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5352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56/144643 (79%)
造访人次 : 51729527      在线人数 : 65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522


    题名: 許衡《魯齋遺書》治道思想研究
    The Research of Governance Ideals in Xu Heng's Lu Zhai Yi Shu
    作者: 楊金禎
    Yang, Chin-Chen
    贡献者: 陳逢源
    楊金禎
    Yang, Chin-Chen
    关键词: 許衡
    魯齋遺書
    治道思想
    程朱理學
    日期: 2024
    上传时间: 2024-09-04 15:55:10 (UTC+8)
    摘要: 本論文就許衡《魯齋遺書》梳理其治道思想,解讀在朝代改異之際,許衡如何在隱居講學後,於異族入主中原時,再次重新選擇出世濟民而屢進屢退的思想轉折。首先,梳理許衡生平與師承學友關係,並說明《魯齋遺書》的刻本與全書梗概。其次,分別由「修己」、「治人」及「治國的具體政策」三方面,探討《魯齋遺書》的治道思想:許衡主張國君應修德治人、正心謙讓、慎言踐言、求賢去邪、分職立政;至於治理百姓的理想應以天道得民心、以民貴君輕為念、力行厚生重農、興學使民知禮;治國的具體策略則在制曆法、定朝儀、行漢法。再次,探討《魯齋遺書》對程、朱理學的繼承與開展,討論《魯齋遺書》所言「理」是天理、是天賦人性與仁義、是五倫綱常的三種看法,並就《小學》是儒家基本學問道理、「小學」是童蒙教育場所、《小學》記載教育內容三者,梳理《魯齋遺書》對朱熹《小學》的踐履;許衡又特重「治生」與「求道」的平衡,求道而不廢治生之術,許衡既說明治生的時代意義,也提供具體作法與務實的施政方針。最後,本文總結《魯齋遺書》治道的內容與精神,在於強調施政從自己出發、民心是國家根本、特重教育;以繼承與推展程、朱理學,形成其治道思想的核心,並且嘗試在治道理想與施政現實中,取得平衡。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成書時代排序)
    〔春秋〕老子:《老子》,臺北:新興書局,1961年。
    〔春秋〕管仲撰,楊家駱主編:《管子》,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戰國〕荀子著,〔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臺北:世界
    書局,1961年。
    〔戰國〕韓非:《韓非子選》,臺北:聯貫出版社,1973年。
    方向東:《大戴禮記彙校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臺北:
    藝文印書館,2001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
    書館,2001年。
    〔漢〕董仲舒著,曾振宇注說:《春秋繁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漢〕司馬遷著,〔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宋〕張守節正義:《史
    記》,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1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
    館,2001年。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十三經注疏‧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1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臺
    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著:《周易王韓注》,臺北:明文書局,2002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于天寶點校:《宋本周易注疏》,
    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郭彧彙校:《南宋初刻本周易注
    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1年。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
    印書館,2001年。
    〔唐〕吳兢撰:《貞觀政要》,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唐〕魏徵、褚遂良、虞世南合編:《群書治要》,臺北:世界書局,2011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柯劭忞著,張京華、黃曙輝總校:《新元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宋〕朱熹撰,吳志忠刻本:《四書集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3年。
    〔宋〕朱熹:《點校四書章句集註》,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宋〕李心傳著,徐規點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元〕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元〕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元〕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70年。
    〔元〕揭傒斯著,李夢生標校:《揭傒斯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元〕郝經:《陵川集》,《欽定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許文正公考歲略續》,《北京圖書館珍藏本年譜叢刊第35冊》,北京:北京圖書
    館出版社,1999年。
    《許魯齋先生年譜》,《北京圖書館珍藏本年譜叢刊第35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明〕宋濂等:《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明〕黃宗羲:《宋元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
    〔明〕王守仁:《王陽明及大學問傳習錄‧門人陸澄錄》,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1997年。
    〔明〕來知德、惠棟註疏,馮家金重編:《周易繫辭傳》,臺北:頂洲文化,1999
    年。
    《四部集要‧子部‧老子》,臺北:新興書局,1961年。
    〔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欽定四庫全書集部五別集類四‧魯齋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清〕孫承澤:《天府廣記》,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王成儒:《許衡集》,北京:東方印書館,2007年。
    王素美:《許衡的理學思想與文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札奇斯欽:《蒙古文化與社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1987年。
    周春建:《元代四書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袁行霈主編:《國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袁國藩:《元許魯齋評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王民信:《中國歷代思想家:許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劉成群:《元代徽州理學家群體與新安理學的傳承發展》,北京:中華書局,2015
    年。
    陳正夫、何植靖著:《許衡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陳彬龢選註:《元朝秘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陳逢源:《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出版社,2006年。
    陳籙:《蒙事隨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蔡志純、洪用斌、王龍梗:《蒙古族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年。
    蕭啟慶:《元代史新探》,臺北:新文豐圖書公司,1983年。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孔定芳:〈論明遺民之生計〉,《中國經濟史研究》2012年第4期。
    方國根:〈廣為蒐羅 精心整理──評王成儒點校本《許衡集》〉,《浙江社會科學》
    2008年第10期。
    毛瑞方:〈《許衡集》版本考〉,《歷史文獻研究》總第32輯,2013年。
    王玲芳:〈試析元代大儒許衡的宇宙生成論思想〉,《黑龍江史志》總207期。
    王建軍:〈「慨然思復三代庠序之法:許衡的教育追求」〉,《中國知網》
    https://www.cnki.net,2024.03.28。
    王風雷:〈元代的國子祭酒考〉,《內蒙古社會科學》1993年第4期。
    王素美:〈論許衡理學思想的特點)〉,《邢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6卷第2期,
    2019年4月。
    王素美、劉明罡:〈詩與史合奏的樂章——許衡的《編年歌括》〉,《江蘇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2期,2009年3月。
    王琦:〈黃河文化名人許衡的教育思想〉,《史韻文廊》,2022年。
    王廣新:〈朱熹之後第一人──論元朝著名教育家許衡〉,《西安教育學院學報》
    1998年第3期。
    王樹林:〈元代河南三先生文集敘考〉,《南陽師範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
    申少春:〈許衡著作及其思想研究〉,《河南社會科學》第11卷第3期,2003年5
    月。
    安明宏:〈論許衡詩中的治世之心〉,《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32卷第7期,2011年7月。
    宋麗萍、蘇慧武:〈論許衡「正君心,求民心」的政治主張〉,《西安航空學院學
    報》第34卷第6期,2016年11月。
    辛昕:〈論元初許衡的教育思想〉,《漢宇文化》2022年第4期。
    李子昂:〈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轉化共存及歷史影響〉,《知識文庫》第2期。
    李文文:〈朱熹論小學中的大學問〉,《倫理與生活》第1期。
    李亮:〈《授時歷》在朝鮮和日本的傳播與影響〉(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7(2), 001–027(2023)doi: 10.3724/SP.J.1461.2023.02001)。
    李佳明:〈元代朱子學發展初探〉,《問學集》2008年第15期。
    李忠智:〈五代四朝的宰相──馮道〉,《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1期
    ,2005年3月。
    李景旺:〈論《時務五事》──兼論許衡的漢化思想〉,《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學報》第20卷第4期,2006年7月。
    李達嘉:〈從抑商到重農:思想與政策的考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82期,2013年12月。
    李濤、李欣:〈朱熹《小學》及其注釋本的刊布與流傳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學
    刊》第3期,2023年5月。
    佟曉彤:〈許衡直解作品兩種版本的差異比較〉,《湖南人文科技學校學報(社會
    科學版)》第5卷第4期,2006年4月。
    沈麟:〈治生與求道──《傳習錄》「許魯齋以治生為先之說亦誤人」條目辨析〉,
    《鵝湖月刊》第42卷第6期。
    金承炫:〈元代「北許南吳」的性理思想〉,《哲學論集》1988年第22期。
    孟繁清:〈讀王建軍著《元代國子監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5年第5期。
    周少川、羅彧:〈許衡的政治實踐與政治主張 〉,《歷史教學》2014年第10期。
    周永傑:〈元代大儒許衡弘揚程朱理學的理論和實踐〉,《焦作大學學報》2014年
    第4期。
    周春健:〈論朱子學視域下元儒許衡的孟子研究〉,《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2021年第6期。
    肖芬芳:〈朱熹「小學──大學」教化體系對思政課一體化建構的啟示〉,《教育
    評論》2019年第12期。
    南志濤:〈許衡的教育追求辨析〉,《蘭台世界》,2014年8月。
    唐文明:〈人倫理念的普世意義及其現代調適──略論現代儒門學者對五倫觀念
    的捍衛與重構〉,《道德與文明》2015年6期。
    高榮盛:〈元代大儒許衡:傳揚漢學促進一統〉,《人民論壇》總第223期。
    馬奧遠:〈推尊與兼取:許衡理學的朱子學與先天學淵源) 〉,《廣播電視大學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1期。
    徐春燕:〈略論元明清三代許衡的爭議問題〉,《焦作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孫玉杰:〈試論許衡的「治生」說及其歷史意義〉,《學習論壇》第21卷第2期,
    2005年2月。
    孫建平:〈趙復和太極書院對元代理學發展的促進〉,《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第19卷第3期,2005年5月。
    孫劍秋:〈從《讀易私言》看許衡的處世之道〉,《中華學苑》1993年第43期。
    苗宜澍:〈淺析朱熹《小學》中的倫理思想〉,《文學理論》,2016年7月。
    許紅霞:〈許衡著述版本考〉,收入袁行霈主編:《國學研究‧第十七卷》,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邢怒海:〈元明時期白話的轉折與漸進──以《四書章句集注》《四書集注直解》
    (大學)比較為例〉,《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版)》第42卷第
    6期,2020年11月,。
    張立文:〈許衡的道理心性思想〉,《江淮論壇》,2012年1月。
    梁建功:〈讀王建軍著《元代國子監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5年第5期。
    梁建功:〈元代北方理學傳布──以元代蘇門山的文化地理為中心〉,《河南科技
    學院學報》第36卷第5期,2016年5月。
    梁建功:〈「行道」與「尊道」:元代士人精神構建──以許衡、劉因為中心〉,《內
    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版)》第52卷第1期,2020年1月。
    黃益:〈游牧與農耕概念辨〉,《中國長城博物館》2013年第4期。
    馮越:〈朱熹的詩禮教化與「小學」功夫論〉,《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第41
    卷16期,2024年2月。
    程程:〈許衡隱逸詩探究〉,《文教資料》第33-34合刊。
    勞漢生:〈簡論許衡的科學史地位〉,《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1990
    年第1期。
    廉永生:〈略論許衡的教育思想〉,《焦作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楊懋春:〈中國社會區分制度的變遷〉,《思與言》第十二卷第1期,1974年5月。
    趙楠楠:〈朱熹的「小學」之教與「成人」之道〉,《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2卷第3期,2013年3月。
    趙遲:〈朱熹「小學」教育思想集實踐〉,《社科學論科教導刊》,2016年3月。
    董生輝:〈朱熹《小學》道德教育思想的時代意蘊與啟示〉,《甘肅教育》,2024
    年2月。
    董奇峰:〈從「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教起──朱熹的《小學》教育思想探析〉,《淮
    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3卷第6期,2014年12月。
    郭書蘭:〈司馬遷的古代曆制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1
    卷第6期,1998年11月。
    鞏真澤:〈許衡知行觀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亞太教育》,2016年。
    盧巧玲:〈從朱熹《小學》看儒家禮儀教育與孝德的契合〉,《人文天下》,2016
    年10月。
    賴錫三:〈《莊子》的雅俗顛覆與文化更新──以流動身體和流動話語為中心〉,《臺
    大文史哲學報》第77期,2012年11月。
    陳穀嘉:〈元代理學家許衡關於「一切都要以修身作根本」的倫理思想初探〉,《倫
    理學研究》2007年第6期。
    鄒林:〈關於魯齋學派〉,《煙台師範學院學報》1993年第3期。
    謝輝:〈許衡易學思想考論〉,《殷都學刊》2010年第3期。
    蔡方鹿:〈許衡求理、行道以治經的思想〉,《中華文化論壇》,2006年4月。
    蔡春娟:〈元代近侍子第的儒學教育〉,《童蒙文化研究》。
    蔡春娟:〈許衡的小學教育思想及其實踐〉,《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第45卷。
    蔣開天:〈朱熹「小學」思想研究──兼論其與「大學」的關係〉,《哲學研究(廣
    西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9期。
    謝清俊:〈中國傳統倫理的實踐〉,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
    https://www.lac.org.tw › files › page › HCC0131。
    謝曉東:〈論小學涵養在朱熹哲學體系中的地位〉,《漢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
    學版)》2003年第1期。
    戴紅宇:〈朱熹「小學」教育思想當議〉,《成都師範學院學報》第33卷第11期
    ,2017年11月。
    戴紅宇、鍾璟熙:〈略論朱熹「小學」教育的「敬」及當代啟思〉,《咸陽師範學
    院學報》第36卷第2期,2021年3月。
    魏崇武:〈趙復在北方傳播理學的意義和貢獻〉,《殷都學刊》1995年第2期。
    藍美華:〈陳籙眼中的蒙古〉,《中國史研究動態》2005年第5期。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卞軍鳳:《許衡的教育心理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08年。
    王佳琦:《許衡「魯齋心法」思想研究》,長春:吉林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9
    年。
    王帥:《許衡「四書學」思想研究》,曲阜:曲阜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4
    年。
    王曉園:《元朝許衡儒學教育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23年。
    田靜雅:《許衡社會控制思想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6
    年。
    何靖:《多元背景下許衡的理學思想及其實踐》,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碩士論
    文,2021年。
    何黎娜:《蒙元「蘇門三儒」詩歌研究》:昆明,雲南民族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23年。
    李蕙如:《許衡對朱子學的傳承與發展》,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2011年。
    佟曉彤:《許衡直解作品詞彙研究》,廣州:暨南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
    宋寒冰:《許衡知行思想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17年。
    馬行誼:《許衡的倫理道德價值體系》,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2年。
    馬倩倩:《許衡理學思想研究》,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0年。
    邢怒海:《《許衡集》文獻與詞彙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論文,
    2018年。
    閻秋鳳:《論許衡的理學思想及其影響》,鄭州:鄭州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06
    年。
    韓松枝:《許衡及其弟子與元代文化及政治》,太原:山西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13年。
    韓春禹:《許衡直講體文獻雙音詞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
    2022年。

    五、線上資料(依第一字筆畫排序)
    亞伯拉罕‧馬斯洛《「人類動機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五大需求」
    https://zh.wikipedia.org/zh-tw/(2024.01.10)

    《欽定四庫全書‧魯齋遺書提要》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9%AD%AF%E9%BD%8B%E9%81%BA%E6%9B%B8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E5%85%A8%E8%A6%BD(2024.01.10)

    「歷代中央王朝曆法」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B%BD%E4%BC%A0%E7%BB%9F%E5%8E%86%E6%B3%95(2024.01.1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59120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05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00501.pdf2112KbAdobe PDF0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