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842
|
Title: | 藝術共創與地方創生:政大社會創新實作課程與參與星濱山共創工作室基隆正濱漁港永晝藝術季策展創作之行動研究個案 |
Authors: | 劉祥甫 Liu, Hsiang-Fu |
Contributors: | 江明修 Chiang, Min-Hsiu 劉祥甫 Liu, Hsiang-Fu |
Keywords: | 藝術共創 地方創生 行動研究 社區交往 正濱漁港 |
Date: | 2023 |
Issue Date: | 2023-09-01 14:44:07 (UTC+8) |
Abstract: | 近年來地方創生蓬勃發展,從日本引發導火乃至燎原,到臺灣跟進且方興未艾,在我國不但政府訂立了地方創生元年,有志青年們也南北串連,每年聚會共議、經驗交流。本研究著眼於基隆正濱漁港場域,順著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林書豪以「藝術共創」推動地方創生為引線,以行動研究的方式跟著政治大學社會創新實作課程的研究生們一起參與正濱漁港「永晝藝術季」的創作與策展。 本研究以參與式觀察法參與政大老師同學18周社會創新實作課程,其中9周與政大師生一起進入基隆正濱漁港場域;政大三組同學的策展提案在發想初期呈現發散狀態,包羅基隆豐富歷史、人文、海洋、環境生態等議題,經過老師與在地教練的引導,同學們漸漸聚焦、收束在自身感興趣的議題範疇內,推展過程中,在地教練發揮「引路人」的角色功能,短時間內拉近政大同學與社區之間的情感距離,並引領同學深掘在地人文史料,並協助以史料再找到關鍵人物,豐富了同學們的研究廣度和深度;這些過程回饋了研究者的研究脈落,也藉此回頭修改研究題目,將研究聚焦在政大同學歷經「藝術共創」的前後不同以及成長改變。 最後研究結論,提出參與觀察後所質性歸納出藝術共創的六項特色,包括不設限的藝術共創、真誠關懷的社區擾動、在地參與者的重要、強調在地性的藝術、強調共創性的激盪,以及藝術共創對政大學生的影響與改變,提供其他地方創生從事者於實務操作上的參考與對照;另外針對本研究之心得,提出五項研究建議,包括政府與地方社區之間應該有「引路人」與專業團隊中介、地方創生的成果資料應該更具公共性、地方創生的文化創意應該轉化成經濟產值、輔導地方創生團體成為「地方百科資料庫」以及推動正濱漁港產業轉型成為觀光藝術漁港等,這些對於地方創生的未來展望以及對於基隆正濱漁港未來的華麗轉身,都有深深的期待和盼望,希望拋磚能夠引玉,提供政府機關以及地方創生青年作為創意政策與文創發想時的點火引子。 |
Reference: | 壹、中文部分 山崎亮(2019)。引路者。台北:臉譜出版。 木下齊(2017)。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台北:不二家出版社。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台北:智勝文化。 宋世祥(2016)。百工裡的人類學家:挖掘厚數據。台北:果力文化。 宋世祥(2020)。百工裡的人類學家2:厚數據的創新課。台北:果力文化。 施佩吟(2019)。社區交往:臺北場所創生紀實2009-2019。台北:行人出版社。 神尾文彥、松林一裕(2018)。地方創生2.0。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基隆市文化局(2020)。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基隆:青鳥文化制作有限公司。 陳美伶(2021)。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台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鳥居龍藏(2020)。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蔡奕屏(2021)。地方設計。台北:果力文化。 江明修(1995)。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問題與研究,34(10),77-98。 林書豪(2020)。藝術共創引動地方的新社會關係。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202001(97期),26-31。 游淑萍、楊朝明、王麒澐、王銘沛、石于昕、古佩真、朱妤玟、何怡萱(2021)。通過設計力量實踐地方創生-以臺中市大雅區為例。工業設計;144期 (2021 / 06 / 01) , P64-69。 黃韋智(2020)。當設計讓新的能量與地方相連。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202001(97期),32-35。 謝朝宗(2009)。藝術與社區共創雙贏-紐約四街藝術區。PAR表演藝術雜誌,200909(201),91-91。 汪洋、羅佳欣、張贺、Kingsley(2016)。日本直岛的前衛建築:自然與藝術就這樣完美结合。環球人文地理, 2016 (3), p.148-157。 胡沂佳、施海(2017)。地缘文化再構中的色彩語言—2016日本濑户内國際藝術祭色彩考察研究。流行色, 2017 (1), p.84-88。 徐重仁(2018)。地方創生,再造幸福社會。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卷2期 (2018 / 06 / 01) , P36-43。 陳美伶(2018)。「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臺灣地方創生的起步。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卷2期 (2018 / 06 / 01) , P2-7。 蔡志堅(2018)。地方創生之設計力實踐。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卷2期 (2018 / 06 / 01) , P68-77。 謝子涵(2018)。借鏡日本地方創生,啟發臺灣未來推動地方創生的新思維。台灣經濟論衡;16卷4期 (2018 / 12 / 01) , P41-55。 林育靚、吳連賞(2018)。地方創生初探-從傳統產業找生機。東方學報;39期 (2018 / 12 / 31) , P125-135。 李永展(2019)。地方創生與地方發展脈絡。經濟前瞻;185期 (2019 / 09 / 12) , P49-52。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9)。地方創生政策推動與展望。台灣經濟論衡;17卷4期 (2019 / 12 / 01) , P4-11。 廖哲強(2019)。論鄉村發展與地方創生。農業推廣文彙;64輯 (2019 / 12 / 01) , P103-112。 陳玠廷(2021)。地方創生、關係人口與青年返鄉的觀察筆記。台灣經濟論衡;19卷2期 (2021 / 06 / 01) , P47-53。 商雅雯(2022)。臺灣地方創生政策與人才培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卷11期 (2022 / 11 / 01),P103-109。 行政院(2019)。「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核定本),行政院108年1月3日院臺經字第1070044997號函核定。 行政院(2020)。「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110年至114年)(核定本),行政院109年10月5日院臺經字第1090029730號函核定。 基隆市文化局(2016)。基隆市漁會正濱大樓暨周邊廊帶資源盤點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基隆市政府文化局專案研究計畫,未出版。 吳靜宜(2018)。土溝農村美術館的創新U旅程與設計文化的湧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台北。 林峻丞(2020)。甘樂文創的自我民族誌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台北。 柳軍亞(2018)。臺灣社會企業的美麗與哀愁-以地方創生發展地方產業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台北。 張瑜(2017)。文化創意設計為焦點之藝術課程行動研究:以嘉義縣鹿滿國小美術社團為例。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嘉義。 許沛晴(2012)。在地耕雲:「雲林縣社區規劃師」文創產業之行動實踐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碩士班,雲林。 郭芳瑜(2018)。藝術擾動與社群聚集-以台南後壁土溝農村與東山東原社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台南。 陳韻筑(2019)。社區文創產業營造之培力行動研究-以高雄哨船頭社區為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所),高雄。 蔡富湞(2019)。台灣地方創生策略之研究-以產業六級化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EMBA在職進修專班,台北。 鄭竹倩(2018)。土溝農村美術館的創生經驗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台中。 蘇瑤華(2011)。從城市文化規劃角度對藝術村群聚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台北藝術進駐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貳、外文部分 Adlam, R. (1997).Action research as a process of illumination: coming to a new awareness in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5(2), 211-229. Gold,R.L.(1958).Roles in Sociological Field Observations. Social Forces, 36(3),217-223. Stenhouse, L. (1985).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In Rudduck, J. & Hopkins, D. (Eds.) (1985) Research as a basis for teaching:Readings from the work of Lawrence Stenhouse. (56-9) London: Heinemann. Tracy, S. J. (2019).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Collecting evidence, crafting analysis, communicating impact. John Wiley & Sons. 久保、英也、菊池、健太郎、北澤、大輔、吉田、毅郎(2021).琵琶湖の全循環停止リスクに対する環境リスクファイナンスの提案。保険学雑誌, 2021/06/30, Vol.2021(653), pp.653_1-653_30。 青山聡(2018).ブルックマンテクノロジ ~大学発・半導体・地方創生モデルベンチャーの挑戦。映像情報メディア学会誌, 2018, Vol.72(7), pp.589-593。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7921019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921019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101901.pdf | | 4229Kb | Adobe PDF2 | 0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