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37124      Online Users : 55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52056


    Title: 勞工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對人力資源管理影響之探討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After-Resignation Business Strife Limitation Agreement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uthors: 徐煜婷
    Hsu, Yu-Ting
    Contributors: 成之約
    徐煜婷
    Hsu, Yu-Ting
    Keywords: 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
    人力資源管理
    勞動基準法第9條之1
    After-Resignation Business Strife Limitation Agreemen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Labor Standards Act Article 9-1
    Date: 2024
    Issue Date: 2024-07-01 12:36:35 (UTC+8)
    Abstract: 鑒於我國企業逐漸轉向知識經濟密集之產業發展,不僅高科技產業對於人才日益重視,亦防止企業內之營業機密資訊外洩風險,現行實務上多與勞工簽訂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為衡平雇主應受保護之營業秘密或其他正當利益,以及維護勞工之工作權及生存權下,我國已將法院四標準審查基準明文法制化,即為現行法令規範的勞動基準法第9條之1規定,本研究欲透過人力資源管理與法律解釋相結合,深入了解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於現行實務上的實際運用情形,期能有效進行人力資源上的管理,進而減少勞資糾紛,提升產業內的良性競爭,爱進行本項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1)較多企業頃向於未給予補償措施;(2)實務上較多簽署營業秘密保密條款;(3)以轉掛、入職金及回聘顧問職方式規避;(4)全體新進勞工不分職級或職務即簽署;(5)勞工缺乏法令上知識與認知。
      綜合上述,本研究建議勞工:(1)學習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並培養第二專長,藉以因應該條款所限制住的工作範圍;對企業的建議則包括:(1)企業仍須以人力資源規劃及職務說明書之方式管理,即為先了解職務後再行簽訂該條款;(2)企業可多運用營業秘密法或專利法等其他法律規範,以其他法律規定來替代該條款之限制;建議政府的施政建議:(1)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不需區分行業或職業類別,一體適用各行各業勞工;(2)提高補償措施的給付標準,並縮短工作年限,藉以保障勞工的工作權,且較符合現行實務上的實際情況;(3)多加宣導相關競業禁止法令知識,防止勞工於未熟捻法令的情況下即簽署條款。
    Since the enterprises convert to a knowledge-intensive economy gradually in industry development. It is not only emphasizing technology talents but also preventing the risk of confidential data breaches.
    Most employees sign After-Resignation Business Strife Limitation Agreement in current practice to prevent confidential data and legitimate interests, as well as retain employees’ right to work and right to survival.
    The court of our country has legalized four Audit Standards, which are articles 9-1 regulated in the current Labor Standard Act. This study aims to combine human resources and legal interpretation for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After-Resignation Business Strife Limitation Agreement in actual practices. It helps to operat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ffectively, there by reducing labor disputes and increasing healthy competi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1.More companies tend not to provide compensatory measures.
    2.More companies sign Business Secret Confidentiality Clauses in practice.
    3.Avoidance by transfer, entry bonus and re-employment of consultant positions.
    4.All new employees sign the clauses without categorizing the rank and the position.
    5.Labor lack of legal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labor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result:
    1.The labors will not face limitations if they obtain the necessary professions,skills,and develop additional expertise.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nterprises include:
    1.The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a human resource strategy and job description in the management by signing the clauses before the full comprehension.
    2.The enterprises apply legal regulations such as the Trade Secret Acts and Patent Act to replace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clauses.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1.After-Resignation Business Strife Limitation Agreement apply to workers across all industries; categorizing industries and occupations is deemed unnecessary.
    2.Increase the payment standard of compensation measures and shorten the duration to ensure the labors’right to work aligns more closely with present practice.
    3.Advocate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After-Resignation Business Strife Limitation Agreement to prevent the labors from signing the clauses without familiarizing the laws.
    Reference: 一、中文文獻
    工商時報,聯發科告袁帝文案 竹檢不起訴,2014年6月11日,https://m.ctee.com.tw/dailynews/20140611/a14aa14/528054/10130608b00d532a97db6b006a610d8e。
    天下雜誌,台積電張忠謀復仇 告贏叛將梁孟松,2015年8月25日,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0312。
    王亭涵,離職後競業禁止約款限制合理範圍之研究-以法院判決之分析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論文,2020年7月。
    王偉霖,營業秘密法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2015年4月。
    王曼瑜,臺灣與英國離職後競業禁止之比較法研究-以有效性判斷標準與代償措施之研究為中心,台大法律學院傑出碩士論文叢書,2015年3月。
    史尚寬,勞動法原論,政大印書館,1987年6月。
    何宗霖,我國與日本勞工離職後競業禁止約款效力比較法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余天琦、施穎弘,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的爭議問題─以「合理補償」為中心,營業秘密與競業禁止,新學林出版社,2017年。
    吳秉恩審校,黃良志、黃家齊、溫金豐、廖文志、韓志翔合著,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華泰文化,2013年。
    李建良,競業禁止與職業自由,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5期,2000年10月。
    李誠、黃同圳、房美玉、蔡維奇、林文政、鄭晉昌、劉念琪、胡昌亞、陸洛合著,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遠見天下文化出版,2017年。
    林更盛,離職後競業禁止約款的審查,月旦民商法創刊號,2003年3月。
    林更盛,離職後競業禁止約款的審查:三步驟-評臺南地方法院八十八年勞簡上字第六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11期,2004年8月。
    林炫秋,競業禁止約款效力審查基準的新指標-最高法院99年台上字第599號判決,勞動法精選判決評釋,臺北法律學院勞動法研究中心主編,元照出版社,2013年8月。
    邱駿彥,離職後競業禁止特約之效力限制,月旦法學,第222期,2013年11月。
    邱駿彥,競業禁止特約有效性認定基準之法理探討,華岡法粹,第48期,2010年。
    徐玉玲,營業秘密的保護,三民書局,1993年。
    章忠信,「營業秘密」之範圍與條件,著作權筆記,2003年9月,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8&aid=2466。
    章忠信,營業祕密?權利?利益?,著作權筆記,2003年9月,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8&aid=2469。
    章忠信,營業秘密法之立法目的,著作權筆記,2003年9月,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8&aid=2465。
    郭玲惠,勞工保密義務於競業禁止約款之法律意義,萬國法律,第131期,2003年10月。
    陳盈潔,論營業秘密之保護-以離職後競業禁止為核心,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019年7月。
    勞動契約法,全國法規資料庫,1936年12月25日,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N0030010。
    湯文章,勞工離職後競業禁止與營業秘密之保護,東華大學財法所碩士論文,2008年。
    楊通軒,個別勞工法-理論與實務,五南書局,二版,2013年。
    萬建樺,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中雇主應受保護利益之內涵:以我國法院判決之分析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15年。
    葉玟妤,實用智慧財產手冊,元照出版,2012年。
    劉志鵬,營業秘密之保護與競業禁止義務-勞工離職後競業禁止法理之研究,二十一世紀勞動法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2年9月14、15日。
    劉哲鯤,論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中雇主應受保護之正當營業利益-以客戶關係為中心,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2018年7月。
    蔡瑞森,競業禁止不必然以有代償措施為要件,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2006年3月。
    蔡錫濤總校閱,林燦螢、鄭瀛川、金傳蓬合著,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雙葉出版社,2013年1月。
    謝銘祥、古清華、丁中原、張凱娜等合著,營業秘密法解讀,月旦出版社,1996年1月。

    二、法院判決
    (一)地方法院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9年度勞訴字第45號判決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109年度訴字第58號民事判決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00年度訴字第23號民事判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9年度勞訴字第91號民事判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0年訴字第404號民事判決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09年訴字第632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9年度勞訴字第19號判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9年簡上字第470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95年度簡上字第125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97年度訴字第2897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1年度勞字第284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1年度勞訴字第203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度勞訴字第147號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度勞訴字第66號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度勞訴字第67號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度勞訴字第85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度勞訴字第85號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智字第 62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85年度勞訴字第78號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88年度勞簡上字第14號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89年度勞簡字第46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2年度勞訴字第139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4年度重勞訴字第4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5年度勞訴字第141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09年度勞訴字第90號民事判決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88年度勞簡上字第6號判決
    (二)高等法院
    智慧財產法院102年度民營訴字第4號民事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3年度民營上字第4號民事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4年度民營訴字第1號民事判決
    智慧財產法院105年度民營上易字第1號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勞上字第14號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勞上字第45號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勞上字第62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重勞上字第52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9 年上易字第2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度上易字第34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度勞上字第94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度勞上易字第142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勞上字第 52 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勞上字第52號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勞上易字第17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10年上易字第496 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80年上字第1499號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94年度勞上易字第66號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95年度勞上字第32號判決
    (三)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104年民上字第1589號判決
    最高法院75年台上字第2446號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83年台上字第1865號判決
    最高法院99年台上字第2425號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599號民事判決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10826200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62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勞工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200701.pdf1566KbAdobe PDF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