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4583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014/145046 (79%)
造訪人次 : 52069481      線上人數 : 15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5838


    題名: 朝鮮王朝正祖李祘《易》學研究
    The Study of Yiology about Joseon Jeongjo Yi San
    作者: 宋建鋒
    Song, Xian-Fong
    貢獻者: 賴貴三
    宋建鋒
    Song, Xian-Fong
    關鍵詞: 正祖李祘
    《弘齋全書》
    《周易講義》
    經筵
    朱子
    實學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2023-07-06 16:41:42 (UTC+8)
    摘要: 正祖李祘(1752-1800,在位1776-1800)是韓國朝鮮王朝的第二十二代君王,他是朝鮮18世紀後期的中興明君,自幼飽讀詩書,熱愛中國傳統經學,其歷經兒時人倫巨變,艱難即位之後,志效聖人之治,在燮理萬機的政治工作的同時,還留下了高達184卷的《弘齋全書》,內容涉汲十三經的全部內容,其中的《經史講義》,乃是正祖為國培育人才,在經筵上,採君問臣答的方式辨覈經義,在當中的《周易講義》,正祖對朱子(熹,1130-1200)的援疑質理,以及和臣子對程(頤,1033-1107)、朱(熹,1130-1200)的維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加上正祖本身對於實學革新的理解與施政,顯示出正祖《易》學,適從朝鮮王朝的正統朱子學,加入經世致用之學的風貌,呼應王朝後期渴求變革維新的時代性格。正祖重視《易》之象數,認同朱子《易》學的平易,但也強調取象必須靈活適切,不可拘泥。正祖《易》學的歸向,仍是義理《易》學,其理先氣後、理一分殊、理氣不離不雜的雙重架構,洵貫徹整個心性論,其心性論更看重「敬內義外」的修養工夫,並以「視履考祥」之道德意義擔綱《周易》整體的主旨。又將《易》學中太極與萬物的性質,推演到君民上下關係,而從《易》學中獲得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尊王保民」,也突出經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價值,一者道德修身、二者義和之利。
    參考文獻: 一、中國古籍(依照作者時代先後排序)

    1.〔東漢〕班固:《漢書》,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1991 年。
    2.〔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收於〔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3.〔魏〕王弼:《周易略例》,《無求備齋易經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
    4.〔魏〕魏伯陽:《古本周易參同契集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5.〔唐〕李鼎祚:《周易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6.〔北宋〕邵雍:《皇極經世》,聚珍仿宋《四部備要》本,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7.〔北宋〕邵雍:《邵雍集》,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8.〔北宋〕張載:《張子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9.〔北宋〕程顥、程頤著,朱熹編,王孝魚點校:《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10.〔南宋〕朱熹:《近思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11.〔南宋〕朱熹:《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2.〔南宋〕朱熹著,〔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13.〔南宋〕朱熹:《易學啟蒙》,收入《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4.〔南宋〕朱熹:《周易本義》,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15.〔南宋〕朱熹:《文公易說》,《通志堂經解》4 冊,臺北:漢京文化,1985年。
    16.〔南宋〕朱震:《漢上易傳》,《無求備齋易經集成》20、21 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
    17.〔南宋〕蔡沈:《洪範皇極內篇》,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05 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18.〔元〕脫脫:《宋史》,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
    19.〔元〕胡方平:《易學啟蒙通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20 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20.〔元〕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22 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21.〔元〕胡一桂:《易本義附錄纂註》,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22 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22.〔元〕陳櫟:《定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205 冊,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23.〔元〕董楷:《周易傳義附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20 冊,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24.〔元〕董真卿:《周易會通》,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26 冊,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25.〔元〕胡炳文:《周易本義通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24 冊,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
    26.〔明〕宋濂等:《新校本元史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1977 年。
    27.〔明〕胡廣等:《性理大全》,收入《孔子文化大全》,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89年。
    28.〔明〕胡廣等:《周易傳義大全》,影印明建陽坊刊本,收入嚴靈峯:《無求備齋易經集成》43 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 年。
    29.〔明〕韓邦奇:《啟蒙意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30 冊,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年。
    30.〔清〕黃宗羲:《宋元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31.〔清〕黃宗羲:《易學象數論》,臺北:廣文書局,1998 年。
    32.〔清〕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御製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6年。
    33.〔清〕張廷玉:《明史》,上海涵芬樓據清乾隆年武英殿原刊本影印,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 年。
    34.〔清〕胡渭:《易圖明辨》(據清道光二十四年《守山閣叢書》本影印),《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 145 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 年。
    35.〔清〕李光地:《周易通論》,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
    36.〔清〕李光地撰,劉大鈞整理:《周易折中》,四川:巴蜀出版社,2010年。
    37.〔清〕朱彝尊:《經義考》,臺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1997年。
    38.〔清〕李道平撰、潘雨廷點校:《周易集解纂疏》,北京:中華書局,2006。
    39.〔清〕皮錫瑞:《經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
    40.〔清〕皮錫瑞:《經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二、韓國古籍(依照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韓〕丁若鏞:《周易四箋》,收於《韓國經學資料集成》第24冊,首爾: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研究院,1996年。
    2.〔韓〕尹行恁:《摛文講義:易》,收於《韓國經學資料集成》第23冊,首爾: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研究院,1996年。
    3.〔韓〕李祘:《弘齋全書》,收進《韓國文集叢刊》,第262、263、264、265、266、267冊,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2001年。
    4.〔韓〕李崑秀:《恩課錄‧周易講義:屯至未濟、繫辭》,收於《韓國經學資料集成》第14冊,首爾: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研究院,1996年。
    5.〔韓〕李滉:《周易釋義》,《韓國經學資料集成》88 冊,首爾: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研究院,1996年。
    6.〔韓〕李滉:《啟蒙傳疑》,《韓國經學資料集成》88 冊,首爾: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研究院,1996年。
    7.〔韓〕李滉:《退溪集》,《韓國文集叢刊》29、30、31 册,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6年。
    8.〔韓〕李元培:《經義條對——易》,收錄於《韓國經學資料集成‧易經》第21冊,首爾: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研究院,1996年。
    9.〔韓〕宋時烈:《宋子大全》,《韓國文集叢刊》116 册,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6。
    10.〔韓〕奇學敬:《御制經義條對——周易》,收錄於《韓國經學資料集成‧易經》第21冊,首爾: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研究院,1996年。
    11.〔韓〕柳匡天:《御制經義問對——周易》,收錄於《韓國經學資料集成‧易經》第20冊,首爾: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研究院,1996年。
    12.〔韓〕高廷鳳:《御制經書疑義條對——周易》,收錄於《韓國經學資料集成‧易經》第21冊,首爾: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研究院,1996年。
    13.〔韓〕《朝鮮王朝實錄‧太祖實錄》,首爾:國史編輯委員會,1981年。
    14.〔韓〕《朝鮮王朝實錄‧成宗實錄》,首爾:國史編輯委員會,1981年。
    15.〔韓〕《朝鮮王朝實錄‧英祖實錄》,首爾:國史編輯委員會,1981年。
    16.〔韓〕《朝鮮王朝實錄‧正祖實錄》,首爾:國史編輯委員會,1981年。
    17.〔韓〕《朝鮮王朝實錄‧純祖實錄》,首爾市:國史編輯委員會,1981年。
    18.〔韓〕惠慶宮洪氏著:《恨中錄》,Jahyun Kim Haboush譯:The Memoirs of Lady Hyegyong: The Autobiographical Writings of a Crown Princess of Eighteenth-Century Korea,加州:柏克萊大學出版,1996年。
    19.〔韓〕鄭夢周:《圃隱集》,《韓國文集叢刊》第5 册,首爾:民族文化推進會,1996。

    三、現代華人著述(依照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王甦:《退溪學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2.朱伯崑:《易學哲學史》,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年 。
    3.牟宗三:《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1981 年。
    4.牟宗三:《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 年。
    5.牟宗三:《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涵義》,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 年。
    6.余英時:《宋明理學與中國政治文化》,臺北:允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年。
    7.李明輝:《中國經典詮釋傳統》,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 年。
    8.李明輝:《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1 年。
    9.李紀祥:《宋明理學與東亞儒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年。
    10.李甦平:《韓國儒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李學勤:《周易溯源》,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
    12.杜保瑞:《北宋儒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
    13.汪學群:《清初易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14.汪學群:《清代中期易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15.屈萬里:《先秦漢魏易例述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16.杭辛齋:《學易筆談》,臺北:廣文書局,1987年。
    17.吳展良編:《東亞近世世界觀的形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年。
    18.林月惠:《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嚮與內在辯證》,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8年。
    19.林月惠:《異曲同調——朱子學與朝鮮性理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0年。
    20.林忠軍:《周易鄭氏學闡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
    21.林忠軍:《象數易學發展史》第一卷,濟南:齊魯書社,1994 年。
    22.林忠軍:《象數易學發展史》第二卷,濟南:齊魯書社,1998 年。
    23.林維杰:《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24.金春峰:《朱熹哲學思想》,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1998 年。
    25.胡自逢:《程伊川易學述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 年。
    26.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27.徐芹庭:《易經研究》,臺北:五洲出版社,2015 年。
    28.徐芹庭:《易圖源流》上、下,臺北:國立編譯館,1993 年。
    29.徐芹庭:《易學源流》,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 年。
    30.徐芹庭:《虞氏易述解》,臺北:五洲出版社,1974 年。
    31.高懷民:《先秦易學史》,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86 年。
    32.高懷民:《兩漢易學史》,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83 年。
    33.張濤:《秦漢易學思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
    34.張永儁:《二程學管見》,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1988 年。
    35.張立文:《朱熹思想研究》,臺北:谷風出版社,1986 年。
    36.張立文:《朱熹與退溪思想比較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年。
    37.張立文:《宋明理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 年。
    38.張立文:《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3 年。
    39.張其成:《象數易學》,北京:中國書店,2003 年。
    40.張岱年:《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發凡》,北京:中華書局,2005 年。
    41.張善文:《象數與義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 年。
    42.張善文:《歷代易學與易學要籍》,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年。
    43.張國慶、涂光社:《文心雕龍集校、集釋、直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頁38。
    44.張寶三:《東亞《詩經》學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
    45.梁韋弦:《漢易卦氣說》,濟南:齊魯書社,2007 年。
    46.陳來:《朱熹哲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 年。
    47.陳逢源:《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48.陳逢源:《融鑄與進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歷史思維》,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出版社,2013年。
    49.陳睿宏:《宋元時期易圖與數論的統合典範——丁易東大衍數說圖式結構化之易學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4年。
    50.陳睿宏:《宋代圖書易學之重要輯著——《大易象數鈎深圖》與《周易圖》一系圖說析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出版社,2016年。
    51.陳鼓應:《道家易學建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 年。
    52.陳榮捷:《朱子新探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 年。
    53.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2004年。
    54.曾春海:《朱熹哲學論叢》,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 年。
    55.曾春海:《易經的哲學原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 年。
    56.曾春海:《易經哲學的宇宙與人生》,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 年。
    57.曾春海:《晦庵易學探微》,臺北:輔仁大學,1983年。
    58.馮曉庭:《宋初經學發展述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59.黃俊傑:《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經典與理念——互動、轉化、與融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60.黃俊傑:《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61.黃俊傑主編:《東亞視域中的茶山學與朝鮮儒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年。
    62.黃壽祺、張善文主編:《周易研究論文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
    63.黃慶萱:《周易縱橫談》,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64.楊自平:《世變與學術——明清之際士林《易》學與殿堂《易》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
    65.楊祖漢:《從當代儒學觀點看韓國儒學的重要論爭》,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年。
    66.廖名春、康學偉、梁韋弦:《周易研究史》,長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
    67.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一),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
    68.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二),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69.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三),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
    70.劉玉建:《兩漢象數易學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年。
    71.劉正:《圖說漢學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72.劉述先:《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 年。
    73.劉瀚平:《宋象數易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 年。
    74.劉瀚平:《周易思想探微》,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7 年。
    75.蔡方鹿:《中國經學與宋明理學研究》(上、下),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76.蔡尚思:《周易思想要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77.蔡茂松:《韓國近世思想文化史》,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
    78.蔡振豐:《東亞朱子學的詮釋與發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79.鄭吉雄、張寶三:《東亞傳世漢籍文獻譯解方法初探》,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80.鄭吉雄:《語文、經典與東亞儒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8 年。
    81.賴貴三主編:《臺灣易學史》,臺北:里仁書局,2005 年。
    82.賴貴三:《易學思想與時代易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83.賴貴三:《項安世《周易玩辭》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圖書出版社,2007年。
    84.錢穆:《朱子新學案》,臺北:三民書局,1971 年。
    85.錢穆:《宋明理學概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 年。
    86.戴璉璋:《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 年。
    87.簡博賢:《魏晉四家易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年 。
    88.簡江作:《韓國歷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四、現代韓人著述(依照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韓〕李丙燾:《韓國儒學史略》,首爾:亞細亞文化社,1986 年。
    2.〔韓〕李丙燾著,許宇成譯:《韓國史大觀》,臺北:正史書局,1961年。
    3.〔韓〕李家源:《韓國漢文學史》,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年。
    4.〔韓〕李元淳、崔柄憲、韓永愚合著,詹卓穎譯:《韓國史》,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5.〔韓〕金忠烈:《高麗儒學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
    6.〔韓〕柳承國著,姜日天、朴光海等譯:《韓國儒學與現代精神》,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 年。
    7.〔韓〕崔英辰:《韓國儒學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 年。
    8.〔韓〕崔根德:《韓國儒學思想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 年。
    9.〔韓〕盧仁淑:《朱子家禮與韓國之禮學》,北京:人民文學,2000 年。
    10.〔英〕詹姆斯‧弗雷澤著,汪培基譯:《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The Golden Bough: 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臺北:桂冠出版社,1991年。

    五、博士論文(依照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邱君奎:《清代中期史事易學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20年。
    2.胡培基:《程頤思想研究》,香港:珠海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
    3.許維萍:《宋元易學的復古運動》,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
    4.陳志信:《朱熹經學志業的形成與實踐》,臺北: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5.陳進益:《澫益智旭「易佛會通」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
    6.黃志傑:《周易》哲學詮釋的轉化——自先秦至魏晉時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
    7.黃乾殷:《宋初三大易圖圖式本義探微》,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21年。
    8.黃靖芬:《陳摶易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
    9.楊自平:《吳澄之易經解釋與易學觀》,臺北: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10.鄭玉姍:《出土與今本周易六十四卦經文考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
    11.潘清芳:《二程哲學思想探賾》,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年。
    12.鄭相峰:《朱子心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13.蔡郁焄:《衛禮賢、衛德明父子易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
    14.劉幸瑜:《周易禁忌思維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9年。
    15.盧秀仁:《劉牧易學研究》,臺北: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20年。
    16.鍾彩鈞:《二程聖人之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年。
    17.簡宗修:《朱子的理氣說》,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18.〔韓〕宋琫圭:《朱子與李退溪政治思想之比較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19.〔韓〕林映希:《李退溪與朱熹易學哲學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
    20.〔韓〕金尚燮:《朱熹以理學詮釋易學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21.〔韓〕金益洙:《朱熹與退溪的易學思想研究》,首爾:建國大學校哲學科博士論文,1987年。
    22.〔韓〕金周漢(韓):《中、韓理學家之文學觀及其影響》,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5年。
    23.〔韓〕金起賢:《朱子學在韓國的流衍及其影響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24.〔韓〕梁承武:《朱熹哲學思想之發展及其成就》,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六、碩士論文(依照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李昭慧:《刁包易酌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2.李冠豪:《程廷祚易學思想研究》,臺北: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3.邵吉辰:《鄭玄易緯注及其詮釋述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4.林智偉:《易繫辭憂患九卦的理解與解釋》,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0年。
    5.涂世元:《元代易學的時位觀》,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6.陳俊諭:《「朝鮮朱子」退溪李滉易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7.陳思穎:《周易與四書「時」義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8.陳柱言:《周鼎珩易學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9.徐敏芳:《周易成語之物質文明、人文思想與精神文化義蘊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10.許秀貞:《明代易學著述考》,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古典文獻組碩士論文,2014年。
    11.許毓榆:《左傳國語卜筮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8年。
    12.張青松:《杭辛齋易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3.黃志傑:《魏晉時期周易玄學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4年。
    14.游經順:《丁易東易學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15.鄭丹倫:《陳士元易學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16.劉幸瑜:《易經古禮考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17.顏思榛:《趙汝楳易學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0年。
    18.蘇玉珊:《周易六爻爻位研究——以上爻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19.〔韓〕宋浩彬:《正祖的易學觀和周易解釋》,首爾:高麗大學研究生院,2007年。
    20.〔韓〕李詩然:《正祖的大學解釋研究》,晉州:慶尚大學研究生院,2021年。

    七、學報期刊論文(依照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于衍存:〈白虎會議與《詩經》講義——中朝古代《詩經》研究之比較〉,《延邊大學學報》,2006年12月,39卷4期,頁31-35。
    2.王開府:〈思想方法綜論——以中國哲學為例〉,《國文學報》,1998年6月,第二十七期,頁147-188。
    3.朱光立:〈《奎章總目》初探〉,《山東圖書館學刊》,2007年12月,2007卷4期,頁89-94。
    4.邱惠芬:〈朝鮮正祖《詩經講義》問答內涵研究〉,《長庚人文社會學報》,2017年10月,10卷2期,頁191-231。
    5.邱惠芬:〈毛奇齡《詩經》學域外傳播研究的反思——以朝鮮正祖《詩經講義》為例〉,《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2017年12月,14卷2期,頁47-90。
    6.吳偉明:〈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李氏朝鮮之學術思想及其《易》學析論〉,《中國學術年刊》,2014年9月,第三十六期,頁1-18。
    7.徐東日:〈朝鮮朝燕行使節眼中的乾隆皇帝形象〉,《東疆學刊》,2009年10月,26卷4期,頁13-19。
    8.孫衛國:〈義理與現實的衝突——從丁未漂流人事件看朝鮮王朝之尊明貶清文化心態〉,《漢學研究》,2007年12月,25卷2期,頁187-210。
    9.崔溶澈:〈中國通俗小說與十八世紀朝鮮的文體改革〉,《馬來西亞漢學刊》,2019年8月,3期,頁49-60。
    10.許怡齡:〈從「儒學」到「儒教」的脈絡性轉換——「西學」與朝鮮思想史的轉換點〉,《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2016年12月,13卷2期,頁101-126。
    11.黃沛榮:〈韓國漢文《易》學著作的整理與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94-2411-H-034-001,2007年6月,頁1-53。
    12.張曉生:〈朝鮮正祖時期儒臣對於《左傳》杜《注》的辨正——成海應《杜註考異》之文獻與義理初探〉,《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2017年12月,14卷2期,頁91-119。
    13.趙雅博:〈研究中國古代思想的應有的態度〉,季嘯風主編:《哲學研究》,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第三輯,頁38-48。
    14.賴貴三:〈朝鮮正祖李祘《周易講義‧總經》君臣對論《易》學平議〉,張濤主編:《中華易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一卷,頁204-225。
    15.賴貴三:〈韓國朝鮮李氏王朝(1392-1910)《易》學研究〉,《東海中文學報》,2013 年 6 月,第25期,頁1-26。
    16.〔韓〕申元鳳:〈正祖的周易觀〉,《東洋文化研究》,2009年,第3輯,頁97-127。
    17.〔韓〕朴永宇〈正祖和康熙帝的「周易帝王學」比較研究——以《經史講義‧易》和《日講易經解義》為中心〉,《中國學報》,2018年,第85輯,頁303-335。
    18.〔韓〕辛良善:〈朝鮮後期正祖研究——關於他的性格、嗜好、健康〉,《歷史與實學》,1993年1月,第4輯,頁89-136。
    19.〔韓〕金鎬:〈《古今圖書集成》在朝鮮的傳播與影響〉,《東華漢學》,2010年6月,11期,頁241-272。
    20.〔韓〕金東敏:〈通過正祖的《經史講義》看到的春秋學的核心論點〉,《儒教思想文化硏究》,2014年6月,第56輯,頁369-40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49120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12005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00501.pdf8696KbAdobe PDF2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