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4717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4/145046 (79%)
造访人次 : 52063867      在线人数 : 6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7170


    题名: 跟追行為規制之有效半徑探討
    On the Legal Regulations of Stalking
    作者: 戴肇元
    贡献者: 李聖傑
    戴肇元
    关键词: 跟追
    跟蹤騷擾
    性或性別有關
    資訊隱私權
    社會秩序維護法
    日期: 2023
    上传时间: 2023-09-01 15:56:52 (UTC+8)
    摘要: 沒有人願意任由他人對其緊密追蹤,進而窺知其所在位置及窺視生活作息。任何人對其生活私密領域及資訊自主權,亦享有免於受他人非法掌握之合理隱私期待。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9條第2款所稱之跟追,與使用GPS跟追(透過衛星定位追蹤器蒐集他人車輛位置等資訊)情狀相當,但其侵害隱私法益之程度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兩者卻分由行政罰及刑罰加以評價,輕重失衡,顯難謂當。另跟蹤騷擾防制法受限於其性別暴力防制專法之角色定位與使命,對於與性或性別無關之跟追行為,亦無從規範。職是,本文從此視角出發,試圖建構出理想中之跟追規制模型。
    參考文獻: 一、書籍
    (一)古承宗,刑法的象徵化與規制理性,元照,2版,2019年4月。
    (二)李聖傑、潘怡宏編譯,王士帆等譯,德國刑法典,元照,2版,2019年 7月。
    (三)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10版,2022年9月。
    (四) 林鈺雄,刑法與刑訴之交錯適用,元照,初版,2008年8月。
    (五) 許澤天,刑法分則(下)人格與公共法益篇,新學林,5版,2023年6月。
    (六)許恒達,法益保護與行為刑法,元照,初版,2016年5月。
    (七)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三民,2版,民國99年。
    (八)蔡震榮、黃瑞宜、林朝雲、李錫棟、劉育偉、許福生著,跟蹤騷擾防制法逐條釋論,五南,初版,2022年7月。

    二、期刊論文
    (一)王皇玉,跟蹤糾纏行為犯罪化之趨勢,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第22卷,2019年10月,頁293-310。
    (二)王皇玉,跟蹤糾纏行為之處罰:以德國法制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47卷第4期,2018年12月,頁2347-2391。
    (三)李聖傑,以比特幣吸「睛」的刑法管制-兼評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金上訴字第83 號判決,月旦法學教室,232期,2022年2月,第51-62頁。
    (四)李聖傑,適性犯概念在我國實務運作之探討,法務通訊,第2977期,
    2019年11月,頁3-6。
    (五)李聖傑,親愛的小孩,月旦法學教室,第131期,2013年9月,第30-32頁。
    (六) 李聖傑,「家族相似性」探尋刑法 典範之應用—以法益為核心,刑事法學的新視野,初版,2011年5月。
    (七) 李聖傑,攜帶兇器竊盜的兇器概念,月旦法學教室,59期,2007年9
    月,頁12-13。
    (八) 李念祖,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89號解釋鑑定意見書,憲政時代,第37
    卷1期,2011年7月,頁43-65。
    (九)吳耀宗,刑法罪數論與競合論之判斷標準之辨正,軍法專刊,58卷1期,2012年2月,頁117-150。
    (十) 吳耀宗,私人為了取證而竊錄他人電話通訊之合法可能性──評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台上字第四五四六號刑事判決及相關實務見解,月旦裁判時報,第3期,2010年6月,頁114-121。
    (十一)吳耀宗,多次施用毒品之競合問題,軍法專刊,56卷1期,2010年2月,頁163-185。
    (十二)林琬珊,性影像與隱私的刑法保護—新修刑法「性影像」規定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333期,2023年2月,頁40-58。
    (十三)林琬珊,跟蹤騷擾防制法職權聲請保護令之再確認,台灣法律人,第24
    期,2023年6月,頁89-106。
    (十四)林琬珊,跟蹤騷擾防制法評析–過與不及的矛盾衝突,台灣法律人,第
    11期,2022年5月,頁140-169。
    (十五)林琬珊,日本纏擾行為規制法之背景及其立法,月旦刑事法評論,第5期,2017年6月,頁52-88。
    (十六)林宜謙,德國與我國跟蹤騷擾法制之比較分析,軍法專刊,第68卷第4期,2022年8 月,頁116-135。
    (十七)法思齊,反跟追法的新挑戰-美國網路跟追法(Cyberstalking Law)之初探,月旦刑事法評論,第5期,2017年6月,頁39-51。
    (十八)花滿堂,法規競合特別關係之分類及其適用,植根雜誌,第38卷第8期,2022年8月,頁307-316。
    (十九)范耕維,現行法下GPS追蹤定位偵查行為之合法性與立法方向 —比較法觀點與最高法院106年度臺上字第3788號判決之考察,政大法學評論,第157期,2019年6月,頁109-197。
    (二十)侯岳宏,概說性騷擾防治法與跟蹤騷擾防制法之差異,月旦律評,第7期,2022年10月,頁73-81。
    (二十一) 許恒達,刑法法益概念的茁生與流變,月旦法學雜誌,第197期,
    2011年10月,頁134-151。
    (二十二)許恒達,GPS抓姦與行動隱私的保護界線–評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
    上易字2407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24期,2013年12月,
    頁66。
    (二十三)許恒達,新聞自由與記者的侵犯隱私行為:以業務上正當行為的解釋
    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46卷第2期,2017年6月,頁589-664。
    (二十四)許恒達,社會秩序維護法拘留處分的檢討,檢察新論,第22期,2017
    年7月,頁152-168。
    (二十五)徐偉群,台灣刑法學的思索:四十年來台灣刑法學發展的回顧,台大
    法學論叢,第40卷特刊,2011年10月,頁1435-1436。
    (二十六)陳惠馨,德國刑法史與當代刑法學關係,軍法專刊,60卷3期,2014
    年6月,頁1-16。
    (二十七)陳彥霖,論人肉搜索之法律爭議,司法新聲,總號:118,2016年4
    月,頁50-67。
    (二十八)陳永鎮,警察處理妨害他人身體財產違序案件之探討,軍法專刊,第
    68卷第6期,2022年12月,頁116-148。
    (二十九)張文貞,兩公約實施兩週年的檢討:以司法實踐為核心,思與言,第
    50卷第4期,頁7-43。
    (三十) 張麗卿,性騷擾跟追的入罪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90期,2019年7
    月,頁83-102。
    (三十一)張蓉君,台灣網路霸凌專法之必要性探討:以美國與加拿大專法為探
    討起點,行政暨政策學報,第75期,2022年11月,頁103-132。
    (三十二)張麗卿,性騷擾跟追的入罪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90期,2019年7
    月,頁83-102。
    (三十三)程法彰,數位經濟時代下個人資料保護的衝突與歐盟個資保護規則顯
    示的意義,月旦學雜誌,總號:264,2017年5月,頁229-244。
    (三十四)翟有中,網路霸凌與人肉搜索,刑事法雜誌,59卷2期,2015年4
    月,頁95-138。
    (三十五)廖宜寧,由行為不法角度建構跟蹤騷擾罪之刑罰正當性,興大法學,
    第32期,2022年11月,頁107-156。
    (三十六)劉芳伶,論運用「車牌辨識技術」所為「N系統偵查」之適法性判斷
    構造與要件,軍法專刊,67卷4期,2021年8月,頁91-122。
    (三十七)蔡聖偉,再論私裝GPS追蹤器與竊錄非公開活動-評最高法院106年
    度台上字第3788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76期,2018年10月,頁
    29。
    (三十八)蔡聖偉,三論私裝GPS追蹤器與竊錄非公開活動罪-評最高法院109
    年度台非字第61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09期,2021年7月,頁
    57-66。
    (三十九)蔡震榮,行政罰與刑事罰界限問題之探討,法令月刊,65卷1期,
    2014年1月,頁39-59頁。
    (四十) 鄭子薇,談跟蹤騷擾防制法「與性或性別有關」之構成要件—從性別
    的四個面向出發,月旦律評,第14期,2023年5月,頁51-59。
    (四十一)鄭元皓,我國網路肉搜現象之罪與罰,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
    刊,總號:23,2019年12月,頁94-96。
    (四十二)黃士軒,概觀日本糾纏騷擾行為罪的處罰現況,月旦刑事法評論,第
    5期,2017年6月,頁89-111。
    (四十三)賴英照,通常文義與法律解釋,中原財經法學,第47期,2021年12
    月,頁1-60。
    (四十四)薛智仁,GPS跟監、隱私權與刑事法–評最高法院106年台上字3788
    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70期,2018年4月頁,42-60。
    (四十五)薛智仁,侵害個資罪之利益概念–兼評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大字第
    1869號裁定,月旦法學雜誌,第313期,2021年6月,頁62-75。
    (四十六)熊頌梅,法治主義(Rule of law)在韓國的現狀與前景,法令月刊,53
    卷7期,2002年7月,頁3-10。

    三、研討會論文
    黃士軒,我國跟蹤騷擾行為罪的解釋論與立法論基礎,如影隨形?—跟
    蹤騷擾防制法的理論與實務,第27屆政大刑法週研討會資料,2022
    年5月12日,頁28-60。本篇論文預計刊登於台大法學論叢,並經作者
    同意引用。

    四、學位論文
    (一)吳宜璇,網路跟追騷擾行為之管制及其憲法界限,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二)吳聖琪,臺灣跟蹤騷擾防治法制之實證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
    (三)林育賢,情感、冒犯與刑事立法:論冒犯行為之可罰性界限,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四) 林信睿,我國社會秩序維護法立法政策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年。
    (五) 徐偉軒,糾纏行為抗治法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六) 陳亮逢,家庭暴力防治法上跟蹤犯罪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七) 陳潔宜,糾纏行為防制法制研究-以美國與台灣相關法規範比較為核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八) 葉錦龍,論纏擾行為之管制與制裁-兼評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國立政
    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九) 戴筌宇,論騷擾行為之法律管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496101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61016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1601.pdf1496KbAdobe PDF20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