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8786/149850 (79%)
造訪人次 : 81688269      線上人數 : 3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8977


    題名: 淨零政策下城鄉發展地區劃設問題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Issues of Demarcation Urban-Rural Development Zones under Net Zero Policy
    作者: 林欣恩
    LIN, SIN-EN
    貢獻者: 賴宗裕
    Lai, Tsung-Yu
    林欣恩
    LIN, SIN-EN
    關鍵詞: 國土計畫
    國土功能分區
    城鄉發展地區
    淨零排放
    空間分析
    日期: 2025
    上傳時間: 2025-09-01 14:34:51 (UTC+8)
    摘要: 長期以來,全球在工業化進程中大量燃燒化石燃料、砍伐森林與土地利用變遷等因素,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攀升,進而引發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鑒於此,各國紛紛將2050年淨零排放列為重要政策目標,以期減緩極端氣候事件、保障糧食安全並遏止海平面上升。然而,觀之我國國土計畫「城鄉發展地區」之劃設,似乎缺乏淨零排放之概念,恐導致劃設區位呈現零星且蔓延式發展之疑慮,加劇土地開發對於農地碳匯之侵蝕,而與淨零政策背道而馳。
    當前地方政府劃設城鄉發展地區時,發現有以下之問題:首先,開發總量不符實際人口趨勢與需求,導致超量劃設與農地資源之競合;其次,劃設區位忽略既有發展地區與公共運輸網絡,形成關聯性與連結性不足的新增地區;第三,規劃品質欠缺考量完整的公共設施配套,難以創造有品質的城鄉地區;第四,與產業發展的連結性薄弱,劃設區位未能有效配合區域產業聚落與發展需求;最後,交通配套未能完善考量,導致私人運具依賴度高,碳排放持續攀升。上述空間規劃的失衡現象,不僅無法幫助減少碳排,更容易導致碳匯流失之課題。鑑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土計畫中城鄉發展地區之劃設問題,並提出以淨零排放為導向的城鄉發展地區劃設改善策略。
    為探求城鄉發展地區劃設相關問題,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個案分析法與空間分析法。首先,整理淨零排放、空間規劃、城鄉劃設與農地質量的相關文獻,並以衝突論與功能論為分析視角建立理論基礎。其次,選取城2-3劃設總量最多之桃園市,以及農2增幅最高且產業網絡與桃園市相互支援的新竹縣為對象進行個案研究,蒐集兩縣市之國土計畫核定版圖資,運用GIS空間疊圖方法,分析城2-3及未來發展地區的空間分布與土地使用分區之變遷,並對比人口與住宅需求數據,以實證城鄉發展地區劃設之合理性。
    基於前述實證結果,本研究建議縣市國土計畫應依照「總量、區位、品質、產業、交通與農地」六大檢討面向,研擬城2-3劃設之檢討指標,並納入碳排放與碳匯之考量;其次,優先於既有發展地區與大眾運輸節點周邊發展,以減少交通與開發之碳排放;再者,強化公共設施之配套措施,並落實TOD與混合土地使用,以強化空間之連結性;最後,透過總量控管與獎懲機制引導集約發展,而新增城鄉發展地區須提交碳排放影響評估並建立對應之處理方式,以利後續辦理通盤檢討,期待為臺灣城鄉空間規劃的淨零發展提供具體可行之建議。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內政部,2018,全國國土計畫,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內政部,2025,113年度「國土利用監測整合作業」委託專業服務案總結報告書(修正版),國土管理署城鄉發展分署。
    王怡婷,2023,以捷運搭乘者時空活動探討 TOD 生活圈特徵-以臺北市文湖線捷運站點周邊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
    王國權,2005,台北都會區都市發展對都市能源消耗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
    古陳蜀東,2019,習近平時期中共武警角色與功能之研究–結構功能論之「AGIL」概念模式分析,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交通部,2023,111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摘要分析,統計處。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23,推動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減量事項及深化減碳路徑評估,第1-1至6-2頁。
    江立揚、王思樺、張昱諄、黃書禮,2023,都市發展計畫對因應氣候變遷之綜效與權衡-以臺北都會區為例,都市與計劃,第50卷,第2期,第219-239頁。
    江瑞如,2011,都市計畫農業區多功能性績效管制機制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2019,工業區更新立體化發展方案(核定本),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
    行政院主計處,2023,110年工業及服務業普查市縣別統計結果,新聞稿。
    行政院經建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2,委託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公共建設規劃與推動過程中爭議化解模式之研究。
    余欣容,2023,教師資格檢定教育社會學試題之研究—以「衝突理論」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克欣,2010,低碳化生存—生活更美好,中國:上海辭書出版社。
    李若愚,2008,地理資訊系統概論,第五版,台北:全華圖書。
    李家儂,2006,交通運輸與土地使用整合規劃之演變–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的都市發展模式,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5卷,第3期,第70-83頁。
    李家儂、謝翊楷,2015,以階層線性模式探討TOD規劃效益對土地開發之影響,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9卷,第1期,第1-38頁。
    李鎮宇,2013,從結構–功能論辯證直轄市里辦公處存廢—以臺北市為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汪明生、朱斌妤,1999,衝突管理,台北:五南出版社。
    易君博,199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
    林明璋,2006,地理資訊系統的空間分析應用與空間資料展現,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第16期,第147-166頁。
    林彥霖,2004,都市蔓延對都市永續性之影響分析,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英彥,2018,都市化時代之都市計畫與農業(上),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7卷,第4期,第2-11頁。
    林晏慈,2022,縣市國土計畫下農業發展地區與城鄉發展地區劃設及規劃問題之探討—以桃園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鳳英,2014,化危機為轉機:衝突理論與危機管理之應用,國立高雄大學碩士論文。
    林憲德、杜怡萱、楊詩弘、蔡耀賢、陳怡蓉,2023,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邱文彥,2020,生態系統服務供需空間分析應用於國土計畫—以桃園臺地為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金榮,2016,我國產業用地成長管理機制之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9卷,第3期,台灣經濟研究院,第100-106頁。
    邱品方,2006,市地重劃實施過程中衝突化解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凃玉枝、黃俊傑,2022,經濟作業基金112年度預算評估報告,立法院,預算案評估。
    姚明光,2015,中共民兵角色與功能之研究–以帕森思(T. Parsons)結構功能論分析,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瑞中,2019,海市蜃樓Ⅶ─台灣公有閒置設施踏查計畫,台北:田園城市。
    姚銘輝、徐永衡、劉雨蓁,2023,氣候變遷下臺灣糧食安全議題及調適策略,國科會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電子報,第65期。
    柯進雄,1994,衝突理論與學校領導(上),研習資訊雙月刊,第11卷,第2期,第58-62頁。
    洪鴻智,1995,空間衝突管理-策略規劃方法之應用,中興大學法商學報,第177-206頁。
    紀俊臣、陳欽春、紀和均,2018,國土計畫與行政區劃的關係與連結:法國經驗的啟示,中國地方自治,第71卷,第5期,第3-24頁。
    唐文慧、王宏仁,1998,社會福利理論,巨流圖書公司。
    徐國城,2010,台北都會區空間發展型態變遷趨勢與原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徐國城、賴宗裕,2007,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執行機制之變遷沿革與效率檢視,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區域科學學會、地區發展學會2007年聯合年會暨論文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
    徐國城、賴宗裕、李泳龍,2004,以都市蔓延觀點初探台灣適密都市發展之型態與策略,全國災害危機處理學術研討會,第1-18頁。
    桃園市政府,2021,桃園市國土計畫(核定本),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桃園市政府,2023,桃園市110年工業及服務業普查初步統計結果,應用統計分析報告。
    桃園市政府,2024,第二期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112年成果報告。
    翁瑎鍈,2022,大眾運輸導向都市發展下的轉乘行為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佩菁,2002,都市蔓延發展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年至2070年),第1-89頁。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張光華,2021,國軍組織變革下之角色與功能研究-結構功能論之「AGIL」概念模式分析,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佳芝,2015,台中市東勢區旅遊發展潛力之研究-以應用GIS疊圖之區域分析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張佳芝,2015,臺中市東勢區旅遊發展潛力之研究—以應用GIS疊圖區域分析為例,臺中市政府104年度市政發展研究論文獎助計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第1-62頁。
    張金鑑,1971,行政學典範,中國行政學會。
    張晉家、賴宗裕,2024,台灣產業用地規劃與管理問題之探討,2024亞洲不動產學會-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美國不動產及都市經濟學會國際聯合年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張學聖、郭婷婷、陳姿伶,2014,從碳平衡觀點探討都市空間發展之特性-以台灣各縣市為例,建築學報,第87期,第137-157頁。
    張學聖、魏良諭,2020,國土空間規劃回應氣候變遷之比較分析-以台南市為例,規劃學報,第38卷,第2期,第1-28頁。
    章英華、蔡勇美,1997,台灣的都市經驗—過去、現在與未來初探,「台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第523-554頁。
    許書銘,2011,從國土空間結構規劃看台灣交通建設的發展,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陳志良,2013,淺談地理資訊系統基本概念與應用,主計月刊,第691期,第82-87頁。
    陳郁芝,2003,工作─居住空間區位均衡性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陳富美,1988,臺灣近年來的人口成長和都市發展,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14期:110-121。
    陳嘉興,2006,山坡地住宅社區公共設施課題與對策之研究-以臺北縣老丙建山坡地住宅社區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彭懷真,1994,社會學導論,台北市:洪葉文化
    黃定國、彭光輝,1998,都市老舊社區更新規劃及開發原則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黃俊傑、賴欣憶,2019,近年政府提升我國投資環境相關對策之探討,立法院,專題研究。
    黃建和,2022,保護農地之法制研究-以國土計畫法檢視違章工廠之問題,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新北市政府,2024,112年新北市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專案通盤檢討預期成果效益分析,城鄉發展局。
    新竹縣政府,2021,新竹縣國土計畫(核定本),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新竹縣政府,2024,第二期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112年成果報告。
    楊惟任,2014,氣候變遷對國家和全球安全的影響,展望與探索月刊,第12卷,第2期:63-80。
    詹中原,2004,危機管理:理論架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趙克堅,2020,從土地利用政策法規演變看國土計畫,生態台灣,第66期,第15-18頁。
    劉子利,2002,衝突理論在學校社區化之運用,教育資料集刊,第27卷,第35-44頁。
    劉小蘭、許佩漩、蔡育新,2010,臺灣都市蔓延之影響因素分析,地理學報,第58期,第49-63頁。
    劉小蘭、賴玫錡,2011,都市化與氣候暖化關係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為例,臺灣土地研究,第14卷,第2期,第39-66頁。
    蔡文輝,2006,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蔡依軒,2024,國土計畫下農業發展地區空間規劃問題之探討-以臺中市國土計畫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衛萬明,2015,因應永續成長原則下之都市生活品質指標建立與規劃發展策略之研究,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6卷,第2期,第78-86頁。
    鄭安廷,2019,台灣工業發展課題,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不動產研究發展中心2019台灣地區房地產年鑑,頁603-621,台北:行義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鄭安廷,2021,從亞洲四小龍到後疫情時代的產業用地政策挑戰:以編定工業區系統為例,公共事務評論,第19卷,第2期,第57-72頁。
    鄭安廷,2022,農地轉用與農地佔用在國土空間的發展與變遷,台灣土地研究期刊,第25卷,第2期,第157-185頁。
    鄭安廷、李怡臻,2023,淨零路徑下的農電空間衝突與利益關係剖析,規劃學報,第41卷,第2期,第1-34頁。
    鄭安廷、蔡沛庭,2024,產業用地發展之政策趨勢與變革,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47卷,第5期,第99-106頁。
    魯炳炎,2010,政策企業家化解政策衝突之研究,文官制度季刊,第2卷,第3期,第151-181頁。
    賴宗裕,2003,從成長管理到智慧型成長-理念與運用的發展,第一屆土地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北大學。
    賴宗裕,2011a,國土計畫空間改造方向與治理策略之探討,建國百年全國土地論壇,第103-126頁。
    賴宗裕,2011b,不動產市場地理盲與濫情,地政學訊,第31期,第1-2頁。
    賴宗裕,2014,國土計畫應有之理念與作為,第十九屆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文化大學,第1-12頁。
    賴宗裕,2018a,社會變遷下城鄉發展地區規劃問題之探討,2018年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區域科學學會、地區發展學會、住宅學會、中華城市管理學會聯合年會暨論文研討會,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第1-12頁。
    賴宗裕,2018b,國土計畫法對不動產從業人員的衝擊與因應,2018桃園市不動產高峰論壇,桃園:開南大學,頁148-185。
    賴宗裕,2018c,國土計畫法下農地保護問題之探討,第27屆2018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臺北。
    賴宗裕,2024,成長管理,國立政治大學碩博士班成長管理課程講義。
    賴宗裕、李家儂,2001城鄉發展與地方財政關係之探討,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區域科學學會聯合年會暨論文研討會。
    賴宗裕、陳立夫,2007,建立區域計畫指導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機制,內政部營建署委託研究計畫報告。
    賴宗裕、陳立夫、詹士樑、徐國城,2014,102年度我國合理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與使用管理制度之研究,國家發展委員會研究報告,台北:國家發展委員會。
    賴宗裕、詹士樑、丁秀吟,2015,農地資源分類分級管理機制建構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研究報告。
    賴宛靖,2024,歐美日逐步落實建築減碳政策,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381期,第48-49頁。
    賴玫錡,2008,都市蔓延與氣候暖化關係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曉瑩,1997,臺北盆地都市空間結構與生態能量階層之應用,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環境部,2024,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環境部氣候變遷署。
    謝竺君,2015,颱洪災害之整合水患風險評估—以北港溪流域範圍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亭又,2022,以目標衝突理論探討員工個人特質、工作與社會互動的趨避衝突對居家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與工程學院碩士論文。

    貳、英文文獻
    Acharya, N. K., Dai Lee, Y., & Man Im, H., 2006, “Conflicting factor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Korean perspectiv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 13(6): 543-566.
    Birchall, J. S., MacDonald, S., & Slater, T., 2021, “Anticipatory planning: Finding balance in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governance,” Urban Climate, 37: 1-9.
    Brillinger, Renata, Jeanne Merrill and Kathryn Lyddan, 2013, Triple Harvester: Farmland conservation for climate protection, smart growth and food security in California, California Climate and Agriculture Netword.
    Carter, J. G., Cavan, G., Connelly, A., Guy, S., Handley, J., & Kazmierczak, A., 2015, “Climate change and the city: Building capacity for urban adaptation,” Progress in Planning, 95: 1-66.
    Chang, X., Ma, T., & Wu, R., 2019, “Impact of urban development on residents’ public transportation travel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An analysis of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s alternat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44(30): 16015-16027.
    Chen, J., Wang, L., & Li, Y., 2020,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multi-dimensional urbanization on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P21,”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73: 1-15.
    Clark, D., 1982, “Urban Geography,” Routledge, London.
    Davoudi, S., Crawford, J., & Mehmood, A., 2009, Planning for climate change: strategies for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for spatial planners, Routledge.
    Diamond, H. L. & Noonon, P. F., 1996, Land Use in America,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Dymén, C., & Langlais, R., 2013,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in Swedish planning practice,”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33(1): 108-119.
    Feng, B. 2022, “Forest carbon sink resource asset evaluation with case study of Fujian Province in China,”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22(1): 1-9.
    Feng, Y., Yuan, H., Liu, Y., & Zhang, S., 2023, “Does new-type urbanization policy promote green energy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 Energy Economics, 124: 1-12.
    Giordano, T., 2012, “Adaptive planning for climate resilient long-lived infrastructures,” Utilities Policy, 23: 80-89.
    Grafakos, S., Trigg, K., Landauer, M., Chelleri, L., & Dhakal, S., 2019,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integration of climate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in cities,” Climatic Change, 154: 87-106.
    Hou, Y., Yang, M., & Li, Y., 2024, “How does new-type urbanization affect total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49: 1-16.
    Howard, J., 2009,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in Developed Nations: A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Adaptation Turn in Urban Climate Planning,” In Planning for Climate Change: Strategies for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for Spatial Planners, edited by Davoudi S., Crawford J., Mehmood A., London: Earthscan, pp.19-32.
    Huang, L., Han, J., Yuan, K., & Xiang, W., 2016, “Analysis of the built-up area’s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its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39: 185-191.
    Kathryn, M., 2023, “Addressing Destabilizing Impacts of Extreme Heat on Global Food Secur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Perry World House’s 2023 Global Shifts Colloquium, Living with Extreme Heat: Our Shared Future, American, March 21-22.
    Lamptey, B. L., Barron, E. J., & Pollard, D., 2005, “Simulation of the relative impact of land cover and carbon dioxide to climate change from 1700 to 2100,”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10(D20).
    Landauer, M., Juhola, S., & Klein, J., 2019, “The role of scale in integrating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in citi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62(5): 741-765.
    Lee, H., Calvin, K., Dasgupta, D., Krinner, G., Mukherji, A., Thorne, P., ... & Park, Y., 2023, “IPCC, 2023: Climate Change 2023: Synthesis Report,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IPCC, Geneva, Switzerland.
    Ma, J., Feng, X., Wang, S., Liu, F., & Li, Y., 2024, “Drivers and reduction potential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cultivated land use,” CATENA, 247: 1-16.
    McDonald, M., 2013, “Discourses of climate security,” Political Geography, 33: 42-51.
    Moser, S. C., 2012, “Adaptation, mitigation, and their disharmonious discontents: an essay,” Climatic Change, 111(2): 165-175.
    Nordgren, J., Stults, M., & Meerow, S., 2016, “Supporting local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need to go,”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66: 344-352.
    O'Meara, M., & Peterson, J. A., 1999, “Reinventing cities for people and the planet,” Vol. 147, Washington, DC: Worldwatch Institute.
    Oulahen, G., Klein, Y., Mortsch, L., O’Connell, E., & Harford, D., 2018, “Barriers and Drivers of Planning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cross Three Levels of Government in Canada,” Planning Theory & Practice, 19(3): 405-421.
    Parsons, T., 1964, Essays in Sociological Theory. 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eiser, R. B., 1989, “Density and urban sprawl, Land Economics,” 65(3): 193-204.
    Rodriguez, D. A., Targa, F., & Aytur, S. A., 2006, “Transport implications of urban containment policies: a study of the largest twenty-five US metropolitan areas.” Urban Studies, 43(10): 1879-1897.
    Rosenzweig, C., Solecki, W. D., Hammer, S. A., & Mehrotra, S., 2011, “Climate change and cities: First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urba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netw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unhaar, H., Wilk, B., Persson, Å., Uittenbroek, C., & Wamsler, C., 2017, “Mainstreaming climate adaptation: taking stock about “what works” from empirical research worldwid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18(4): 1201-1210.
    Turner, J. H., 2012, 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 by SAGE Publications, Inc.
    Walsh, C. L., Dawson, R. J., Hall, J. W., Barr, S. L., Batty, M., Bristow, A. L., ... & Zanni, A. M., 2011, “Assessment of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in citie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164(2): 75-84.
    Wang, Y., Huang, C., Feng, Y., Zhao, M., & Gu, J., 2020, “Using earth observation for monitoring SDG 11.3. 1-ratio of land consumption rate to population growth rate in Mainland China,” Remote Sensing, 12(3): 357-370.
    Wang, Z., & Zhu, C., 2024, “Does urban sprawl lead to carbon emission growth?——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land transfer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455: 1-17.
    Wen, H. W., Yu, H. L., & Nghiem, X. H., 2024, “Impact of urban sprawl on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China,” Urban Climate, 55: 1–19.
    Wen, H., Chen, S., & Lee, C. C., 2023, “Impact of Low-carbon City Construction on Financing, Investment,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nergy-intensive Enterprises,” The Energy Journal, 44(2), 79-102.
    While, A., & Whitehead, M., 2013, “Cities, urbaniz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Urban Studies,” 50(7): 1325-1331.
    Williams, D. S., Celliers, L., Unverzagt, K., Videira, N., Máñez Costa, M., & Giordano, R., 2020, “A method for enhancing capacity of local governance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Earth's Future, 8(7): 1-16.
    Wu, X., Huang, Y., & Gao, J., 2022, “Impac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new-type urbanization: Evidence from Pearl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of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77: 312-325.
    Xu, Q., Dong, Y. X., & Yang, R., 2018, “Influence of the geographic proximity of city features on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urban carbon sinks: A case study o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43: 354-363.
    Zhang, J. Q., Shi, W., & Xiu, C., 2021, “Urban research using points of interest data in China,” Sci. Geogr. Sin, 41(1): 140-148.
    Zhang, X., Li, X., Liu, H., Song, Y., & Gao, M., 2024, “Research on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functional zones------take four districts of Dalian as an example,” Urban Climate, 58: 1-17.
    Zhao, R., Huang, X., Xue, J., & Guan, X., 2023, “A practical simulation of carbon sink calculation for urban buildings: a case study of Zhengzhou in China,”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99: 1-10.

    參、網站資料
    Nickerson, C., 2024,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 Theory in Sociology, Simply Psychology., Web: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functionalist-perspective.html
    NOAA, 2024. Retrieved from August 03, 2024., Web: https://www.climate.gov/news-features/understanding-climate/climate-change-global-temperature
    TEIA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20,彰化農地工廠面積最大、臺中筆數最多,未來可能大幅農地分區調整,網址:https://reurl.cc/ad7aMQ。
    內政部,2023,112年第44週內政統計通報。
    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網址: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內政部消防署,2022,臺灣地區天然災害損失統計表。
    台視新聞網,疫後「遷入增加」2023年人口轉為正成長,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7%96%AB%E5%BE%8C-%E9%81%B7%E5%85%A5%E5%A2%9E%E5%8A%A0-2023%E5%B9%B4%E4%BA%BA%E5%8F%A3%E8%BD%89%E7%82%BA%E6%AD%A3%E6%88%90%E9%95%B7-043256884.html。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EIA,2020,彰化農地工廠面積最大、臺中筆數最多,未來可能大幅農地分區調整,網址:https://reurl.cc/ad7aMQ。
    交通部公路局,2024,統計查詢網,查詢日期:2024/08/05,網址:https://stat.thb.gov.tw/hb01/webMain.aspx?sys=100&funid=11100。
    地球公民基金會,2020,國土計畫倒退嚕 「重大建設」開後門,網址:https://www.cet-taiwan.org/node/3669。
    地球公民基金會,2024a,國土計畫的困境,一延再延不是解方,網址:https://www.cet-taiwan.org/node/4455。
    地球公民基金會,2024b,農地違章工廠為什麼罰不了、拆不掉?六縣市政府查處成效與體質診斷,網址:https://www.cet-taiwan.org/node/4541。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2024,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多維度查詢,領有駕駛執照人數,查詢日期:2024/08/05,網址: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Query.aspx?sn=KRTBBErXDuLQxzY9EpLj6g%40%40&statsn=LYPoJD9Q6x85ktHnvtM9HA%40%40&d=m9ww9odNZAz2Rc5Ooj%24wIQ%40%40。
    行政院農業部,2023,111年糧食供需年報。
    行政院農業部,2024,112年農業統計年報。
    余麗姿,2024,國土法劃設5大爭議10萬公頃農地流失城鄉發展土地爆增,農傳媒,網址:https://www.agriharvest.tw/land/report01.html。
    孫文臨,2021,縣市國土計畫公告生效全台擠出81萬公頃宜維護農地,網址:https://e-info.org.tw/node/230948。
    袁慧妍,2024,【國土計畫催不動】地方政府為何交不出功能分區圖?學者怎麼說?網址:https://e-info.org.tw/node/239360。
    國立政治大學不動產研究中心,2022,國土計畫管制即將全面上路不可不知的重大變革與影響,社科院不動產研究中心訊。網址:https://www.nccu.edu.tw/p/16-1000-12716.php?Lang=zh-tw。
    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網址:https://pop-proj.ndc.gov.tw/。
    郭家宏,2022,台灣農地能儲存的碳,是森林的1.6倍!何壽川:想要淨零碳排,農業是關鍵,風傳媒新聞網,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4559080。
    陳文姿,2020a,【台商回流】台糖農場變產業園區第一期410公頃土地先行,網址:https://e-info.org.tw/node/225808。
    陳文姿,2020b,【台商回流】新增產業園區將凌駕全國總量3311公頃明天闖國土審議第一關,網址:https://e-info.org.tw/node/226036。
    陳昭宏,2022,租台糖地20年異地補償北高雄產業園區環評初審過關,環境資訊中心,網址:https://e-info.org.tw/node/234354。
    黃榆晴,2023,「碳匯」成碳權交易寵兒!綠碳、藍碳、黃碳一次搞懂,網址: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23649/7605851
    新竹縣政府,2020,【文化科技智慧城】智慧交控疏解園區尖峰壅塞 建構更美好的移動生活,天下雜誌。網址: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0967。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氣候變遷調適專區,取用日期:2024/9/18,網址:https://ghg.tgpf.org.tw/Counseling/counseling_sm7。
    農委會,2017,「保護農地-拆除農地上新增違規工廠」行動方案最新進度-中央跨部會專案小組定期報告。網址: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7140&fbclid=IwAR1XfJrbbjjDpxAUDrMfc8kbz2FW5ZbneaJWNGSttsHmCz3N3Ljj5eKq6w。
    蔡佳昇,2021,難以捉摸的承諾:國土計畫產業用地濫劃,眼底城事eyes on place,網址:https://eyesonplace.net/2021/04/25/16885/。
    賴宗裕,2017,國土計畫法下之規劃與土地使用管制,台北市政府地政局,地政講堂,網址:https://epaper.land.gov.taipei/Item/Detail/%E5%9C%8B%E5%9C%9F%E8%A8%88%E7%95%AB%E6%B3%95%E4%B8%8B%E4%B9%8B%E8%A6%8F%E5%8A%83%E8%88%87%E5%9C%9F%E5%9C%B0%E4%BD%BF%E7%94%A8%E7%AE%A1%E5%88%B6
    戴秀雄,2022,簡談國土計畫下住商需求營建土地的供應,國立政治大學不動產研究中心,專題報導。網址:https://rer.nccu.edu.tw/article/detail/2208061508084。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2025,氣候公民對話平臺,各部門排放及減量情形。網址:https://www.cca.gov.tw/climatetalks/emission-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11225701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2257015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701501.pdf6034KbAdobe PDF1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