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2111
|
Title: | 《十一個女人》電視劇研究初探: 一個報導文學的嘗試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V Drama “11 Women” – Through the Style of Creative Non-fiction |
Authors: | 陳心問 Chen, Hisn-Wen |
Contributors: | 劉慧雯 Liu, Hui-Wen 陳心問 Chen, Hisn-Wen |
Keywords: | 電視電影 電視戲劇 台灣新電影 ENG 張艾嘉 Sylvia Chang Television film TV drama Taiwan New Wave ENG |
Date: | 2022 |
Issue Date: | 2022-10-05 09:11:30 (UTC+8) |
Abstract: | 1981年,張艾嘉與陳君天共掛製作人,在台視製作播出了《十一個女人》這一部電視劇。那一群在當時年輕、資淺,卻充滿熱忱的參與者,為台灣日後電視戲劇與電影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本文將以當時參與者的口述歷史為基礎,以報導文學的方式,呈現當初製作時的重要場景。期待以此方式,讓讀者在瞭解《十一個女人》製作概略背景同時,也能認同《十一個女人》在台灣電視電影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並作為日後進行更深入探討時的參考。這也是我身為一個影視工作者,對於《十一個女人》這一部作品,以及當時參與製作的前輩們的致敬方式。 In 1981, actress Sylvia Chang and TV producer Jun Tien Chen co-produced an anthology TV miniseries, “11 Women” for Taiwan Television. This group of young, inexperienced but enthusiastic filmmakers brought a huge impa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drama and narrative films in Taiwan.
Using oral history materials gathered from interviews with the production crew, this research paper was written in the style of creative non-fiction, taking the reader back to important scenes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11 Women.” I hope readers can have a rough picture about the production and understand the impact “11 Women” ha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 and use it as a reference article for future studies. As a video content producer myself, this is my way to pay tribute to “11 Women”, and the elder filmmakers involved. |
Reference: | 一、 專書 馮菊枝、林佩芬、荻宜、蔣曉雲、袁瓊瓊、姬小苔、陳佩璇、張小鳳、黃菊、 蕭颯(1993)。《十一個女人》。台北市: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蔡念中、劉立行、陳清河(2008)。《電視節目製作》。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陳飛寶(2000)。《台灣電影導演藝術》。台北市:亞太圖書。 蔡念中(1995)。《電視台外製外包制度研究報告》。台北市: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蕭菊貞(2016)。《我們這樣拍電影》。台北市:大塊文化。
二、 論文 (一)期刊論文 張堂錡(2006年6月)。〈體系化的探索、建構與可能-台灣報導文學理論研究綜述〉,《政大中文學報》,5,165-196。 劉慧雯(2015年6月)。〈客家電視台戲劇製作的困境與出路:外製的角度〉,《廣播與電視》,38,77-113。 蔡琰(2004年12月)。〈台灣無線三台電視劇開播四十年之回顧〉,《中華傳播學刊》,6,157-193。 王亞維(2012年12月)。〈回復電視節目製作者的專業角色─ 戲劇節目《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座談與回應〉,《廣播與電視》,35,122-131。 蔡琰(1993年12月)。〈電視單元戲劇展現之社會〉,《廣播與電視》,1,3,41-66。 須文蔚(2012年6月)。〈報導文學與口述歷史之互文關係研究-以藍博洲的報導文學作品〈幌馬車之歌〉為例〉,《中國現代文學》,21,5-22。 關尚仁(1992年7月)。〈節目策略研究初探〉,《廣播與電視》,創刊號,15-33。 黃建業、聞天祥、薛惠玲(2011年7月)。〈幕前幕後-尋訪張艾嘉的創作軌 跡〉,《電影欣賞》,148,3-35。 沈曉茵(1999年10月)。〈電影中的女性書寫:檢視張艾嘉《少女小漁》及《今天不回家》中的(少)女性書寫〉,《中外文學》,28,5,32-44。 Colby, C. E. (1972),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a Mobile Television Production Van. SMPTE Journal, 81, 855-859. Sugimoto, M., Ogusu, C., Ikegami, H., Yoshida, H., (1975), 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System. 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 BC-21, 15-24. Leiper, I., Vitty, R., Woolford, A. (1978), The Development of a Location Production Unit Using Lightweight Electronic Cameras. SMPTE Journal, 87, 494-498.
(二)學位論文 陳鈺芬(2012)。《張艾嘉導演電影的美學與性別》,南華大學傳播研究碩士論文。 張耀仁(2014)。《從「人間」副刊到《人間》雜誌:台灣報導文學傳播論 (1975-1989)》,政治大學新聞研究博士論文。 許程富(2014)。《再現樂生院-從報導文學到口述歷史》,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碩士論文。
三、 線上資料 黃子軒(2017)。《藝術評論-11月06日 楊德昌生日快樂!》,「非池中」,取自:https://artemperor.tw/focus/1818。上網日期:2017年11月6日。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3941002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41002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NCCU202201576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100201.pdf | | 3444Kb | Adobe PDF2 | 172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