之論述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8. 陳瑞元,台灣與日本社會救助法制之比較研究-以有工作能力者之最低生活保障與就業支援為主軸,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6月。
    9. 曾文亮,日治時期台灣人家族法的殖民近代化與日本化-全新的舊慣,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10. 黃雅惠,論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之扶養,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
    11. 楊國精,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扶養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
    12. 鄭咏欣,家事非訟事件之程序法理適用-以未成年子女扶養費事件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9月。
    13. 謝靜惠,家事調解理論、功能與實務發展-以兒童最佳利益及法院處理家事調解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20年7月。
    14. 魏志霖,論子女對父母之扶養義務,東吳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2月。

    (五) 網路資料
    1. CRC聯合資訊網,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推動CRC,CRC兒童權利公約中文版,網址:https://crc.sfaa.gov.tw/PublishCRC/CommonPage?folderid=29 (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11月30日)。
    2. 內政部戶政司之人口統計離婚/終止結婚對數按結婚期間區分資料,網址: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21日)。
    3. 內政部統計處統計高等教育就學比率,網址:https://ws.moi.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NDAwL3JlbGZpbGUvOTAwOS8zMjY4MjcvOGM1NDY4ZTQtYzc4My00NzY3LTkwODQtNmY4YzI0Yzc2YTE4LnBkZg%3d%3d&n=MTE05bm056ysMTTpgLHlhafmlL%2fntbHoqIjpgJrloLFf5pWZ6IKy56iL5bqmLnBkZg%3d%3d(最後瀏覽日期:2025年5月24日)。
    4.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站指標查詢系統所載指標項,網址:https://winstacity.dgbas.gov.tw/DgbasWeb/ZWeb/StateFile_ZWeb.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5年5月16日)。
    5.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專區,人口及住宅普查,網址: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47818&ctNode=6679&mp=4(最後瀏覽日期:2025年6月17日)。
    6.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專區,平均每人月消費:https://www.stat.gov.tw/cp.aspx?n=391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13日)。
    7.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專區,家庭收支調查,調查方法,網址:https://www.stat.gov.tw/News.aspx?n=2694&sms=1103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1日)。
    8.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專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統計表:家庭消費支出結構按消費型態分,網址:https://www.stat.gov.tw/News.aspx?n=3908&sms=11530(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4日)。
    9.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專區,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網址: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41359&CtNode=1854&mp=4(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21日)。
    10.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專區,歷年家庭收支調查:https://www.stat.gov.tw/cp.aspx?n=3100(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13日)。
    11. 行政院教育部統計處,106學年度幼兒園教育消費支出調查概況報告,網址: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48EBDB3B9D51F2B8&sms=F78B10654B1FDBB5&s=85E9D36592459CDC(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4日)。
    12. 行政院教育部統計處,107年度高級中等學校教育消費支出調查概況,網址: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21.aspx?n=48EBDB3B9D51F2B8&sms=F78B10654B1FDBB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4日)。
    13.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衛生福利統計調查,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實施計畫內容,網址:https://dep.mohw.gov.tw/DOS/lp-5098-113.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7月21日)。
    14.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The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網址;https://www.ohchr.org/en/countries(最後瀏覽日期:2025年5月15日)。

    (六) 其他
    1. 王甲乙、邱聯恭,家事事件法第一階段委員會草案補足版總說明,收錄於: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7屆第8會期,家事事件法草案第三次公聽會報告,2011年11月。
    2. 司法院釋字第694號陳新民大法官、林錫堯大法官、蘇永欽大法官之協同意見書,2011年12月。
    3. 立法院公報,第96卷,第79期,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處發行,2007年12月。
    4. 立法院公報,第96卷,第85期,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處發行,2007年12月。
    5.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150號委員提案第7667號。
    6.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150號委員提案第7667號之1。
    7. 沈冠伶,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111次研討會議紀錄發言,陳鵬光,論損害之酌定-併以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號判決為檢討之案例,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八),2012年5月,頁327-330。
    8. 沈冠伶,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106次會議紀錄發言,呂太郎,離婚事件附帶請求扶養費之若干實務問題,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七),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編,2010年12月,頁299-303。
    9. 邱聯恭著講述、許士宦整理,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三),2015年。
    10. 高玉泉、蔡沛倫,兒童權利公約逐條要義,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6年4月。
    11.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編譯,瑞士民法,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外國法編譯委員會出版,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1967年7月。
    12.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編譯,德國民法,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外國法編譯委員會出版,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1965年5月。
    13. 許士宦,研討會後之書面補充資料,收錄於: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七),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編,2002年11月,頁380-385。
    14. 陳明楷,日本扶養費請求實務之研究-以「簡易算定表」之構造為中心,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期末報告,2016年7月。
    15. 陳真真,家事非訟事件之研究,收錄於:司法研究年報18第輯第4編,司法院司法行政廳,1998年6月。
    16. 陳鈺林,親子扶養問題之研究,收錄於:司法研究年報第25輯第6篇,司法院司法行政廳,2005年11月。
    17. 楊佩蓉,未成年子女扶養費之研究,收錄於:法學研究報告合輯,司法官43期第1輯,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2004年9月。
    18. 戴瑀如,112年憲判字第4號之專家學者戴瑀如教授專家諮詢意見書,2022年11月。
    19. 戴瑀如,從法規面探討離婚配偶經濟分配之公平性及政策建議,法務部委託研究報告,2022年11月。

    二、日文文獻(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 書籍
    1. 依田菁一,家族思想と家族法の歷史,吉川弘文館,2004年8月。
    2. 加藤新太郎,手続裁量論,弘文堂,1996年6月。
    3. 窪田充見,家族法,有斐閣,2017年3月,第三版。
    4. 松川正毅,民法親族.相続,有斐閣,2014年12月,第四版。
    5. 星野通,民法典論爭史,日本評論社,1944年。
    6. 生活保護と扶養義務,近畿弁護士会連合会,民事法研究會,2014年11月。
    7. 中川善之助,新訂親族法,青林書院新社,1968年9月,新訂版。
    8. 中村菊男,近代日本の法的形成-条約改正と法典編纂,有信堂,1956年,訂正版。
    9. 田中成明,現代日本法の構図,株式会社悠々社,1999年1月,增補版。

    (二) 專書論文
    1. 加藤新太郎,手続裁量の規律,基本的な考え方-実務家の観点,載:大江忠、加藤新太郎、山本和彦編,手続裁量とその規律-理論と実務の架橋をめざして,2005年5月,頁3-13。
    2. 加藤新太郎,民事訴訟の運営における手続裁量,收錄於:青山善充等編著,民事訴訟法理論の新たな構築・上卷,有斐閣,2001年10月,頁193-217。
    3. 佐藤隆夫,生活保持と生活扶助,收錄於:中川善之助先生追悼,現代家族法大系3親子・親権・後見・扶養,有斐閣,1979年12月,頁406-423。
    4. 山崎賢一,問題11扶養,谷口知平、加藤一郎編,收錄於:新版・民法演習,有斐閣,1970年6月,頁148-164。
    5. 山本和彥,家事事件手続における職権主義,裁量統制,手続保障,收錄於:民事訴訟法現代的課題:民事手続法研究I,有斐閣,2016年4月,頁337-261。
    6. 山本和彥,手続裁量の規律,基本的な考え方-研究家の観点,收錄於:大江忠、加藤新太郎、山本和彦編,手続裁量とその規律-理論と実務の架橋をめざして,有斐閣,2005年5月,頁15-27。
    7. 山本和彥,民事訴訟における裁判所の行為統制-「要因規範」による手続裁量の規制に向けて,收錄於:民事訴訟法現代的課題:民事手続法研究I,有斐閣,2016年4月,頁209-231。
    8. 上野雅和,扶養義務,收錄於:星野英一等編,民法講座第7卷・親族・相続,東京,有斐閣,1987年12月,頁285-340。
    9. 深谷松男,私的扶養と公的扶助-親族扶養優先の原則を中心に,收錄於:中川善之助先生追悼,現代家族法大系3親子・親権・後見・扶養,有斐閣,1979年12月,頁383-405。
    10. 泉久雄,子の専門教育と親の扶養義務,收錄於:家族法論集,有斐閣,1989年12月,頁114-127。
    11. 中川善之助,扶養義務の二つの原型について,收錄於:家族法研究の諸問題,勁草書房,1969年11月,頁228-241。
    12. 穂積八束,民法出でて忠孝亡ぶ,收錄於:上杉慎吉編,穂積八束博士論文集,東京,上杉慎吾,1914年,頁223-228。
    13. 增田幸弘,中川善之助「親族的扶養義務の本質﹙1﹚﹙2完﹚,收錄於:民法学說百年史,加藤雅信代表編修,三省堂,1999年12月,頁705-709。

    (三) 期刊論文
    1. 岡健太郎,養育費・婚姻費用算定表の運用上の諸問題,判例タイムズ,1209號,2006年7月,頁4-11。
    2. 舘幸嗣、打矢恵,扶養義務と養育費算定に関する一考察,中央学院大学法学論叢,卷20,號1/2,2007年3月,頁1-22。
    3. 宮坂順子,離婚における養育費の現状と問題点-簡易算定方式の検討,昭和女子大学女性文化研究所紀要,巻42,2015年3月,頁47-59。
    4. 中川善之助,親族的扶養義務の本質(一),法学新報,第38卷第6號,1928年7月,頁1-22。
    5. 中川善之助,親族的扶養義務の本質(二),法学新報,第38卷第7號,1928年6月,頁48-78。
    6. 東京、大阪養育費等研究會,簡易迅速な養育費等の算定を目指して-養育費・婚姻費用の算定方式と算定表の提案,判例タイムズ,1111號,2003年4月,頁285-305。

    (四) 其他
    日本法務省民事局發行之手冊「こどもの養育に関する合意書作成の手引きとQ&A」,2023年版,網址:https://www.moj.go.jp/MINJI/minji07_00194.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23日)。

    三、英文文獻(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 書籍
    1. H.L.A. Hart, The Concept On Law,2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Ronald Dworkin,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96510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65100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0101.pdf5918KbAdobe PDF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