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2/145044 (79%)
Visitors : 52076900      Online Users : 6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46536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536


    Title: 論法人侵權責任:以數位交易平台為中心
    On The Tort Liability of Juristic Person: Centred around Digital Trading Platform
    Authors: 馮寧萱
    Feng, Ning-Hsuan
    Contributors: 王千維
    馮寧萱
    Feng, Ning-Hsuan
    Keywords: 數位交易平台
    共享平台
    外送平台
    法人侵權責任
    交易往來安全義務/交易安全義務/交通安全義務
    組織義務
    侵權行為
    侵權責任
    損害賠償責任
    無過失不法責任/無過失的不法責任
    Date: 2023
    Issue Date: 2023-08-02 13:55:28 (UTC+8)
    Abstract: 在數位科技、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推波助瀾之下,以網際網路、通訊應用程式軟體等數位載具為媒介,鏈結特定勞務或商品的供需雙方、藉此大量促進相關交易的「數位交易平台」,已在短短數年間徹底改變了現代人的消費生活型態。伴隨著「數位平台經濟」的快速擴張,與此相關的新興侵害事件、以及隨之而生的損害賠償責任問題也與日俱增地浮現,有待深入研究與分析,如此始能貫徹「完整」、「實質」、「無漏洞」填補被害人所受損害的損害賠償法目標。
    為研究在新興「數位交易平台侵害事件」下受有損害的被害人,應透過何等途徑,向利用此等「平台交易活動」獲取龐大收益、經濟資本厚實的法人企業—「數位交易平台業者」據以請求損害賠償,以確保被害人得充分受償,本文主要從「法人侵權責任」觀點的論述脈絡切入問題核心,自「法人侵權責任」的抽象法理體系出發,先探討其相關理論的實質內涵,以及就「法人組織得否適用民法第184條規定成立自己侵權責任」之重大爭議問題的見解變遷,再進一步討論於個別「平台侵害事件」中,平台業者所可能負擔的「交易往來安全義務」與「組織義務」的具體內容,並釐清其所應承擔的侵權責任樣貌,藉以試圖提供司法實務工作者在面對將進入法院的相關侵害事件之際,得據以參考、依循的認事用法標準。最後,有鑑於現行侵權行為法運用於此等新興侵權事件、所產生的法律解釋適用安定性疑慮,本研究嘗試提出明文規範數位交易平台業者所承擔的具體行為義務內容,及其不履行所生之損害賠償責任的立法論建議,以期發揮「拋磚引玉」之功用,使未來行政與立法部門在進行初步立法芻議之際,得以初步參酌。
    準此,本文在第一章先分別說明「研究問題」、「研究動機與目的」,藉以闡釋探討「數位交易平台」相關侵害事件下,被害人損害填補問題的研究價值與重要性;於第二章簡要介紹「數位交易平台」的運作模式、經營型態,並接著分析在「數位平台經濟」中有關交易當事人所牽涉的複雜權利義務關係,藉此凸顯出「數位交易平台侵害事件」中的「被害人」,未必與「平台業者」間具有契約關係,並因而無從透過「契約上請求權」主張損害賠償權利的「求償困境」問題,進而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建構「數位交易平台業者的侵權責任」,據以作為被害人向此等藉由「組織經濟活動」獲益、資力雄厚的企業主求償之依據。
    本研究緊接著於第三章對「法人侵權責任體系」予以理論性的說明,個別分析民法上規範法人組織對其「社會經濟活動」所應負的侵權責任之法律規定—民法第28條、民法第188條與民法第184條的性質與解釋適用。其中,民法第28條之「法人為代表權人負責」規定,以及民法第188條之「僱用人侵權責任」規定,俱以法人的內部構成員—「代表權人」或「受僱人」成立侵權行為作為要求其負責的前提基礎,一旦被害人無法特定、指出直接加害人是誰以及其加害行為,或者難以證明直接加害人之行為符合所有侵權行為要件時,法人企業即恐能藉此輕易遁逃於侵權行為法的規制之外。因此,探討「法人得否適用民法第184條之一般侵權行為規定」即有相當研究必要性。然而,過去我國實務多「不附理由」、或囿於「法人本身不能自為行為」的固有偏見,對此一爭議問題採取否定見解,但隨著以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035號民事判決為代表的新進實務見解,從善如流地接納有力學說見解的主張,目前司法實務已改弦易撤、跟進學說採行「肯定見解」。本文將在本章中完整說明此等實務見解的變遷、以及學理上否定說與肯定說各自的建構基礎,並以「回應企業擴張潮流下的特殊被害人保護需求」、「法人應自行承擔企業組織活動所生風險」、「肯定法人自己侵權責任符合國際立法趨勢」等三大理由贊同肯定見解;接下來以「侵權行為三層結構」為基礎,詳細說明應如何運用「交易往來安全義務」與「組織義務」理論、嫁接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的開放性構成要件,建構法人依民法第184條所負的「自己侵權行為」面貌。
    而在第四章中,本文將具體探討上述「法人侵權責任體系」的個別侵權行為規範,在「數位交易平台侵害事件」中的實際運用。經本文研究發現,民法第28條規定在現實中難以想像得適用於此一新興侵權事件之中;民法第188條規定則因其三大成立要件—「僱用關係」、「執行職務」、「違反選任監督義務」的解釋應有一定界限,故無從面面俱到地對「平台侵害事件」案型予以適當規制。因此,為了因應「數位交易平台侵害事件」的新興規制需求,本文在本章內廣泛參考各大平台業者所擬定的內部規章、定型化契約條款、對外廣告宣傳內容、有關法令規範、乃至美國判決案例,深入分析我國二大數位交易平台—共享乘車平台業者、外送平台業者所可能負擔的具體「交易往來安全義務」與「組織義務」,歸納出至少十種的個別行為義務類型,以具體化「法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所成立的自己侵權行為責任」之完整規範圖像。
    在第五章中,本文嘗試將第四章的討論成果具體運用於前述提及、並經新聞報導之「數位交易平台侵害事件」案例中,並發現基於「交易往來安全義務」理論的運用本質上涉及「不確定法律概念」的操作,因而其個案裁判結果難免繫於個別裁判者的不同認事用法結果之上,恐導致法律運用的不安定與難以預見、平台業者的責任範圍伸縮不定等弊病。故為解決此一潛在問題,本文遂以前章所歸納的個別「交易往來安全義務」與「組織義務」類型為基礎,嘗試擬定專門針對「平台業者」的「特殊侵權行為」規範,明確規定其所負行為義務與違反之損害賠償責任,更進一步探討是否適於仿效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課予數位交易平台業者嚴格的「無過失不法責任」,抑或僅宜折衷制定為「推定過失責任」,始能適當衡平「被害人保護」理念與「數位平台經濟發展」利益的立法政策問題。
    最後,本文於第六章中完整歸納前揭章節的內容精華,進行最終總結,希冀能藉此填補在當今「數位交易平台」經濟發展之中,有關「平台責任」應如何建構,此一尚有待拓展的法律荒原。
    Reference: 一、 中文部分
    (一) 書籍(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筆畫同者則依出版時間排序)
    1. 王澤鑑,民法總則,增訂新版,2014年2月。
    2.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增補版,2021年11月。
    3.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新訂1版,2000年9月。
    4. 林誠二,債法總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上),1版,2015年10月。
    5. 林誠二,債法總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下),2版,2017年8月。
    6.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冊,9版,2019年9月。
    7.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冊,6版,2019年2月。
    8. 葉啟洲,保險法,6版,2019年8月。
    9.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增訂14版,2019年9月。

    (二) 專書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筆畫同者則依出版時間排序)
    1. 吳家慶、周文生、張朝能,計程車營運肇事法律責任之探討,載:106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頁467-482,2017年9月。
    2. 侯英泠,論美食外送平台之法律性質探討一以 Uber Eats為例,載:數位平台之相關法律問題(學術論文集),頁94-124,2021年5月。
    3. 顏雅倫,共享/對等平台在臺灣進退維谷之外送員權益與保險議題,載:數位平台之相關法律問題(學術論文集),頁125-169,2021年5月。

    (三)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筆畫同者則依出版時間排序)
    1. 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違法性」問題初探 (上),政大法學評論,66期,頁1-66,2001年6月。
    2. 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違法性」問題初探 (下),政大法學評論,67期,頁143-226,2001年9月。
    3. 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成立要件上之因果關係、違法性與過失之內涵及其相互間之關係,中原財經法學,8期,頁7-64,2002年6月。
    4. 王澤鑑,特殊侵權行為(四)─僱用人侵權責任(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64期,頁57-69,2004年11月。
    5. 王澤鑑,特殊侵權行為(四)─僱用人侵權責任(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65期,頁47-64,2004年12月。
    6. 王千維,受僱人盜領客戶存款之僱用人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三年度台上字第四三四號民事判決,月旦民商法雜誌,45期,頁114-125,2014年9月。
    7. 王千維,違法性與生態損害──評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2218號民事裁定,月旦裁判時報,68期,頁78-94,2018年2月。
    8. 王澤鑑,法人侵權責任的發展──民法第184條法人自己侵權行為責任的創設,月旦裁判時報,100期,頁5-15,2020年10月。
    9. 朱岩,論企業組織責任:企業責任的一個核心類型,法學家,3 期,頁41-50,2008年。
    10. 沈怡伶,美國與國際組織對新經濟領域中勞動地位與重要議題之探討美國與國際組織對新經濟領域中勞動地位與重要議題之探討,科技法律透析,29卷3期,頁47-71,2017年3月。
    11. 林美惠,論我國法上交易安全義務理論之建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8卷1期,頁297-326,1998年10月。
    12. 邱羽凡,假承攬、真僱傭?--平台餐飲外送員之勞動保護與「勞工身分」簡析,月旦法學教室,206期,頁64-76,2019年12月。
    13. 林更盛,外送平臺工作者勞動關係的認定,月旦裁判時報,92期,頁98-107,2020年2月。
    14. 林誠二,法人自己侵權行為之認定—簡評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556號民事判決,臺灣本土法學雜誌,400期,頁215-225,2020年9月。
    15. 侯英泠,Uber網路叫車平臺經營模式為居間行為?汽車客運?計程客運服務業?──從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5年度簡字第386號行政判決談起,月旦裁判時報,86期,頁14-24,2019年8月。
    16. 侯英泠,法人侵權責任之趨勢──兼評最高法院108年台上第2035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08期,頁26-37,2021年6月。
    17. 陳洸岳,離職員工之侵權行為與僱用人責任-簡評九四年台上字第二二四三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8期,頁238-241,2006年11月。
    18. 陳聰富,法人團體之侵權責任,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0卷4期,頁2087-2126,2011年12月。
    19. 陳忠五,證券公司營業員盜用客戶資金的僱用人責任-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字第 123 號裁定評釋,台灣法學雜誌,209期,頁47-61,2012年10月。
    20. 陳聰富,再論法人自己行為的侵權責任,月旦法學雜誌,331期,頁73-87,2022年12月。
    21. 游進發,僱用人之侵權責任,月旦法學教室,198期,頁53-59,2019年4月。
    22. 游進發,中國大陸民法典對臺灣侵權行為法的啟示,財產法暨經濟法,63期,頁1-32,2021年3月。
    23. 鄭津津,平台業者與平台勞務提供者間法律關係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301期,頁118-130,2020年6月。
    24. 謝哲勝,受僱人殺人並非執行職務的行為──高等法院一○三年度上訴字第六○○號民事判決評析,月旦法學雜誌,267期,頁184-193,2017年8月。

    (四) 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筆畫同者則依出版時間排序)
    1. 邱慧洳,醫護機構與護理人員對其護理行為之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22年。
    2. 龔煜智,我國外送平台工作者法律關係之比較研究-以美國與中國為參考對象,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22年。

    (五) 科技部補助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1. 馮寧萱,交易安全維護與損益同歸原則的價值折衝—析論實務見解對僱用人侵權責任認定之飄忽不定,科技部補助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頁1-184,2021年3月。

    (六) 法院判決與裁定(依文內引用順序排序)
    1.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035號民事判決。
    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5年度簡字第386號行政判決。
    3. 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347號民事判決。
    4. 最高法院77年度台上字第665號民事判決。
    5.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978號民事判決。
    6. 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1235號民事判決。
    7. 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338號民事判決。
    8.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90年度重訴字第315號民事判決。
    9. 臺灣高等法院92年度重上字第598號民事判決。
    10.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99年度重訴字第42號民事判決。
    1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0年度上字第152號民事判決。
    12. 臺灣高等法院91年度訴字第12號民事判決。
    13. 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1154號民事判決。
    14. 臺灣高等法院91年度重上更(一)字第70號民事判決。
    15. 臺灣高等法院95年度醫上易字第1號民事判決。
    16.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4年度醫字第16號民事判決。
    17.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556號民事判決。
    18. 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保險上更(一)字第8號民事判決。
    19.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4年度訴字第596號民事判決。
    20. 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上字第1094號民事判決。
    21. 最高法院78年度台上字第200號民事判決。
    22.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148號民事判決。
    23.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403號民事判決。
    24. 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上字第1025號民事判決。
    25. 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上易字第446號民事判決。
    26. 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2243號民事判決。
    27.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3年度上更(一)字第7號民事判決。
    28.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2年度重訴字第76號民事判決。
    29.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7年度訴字第436號民事判決。
    30. 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重上字第1073號民事判決。
    31.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742號民事判決。
    32. 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485號民事判決。
    33. 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763號民事判決。
    34.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92年度訴字第954號民事判決。
    35.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4年度重訴字第489號民事判決。
    36.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08年度苗簡字第107號民事判決。
    37.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2024號民事判決。
    38.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105年度上字第69號民事判決。
    39. 臺灣高等法院103年度上訴字第600號民事判決。
    40.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499號民事判決。
    41.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437號民事判決。
    42. 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上字第1248號民事判決。
    43.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754號民事判決。
    44.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468號民事判決。
    45.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92年度訴字第79號民事判決。

    (七) 法院判例(依文內引用順序排序;另依民國108年1月4日修正公布之法院組織法第57條之1規定,前最高法院判例依其有無裁判全文可資查考而區別是否應停止適用)
    1. 最高法院45年台上字第1559號民事判例。
    2. 最高法院56年台上字第1612號民事判例。
    3. 最高法院57年台上字第1663號民事判例。
    4. 最高法院42年台上字第865號民事判例。
    5. 最高法院42年台上字第1224號民事判例。
    6. 最高法院20年上字568號民事判例。

    (八) 行政函示(依文內引用順序排序)
    1. 勞動部108年11月19日勞動關2字第1080128698號函。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106510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6510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0201.pdf2666KbAdobe PDF212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