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73/144892 (79%)
Visitors : 51959498      Online Users : 24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5498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4982


    Title: 勞動基準法之集體同意權研究--以共同決定理論與實踐為中心
    Study of rights to collective approval in Labor Standards Act ---- Focus on the theory and praxis of co-determination
    Authors: 段彥廷
    Duan, Yen-Ting
    Contributors: 林佳和
    段彥廷
    Duan, Yen-Ting
    Keywords: 集體同意權
    共同決定
    工會
    勞資會議
    工時指示權
    企業組織法
    員工代表會
    Date: 2024
    Issue Date: 2025-01-02 11:41:00 (UTC+8)
    Abstract:   勞動基準法上的集體同意權,在我國集體勞動體制上實具有特殊意義。相較於保障協約自治與工會有效運作,我國共同決定法制向來較不受到立法重視,非但沒有實質代表勞工的共同決定組織,類似共同決定權的制度設計也相當有限。而勞基法上的集體同意權即是其中少數的例外。因此,本文在進入釋義學的、具體條文爭議的分析之前,將先藉機對共同決定制度,做一整體性的探討,包含:何謂共同決定制度?其主要制度目的為何?有何特徵?與所謂「協約自治」有何不同?共同決定的正當性基礎為何?而德國作為共同決定制度歷史最為悠久、發展最為完善的國家,其實踐經驗與理論建構便成為本文極其珍貴的參考對象。
      另外,實務近年來出現了大量關於集體同意權的爭訟,其中,以家福公司提起的行政訴訟最具代表性,數量也最多。家福公司認為,公司絕大多數員工,並未加入工會,在會員人數比例極低的情形下,工會並沒有代表所有員工拒絕延長工時或夜間工作,過度侵害勞工的工作自由,相對的,勞資會議之勞方代表由全體勞工選出,民主正當性較高,因此雇主應取得各事業場所之勞資會議同意即可。法院判決雖然並未採取類似見解,但在釋字807號解釋中,亦有出現對工會代表性的質疑。無論學說與實務,都對集體同意權是否過度侵害勞工或雇主之基本權、是否合乎民主有所質疑。因此,本文希望探討集體同意權是否有憲法上的正當性,以及民主原則與集體同意之合憲性有何關聯。
      最後,針對具體的條文解釋,本文將以共同決定制度的理論與實踐作為基本背景,對集體同意權之主體、程序、形式、內容、法律效果進行分析。同時,參照德國法在工時共同決定權問題上的討論,一方面,可以發現許多在我國仍未被發現的釋義學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作為立法論上可選擇的制度方案。
    Reference: 中文文獻
    教科書:
    1.王澤鑑,民法總則,增訂新版,2020年9月。
    2.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第6版,三民書局,1993年9月
    3.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第6版,三民書局,1993年9月
    4.邱聰智,民法總則(上),三民書局,2005年2月
    5.施啟揚,民法總則,第八版,2009年8月。
    6.郭玲惠,勞動契約法論,三民書局,2011年9月。
    7.黃程貫,勞動法,修訂再版,空中大學,1997年。
    8.楊通軒,勞工保護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出版,2019年9月。
    9.楊通軒,集體勞工法,增訂6版,五南出版,2019年8月。
    10.臺灣社會法與社會政策學會主編,社會法,第1版,元照出版,2015年1月。
    11.臺灣勞動法學會編,集體勞動法,新學林出版,2019年10月。
    12.臺灣勞動法學會編,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新學林出版,2版,2009年9月。

    譯著:
    1.馬克思、恩格斯著,中央編譯局譯,共產黨宣言,二版,五南出版,2022年4月
    2.馬爾庫塞著,劉繼譯,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6年4月。
    3.霍耐特著,張曦/孫逸凡譯,我們中的我——承認理論研究,譯林出版社,2021年8月
    4.霍耐特著,王旭譯,自由的權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4月

    專書論文:
    1.林佳和,戰鬥的法律人——科西(Karl Korsch):法、勞動法與階級鬥爭,載於:戰鬥的法律人─—林山田教授退休祝賀論文集,頁639-681,2004年1月
    2.林佳和,自由、管制與協商的辯證──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的法政策選擇分析,載於:勞動與法論文集Ⅲ──國家與勞動市場管制、勞動契約,頁41-82。
    3.林佳和,企業需求與勞動保護的拉扯──彈性工時的理論與實踐,載於:勞動與法論文集Ⅲ──國家與勞動市場管制、勞動契約,頁115-158。
    4.林佳和,勞動契約的管制與自治,載於:勞動與法論文集III──國家與勞動市場管制、勞動契約,元照出版公司,頁161-214,2014年10月。
    5.郭明政,社會憲法,載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元照出版,頁,2006年1月。
    6.張義德,勞資會議制度運作——理論與關鍵案例,載於: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勞動法研究中心主編,當前勞動法與企業實務之對話,元照出版,頁 183-196,2010年10月。
    7.陳繼盛,有關西德工業民主制之幾個基本觀念,載於:氏著,勞工法論文集,陳林法學文教基金會,頁339-340,1994年。

    期刊文章:
    1.王沛元,勞工加班費之法定標準與意定計算方法,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08期,頁151-252,2018年12月。
    2.王志誠,員工參與經營機關之法理與論爭(中)──企業法與經營學之交錯領域,集保,第52期,頁3-20,1998年3月。
    3.王能君,勞動基準法上加班法律規範與問題之研究-—日本與臺灣之加班法制與實務,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1期,頁75-138,2012年3月。
    4.王惠玲,社會基本權與憲法上工作權之保障,律師通訊,第153期,頁40-48,1992年6月
    5.李玉春,我國實施週40小時工時制之必要性與可行性之研究——以日韓經驗為鏡,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45期,頁177-261,2014年10月。
    6.李建良,論立法裁量之憲法基礎理論,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7期,頁153-241,2000年12月
    7.周兆昱,現行法下勞資會議決議法律效力之研究:以法院判決評釋為中心,台灣勞動評論,第3卷第2期,頁165-195,2011年12月
    8.林更盛,從釋字第807號解釋論工會加班同意權的違憲疑義,月旦法學雜誌,第322期,頁131-140,2022年3月。
    9.林佳和,勞工勞動條件之變更--什麼樣的工會與雇主之勞資協商才算數?/台北地院九八勞訴八一,台灣法學雜誌,第143期,頁213-216,2010年1月。
    10.林佳和,勞資會議決議與工會同意或追認──誰家的事?/最高院99台上1655,台灣法學雜誌,169期,頁185-188,2011年2月。
    11.林遠澤,論霍耐特的承認理論與做為社會病理學診斷的批判理論,哲學與文化,第43卷第4期,頁5-32,2016年4月。
    12.邱駿彥,勞基法工時制度修正草案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3期,頁30-38,1996年5月。
    13.張鑫隆,勞動條件之集體決定與工時制度之法政策,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10期,頁105-166,2012年2月。
    14.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頁72-80,2002年12月。
    15.郭玲惠,勞動基準法工時制度之沿革與實務爭議問題之初探,律師雜誌,第298期,頁15-34,2004年7月。
    16.郭振昌,產業民主的理念、經驗與定位,勞工之友,第543期,頁6-11,1996年3月。
    17.陳彥良,公司治理面向下共同決定之探討-德國法的啓示,財產法暨經濟法,第17期,頁41-92,2009年3月。
    18.陳清秀,工會團體協商代表權之探討——以勞動基準法第32 條第1 項規定之合憲性爭議為中心,植根雜誌,第38卷第4期,頁124-142,2022年4月。
    19.黃越欽,憲法中工作權之意義暨其演進,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頁34-55,2000年10月
    20.衛民,從德國共同決定制度論我國勞工董事制度的定位,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頁219-255,2002年7月。
    21.鄭津津,延長工時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法令月刊,第68卷第4期,頁46-67,2017年4月。
    22.鄭津津,勞基法第32條第1項是否侵犯人民之工作權、契約自由權與集會結社權──評臺中高等行政法院109年度簡上字第30號判決,裁判時報,第131期,頁20-29,2023年5月。
    23.羅名珍,小事裡的民主—―以霍耐特「民主生活形式」重詮阿多諾《最小道德》,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64期,頁83-120,2022年10月。

    學位論文:
    1.林忠熙,公司治理面向下獨立董事、勞工董事之定位——兼論信賴義務內涵與責任配套機制,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2.陳美如,從公司治理論勞工董事之角色與功能,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9月。
    3.黃孟華,勞動基準法延長工時「同意」機制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碩士學位論文, 2016年6月。
    4.劉芷安,延長工作時間與假日工作法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21年1月。

    研究報告
    1.黃程貫、林佳和、王能君,勞資協議法制化對我國勞資關係之影響評估研究,勞動部委託研究報告,2014年12月

    英文文獻
    專書論文:
    1.Jacobi, O., B. Keller, and W. Muller-Jentsch. "Germany: Facing New Challenges. Changing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Europe. A. Femer and R. Hyman. Malden, MA." (1998): 190-238.

    期刊論文:
    1.Hassel, Anke. "The erosion of the German system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37.3 (1999): 483-505.
    2.Frega, Roberto, Lisa Herzog, and Christian Neuhäuser. "Workplace democracy—The recent debate." Philosophy Compass 14.4 (2019): e12574.
    3.Mayer, Robert. "Robert Dahl and the right to workplace democracy." The Review of Politics 63.2 (2001): 221-247.
    4.Baum, Bruce. "On the Political Sociology of Intersectional Equality and Difference." So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48.2 (2022): 197-234.

    德文文獻
    書籍:
    1.Alexy, Robert, Theorie der Grundrecht, 3. Auf., 1996.
    2.Däubler, Wolfgang, Das Grundrecht auf Mitbestimmung und seine Realisierung durch tarifvertragliche Begründung von Beteiligungsrechten, 4. Aufl., 1976
    3.Däubler, Wolfgang, Kommentar zum Tarifvertragsgesetz : mit Kommentierung des Arbeitnehmer-Entsendegesetzes, 5 Aufl., 2022.
    4.Däubler, Wolfgang/Kittner, Michael, Geschichte der Betriebsverfassung, 2020
    5.Däubler, Wolfgang /Kittner, Michael /Klebe, Thomas/Wedde, Peter(Hrsg.), Betriebsverfassungs-gesetzt, 15.Aufl., 2016.
    6.Fitting, Karl, Betriebsverfassungsgesetz : Handkommentar, 28. Aufl., 2016.
    7.Gallner, Inken/Müller-Glöge, Rudi/Preis, Ulrich/Schmidt, Ingrid(Herg.), Erfurter Kommentar zum Arbeitsrecht, 24.Aufl., 2024.
    8.Gamillscheg, Franz, Kollektives Arbeitsrecht : ein Lehrbuch, Bd.1, 1997
    9.Hromadka, Wolfgang/Maschmann, Frank, Arbeitsrecht, Bd.2: Kollektivarbeits-recht + Arbeitsstreitigkeiten, 7. Aufl., 2017.
    10.Kiel, Heinrich/ Lunk Stefan/ Oetker Hartmut(Hrsg.), Münchener Handbuch zum Arbeitsrecht, Bd. 1: Individualivierung Ⅰ ,6 Aufl. 2024
    11.Kiel, Heinrich/ Lunk Stefan/ Oetker Hartmut(Hrsg.), Münchener Handbuch zum Arbeitsrecht, Bd. 4: Kollektives Arbeitsrecht II, Arbeitsgerichtsverfahren, 5. Aufl. 2022.
    12.Korsch, Karl, Arbeitsrecht für Betriebsräte, 1922.
    13.Mangoldt, Hermann von./ Klein, Friedrich/Starck, Christian, Kommentar zum Grundgesetz, Bd. 1 Art.1-19, 7. Aufl., 2018.
    14.Müller-Jentsch, Walther, Mitbestimmung: Arbeitnehmerrechte im Betrieb und Unternehmen, 2019.
    15.v. Münch, Ingo/ Kunig, Philip, Grundgesetz-Kommentar, Bd. 1: Präambel bis Art. 69, 7 Aufl., 2021.
    16.Preis, Ulrich, Arbeitsrecht: Kollektivarbeitsrecht Lehrbuch für Studium und Praxis, 4. Aufl. 2017.
    17.Preis, Ulrich, Arbeitsrecht: Individualarbeitsrecht Lehrbuch für Studium und Praxis, 5. Aufl. 2017.
    18.Richardi, Reinhard(Hrsg.), Betriebsverfassungsgesetz, 17. Auflage., 2022.
    19.Rolfs, Christian /Giesen, Richard / Kreikebohm, Ralf /Udsching, Peter, BeckOk Arbeitsrecht, BetrVG. 52. Edition, 2024.
    20.Schaub, Günter (Hrsg.), Arbeitsrechts-Handbuch, 20. Aufl., 2023
    21.Stern, Klaus, 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d.1, 2 Aufl., 1984.
    22.Wiedemann, Herbert, Tarifvertragsgesetz, 6. Aufl., 1999
    23.Wiese, Günther(Hrsg.), Gemeinschaftskommentar zum Betriebsverfassungs-gesetz, Bd.Ⅱ, 9. Aufl., 2010.

    專書論文:
    1.Hoffrogge, Ralf, Vom Sozialismus zur Wirtschaftsdemokratie? in: Bois/Hüttner(Hrsg.): Geschichte einer pluralen Linken, Bd. 3, 2011.
    2.v. Hoyningen-Huene, Gerrick, Grundfragen der Betriebsverfassung: Mitbestimmung, Betriebsrat, Betrieb, Betriebszugehörigkeit, in: Arbeitsgesetzgebung und Arbeitsrechtsprechung: Festschrift zum 70. Geburstag von Eugen Stahlhacke, 1995.

    期刊文章:
    1.Eidenmüller, Isabel, Betriebswirtschaftlich relevante Theorien der Kathedersozialisten, Zeitschrift für Personalforschung 1995, 9. Jahrg., H. 4.
    2.Gutzeit, Martin, Theorie der notwendigen Mitbestimmung, NZA 2008, 255.
    3.Kempen, Otto Ernst, Das grundrechtliche Fundament der Betriebsverfassung— Eine arbeitsverfassungs-rechtliche Skizze, AuR H.5, 1986.
    4.Müller-Jentsch, Walther, Auf dem Prüfstand: Das deutsche Modell der industriellen Beziehungen, Industrielle Beziehungen : Zeitschrift für Arbeit, Organisation und Management, 2(1), 1995.
    5.Wiebauer, Bernd, Das vertragsrechtliche Fundament der Theorie der Wirksamkeitsvoraussetzung, RdA 2013, 36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1065106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65106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6601.pdf5980KbAdobe PDF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