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105/145137 (79%)
Visitors : 52171633      Online Users : 31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476


    Title: 原住民族部落空間規劃策略之探討:以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部落為例
    The Strategies for Comprehensive Spatial Planning in Indigneous Community: A Case Study in Haising Community, Taoyuan District, KaoHsiung City
    Authors: 謝桂珠
    Hsieh, Kuei-Chu
    Contributors: 官大偉
    Kuan, Da-Wei
    謝桂珠
    Hsieh, Kuei-Chu
    Keywords: 國土計畫
    農四
    空間規劃
    原住民空間文化
    Spatial Planning Ac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Zone Type 4
    Spatial Planning
    indigenous cultures
    Date: 2024
    Issue Date: 2024-09-04 15:23:21 (UTC+8)
    Abstract: 近來政府提出台灣國土重新規劃的政策,主要係因現今的都市計畫與區域計畫之內容與相關機制缺乏更上位的政策指導,規範土地開發之管制措施,未能有效管制不當之開發行為,使得國土資源快速耗損﹔政府為了因應全球環境及氣候變遷的挑戰,並解決我國過去土地發展亂象及空間規劃體系常年存在的問題而制定「國土計畫法」。未來,土地可使用面向將轉為依照國土功能分區的使用項目進行管制。在國土功能分區中,「農業發展地區第4類」的劃設特別針對原住民族部落內之聚落,有特定的劃設標準,以配合部落的現有生活型態與居住特性等特殊慣習。
    本研究區域Haising部落(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部落)因受限區域計畫之土地使用管制規定,造成土地利用受限,但諸多違法利用土地情事發生,是因國家的規範未能考量族人傳統文化與土地利用需求所引起。現階段各縣市政府國土計畫均已公告,未來國土空間計畫運作攸關原住民族之生活、生產、生態空間規劃,並主導原住民現行土地使用。
    本研究以國土功能分區之劃設為核心,運用空間三元論的概念,探討國家的空間計畫(構想空間),族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下的空間實踐所形成的部落樣貌(感知空間),和族人實際身在其中的生活經驗(生活空間),三者之間的關係,思考國家視角和族人經驗的落差,進而對原鄉空間後續的規劃原則,提出建議。
    Recently, the government has proposed a policy for Taiwan’s national land planning.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past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content and related mechanisms are lacked higher-level policy guidance to regulate land development control measures. This has led to ineffective control over improper development activities, resulting in the rapid depletion of national land resources. Therefore,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change, and to resolve the long-standing issues of chaotic land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government has established the “Spatial Planning Act.” In the future, land use will be regulated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zoning of national land. Within the functional zoning,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Zone Type 4” is specifically designated for settlements within indigenous tribes, with specific standards set to accommodate the existing lifestyle, resid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 customs of the tribes.
    The Haising tribal area in this study is subject to land use restrictions due to regional planning regulations, resulting in limited land utilization. However, numerous instances of illegal land use have occurred because national regulations have failed to consider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land use needs of the tribal people. At present, all county and city governments have announced their spatial plans, and the future operation of spatial planning will be crucial for the living,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space planning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and will guide the current land us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This study takes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Zone Type 4 in the Gauzhong Tribe of Taoyuan District, Kaohsiung City as an example, and uses the concept of spatial trialectic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s spatial planning (conceived space), the tribal appearance formed by the spatial practices of the people under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factors (perceived space), and the actual living experiences of the people within it (lived space). It considers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the tribal experience, and subsequently makes suggestions for the planning principles of the indigenous homeland space.
    Reference: 1.專書
    田哲益(2009 )。《玉山的守護者:布農族》。台北:五南。
    宋國城、林慶偉、林偉雄、林文正(2000) 。甲仙地質圖幅及說明書,比例尺:五萬分之一,圖幅第 51 號。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林修澈、黃季平、郭基鼎(2018)。《拉阿魯哇族部落歷史》原住民族委員會,國史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林清洲(2019)。《啞口之巔¬-南橫青山在》。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林朝棨(1957)。台灣地形,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共 424 頁。
    徐如林‧楊南郡(2015)。《大分‧塔馬荷 布農抗日雙城記》。台北:南天書局。
    海樹兒·犮拉拉菲 Haisul Palalavi(2018)。《布農族郡大社,部落歷史研究》。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國史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游仁貴等(1999)。《南鄒族民歌》高雄縣岡山鎮: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黃應貴(2006)。《布農族》,台北:三民。
    葉家寧(2002)。《台灣原住民史布農族篇》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詹素娟(2019)。《典藏台灣史(二)台灣原住民史》。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賴宗裕(2020)。《國土空間計畫法制》。
    謝繼昌等(2002)。高雄縣原住民社會與文化。高雄縣岡山鎮: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2.期刊論文
    王志弘(2009)。多重的辯證列斐伏爾空間生產概念三元組演繹與引申。
    江冠榮(2010) 。布農族傳統建築家屋選址之智慧,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第八期。
    江冠榮(2012) 。布農人如何逐山而居─ 淺談傳統選址智慧,文化視野,台灣博物季刊,31卷,第2期,66-73。
    李永展(2005)。永續鄉村營造初探,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6(4),339-354)。
    汪明輝(2005)。〈鄒族 GIS 與史地教育中心設置芻議:原住民族知識與教育的解殖與建構策略工作坊〉,《第九屆台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那莫赫.逸辛Namoh Ising(2015)。原知原味,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基督教對原住民的影響,新使者雜誌第146期。
    邦卡兒.海放南( 2023) 。從布農族觀點理解家與部落舊社的意義,全國登山研討會
    官大偉 林益仁(2008)。什麼是傳統?誰的領域?從泰雅族馬里光流域傳統領域調查經驗談空間知識的轉譯。
    官大偉 林益仁(2011)。原住民族土地自主治理與社會發展--國土、計畫與原住民族發展。
    官大偉(2014)。空間秩序、地理再現與生態政治:台灣山地資源利用/保育的歷史地理回顧,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第7卷第1期頁159-19。
    官大偉(2014)。原住民族土地權的挑戰:從一個當代保留地交易的區域研究談起,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第80 期。
    官大偉(2017)。從道歉、和解到正義實現:談以國土計劃落實原住民族土地權之可能,臺灣原住民族法學第 2 卷第 1 期。
    林桓(2016)。邁向高齡社會之公共服務發展趨勢,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第四卷,第一期(3-7)。
    林曜同(2012)。鄒族的歲時祭儀。在潘英海主編,臺灣原住民族歲時祭儀論文集(上)(頁41-64)。屏東縣瑪家鄉: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2002)。生態旅遊白皮書,出版者:交通部觀光局(頁1-75)。
    夏傳位(2022)。尋找空間正義:莫拉克颱風災後空間治理的形成及瓦解,台灣社會學第 44 期。
    孫大川(1998)。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力與美—兼論其現代適應。原住民植物資源及利用研討會專刊。
    張新楣(2016)。借名登記契約之爭議問題-以我國實務判決為中心(上),司法周刊。
    郭鴻裕,湯楊欽憲,谷婉萍(2016)。原住民部落農業之永續經營研究與研發規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詴驗所,原鄉特色作物與傳統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國際研討會專刊。
    陳明燦(2012)。德國土地登記與審查制度之法分析-兼論我國土地登記審查問題,東海大學法學研究36期,73-113。
    陳意昌,吳振發,張麟瀚,張家瑜(2017)。臺灣鄉村區土地問題及更新探討,中華鄉村發展學會,第十九期。
    曾建仁,翁嘉駿 (2020)。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發展現況與展望,台灣林業第47卷5期,19-26。
    曾梓峰(2011)。鄉村 2.0 邁向新世代鄉村整體規劃策略之研究成果報告書。
    雅柏甦詠.博伊哲努(2013)。還我土地觀點下的原住民族土地政策,施正鋒、徐世榮主編,《土地與政治》,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黃子彬(2010)。全球氣候變遷對台灣果樹產業之影響與因應對策,2010宜蘭地區果樹產業發展研討會專刊,1-25。
    黃居正(2015)。聯合國人權保護之人民自決權,新世紀智庫論壇第70期。
    詹順貴(2015)。國土計畫法令人耳目一新之處。
    劉斌雄(1969)。沙阿魯阿族的社會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8,67-168。
    蔡建福(2004)。從農業問題看台灣鄉村的現況與未來,東海岸評論,Vol.197,(51-56)。
    鄧耀宗(2003)。台灣稻作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頁1-23)。
    賴宗裕(2000)。跨世紀國土規劃願景之芻議--- 以成長管理及永續發展之觀點論述,經社法制論叢,25,257-285。
    戴秀雄(2016)。國土法,給問嗎?從過去缺失看國土法未來,環境資訊中心。
    謝志誠(2017)臺灣 921 災後以地易地政策之回顧。
    顏愛靜(2000)。「現階段原住民保留地管理問題與對策之研析」,國立政治大學208學報,80 期。
    顏愛靜,陳亭伊(2012)。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變遷及課題與對策之研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2卷2期。

    3.博碩士學位論文
    江冠榮(2009)。臺灣雲端上消失的獵人—再現布農族於八通關聚落原貌與遷移歷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學位論文。
    何瑞珍(2023)。人地關係的斷裂與修復:烏來部落泰雅族人在都市計畫水源特定區遭遇之產業困境與未來發展,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原住民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李敏慧(1995)。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議題之探討—以賽德克族靜觀部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水峯(2019)。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議題之探討—以賽德克族靜觀部落為例,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所學位論文。
    官大偉(2002)。原住民保留地共有制施行基礎-公共資源自主治理模式的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個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林日龍(2012)。原日治時期臺灣山地部落的集團移住與社會重建--以卑南溪流域布農族為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日龍(2012)。從原住民土地流失論原住民保留地管理政策之研究,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公共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秋綿(2001)。由國土規劃觀點檢視台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土地使用衝突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
    胡湘彗(2006)。土地使用歷史變遷之探討-以南投縣信義鄉雙龍村布農部落為例。
    高明哲(2002)。臺灣原住民族土地所有權制度與土地利用關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博鍾(2016)。原住民保留地相關法律爭議之探討-以桃園市復興區為例。
    許華嚴(2012)。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農村再生先期規劃之研究。
    郭基鼎校長(2008)。拉阿魯哇族群的生活脈絡及族群意識,臺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學位論文。
    陳巧筠(2017) 。家、氏族與經濟-以拉芙蘭部落布農族人農業活動為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碩士論文。
    陳怡瑄(2012)。從女性觀點看比雅楠部落的空間變遷,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陳思齊(2008)。搜“蛇”記──台灣原住民蛇類口傳故事研究(碩士論文)
    黃新德(2015)。東排灣族部落的形成與遷徙—以台坂村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浦霖(2009)。原住民社區更新之探討—以苗栗縣泰安鄉天狗部落為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所學位論文。
    廖文生(1963)。台灣山地社會經濟結構性變遷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子瑋(2013)。台灣農村再生規劃之探討-以雲林縣台西鄉崙仔頂社區為例。
    謝青燕(2004)。傳統自然村生態規劃-以彰化縣二水鄉源泉村為例。
    關華山(2004)。台灣原住民「可持續部落」之規劃、復育與設計準則初探。

    4.網路
    BPM(2023)。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人均收入-商用不動產服務。https://bpm.com.tw/block/64000370-004/
    上下游記者李慧宜·時事.政策種好田(2022)。桃源青梅熟了無人收,落果滿地!受累疫情只賣出1/3,產業亟需轉型。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68637/
    大紀元(2006)。高雄荖濃溪泛舟 尖叫奇航。【記者王雪美/高雄縣報導】https://www.stm.org.tw/newstm/shop/news/%A5%F0%B6%A2/095/09504-06/950611%D3y%BF@%B7%CB%AAx%A6%E0%A6y%A5s%A9_%AF%E8.htm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城鄉發展分署,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問答集。https://www.tcd.gov.tw/uploadfile/pj/pj_6_8261623347.pdf
    農傳媒(2018)。【飽讀好書】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15040
    高雄市桃源區公所,桃源區農特產品https://tauyuan.kcg.gov.tw/Content_List.aspx?n=2B788695D2B6D2B2
    國家教育研究院(2021)。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35021&la=0&powerMode=0
    國家教育研究院(2021)。樂詞網,《環境科學大辭典》維生系統Life-Support Systems,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0e8b6fa50604b44f2a6750bd1b41fd31/?seq=1
    慧炬雜誌(2013)。臺灣原住民族與蛇,。https://buddhism.lib.ntu.edu.tw/FULLTEXT/JR-AN/an386156.pdf
    衛生福利部新聞稿(2024)。統計處, 11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file:///C:/Users/USER/Downloads/112%E5%B9%B4%E6%AD%BB%E5%9B%A0%E7%B5%B1%E8%A8%88%E7%B5%90%E6%9E%9C%E6%96%B0%E8%81%9E%E7%A8%BF(%E5%90%AB%E6%8A%95%E5%BD%B1%E7%89%87)1130617%20(2).pdf

    5.其他
    中華民國內政部國土管理署(2021)。鄉村地區整體規劃作業手冊https://www.nlma.gov.tw/filesys/file/EMMA/r1110311.pdf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2010)。國土功能分區及分類與使用地劃設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2017)。全國國土計畫城鄉發展地區劃設條件、順序相關事宜機關研商會議
    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1992)。里約熱內盧(42條),作業手冊。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2002)。生態旅遊白皮書,出版者:交通部觀光局。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國土計畫與國土功能分區原住民族土地問答集。
    高雄市政府(2021)。高雄市國土計畫(高雄市政府2021年04月27日高市府都發審字第11031728401號) 。
    高雄市政府六龜區公所(2004)。「六龜里老相片集II-起家」(2004)之日治時期六龜樟腦開發與移民關係(P.21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
    10826700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67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700701.pdf8809KbAdobe PDF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