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 壹、中文文獻 丁兆蓓(2012)。公共政策之議題管理與公共宣導策略研究—以環保署「少燒紙錢、拜香」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聖元(2014)。嘉義市民眾對紙錢減量之知識、態度、行為之研究。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第一版)。臺北:巨流出版社。 丘昌泰(2013)。公共政策-基礎篇(第五版)。臺北:巨流出版社。 吳定(2002)。公共政策。臺北:中華電視公司。 吳定(2017)。公共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吳義林(2004)。民俗活動對於空氣品質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論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吳澤霖(1991)。人類學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李榮昌(2011)。臺北市政府推動「香枝紙錢減量焚燒」政策之研究:政策行銷觀點。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翠萍(2006)。社會福利政策執行網路探析。臺北:秀威資訊。 尚榮安(2001)。個案研究法(原著 Robert K.Yin)。臺北:弘智文化。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林水波、施能傑、葉匡時(1993)。強化政策執行能力之理論建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編號:RDEC-RES-099-026)。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林水波、張世賢(2006)。公共政策(四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林水波(2007)。公共政策析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林瑋嬪(2005)。台灣廟宇的發展:從一個地方庄廟的神明信仰、企業化經營以及國家文化政策的影響談起。考古人類學刊,62,57-92。 林瓊容(2020)。探討香客對台北市行天宮廟宇文化觀光認知以及再度參訪意願之研究。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侯廷岳(2017)。民眾對環保祭祀行為的看法。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洪淑華(2000)。寺廟行銷策略之研究:以艋舺龍山寺為例。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翁興利、施能傑、官有桓、鄭麗嬌(1999)。公共政策。新北:國立空中大學。 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2014)。停燒紙錢空氣好 香枝減量做環保。艋舺龍山寺季刊,23,10-11。 曹俊漢(1990)。公共政策。臺北:三民書局。 盛業信(2006)。從台灣王爺信仰的演變與發展-試談台灣民間宗教關懷與現代生活之關係:以南鯤鯓代天府為例。宗教哲學,35,116-130。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紅葉文化。 陳有宏(2000)。替代金紙焚化對多環芳香烴化合物減量效益之評估。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怜之(2012)。風俗儀式下社會行銷觀念的探討—以高雄市「減少焚燒紙錢」政策宣導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佩婷(2020)。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遊客之減香行為意圖。南華大學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曾偉榮(2004)。寺廟管理人員呼吸道及刺激性症狀調查研究。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文麗(2012)。臺北市集中燒金政策執行之分析。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志明(2019)。民眾對於推廣宮廟減香與以功代金可減少空污污染認知之探討-以鳳山區某宮廟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楊智家(2007)。社會行銷在公部門的應用與限制:以不燒紙錢宣導政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俊榮(2005)。提升政策執行力的挑戰與展望。研考雙月刊,29(2),3-16。 董士誠(2002)。祭拜金銀紙錢燃燒煙塵廢氣調查與改善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甄淑貞(2020)。不焚燒金紙、線香對宮廟文化影響研究-以宜蘭地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齊偉先(2011)。臺灣民間宗教廟宇的公共性變遷-台南府城的廟際場域研究。臺灣社會學刊,46,47-114。 劉維敏(2015)。臺北市「集中焚燒金銀紙錢政策」順服之研究:以臺北市宮廟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臺北:心理出版社。 鄭建良(2019)。環境追求與民俗紙錢空氣汙染之減量研究-以原臺南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環境教育碩士在職學位學程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羅清俊(2020)。公共政策:現象觀察與實務操作(第二版)。新北:揚智出版社。 羅翔瀚(2015)。民間信仰祭祀文化中環境友善行動之個案研究-以行天宮香火改良制度為例。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倍筠(2019)。從台北市區大型宮廟燒香減量現象論「環保宮廟」概念之下祭儀形式的變遷。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貳、西文文獻 Bardach, Eugene(1977). The Implementation Game: What Happens after a Bill Becomes a Law.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Edwards III, G. C. (1980).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D. C. :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Elmore, Richard F. (1979). Backward Mapping: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Decisions.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94(4), 601-616. Hjern, Benny., & David Portor. (1981). Implementation Structures: A New Unit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Studies, 2, 211-227. Kiviniemi, Markku. (1986). Public Policies and Their Targets: A Typology of the concept of Implementation.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38(2), 251-265. Lipsky, Michael. (1971). Street Level Bureaucracy and the Analysis of Urban Reform. Urban Affairs Quarterly, 6(4), 391-409. Nakamura, R. A. & F. Smallwood (1980). The politic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Pressman, Jeffrey L. & Aaron B. Wildavsky(1973). Implementa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abatier, Paul A., & Mazmanian, D. (1983). Implementation and Public Policy. Glendale, IL: Scott, Foresman. Sabatier, Paul A. (1986). 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es to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 Critical Analysis and Suggested Synthesis,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6(1), 21-48 Smith, T.B. (1973).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olicy Sciencesl. 4(2), 203. Van Meter, D. S., & C. E. Van Horn (1975).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6(5), 445-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