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837
|
Title: | 在宅醫療與共生社區的建構:小鎮醫生在臺東建構社區整體照護的經驗 The Construction of Home Healthcare and Symbiotic Community: a Rural Doctor in Establishing Community Holistic Care in Taitung |
Authors: | 賴怡君 Lai, Yi-Chun |
Contributors: | 湯京平 Tang, Ching-Ping 賴怡君 Lai, Yi-Chun |
Keywords: | 居家醫療 在宅醫療 長期照護 共生社區 在地終老 Home healthcare Home Care Medicine Long-term Care Co-living Communities Aging in place |
Date: | 2023 |
Issue Date: | 2023-09-01 14:43:10 (UTC+8) |
Abstract: | 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造成失能人口增加、全民健康保險負擔日益沉重,以及長期照護預算逐年上升,除了由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推動相關長期照護政策外,更具彈性的私人及市場開始積極參與,透過在宅醫療及社區營造的方式建構屬於當地的共生社區模式,鼓勵鄰里參與並瞭解個案的生命故事,在社區力量的支持下,實現大多數人在地安居、在地終老的理想。本研究以臺東縣都蘭診所為研究對象,得知其以醫療專業背景進入社區,借鏡日本經驗,與政府、非營利組織、社區居民進行連結,並促成社區內多專業的合作,試圖建構永續且財務可行、激活整體社區力量的高齡生活模式,並達成在家善終的目標。 In response to the advent of an aging society,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in the disabled population and a growing burden on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dditionally, long-term care budgets have been rising year by year. Apart from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romoting relevant long-term care policies, there has been increased involvement from flexible private and market sectors. They are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ty-based models through home healthcare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encouraging neighborhood participation, understanding the life stories of individuals, and realizing the ideal of most people settling and aging in their local communiti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ulan Clinic in Taitung County. It has found that the clinic, with its medical expertise, has entered the community, drawing on experiences from Japan, and forming connections with the government,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It has facilitated collaboration among multiple professions within the community, aiming to construct a sustainable and financially viable model for aging life that activates the overall community strength, while achieving the goal of home-based end-of-life care. |
Reference: | 一、中文文獻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2017)。醫師在長期照護的角色 『醫』同前進長期照護 健全長期照護體系,缺『醫』不可,取自:https://www.tma.tw/TakeCare2018/files/106.09.05_New.pdf。 公視公民新聞(2016),「介護家族」 聚多屋: 超越制度的照顧食堂,取自:https://www.peopo.org/news/306897?fbclid=IwAR32CmPFnJ8bADoqHyt0W6f3ORGIaTcqnf2hTdIN_Z7IOuoFm2syHJkodNI。 王明鉅(2018)。把長照2.0的財源寄託在菸稅上,政府到底希不希望人民戒菸?關鍵評論,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7697。 王慧娟(2007)。失能老人家庭照顧者之生活經驗與其相關社會福利之探討ー以老年妻子照顧者為例。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懿範、邱文達等(2016)。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臺北市:五南。 民生報(2006),中風也有城鄉差距,取自:http://www.aa-rich.com/home.php?xin=doc_show&news_id=11599108081。 伊佳奇(2018)。諷刺的「吸菸救長照」:台灣要繼續以菸稅作為長照財源嗎?,關鍵評論,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2046。 余尚儒(2014)。臺灣市場導向長期照護體系的形成: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余尚儒(2015),超高齡社會的醫療、福祉與照顧需要什麼?。獨立評論,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3433。 余尚儒(2015)。日本在宅醫療發展對我國居家醫療的啟示。台灣家醫誌,25(2):105-119。 余尚儒(2017)。在宅醫療:從CURE到CARE。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余俊明(2017)。「長照黎明起,後山日先照」我國長期照顧政策下偏鄉地區醫院功能之研究–以臺北榮民總醫院鳳林分院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吳玉琴(2011)。台灣老人長期照顧政策之回顧與展望:老盟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36,251-263。 吳玉琴(2021)。淺談日本地域(社區)共生的實踐脈絡,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notes/641054893210151/。 吳玉華(2018)。以長期照顧計畫2.0為基礎之社區整體照顧模式研究-以金門縣烈嶼鄉為例。金門大學管理學院事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金門縣。 吳肖琪、蔡誾誾、葉馨婷(2013)。偏遠地區設置在地且社區化長期照護服務據點之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41,273-283。 吳味鄉(1993)。臺灣地區老人照顧與社會網絡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呂寶靜(2012)。老人福利服務。臺北市:五南。 呂寶靜、陳正芬(2008)。高齡社會的來臨:為2025年的臺灣社會規劃脂症和研究-臺灣社會照顧人力培育與職業證照制度之研究-以居家照顧服務員為例(第二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李玉春、林麗嬋、吳肖琪、鄭文輝、傅立葉、衛生署長期照護保險籌備小組(2013)。臺灣長期照護保險之規劃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41,26-44。 李宜芸(2017)。【日本在宅專訪】醫療與長照的橋樑在哪?日本從「在宅醫療連攜據點」找到解答。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取自:https://tsohhc.org/2017/05/17/interview01/。 李念耘(2019)。長期照護的政策認知、認知風險、使用態度對使用意願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管理科學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佩錡(2015)。臺北市民對長期照護政策認知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淑馨(2018)。日本介護保險制度之初探:經驗與啟示。文官制度季刊,10(3),1-28。 邱怡文(2004)。家庭變遷下老年人之長期照顧何去何從。社區發展季刊,106,176-185。 洪暐閔(2014)。組織轉型對臺北市健康服務中心護理人員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德仁(2020)。社區醫師的社會處方。臺灣醫界,63,54-58。 孫智辰(2017)。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轉型設置巷弄長照站的可能與限制-以臺南市資源不足區為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7(2),97-148。 張以牧(2020)。日本社區安老的重要拼圖 看「在宅醫療連攜據點」如何整合醫療、長照與社區資源。社區力點線面,取自:https://ms-community.azurewebsites.net/spotlight_20200411/。 張色吟(2016)。「在地老化」服務模式探討-結合宗教信仰照顧關懷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凱評、楊千慧、余尚儒(2018)。在宅醫療系列(4)–日本在宅醫療的跨專業合作 對台灣的啟示。台灣老年學論壇,取自:http://bbc035r.web3.ncku.edu.tw/var/file/169/1169/img/3809/926008472.pdf。 張蓓莉(2019)。在地深耕 永莘不忘 永和耕莘醫院發展長照的歷程與策略。新北市醫誌,45,8-13。 張麟生(2007)。基層醫療診所的角色與功能。基層醫學,22:3,99-104。 梁鎧麟、詹弘廷(2021)。地方創生下的老後生活:共生社區照顧模式的八大關鍵策略。臺北市:五南。 梅陳玉嬋、楊培珊(2010)。台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雙葉書廊。 莊秀美(2009)。從老人的類型與照顧需求看「居家照顧」、「社區照顧」及「機構照顧」三種方式的功能。社區發展季刊,125,177-194。 許益源(2017),醫療如何變成尊爵不凡的商品——從台灣醫療發展談起,關鍵評論,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6688。 郭芷淇(2015),資源不均鬧醫師荒!全台3偏鄉沒醫師。觀點傳媒,取自:https://eyeseenews.com/health/458-%E8%B3%87%E6%BA%90%E4%B8%8D%E5%9D%87%E9%AC%A7%E9%86%AB%E5%B8%AB%E8%8D%92%EF%BC%81%E5%85%A8%E5%8F%B03%E5%81%8F%E9%84%89%E6%B2%92%E9%86%AB%E5%B8%AB。 陳予康(2013)。非營利組織在政府政策網絡中角色之研究—以長期照護政策為例。T&D飛訊,166,1-21。 陳正益(2019)。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之運作與展望:以南投縣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3(2),137-177。 陳育忠(2019)。台灣長期照顧服務的發展。新北市醫誌,45,16-19。 陳佳彣(2019)。契約關係下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政府夥伴關係的探討─以長照2.0巷弄長照站為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亮恭(2018)。展開無齡社會!年齡只是一個數字。取自: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2678。 陳亮恭、楊惠君(2015)。2025無齡世代:迎接你我的超高齡社會。臺北市:天下生活。 陳倩姿(2017)。分級又整合3大重點一次弄懂長照2.0大平台概念。臺中醫林,93,取自:http://www.tcmed.org.tw/edcontent.php?lang=tw&tb=55&id=12。 陳燕禎(2005)。社區老人照顧支持體系及政策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10,158-173。 陳鍠煌(2006)。幸福之網:社區照顧之社區式服務。臺北市:內政部。 報導者(2018),從醫療奉獻到經營事業──偏鄉兒科醫師的世代轉折,取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child-health-care-pediatricians-remote-areas。 曾華莉(2015)。亞健康高齡者在社區「在地老化」之質性研究。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社會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曾孆瑾(2005)。從老年的家庭照顧支持系統思考老年人口照顧問題。社區發展季刊,110,274-283。 湯京平、吳嘉苓、周平等(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質性研究法。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黃志隆(2021)。日本地方創生中的地域共生社會:市民經濟與公民經濟的論辯。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110,33卷2期 ,333-373。 黃教峰(2019)。又老又少子的臺灣 部落長照怎麼走— 振興部落、結合傳統組織與穩定人力需求。眼底城事,取自:https://eyesonplace.net/2019/04/29/11440/。 黃旐濤等(2018)。社區照顧的理論與實際。新北市:心理。 黃源協、莊俐昕、劉素珍(2015)。社區能力與社區生活品質之研究:對社區治理與社區發展的意涵。公共政策學報,49:1-35。 黃榮源、陳郁函(2018)。臺灣長期照顧政策之執行與展望:以公私協力治理觀點分析。文官制度季刊,10(2),53-83。 楊明方(2018)。不讓「在家善終」變奢望 居家醫療如何提供解方?,今周刊,取自: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804180064/%E4%B8%8D%E8%AE%93%E3%80%8C%E5%9C%A8%E5%AE%B6%E5%96%84%E7%B5%82%E3%80%8D%E8%AE%8A%E5%A5%A2%E6%9C%9B%20%20%E5%B1%85%E5%AE%B6%E9%86%AB%E7%99%82%E5%A6%82%E4%BD%95%E6%8F%90%E4%BE%9B%E8%A7%A3%E6%96%B9%EF%BC%9F 楊淑為(2016)。從長照需求家庭角度評估我國長照十年計畫之施行成效與問題-以高雄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寧茵(2019)。全球銀力時代:從荷蘭「終身公寓」到「失智農場」,從日本「上錯菜餐廳」到「葵照護」革命,從英國「共生社區」到台灣「不老夢想館」,熟齡族才是未來社會的銀色資產!。新北市:野人。 溫瓊容、劉宜廉、李龍騰等(2007)。醫學生短期社區醫學訓練成效之介入性研究。。台灣家醫誌,17(2):73-84。 葉至誠(2010)。社區工作與社區發展。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詹弘廷、黃源協(2014)。從出院準備服務談衛生與社會福利的整合。社區發展季刊, 145,143-149。 賈佩芳(2015)。淺談台灣長期照顧服務法。全聯護訊,107, 20。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2018)。臺北市醫療年鑑。取自:https://health.gov.taipei/News.aspx?n=EB0E3ED1B5CC8F35&sms=8797A12CF232662C。 劉子瑋(2011)。臺灣長期照顧政策之發展與內涵-兼論長照十年計畫與長照保險規劃。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介修(2014)。日本在宅醫療參訪(二):醫生到你家,不只是為了方便。想想論壇,取自: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254。 劉宜君(2018)。以社會處方作為社會福利服務提供與委外執行之可行性探討。社區發季刊,166,98-110。 劉宜君(2022)。運動作為高齡者照顧的社會處方之可行性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10(1),54-71。 劉明浩(2003)。家庭照顧者津貼理想與實踐難題之探討。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茂彬(2017)。輕忽醫療 長照2.0可能犯更大錯誤。臺中醫林,93,取自:http://www.tcmed.org.tw/edcontent.php?lang=tw&tb=55&id=14。 劉懿德(2020)。廣納家庭照護者參與培力,打造社區共生互助照護的生活圈。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7290。 蔡依倫(2016),重建醫病互信,才能真正落實分級醫療。獨立評論,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5091。 蔡明嘉(2019)。社會福利與政策評估: 以「雲林縣長照2.0-ABC級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為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偉德、劉育昇(2007)。健保十年醫療服務產業的演化。行政院公平委員會第14屆競爭政策與公平交易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蔡淑玲(2017)。長期照護制度之發展與醫療之整合-借鏡日本、德國、英國與南韓之經驗。臺北市:孫運璿基金會。 衛生福利部(2016)。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106~115年)(核定本)。2016年12月,取自:https://www.mohw.gov.tw/dl-46355-2d5102fb-23c8-49c8-9462-c4bfeb376d92.html。 魯炳炎(2018)。長照 2.0 政策變遷之初探。T&D飛訊,242,1-30。 獨立特派員(2019)。日本在宅醫療-食樂支援到我家。公共電視,取自:https://innews.pts.org.tw/video/MTMyNQ?list=Mg。 薛承泰等(2016)。台灣長照產業的發展與挑戰。臺北市:中技社。 謝佩倫、王詩涵、陳靜敏、和氣純子、葉千佳(2016)。「地域包括支援中心」在長期照護發展新動向-以日本東京八王子市為例。護理雜誌,63(5):108-114。 謝佳容、蕭伃伶、劉淑娟(2007)。老年住民在長期照護機構中的心理健康促進與情緒調適。長期照護雜誌,11:2,132-140。 謝聖哲(2018)。從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到巷弄長照站:挑戰與困境。臺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8(1),1-34。 簡慧娟(2017)。長照2.0新作為。前瞻、創新、整合-老人社區照顧政策。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5:3,114-121。 藤田孝典,吳怡文譯(2016)。下流老人-即使月入五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臺北市:如果出版。 蘇淑貞(2017)。臺灣長期照顧產業發展方向初探-以合作社發展模式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60,106-220。 顧燕翎、楊培珊、陳玲、張靜倫(2004)。從社區到機構的服務連續體—臺北市老人照顧服務系統規劃報告。社區發展季刊,106,24-37。 二、英文文獻 Boaz, R. F., & Muller, C. F. (1991). Why do some caregivers of disabled and frail elderly quit? Health Care Financing Review, 13(2), 41-47. Deakin, M. (2003). Developing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in Edinburgh``s South East Wedge: The Settlement Model and Design Solution.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8(2), 137-148. Etzioni, A. (1976). Old people and public policy. Social Policy, 7(6). 21-29. Junko Imaiso. (2018). Outcomes of Integrated Community Care Interventions for Frail Elderly People: A Literature Review. Health 10(8):1120-1131。 Powell, J. (1999). Contract Management and Community Care: A Negotiated Proces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29(6), 861-875. Rabiee, P. (2013).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oice and independence: Experiences of disabled and older peopl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43(5), 872-888. WHO Global Strategy on Integrated People-centered Health Services 2015-2016,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155002/WHO_HIS_SDS_2015.6_eng.pdf?sequence=1。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6921018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921018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101801.pdf | | 4025Kb | Adobe PDF2 | 155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