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782126      Online Users : 47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5326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3268


    Title: 股東代表訴訟之研究
    A Study on Shareholder Derivative Actions
    Authors: 陳昱伶
    Chen, Yu-Ling
    Contributors: 姜世明
    Chiang, Shyh-Ming
    陳昱伶
    Chen, Yu-Ling
    Keywords: 股東代表訴訟
    代位訴訟
    當事人適格
    訴訟擔當
    訴訟實施權
    訴訟參加
    Date: 2024
    Issue Date: 2024-09-04 14:31:13 (UTC+8)
    Abstract: 股東代表訴訟為我國於1966年引進,規範在公司法第214條,屢次因制度成效不彰而調降提起訴訟之門檻。學說多對此討論之議題包括:如何使制度使用率提高、起訴股東負擔之訴訟風險與成本過大等,此後,復於2009年增訂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第10條之1,使財團法人證券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可以自己名義為公司提起代表訴訟,不受公司法起訴門檻之限制。惟此所討論者皆係關於實體法上之問題,而並未及於股東代表訴訟上之程序如何操作,例如:股東代表訴訟中,當原告為符合公司法第214條要件之股東,公司、其他未提起訴訟之股東,抑或是投保中心得否於此訴訟中為訴訟參加。又如公司得為此種訴訟之參加,其訴訟上地位為何,及公司能否站在被告一側為訴訟參加等等,將會衍生諸多程序法上問題,學說上亦少有討論。
    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多認為係源自於美國法制度,然而,實則公司法之立法理由並未提及其規範係繼受於何國。而投保法第10條之1之立法理由則提及參照日本商法與美國法精神,惟日本已於2005年7月26日頒布新公司法,且何謂美國法之精神,亦未見說明。
    本文將先簡介美國法制度,並就其與我國制度有何不同為說明。復討論我國股東代表訴訟於訴訟上可能發生之問題,如:訴訟參加、既判力與程序保障及訴訟上和解等,並引用數個我國案例以說明前述議題於判決上之操作與待解決之問題,最後提出本文之淺見,希冀能對我國實務之運作更有助益。
    Reference: 一、 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 專書
    1 王文宇,公司法論,六版,2019年3月。
    2 呂太郎,民事訴訟法,增修四版,2022年。
    3 吳明軒,中國民事訴訟法(下),修訂六版,2004年9月。
    4 邱聯恭,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一),2021年筆記版。
    5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辭典,2024年2月。
    6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冊),十版,2024年2月。
    7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冊),九版,2023年9月。
    8 柯芳枝,公司法論(下),增訂六版,2007年11月。
    9 施智謀,公司法,1991年。
    10 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2012年1月。
    11 許士宦,民事訴訟法(上),第三版,2023年8月。
    12 許士宦,民事訴訟法(下),第二版,2021年1月。
    13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修訂十版,2023年8月。
    14 陳顧遠,商事法(中),1968年。
    15 楊建華,問題研析民事訴訟法(二),1987年。
    16 楊建華原著,陳心弘增訂,問題解析—民事訴訟法(二),自版,2010年10月。
    17 楊建華、鄭傑夫,民事訴訟法要論,2022年。
    18 劉明生,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六版,2022年11月。
    19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增訂十七版,2022年9月。
    20 駱永家,新民事訴訟法I,2015年9月。
    (二) 專書論文
    1 王惠光,公司法中代表訴訟制度的缺失與改進之道,收錄於:商法專論—賴英照教授五十歲生日生日祝賀論文集,頁107-167,1995年7月。
    2 呂太郎,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95次研討紀錄之研討會發言,許士宦報告,法定訴訟擔當之判決效力擴張—以第三人之程序保障為中心,收錄於:財團法人民事訴訟法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五),頁66-70,2008年6月。
    3 沈方維,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109次研討紀錄之發言,雷萬來報告,股東代表訴訟程序上股東的地位,收錄於:財團法人民事訴訟法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八),頁147-150,2012年5月。
    4 沈冠伶,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109次研討紀錄之發言,雷萬來報告,股東代表訴訟程序上股東的地位,收錄於:財團法人民事訴訟法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八),頁135-142,2012年5月。
    5 沈冠伶,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95次研討紀錄之研討會發言,許士宦報告,法定訴訟擔當之判決效力擴張—以第三人之程序保障為中心,收錄於:財團法人民事訴訟法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五),頁87-89,2008年6月。
    6 吳從周,代位訴訟、訴訟擔當與判決效力—從最高法院67年度第11次民事庭庭推總會決議出發巡禮實務見解之發展現況,收錄於:姜世明主編,訴訟擔當理論與實務發展之回顧與檢討,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十五卷,頁47-82,2023年5月。
    7 林玉珮,投保法第10條之1規定之相關爭議之研究,收錄於:姜世明主編,訴訟擔當理論與實務發展之回顧與檢討,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十五卷,頁273-332,2023年5月。
    8 林玠鋒,日本民事程序法上訴訟擔當之發展—以代位訴訟與不特定多數人利益保護之訴訟為中心,收錄於:姜世明主編,訴訟擔當理論與實務發展之回顧與檢討,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十五卷,頁217-242,2023年5月。
    9 林冠儒,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有關訴訟擔當於團體訴訟適用之評析,收錄於:姜世明主編,訴訟擔當理論與實務發展之回顧與檢討,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十五卷,頁243-271,2023年5月。
    10 邱聯恭,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109次研討紀錄之發言,雷萬來報告,股東代表訴訟程序上股東的地位,收錄於:財團法人民事訴訟法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八),頁161-165,2012年5月(邱聯恭書面意見)。
    11 邱聯恭,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95次研討紀錄之研討會發言,許士宦報告,法定訴訟擔當之判決效力擴張—以第三人之程序保障為中心,收錄於:財團法人民事訴訟法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五),頁97-105,2008年6月。
    12 邱聯恭,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54次研討紀錄之研討會後補註,王甲乙報告,當事人適格之擴張與界限,收錄於:財團法人民事訴訟法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六),頁65-75,1997年3月。
    13 姜世明,訴訟擔當之研究,收錄於:姜世明主編,訴訟擔當理論與實務發展之回顧與檢討,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十五卷,頁1-46,2023年5月。
    14 姜世明,第三人程序參與之問題提示,收錄於:姜世明主編,第三人程序參與,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七卷,頁1-50,2019年11月。
    15 許士宦,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109次研討紀錄之發言,雷萬來報告,股東代表訴訟程序上股東的地位,收錄於:財團法人民事訴訟法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八),頁142-145,2012年5月。
    16 許士宦,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95次研討紀錄之研討會報告,許士宦報告,法定訴訟擔當之判決效力擴張—以第三人之程序保障為中心,收錄於:財團法人民事訴訟法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五),頁1-66,2008年6月。
    17 陳計男,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48次研討紀錄之研討會報告,邱聯恭研討會後補註,收錄於:財團法人民事訴訟法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四),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頁761-774,2001年6月。
    18 陳啟垂,共有物返還訴訟與訴訟擔當之研究,收錄於:姜世明主編,訴訟擔當理論與實務發展之回顧與檢討,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十五卷,新學林,頁169-183,2023年5月。
    19 黃國昌,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95次研討紀錄之研討會發言,許士宦報告,法定訴訟擔當之判決效力擴張—以第三人之程序保障為中心,收錄於:財團法人民事訴訟法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五),頁70-79,2008年6月。
    20 黃國昌,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109次研討紀錄之發言,雷萬來報告,股東代表訴訟程序上股東的地位,收錄於:財團法人民事訴訟法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八),頁129-133,2012年5月。
    21 雷萬來,民事訴訟法研討會第109次研討紀錄之研討會報告,雷萬來報告,股東代表訴訟程序上股東的地位,收錄於:財團法人民事訴訟法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八),頁111-126,2012年5月。
    22 戴銘昇,日本代表訴訟之研究—附論2015年多重代表訴訟新制,收錄於:財經法制論文輯(卷一),頁211-258,2017年6月。
    (三) 期刊論文
    1 王文宇、張冀明,非營利組織主導的證券團體訴訟—論投資人保護中心,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5卷,頁5-33,2007年3月。
    2 朱德芳,監察人對董事提起訴訟權限與監察人行使職權行使方式之探討—簡評台灣最高法院69年度台上字第1995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88期,頁20-33,2011年11月。
    3 吳明軒,關於宣告假執行規定之適用,月旦法學教室,第6期,頁86-103,2003年4月。
    4 沈冠伶,數位化時代的裁判外紛爭處理制度—從ADR到ODR的程序保障,政大法學評論,第166卷,頁227-312,2021年9月。
    5 林洲富,訴訟和解之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253期,頁16-18,2023年11月。
    6 周振鋒,論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十條之一—以股東代表訴訟為中心,法學新論,第27期,頁159-188,2010年12月。
    7 周振鋒,論股東代表訴訟的變革方向—以美國法為研析基礎,政大法學評論,第115期,頁243-308,2010年6月。
    8 林國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民事賠償責任之追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期,頁50-63,2003年9月。
    9 邵慶平,投保中心代表訴訟的公益性:檢視、強化與反省,臺大法學論叢,第44卷第1期,頁223-262,2015年3月。
    10 姜世明,各級審級程序:第三講—再審與第三人撤銷之訴,月旦法學教室,第39期,頁50-60,2006年1月。
    11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總論:第八講—裁判論,月旦法學教室,33期,頁67-77,2005年7月。
    12 洪秀芬,監察人為公司訴追董事責任之權限判斷,月旦法學教室,69期,頁24-25,2010年6月。
    13 許士宦,訴權理論之新開展,月旦法學雜誌,第334期,頁6-22,2023年3月。
    14 許士宦,2021年民事程序法發展回顧:訴權保障與審判權確定,臺大法學論叢,第51卷特刊,頁1203-1221,2022年11月。
    15 許士宦,2018年民事程序法發展回顧:民事訴訟之程序保障及爭點簡化協議,臺大法學論叢,第48卷特刊,頁1623-1673,2019年11月。
    16 許士宦,2015年民事程序法發展回顧:民事及家事裁判之新發展,臺大法學論叢,第45卷特刊,頁1567-1614,2016年11月。
    17 許士宦,新修正民事訴訟法上程序保障之新開展—以民事訴訟法總則編之修正為中心,月旦法學教室,第6期,頁70-85,2003年4月。
    18 郭大維,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之解構與再建構,財金法學研究,第一卷第一期,頁101-122,2018年6月。
    19 郭大維,我國公司法制對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之規範與省思,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96期,頁45-83,2005年12月。
    20 許兆慶、邱若曄,新公司法解釋與適用─強化公司治理,財產法暨經濟法,第55期,頁1-41,2019年3月。
    21 張文郁,民事訴訟之獨立參加,月旦法學雜誌,第77期,頁16-17,2009年3月。
    22 張心悌,對卸任董事提起代表訴訟之限制──評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金上字第5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66期,頁46-52,2017年12月。
    23 陳啟垂,新民事訴訟法連載:第三講訴訟主體(二)當事人—當事人能力、當事人適格(訴訟實施權)、訴訟能力(下),月旦法學教室,第98期,頁61-69,2010年12月。
    24 陳啟垂,新民事訴訟法連載:第三講訴訟主體(二)當事人—當事人能力、當事人適格(訴訟實施權)、訴訟能力(上),月旦法學教室,第97期,頁50-68,2010年11月。
    25 曾宛如,公司參加代位訴訟與表決權迴避行使之適用:兼論股東會與董事會權限劃分—最高法院103年2719號民事判決與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2年度抗字第237號民事裁定之評析,月旦裁判時報,頁21-30,2015年9月。
    26 曾宛如,影子董事與關係企業—多數股東權行使界限之另一面向,政大法學評論,第132期,頁1-70,2013年4月。
    27 曾宛如,我國代位訴訟之實際功能與未來發展—思考上之盲點,台灣法學雜誌,159期,頁27-33,2010年9月。
    28 黃國昌,訴訟主體論:第四講—選定當事人,月旦法學教室,第70期,頁37-47,2008年8月。
    29 黃國昌,訴訟主體論:第三講—當事人適格,月旦法學教室,第68期,頁66-76,2008年6月。
    30 黃國昌,第三人之訴訟參與:第三講—特殊型態之訴訟參加,月旦法學教室,第56期,頁28-36,2007年6月。
    31 黃國昌,第三人之訴訟參與:第二講—輔助參加人之權限與輔助參加之效果,月旦法學教室,第54期,頁66-75,2007年4月。
    32 黃國昌,第三人之訴訟參與:第一講—訴訟參加之基本概念與輔助參加之要件,月旦法學教室,第52期,頁36-44,2007年2月。
    33 黃國昌,既判力:第四講—既判力之主觀範圍,月旦法學教室,第38期,頁57-67,2005年12月。
    34 楊岳平,評析公司法修正對股東行動主義的影響,月旦裁判時報,第76卷,頁63-71,2018年10月。
    35 廖大穎,論證券投資人保護機構之股東代表訴訟新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2期,頁5-20,2011年6月。
    36 廖大穎,企業經營與董事責任之追究—檢討我國公司法上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經社法制論叢,37期,頁103-151,2006年1月。
    37 蔡英欣,商業事件審理法下之股東代表訴訟—兼評公司法及投保法近年相關之修法內容,月旦法學教室,第223期,頁49-65,2021年5月。
    38 蔡英欣,股東代表訴訟制度之重塑—從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面向,台灣法學雜誌,314期,頁19-39,2017年2月。
    39 蔡英欣,論日本代表訴訟制度中公司為訴訟參加之問題—公司可否為被告董事的輔助參加,月旦法學雜誌,第72期,頁189-195,2001年5月。
    40 劉明生,訴訟參加與第三人撤銷訴訟程序之研究(上),輔仁法學,第45卷,頁187-252,2013年6月。
    41 劉連煜,股東代表訴訟可否對已卸任之董監事提起?──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420號民事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第79期,頁5-18,2019年1月。
    42 劉連煜,投保中心提起解任董監事及代表訴訟之新規範,月旦法學教室,第84期,頁22,2009年10月。
    43 劉連煜,投保中心對董監事提起解任訴訟之性質──東森國際案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303號民事裁定及其歷審判決之評釋,法令月刊,第63卷第4期,頁1-8,2012年4月。
    44 戴銘昇,台灣股東代表訴訟制度之現在與未來──以日本法為借鏡,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社,第278卷,頁29-38,2015年8月。
    45 蘇秀玲,英美與大陸法系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比較研究,集保雙月刊第223期,頁41-57,2015年12月。
    (四) 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 利美利,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訴訟制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劉連煜指導,1996年6月。
    2 許美麗,股東代位訴訟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賴源河指導,1999年。
    3 許曉微,股東代表訴訟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邱聯恭指導,1998年。
    4 黃書苑,股份有限公司之股東代表訴訟—著重於程序法上問題之比較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駱永家指導,1997年6月。
    5 蘇品安,共有關係權利行使主體之研究—以實體法與程序法之對應適用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吳從周指導,2023年。
    (五) 其他
    1. 廖大穎,各國關於代表訴訟及解任訴訟規範與實踐,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委託專案研究,2014年9月,頁133-134。
    二、 英文文獻
    (一) 專書
    1 Ann Taylor Schwing, California Affirmative Defenses, Vol 1, Westlaw (2d ed. database updated July 2023).
    2 Deborah A. DeMott, Shareholder Derivative Actions: Law and Practice, Westlaw (database updated November 2023).
    3 George L. Blum, J.D.; Christine M. G. Davis, J.D., LL.M.; Lucas Martin, J.D.; and Thomas Smith, J.D., American Jurisprudence, Vol 1 (database updated 2023).
    4 Harry G. Henn & John R. Alexander, Laws of Corporations (3d ed. 1983).
    5 Jack H. Friedenthal & Mary Kay Kane & Arthur R. Miller, Civil Procedure Second Edition (1993).
    6 Jack K. Levin, J.D., Cyclopedia of Federal Procedure (3d ed., database updated January 2024).
    7 James Buchwalter, J.D.; Paul M. Coltoff, J.D.; Cecily Fuhr, J.D.; Lonnie E. Griffith, Jr., J.D.; Michele Hughes, J.D.; Alan J. Jacobs, J.D.; William Lindsley, J.D.; Anne E. Melley, J.D., LL.M., of the staff of the National Legal Research Group, Inc.; Karl Oakes, J.D.; and Sally J.T. Necheles, J.D., LL.M., Corpus Juris Secundum, Vol. 14, Westlaw (database updated August 2023).
    8 James D. Cox and Thomas Lee Hazen, Vol. 3, Westlaw (3d ed., database updated November 2023).
    9 John F. Olson, Josiah O. Hatch, Ty R. Sagalow & publisher's editorial staff, Director & Officer Liability: Indemnification and Insurance, Westlaw (database updated December 2023).
    10 Mary Kay Kane, Federal Practice and Procedure, Vol. 7, Westlaw (3d ed., database updated April 2023).
    11 Michael L. Williams and Brian S. Campf, Litigating Tort Cases, Vol. 1, Westlaw (3d ed., database updated October 2023).
    12 Robert W. Hamilton, Corporations, 4th Ed. (1990).
    13 Stephanie A. Giggetts, J.D.;Amy G. Gore, J.D., of the staff of the National Legal Research Group, Inc.; Jill Gustafson, J.D.; Janice Holben, J.D.; Robert F. Koets, J.D.; Robin C. Larner, J.D.; Jack K. Levin, J.D.; Thomas Muskus, J.D.; Jeanne Philbin, J.D. and Thomas Smith, J.D., Vol. 12 , Westlaw (database updated February 2024).
    14 Steven S. Gensler, Lumen N. Mulligan, Feder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Rules and Commentary, Vol. 1, Westlaw (3d ed., database updated February 2023).
    15 William Meade Fletcher, Basil Jones, 13 Fletcher Cyclopedia of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Vol. 13, Westlaw (database updated September 2023).
    16 Wright & Miller, Federal Practice and Procedure, Vol. 6, Westlaw (3d ed., database updated April 2023).
    (二) 期刊論文
    1 American Law Reports ALR Federal, Notice to shareholders and court approval of dismissal or compromise of derivative actions, under Rule 23.1 of Feder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26 A.L.R. Fed. 465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76).
    2 Ann M. Scarlett,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s Historical and Normative Foundations, 61 Buff. L. Rev. 837 (2013).
    3 Donna I. Dennis, Contrivance and Collusion: The Corporate Origins of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67 Rutgers U.L. Rev. 1479 (2015).
    4 Glenn G. Morris, Shareholder Derivative Suits: Louisiana Law, 56 La. L. Rev. (1996).
    5 Harvard Law Review, When Should Courts Allow the Settlement of Duty-of-Loyalty Derivative Suits?, 109 Harv. L. Rev. 1084 (1996).
    6 Jessica Erickso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Courtroom: An Empirical Analysis, 51 WM. & MARY L. REV. 1749 (2010).
    7 Jill E. Fisch, Confronting the Circularity Problem in 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2009 WIS. L. REV. 333 (2009).
    8 John C. Coffee Jr., Reforming the Securities Class Action: An Essay on Deterrence and its Implementation, 106 COLUM. L. REV. 1534 (2006).
    9 John C. Coffee Jr., Understanding the Plaintiff’s Attorney: The Implications of Economic Theory for Private Enforcement of Law through Class and Derivative Actions, 86 COLUM. L. REV. 669 (1986).
    10 John D. Hughes, Gregory D. Pendleton, Jonathan Toren, Shareholder Derivative Litigation A Primer for Insurance Coverage Counsel and Other Lawyers, Too, Brief, Summer (2013).
    11 Murray Seasongood, Right of A Stockholder, Suing in Behalf of A Corporation, to Complain of Misdeeds Occurring Prior to His Acquisition of Stock, 21 Harv. L. Rev. 195 (1908).
    12 Randall S. Thomas & Robert B. Thompson, A Theory of Representative Shareholder Suit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ultijurisdictional Litigation, 106 NW. U. L. REV. 1753, 1755 (2012).
    13 Richard F. Dole, Jr., The Settlement of Class Actions for Damages, 71 Colum. L. Rev. 971 (1971).
    14 Susanna M. Kim, Conflicting Ideologies of Group Litigation: Who May Challenge Settlements in Class Actions and Derivative Suits?, 66 Tenn. L. Rev. 81 (1998).
    15 W. J. Dunn, Intervention by other stockholders in stockholder's derivative action, 69 A.L.R.2d 56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965102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65102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2801.pdf2930KbAdobe PDF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