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77076      Online Users : 63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5062


    Title: 真德秀《大學衍義》思想研究──以朱子官學化之角度考察
    Authors: 謝文靜
    Hsieh, Wen-Ching
    Contributors: 陳逢源
    謝文靜
    Hsieh, Wen-Ching
    Keywords: 真德秀
    大學衍義
    朱熹
    官學

    主敬
    理一分殊
    Date: 2023
    Issue Date: 2023-06-02 11:39:45 (UTC+8)
    Abstract: 真德秀(1178~1235),為朱熹再傳弟子。在慶元黨禁廢弛、道統亟待重新建立的南宋,真德秀承繼朱學思想,於經筵侍講向理宗講授《大學衍義》,讓朱學躍升主流思想的地位。該書標舉為君所作,承繼朱熹的「正君心」理論,更是奠定後代朱學官學化的基礎。
    真德秀是在朱熹《大學章句》的基礎上作《大學衍義》,雖然二者的綱目結構不同,但透過文本論述比對,《大學衍義》二綱四目的編排方式,實涵蓋《大學章句》的三綱領八條目。而在義理思想上,真德秀以「誠」、「主敬」、「理一分殊」等朱學哲思命題,談修己成德、內聖外王的的涵養功夫,更可見其對朱熹思想的傳承。
    為便於君主理解義理思想,真德秀大量引用歷朝史料及程、朱等理學家之言,以作為論證。「衍義體」雖非真德秀所創,然因《大學衍義》備受重視,對後世經典詮釋形成典範作用。
    真德秀《大學衍義》一書,透過經史互見的方式,不僅清楚呈現朱學內聖外王的論述,更將朱熹思想實用化,提供帝王成己成物的依循準則,也為日後朱學官學化提供學理性的依據。
    Reference: 一、古籍
    真德秀著作
    〔宋〕真德秀:《真文忠公全集》,臺北:文友書局,1968年。
    〔宋〕真德秀撰,朱人求點校:《大學衍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宋〕真德秀撰,王雲五主編:《西山讀書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宋〕真德秀:《心經政經合編》,臺北:廣文書局,1975年。
    〔宋〕真德秀:《真西山先生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經部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宋〕朱熹:《四書或問》,收入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明〕季本撰,朱湘鈺點校:《四書私存》,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3年。
    〔清〕王夫之:《四書箋解》,臺北:廣文書局,1977年。

    史部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元〕脫脫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明〕朱衡:《道南源委》,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5月。
    〔清〕畢沅:《續資治通鑑》,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清〕張伯行:《道統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清〕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清〕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清〕孫奇逢編:《理學宗傳》,收入《孔子文化大全》,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89年。
    〔清〕王懋竑撰、何忠禮點校:《朱子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清〕朱彝尊:《經義考》,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清〕真采:〈西山真文忠公年譜〉,收入〔宋〕真德秀:《真文忠公全集》,台北:文友書局,1974年。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

    子部
    〔宋〕程顥、程頤:《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
    〔宋〕朱熹撰、張伯行集解:《近思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明〕丘濬:《大學衍義補》,北京:京華出版社,1999年。
    〔明〕程敏政撰,(日)荒木見悟解題:《心經附註》,收入《和刻影印近世漢籍叢刊》思想三編,京都:中文出版社,1977年。
    〔清〕黃宗羲:《宋元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清〕王梓材、馮雲濠:《宋元學案補遺》,臺北:世界書局,1974年。
    〔韓〕李滉撰、賈順先編:《退溪全書今注今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年。

    集部
    〔宋〕張載:《張載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宋〕黃榦:《勉學齋》,收入《四庫全書珍本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宋〕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文集》,收入《四部叢刊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文集》,收入《四部叢刊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二、近人著作
    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
    于浩編:《宋明理學家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2005年。
    王建秋:《宋代太學與太學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田浩:《朱熹的思維世界》,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田浩:《宋代思想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包弼德:《歷史上的理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上,2010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2006年。
    牟宗三:《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朱傑人編:《邁入21世紀的朱子學:紀念朱熹誕辰870周年逝世800周年論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朱傑人、嚴文儒編:《朱子全書與朱子學──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2005年。
    朱榮貴:《全體大用之學:朱子學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向鴻全:《真德秀及其《大學衍義》之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朱鴻林:《中國近世儒學實質的思辨與習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余英時:《史學與傳統》,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6年。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岑溢成:《大學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1991年。
    束景南:《朱熹年譜長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束景南:《朱子大傳》,上海:商務印書館,2003年。
    何俊:《南宋儒學建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何俊、范立舟:《南宋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李明輝編:《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二)儒學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李紀祥:《兩宋以來大學改本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李紀祥:《道學與儒林》,臺北:唐山出版社,2004年。
    吾妻重二:《朱子學的新研究──近世士大夫思想的開展》,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
    吳江:《中國封建意識形態略考──儒家學說述評》,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
    林安梧:《儒學革命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
    林安梧:《道的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
    周春健:《宋元明清四書學編年》,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孟淑慧:《朱熹及其門人的教化理念與實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3年。
    姜廣輝:《理學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侯外廬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
    孫先英:《真德秀學術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孫廣德:《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9年。
    高令印、陳其芳:《福建朱子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
    陳來:《朱子哲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陳來:《中國近世思想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10月。
    黃俊傑:《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
    黃俊傑編:《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黃俊傑編:《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陳逢源:《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陳逢源:《「鎔鑄」與「進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歷史思維》,臺北:政大出版社,2013年。
    陳榮捷:《朱子門人》,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年。
    陳榮捷:《朱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陳榮捷:《朱子新探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陳榮捷:《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歷史》,臺北:中研院民族研究所,1996年。
    張立文:《朱熹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張莞苓:《內聖外王的重整與貫徹》,臺北;政大出版社,2020年。
    康世統:《真德秀《大學衍義》之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曾春海:《朱熹哲學論叢》,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湯勤福:《朱熹的史學思想》,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
    鄒永賢編:《朱子學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
    董金裕:《朱熹學術考論》,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蒙培元:《朱熹哲學十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劉子健:《兩宋史研究彙編》,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年。
    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
    劉述先:《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
    錢穆:《朱子新學案》,臺北:三民書局,1989年。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臺北:蘭臺出版社,2001年。
    錢穆:《朱子學提綱》,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鍾彩鈞編:《朱子學的開展》,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02年。
    羅聯添編:《韓愈古文校註彙釋》,臺北:國立編譯館,2003年。

    三、期刊論文
    朱鴻:〈真德秀及其對時政的認識〉,《食貨月刊》復刊第9卷第5-6期,1979年9月。
    朱鴻林:〈理論型的經世之學-真德秀大學衍義之用意及其著作背景〉,《食貨月刊》復刊第15卷第3-4期,1985年9月。
    李焯然:〈大學與儒家的君主教育:論大學衍義及大學衍義補對大學的闡釋與發揮〉,《漢學研究》第7卷第1期,1989年6月。
    尹貞粉:〈大學衍義補的理論體系及其特點〉,《漢學研究》第10卷第1期,1992年6月。
    陳麗:〈南宋理學官學化原因探析〉,《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第22卷3期,1999年7月。
    林振芬:〈論真德秀思想結構及其理學地位〉,收入《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集刊》第2輯,2002年3月。
    劉述先:〈評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九州學林》第1卷第2期,2003年冬季號。
    孫先英:〈從歷代書目的著錄看《大學衍義》的文獻價值〉,《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5卷第4期,2004年4月。
    姜廣輝:〈修身之道與治國之道的統一──古代行政管理經驗的總結之作:大學衍義與大學衍義補〉,《湖南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朱人求:〈衍義體:經典詮釋的新模式──以《大學衍義》為中心〉,《哲學動態》2008年第4期。
    朴志勛:〈真德秀的《大學衍義》及丘濬的《大學衍義補》對韓國性理學的影響〉,《黑河學刊》2011年第6期。
    孫淑芳:〈存心之學──《心經附註》的聖學論述〉,《國文學報》第54期,2013年12月。
    朱人求:〈真德秀《心經》與韓國儒學〉,《哲學動態》2015年第4期。
    張莞苓:〈論真德秀的帝王教學及經史觀念對朱熹的繼承與轉化〉,《國文學報》第69期,2021年6月。
    張茜:〈真德秀「誠正天下」之政治倫理思想探微〉,《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43卷第2期,2022年4月。

    四、學位論文
    康世統:《真德秀《大學衍義》思想體系》,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學位論文,1988年。
    尹業初:《真德秀哲學思想研究》,湘潭:湘潭大學哲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林日波:《真德秀年譜》,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梁巧燕:《「理一分殊」在宋代的詮釋模式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
    張衛國:《「慶元黨禁」視域下之朱子學轉向──真德秀《大學衍義》研究》,海口:海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夏福英:《「帝王之學」視域下之《大學衍義》研究》,長沙:湖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5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491202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1202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19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