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780199      Online Users : 61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47720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7720


    Title: 韓少功語言觀析論:以《馬橋詞典》、《暗示》、《修改過程》為主
    On Han Shaogong’s View of Language: Focusing on A Dictionary of Maqiao, Implication and Modification
    Authors: 葉維佳
    Contributors: 楊小濱
    鄭文惠

    葉維佳
    Keywords: 韓少功
    馬橋詞典
    暗示
    修改過程
    語言學
    語言哲學
    Date: 2023
    Issue Date: 2023-10-03 10:40:01 (UTC+8)
    Abstract: 韓少功是中國大陸80年代尋根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但是韓少功的創作並沒有止步於尋根,反而受到20世紀語言學轉向思潮的影響,在90年代後將語言問題的探索融入他的小說創作中,成為其中後期重要的文學特徵。《馬橋詞典》正是韓少功90年代後中期的長篇代表作小說,藉由解釋陌生的馬橋村當地方言來表現語言的各種面向、語言和生活的交互作用。《暗示》是韓少功2000年後的第二部長篇小說,藉由提出「具象」的概念突破語言的限制。《馬橋詞典》和《暗示》皆以知青生活和回憶為題材,內容承繼了尋根文學的特色,理論興趣卻呈現出90年代後韓少功對語言問題的執著探索。《修改過程》是韓少功2018年的晚期長篇小說,利用語言的各種形式交相詰問來表達真實的不可信任。三部長篇小說分別代表了韓少功三個時期的語言觀念和觀念影響下創作的小說。
    本文研究對象以《馬橋詞典》、《暗示》與《修改過程》三部韓少功中後期的長篇小說,分析其小說中的語言觀念。論文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目的和方法,並就相關研究範圍做文獻回顧綜述。第二章將《馬橋詞典》中的語言問題歸納為兩個方向:語言與世界的關係、語言的意義,並分別藉由語言學上薩皮爾-沃爾夫假說以及以維根斯坦為主的語言哲學理論來釐清《馬橋詞典》中的部分語言觀念和語言問題。第三章先分別討論《暗示》以及《修改過程》小說中的語言觀念,首先說明韓少功在《暗示》中對具象的強調象徵著其語言觀念與當代語言學、語言哲學發展思路的悖離,導致《暗示》在小說藝術表現上有所折損。其次說明《修改過程》是韓少功晚年繼續運用語言來質問真實的小說作品,語言成為其呈現真實和解構真實的根據,語言的各種形式依然是小說表現核心。第四章總結韓少功從《馬橋詞典》一貫以來的語言觀念變化與他小說藝術表現的影響和變化。本文分析時預設自然主義及實在論立場來討論語言觀念,試圖由語言學及語言哲學的進路正面分析、拆解韓少功以語言為表現核心的小說作品的語言觀念。本文希望藉由研究首先能夠釐清韓少功及其小說中紛亂語言現象背後的語言觀念,並且藉由《馬橋詞典》、《暗示》、《修改過程》三本小說考察韓少功中期到晚期語言觀念及小說運用語言的表現上有何變化。
    Reference: 一、專書
    (一)、小說文集
    韓少功:《聖戰與遊戲》,香港:牛津大學,1994。
    韓少功:《馬橋詞典》,臺北:時報文化,1997。
    韓少功:《韓少功散文(上、下)》北京:中國廣播電視,1998。
    韓少功:《馬橋詞典》,臺北:聯經,2011。
    韓少功:《進步的回退》,瀋陽:春風文藝,2002。
    韓少功:《韓少功代表作:藍蓋子》,瀋陽:春風文藝,2002。
    韓少功:《暗示》,臺北:聯合文學,2003。
    韓少功、王堯:《韓少功王堯對話錄》,江蘇:蘇州大學出版,2003。
    韓少功:《韓少功自選集》,海口:海南出版,2004。
    韓少功:《爸爸爸:韓少功作品精選集》,台北:正中書局,2005。
    韓少功:《在後台的後台》,北京:人民文學,2007。
    韓少功:《人在江湖》,北京:人民文學,2007。
    韓少功:《同志時代》,北京:人民文學,2007。
    韓少功:《山南水北》,香港:牛津大學,2008。
    韓少功:《歷史現場──韓少功讀史筆記》,香港:三聯書店,2010。
    韓少功:《紅蘋果例外》,臺北:聯經,2011。
    韓少功:《鞋癖》,臺北:聯經,2011。
    韓少功:《韓少功隨筆集》,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2011。
    韓少功:《日夜書》,台北:聯經,2013。
    韓少功:《革命後記(修訂版)》,香港:牛津大學,2014。
    韓少功:《夜深人靜》,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5。
    韓少功:《孤獨中有無盡繁華》,南昌:百花洲文藝,2016。
    韓少功:《大題小作》,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7。
    韓少功:《修改過程》,廣州:花城出版,2018。
    韓少功:《人生忽然》,長沙:湖南文藝,2021。
    (二)、其他專著
    王文方:《形上學》,台北:三民,2008。
    孔見:《韓少功評傳》,鄭州:河南文藝,2008。
    文旭、唐瑞梁,《語義學新發展研究》,北京:清華大學,2021。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洪謙主編:《邏輯經驗主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宋國誠:《閱讀中國現代小說》,台北:唐山,2013。
    吳義勤主編:《韓少功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藝,2006。
    徐友漁、周國平、陳嘉映、尚杰:《語言與哲學──當代英美與德法傳統比較研究》,北京:三聯書店,1996。
    敬文東:《對存在的探勘與編碼:敬文東小說論集》,台北:秀威資訊,2010。
    黃敏:《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文本疏義》,上海:華東師範,2009。
    張檸:《感傷時代的文學》,北京:新星出版,2013。
    陳思和:《當代大陸文學史教程(1949-1999)》,台北:聯合文學,2001。
    陳樂:《現代性的文學敘事》,杭州:浙江大學,2008。
    陳雀倩:《先鋒與尋根:中國當代文學主題論述》,台北:秀威資訊,2013。
    陳嘉映:《語言哲學》,北京:北京大學,2003。
    陳嘉映:《感知・理知・自我認知》,北京:北京日報,2022。
    陳曉明:《表意的焦慮:歷史的建構與解構:當代中國文學的變革流向》,北京:中央編譯出版,2001。
    陳曉明:《中國當代文學主潮(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學,2013。
    廖述務 編:《韓少功研究資料》,天津:天津人民,2008。
    韓林合:《《邏輯哲學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2007。
    賈彥德:《漢語語義學》,北京:北京大學,1999。
    (三)、外文譯著
    蓋伊・多徹(Guy Deutscher)著,王年愷譯:《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Through the Language Glass: Why the World Looks Different in Other Languages),台北:貓頭鷹出版,2013。
    Michael Devitt,Kim Sterelny著,蔡承志 譯:《語言與真實》(Language and Realit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臺北:國立編譯館,2003。
    德福林(Keith Devlin)著,李國偉、饒偉立 譯:《笛卡兒,拜拜!:揮別傳統邏輯,重新看待推理、語言與溝通》(Goodbye, Descartes: The End of the Logic and the Search for a New Cosmology of the Mind),台北:天下遠見,2000。
    S.I. 早川(S.I. HAYAKAWA)、艾倫. R. 早川(Alan R. HAYAKAWA)著,林佩熹譯:《語言與人生》(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Fifth Edition),台北:麥田出版,2014。
    M. 麥金(Marie McGinn)著,李國山 譯:《維特根斯坦與《哲學研究》》(Routledge Philosophy Guidebook to Wittgenstein and the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6。
    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著,洪蘭譯:《語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台北:商周,2010。
    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語言論》(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陸卓元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奈傑爾・沃伯頓(Nigel Warburton)、大衛・愛德蒙茲(David Edmonds)著,吳妍儀 譯:《一口哲學》(Philosophy Bites Back),臺北:大雁文化,2017。
    本杰明・李・沃爾夫(Benjamin Lee Whorf)著,高一虹等譯:《論語言、思想和現實:沃爾夫文集》(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長沙:湖南教育出版,2001。
    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著,郭英 譯,《邏輯哲學論》(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維根斯坦 著,李步樓譯:《哲學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北京:商務印書,2000。
    岡本裕一郎 著,葉小燕 譯:《當代最新哲學應用》,臺北:時報出版,2018。
    (四)、外文論著
    Ekkehart Malotki, Hopi Time, Netherlands: Mouton, 1983.
    Lewis Carroll,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and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Year, 2002.
    Victoria Fromkin, Robert Rodman, Nina Hyams,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11th ed. Singapore: Cengage Learning, 2011.
    G.E.M. Anscombe, An Introduction to Wittgenstein’s Tractatus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5.
    二、期刊論文
    王蒙:〈道是詞典還是小說〉,《讀書》1997年第1期。
    文貴良:〈《馬橋詞典》話語與存在的沉思〉,《中國文學研究》2002年第4期。
    朱慧麗:〈韓少功小說的語言學轉向——以《馬橋辭典》《暗示》為中心〉,《江淮論壇》,2017年第6期。
    米建國:〈維根斯坦論可說與不可說〉,《正觀雜誌》第二十七期二〇〇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吳俊:〈《暗示》的文體意識形態〉,《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第3期。
    汪政:〈語言內外〉,《文藝爭鳴》2003年第1期。
    余杰:〈拼貼的印象,疲憊的中年〉,《文藝爭鳴》2003年第8期。
    宋如珊:〈論韓少功的小說創作〉,《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999年9月。
    南帆:〈敞開和囚禁〉,《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5期。
    南帆:〈文明的悖論——有感於韓少功的《暗示》〉,《出版廣角》2003年第4期。
    南帆:〈後現代主義、消極自由和負責的反諷〉,《文藝理論研究》2009年第2期。
    唐翼明:〈略論《馬橋詞典》的特色及其在大陸當代文學中的地位〉,《中華學苑》2002年第6期。
    洪子誠:〈讀有關《暗示》的批評〉,《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原帥:〈《韓少功研究資料》作品年表勘誤〉,《文藝爭鳴》2014年第10期。
    格非:〈他才是真正的「先鋒作家」〉,《小說評論》2017年第3期。
    翁燕玲:〈敘述模式與作者意向的分裂-韓少功《馬橋詞典》與《暗示》的語言轉向及其失落〉,《東華中國文學研究》2010年6月第8期。
    張均、韓少功:〈用語言挑戰語言——韓少功訪談錄〉,《小說評論》2004年第6 期。
    張三夕:〈轉向「語詞」的小說〉,《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5期。
    張立群:〈創作之旅與沿途的風景 ——評韓少功長篇小說《修改過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19第1期。
    許真:〈《馬橋詞典》:語言何以成為小說敘事主體?〉,《山東文學》2008年第5期。
    陳思和:〈《馬橋詞典》:中國當代文學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當代作家評論》1997年第2期。
    陳培浩:〈一組漂亮的假動作之後〉,《芒種》2020年第1期。
    陳家琪:〈語言與記憶〉,《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5期。
    陳曉明:〈作為一個思想者作家的韓少功〉,《小說評論》2017年第3期。
    彭明偉:〈從頭看鄉土中國-略論魯迅、沈從文與韓少功的鄉土小說〉,《淡江中文學報》2006年12月第15期。
    程光煒:〈略論1990年代長篇小說評論〉,《當代文壇》2018年第5期。
    舒晉瑜、韓少功:〈完成一個對自己的許諾〉,《長江文藝評論》2019年第2期。
    萌萌:〈語言的尋根〉,《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5期。
    賀昌:〈破碎思想的殘片──解讀韓少功新作《暗示》〉,《長江學術》(第五輯)2003。
    黃燈〈《暗示》暗示了什麼?——對當代文學批評的一種思考〉,《文藝評論》 2004年第3期。
    敬文東:〈方言及方言的流變──韓少功啟示錄〉,《當代作家評論》1997年第2期。
    敬文東:〈具象能拯救知識危機嗎?——重評韓少功的《暗示》〉,《當代作家評論》2014年第5期。
    楊希帥:〈記憶的變形術與時間的辯證法——論韓少功《修改過程》〉,《當代文壇》2021年第2期。
    楊春時:〈語言的命運與人的命運——《馬橋詞典》釋讀〉,《文藝評論》1997年第3期。
    葉立文:〈言與象的魅惑——論韓少功小說的語言哲學〉,《文學評論》2010年第3期。
    葉舒憲:〈文學與人類學相遇——後現代文化研究與《馬橋詞典》的認知價值〉,《文藝研究》1997年第5期。
    董之林:〈逃離「語言」的魔障———讀長篇小說《暗示》〉,《視界》第十輯2003年。
    趙曉芳:〈語言天空下的別樣風景——關於《馬橋詞典》的語言哲學解讀〉,《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第4期。
    賈夢瑋:〈溫暖的思想〉,《文藝爭鳴》,2003。
    廖述務:〈韓少功文學年譜〉,《東吳學術》2012年第4期。
    廖述務:〈互文與自反《修改過程》的認知詩學〉,《南方文壇》2019年第4期。
    墨哲蘭:〈《馬橋詞典》的語言世界同語言學旨趣的偏離〉,《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5期。
    鄧曉芒:〈沉默的馬橋〉,《文藝爭鳴》2003年第1期。
    魯樞元:〈用小說寫語言〉,《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5期。
    魯樞元:〈傾聽語言的深淵〉,《小說評論》1996年第5期。
    韓少功:〈文學的「根」〉,《作家》1985年第6期。
    韓少功、崔衛平:〈關於《馬橋詞典》的對話〉,《作家》2000年第4期。
    韓少功:〈韓少功:語言的表情與命運〉,《南方文壇》2006年第2期。
    韓少功、傅小平:〈韓少功:繼承傳統的真義,是重新發現和創造傳統〉,《西湖》2020年第2期。
    錢念孫:〈文學創作中「二律背反」的出路〉,《上海文學》1983年2月號,第65期。
    鄺文峯:〈「七七級」書寫「七七級」 ——論韓少功《修改過程》的後設敘述〉,《台北大學中文學報》2021年3月第29期。
    曠新年:〈小說的精神——讀韓少功的《暗示》〉,《文學評論》2003年第4期。
    曠新年:〈韓少功小說論〉,《文學評論》2012年02期。
    蘇怡如:〈「擬仿文化研究、調動文體要素、深化寫實觀」共同建構的文體意識形態-論韓少功《暗示》的小說文體實驗〉,《慈濟技術學院學報》2013第12期。
    三、學位論文
    丁惠萍:《論韓少功的語言觀及其在創作中的表現》,南京: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20。
    吳宜芬:《論韓少功小說之藝術性-以李澤厚美學觀點為分析視角》,台南:國立成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彭明偉:《韓少功小說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
    梁小娟:《從立言到立象──《馬橋詞典》、《暗示》中語言觀的比較》,武漢: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郭澤樺:《現代性、民族性:韓少功、莫言、阿來長篇鄉土小說中的認同政治》,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7。
    衡桂珍:《論《馬橋詞典》的語言之維》,安徽: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廖述務:《韓少功創作序論》,海南:海南師範大學中文所碩士學位論文,2007。
    劉源:《論西方現代文論轉向對韓少功創作理論的影響》,廣東: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蘇怡如:《韓少功小說創作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蘇怡如:《韓少功「後新時期」創作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
    四、報紙
    楊揚:〈《暗示》:一次失敗的文體實驗〉,《文匯報》,2002年12月21日。
    黃錦樹:〈崩潰的暗示〉,《聯合報》B5版(讀書人書評花園),2003年05月18日。
    丁雄飛:〈韓少功談《修改過程》:我對八十年代既有懷念,也有懷疑〉,《澎湃新聞》上海書評,2019-05-19。檢索日期:2023-5-17。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436208
    五、網路資料
    莫比烏斯環示意圖:維基百科。檢索日期:2023-6-01。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7/MobiusStrip-01.png
    「犬」字義:《臺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檢索日期:2023-5-17。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6719&q=1&word=%E7%8A%AC
    「狗」字義:《臺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檢索日期:2023-5-17。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4033&la=0&powerMode=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515100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151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0701.pdf2396KbAdobe PDF24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