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壹、中文部分 丘昌泰(2022)。公共政策(六版)。臺北:巨流。 任可怡(2002)。以成果為導向的績效衡量制度—美國聯邦政府公務人員績效衡量制度評述。人事月刊,34(2),7-23。 吳佳蓉(2010)。我國新工時制度對勞動關係網絡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定(2017)。公共政策(二版)。臺北:五南。 吳定(2013)。公共政策辭典(四版)。臺北:五南。 李政忠(2003)。從抽樣與統計方法探討網路問卷調查的可行性:比較電話訪談與網路問卷樣本的實質差異性。廣播與電視,21,55-95。 李栢滔(2022)。工時制度比較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汪正洋(2021)。圖解各國人事制度。臺北:五南。 周志宏、邱瓊如、吳思樺、林建源、陳彥宏、王秀紅、何怡澄(2022)。111年度日本公務員人事制度考察報告。銓敘部出國報告,未出版。 林大鈞(2020)。臺鐵勞工工時制度與歐盟法制之比較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芫合(2019)。彈性工時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某國立大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建德(2012)。工作與生活調和─以工時制度為中心。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暘傑(2019)。我國工時政策調整對企業工時制度影響之研究:以百貨業個案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邱駿彥、李政儒(2015)。各國工時制度暨相關配套措施之比較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計畫(編號:ILOSH103-R322)。 邱瓊如、吳思樺(2018)。107年度韓國公務員友善職場措施考察報告。銓敘部出國報告,未出版。 袁士華(2002)。變形工時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俐如(2021)。從變形工時制度探討短期工作之過勞傾向—以餐飲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婷婷、陸洛、郭靜宜(2012)。工作資源對工作-家庭衝突及工作表現之影響。組織與管理,5(2),101-135。 張繽畦(2017)。我國與他國工時制度之探討與比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南雄(2013)。現行考銓制度—各國人事制度研究途徑(第四版)。臺北:商鼎。 許建盛(1995)。我國企業輪班工時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許振毅(2019)。論消防人員工時制度。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郭芷廷、劉晟民、林青霞(2015)。我國差勤管理制度之精進-以公部門彈性工時為例。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行政研究發展論文,未出版。 陳宗琪(2009)。員工對工時彈性化偏好選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雅琪、林弘昌(2019)。實施不同工時制度對高科技企業營運的影響。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5(4),73-91。 陳瑞卿(2019)。我國客艙組員工時制度與保護規定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事業經營法務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耀祥(2005)。德國文官制度之研究。考試院考銓研究報告,未出版。 勞動部(2022)。工時彈性及彈性措施手冊,2022年12月,取自:https://www.mol.gov.tw。 黃亭瑋(2019)。工時制度與工作負荷、工作壓力及職場幸福感之關聯性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黃家齊、李雅婷、趙慕芬(2017)。組織行為學(十七版)。臺北:華泰文化。譯自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tephen P. Robbins,Timothy A. Judge, 1995. 楊家雅(1991)。彈性工時制度對員工工作滿意度及離職傾向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振池(2002)。工時縮短與工時制度彈性化之研究--以國內航空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董祥開(2020)。是「彈性」、「平移」、還是「緩衝」?我國的彈性工時制度應該「被正名」嗎?人事行政季刊,213,16-25。 鄒昆達(2004)。部分工時制度之發展與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雷諶、劉耕辰、吳以喬、曾譯瑩(2019)。108年度日本公務人力配置情形、公務員服勤義務規範及友善職場措施考察報告。銓敘部出國報告,未出版。 廖曜生(1998)。彈性工時制度,個人屬性與工作特性,工作滿足,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國內電子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趙淑燕(2020)。影響公務人員生育意願因素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代倩(1996)。女性空服員勞動主體性之研究─以工時制度與勞動過程做檢視。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潘秐勻(2021)。是否採用彈性工時制度與人員績效分數之影響-以T公司為例之個案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良文(2018)。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七版)。臺北:五南。 蔡昀錡(2021)。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推動擴大共用性差勤系統(WEBITR)應用計畫政策執行之研究:以雲林縣政府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金田(2020)。組織變革(初版)。臺北:元華文創。 魏俊明(2003)。臺灣與德國工作時間制度之比較-以工時彈性化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顧淑馨(2015)。幸福好日子:向全世界最快樂的丹麥人學習滿意生活的10項祕訣(初版)。臺北:大塊文化。譯自Heureux comme un Danøis, Malene Rydahl, 2014. 貳、西文部分 Atkinson, C., & Sandiford, P. (2016). An exploration of older worker flexible working arrangements in smaller firm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26(1), 12-28. Stephen P. Robbins, & Timothy A. Judge(1995).Organizational Behavior(7th ed). Minnesota: Prentice Hall. Timms, C., Brough, P., O`Driscoll, M., Kalliath, T., Siu, O. L., Sit, C., & Lo, D. (2015).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work engagement,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53(1), 83-103. Townsend, K., McDonald, P., & Cathcart, A. (2017). Managing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in small not-for-profit firms: the influence of organisational size,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workforce characteristic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8(14), 2085-2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