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620
|
Title: | 抗戰期間中華民國海軍的水雷戰 The Naval Mine Warfare of the ROC Navy dur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1937-1945) |
Authors: | 黃宇暘 Huang, Yu-Yang |
Contributors: | 劉維開 劉廣定 Liu, Wei‑Kai Liu, Kwang-Ting 黃宇暘 Huang, Yu-Yang |
Keywords: | 水雷 中華民國海軍 抗戰 軍事技術史 民國史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Naval Mines ROC Navy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Military Technology History |
Date: | 2022 |
Issue Date: | 2022-09-02 15:00:48 (UTC+8) |
Abstract: | 水雷是抗戰(1937-1945)時期中華民國海軍作戰中最為關鍵的武器。八年抗戰中,敵我實力極為懸殊,抗戰初期我海軍艦隊於阻止日軍沿長江西犯的江陰會戰中犧牲殆盡,在此絕境之中,失去水面艦隊的國軍開始依托水雷與日軍決戰,卻因此綻放出獨特的光芒,成為世界軍事史上最大內河漂雷作戰之濫觴。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我國海軍水雷的技戰術探索相當貧乏,對各型水雷的開發目的、研發單位、性能諸元等探討亦相對稀少,特別是對漂雷作戰認識不足。本研究將透過國史館與檔案管理局藏原始檔案追溯中華民國海軍研製水雷之源起,梳理水雷研製單位之發展沿革,探討水雷戰術的形成脈絡,以解析水雷如何成為抗戰期間海軍作戰的主力戰具。並透過戰爭史研究,考察抗戰時期不同階段的水雷作戰特色及其成就。 Naval mines were the most crucial weapon used by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Navy dur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1937-1945). Being much weaker than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IJN) then, most of ROC Naval Fleet was destroyed in the Campaign of Jiangyin to keep the IJN from entering the Yangtze River. Suffering such a catastrophic loss, the ROC Navy could only use naval mines to fight the invaders. However, the massive use of free floating naval mines in the domestic waters began a very unique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war.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spects of the ROC Navy’s use of naval mines was an overlooked issue by many military scholars. Very few ever tried to investigate these naval mines’ development history, developers, and specifications. The use of free floating mines were especially forgotten. Using the archives of the Academia Historia Office and the National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I have traced back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ROC Navy’s naval mine warfare. I learned much about of the history of the mine developers, the creation of mine tactics, and how they became China’s main naval weapon. I also investigated the features and achievements of naval mine warfare throughout the war. |
Reference: | (一)檔案與史料彙編 〈水雷佈設圖彙輯〉,《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30/935/1223。 〈水雷研究與發明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21/005.21/1223。 〈水雷製造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28/786/1223.2。 〈水雷製造圖表及概算書〉,《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28/202/1223。 〈水雷講義〉,《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38/423/1223。 〈怡和公司商購潛艇及佈雷掃雷器具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24/771.6/9306。 〈武器彈藥採購(三)〉,國史館藏,外交部檔案,020/990700/0129。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電歐陽格為水雷百個係放射的魚雷抑埋伏的水雷〉,《蔣中正手令錄底(四)》,國史館藏,檔號001-016142-00031-075。民國24年10月12日。 〈軍政部向英購械〉,《外交部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3000000B/0027/323.2/0001 〈軍政部向瑞典購軍用品〉,國史館藏,外交部檔案,020/049906/0009 〈海軍二艦隊長江佈雷阻塞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27/935/3815.2。 〈海軍水魚雷營畢業考試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27/402/3815。 〈海軍水雷人員訓練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30/436/3815.6。 〈海軍水雷人員訓練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30/436/3815.6。 〈海軍抗日作戰計劃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27/541.5/3815.11。 〈海軍學校章程彙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03/400.3/3815。 〈馬當富春江黃河各渡口佈雷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B5018230601/0027/935/7132 〈陳紹寬赴日本考察報告〉,《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06/411.1/7529。 〈陳誠電蔣中正德人何培樹之卑鄙行為及其又經施太乃斯介紹承造視發水雷之合同內容語意含混施太乃斯利用德顧問外賓身分以我國防為兒戲且汙辱我政府等文電日報表〉(1938年5月30日),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002/080200/00497/127。 〈彰河運河青陽港湖口佈雷案〉,《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26/935/0242。 〈蔣中正電示孔祥熙與陳紹寬洽商義大利水雷〉,《籌筆:統一時期(一○六)》,國史館藏,檔號002-010200-00106-017。民國23年2月24日。 〈蔣中正電示劉文島與意大利簽訂防毒面具原則〉(1932年7月30日),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002/010200/00069/070。 〈蔣中正電示歐陽格與孔祥熙洽商前批購德國水雷改購意大利水雷〉,《籌筆:統一時期(一一六)》,國史館藏,檔號002-010200-00116-067。民國23年7月27日。 〈蔣中正電劉文島意大利賠款延期一年此款全購辦軍械在意接洽簽字〉(1932年5月5日),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002/010200/00066/011。 《孔祥熙呈蔣中正接洽水雷炸藥價格經過及應尋可靠商行適當價格目下外匯困難致不易籌措鉅款等文電日報表》(1938年9月7日),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002/080200/00502/079。 《軍政部兵工署直轄各廠各旬訂購物料統計表,軍火飛機接洽情形,各國十五生榴彈砲特點與訂購條件比較表,轟炸機與驅逐機的機名與概要表》(1937年),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002/080102/00080/006 《海軍大事記》,《國軍檔案》,檔案管理局藏,檔號771.4/8043。 《陳紹寬呈蔣中正》(1937年8月3日),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002/080200/00486/010。 《陳紹寬呈蔣中正擬議財政部不購炸藥理由但製雷主要條件為炸藥請示是否續辦等文電日報表》(1938年9月12日),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002/080200/00502/078。 《歐陽格等電蔣中正奉諭電雷學校停購梯悌梯及請軍政部發給五萬六千磅水雷等文電日報表等三則》(1936年8月1日),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002/080200/00475/001。 《歐陽格電軍事委員會電雷海軍學校僅存水雷十五枚因江深且布雷艦遭炸沉無法布雷並查所有均為沉雷並無字林報載漂失水雷》(1937年10月3日),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002/090200/00034/229。 《蔣中正電劉興限期改正馬當砲位交通壕加強水雷布設與江面封鎖工程》(1938年5月12日),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002/020300/00011/010。 周美華編,《國民政府軍政組織史料第一冊:軍事委員會》,臺北:國史館,1996。 周美華編,《國民政府軍政組織史料第三冊:軍政部》,臺北:國史館,1998。 胡健國主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2009。
(二)專書 1. 外文專書 Campbell, N. J. M. 1985.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Friedman, Norman. 2011.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One: Guns, Torpedoes, Mines, and ASW Weapons of All Nations: An Illustrated Directory.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McNeill, William H. 1982. The Pursuit of Power: Technology, Armed Force, and Society since A. D. 1000.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01. Naval Mine Warfare: Operational and Technical Challenges for Naval Forces.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Reardon-Anderson, James. “Chemical Industry in China, 1860-1949.” Osiris 2 (1986): 177–224. Young, Peter. 1984. The Marshall Cavendish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World War I. New York: Marshall Cavendish. 2. 中文專書 [日]服部卓四郎撰,軍事譯粹社譯,《大東亞戰爭全史》,臺北:軍事譯粹社,1978。 [美]杰弗里‧帕克等著,傅景川等譯,《劍橋戰爭史》,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清]王平、李榮光、梁植等撰,《水雷問答圖說》,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光緒戊子十四年(1888)敦厚堂刊袖珍本。 于學駟主編,《中國近代兵器工業檔案史料》,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叢書21:鄭天杰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5月,初版一刷。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叢書68:池孟彬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4月,初版一刷。 中國近代兵器工業編審委員會編,《中國近代兵器工業:清末至民國的兵器工業》,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原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編,《日軍對華作戰紀要叢書》,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8-1992。 王兆春,《中國火器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 王洪建,田小洲,唐謀生編,《深海雷霆:水中兵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伍夢齡、李名世等,《中國化學工業調查》,廣州:國立中山大學出版部,1933.11。 何應欽,《八年抗戰之經過》,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5。 吳玉貴譯,《盧溝橋事變後之海軍作戰》,收入於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日軍對華作戰紀要叢書》,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7。 吳相湘,《第二次中日戰爭史》(上下冊),臺北:綜合月刊社,1973。 呂芳上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臺北:國史館,2015。 李新主編,《中華民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1-2011。 李滔,陸洪洲,《中國兵工企業史》,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3。 李學通,《抗日戰爭時期後方工業建設研究》,北京:團結出版社,2015。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戦史叢書》,東京:朝雲新聞社,1966-1980。 武月星主編,《中國現代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9。 金智,《青天白日旗下民國海軍的波濤起伏(1912-1945)》,臺北:獨立作家,2015。 姜克夫編,《民國軍事史:1-4卷》,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最早是題為《民國軍事史略稿》,北京:中華書局,1987-1995。 施宣岑,趙銘忠,《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指南》,北京:檔案出版社,1987.02。 孫果達,《民族工業大遷徙—抗日戰爭時期民營工廠的內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 海軍水雷史刊行會編,《海軍水雷史》,東京:財團法人水交會內海軍水雷史刊行會,1979。 海軍司令部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編,《近代中國海軍》,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 海軍歷史保存會編,《日本海軍史》,東京:海軍歴史保存會,1995。 海軍總司令部,《海軍抗日戰史:上冊》,臺北:海軍總司令部,1992。 海軍總司令部,《海軍抗日戰史:下冊》,臺北:海軍總司令部,1994。 海軍總司令部編,《海軍戰史》,重慶:海軍總司令部,1941。 海軍總司令部編,《海軍艦隊發展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海軍總司令部編譯處編,《海軍抗戰事蹟彙編》,重慶:海軍總司令部,1941。 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出版,1981。 馬駿傑,《中國海軍長江抗戰紀實》,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13。 高曉星,《陳紹寬文集》,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 國防部,《國軍軍語辭典92年版》,臺北:國防部軍備局北部印製廠,2004.03。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日軍對華作戰紀要叢書(15):盧溝橋事變前之海軍作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7。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抗日戰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62-1968,初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抗日戰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1,二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國軍工兵發展史略》,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國防軍事建設》,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71。 崔怡楓總編,《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海軍抗戰期間作戰經過彙編》,臺北:國防部海軍司令部,2015。 張力,《黎玉璽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張力、吳守成、曾金蘭合編,《海軍人物訪問紀錄:第一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 張力、吳守成、曾金蘭合編,《海軍人物訪問紀錄:第二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 張憲文、陳謙平、左用章等編著,《中國抗日戰爭史(1931-1945)》,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陳歆文,《中國近代化學工業史(1860-1949),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喬偉撰,李喜所、劉曉琴譯,《德國克虜伯與中國近代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 曾祥穎,《中國近代兵工史》,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賀姆•帕姆賽爾(Helmut Pemsel)撰,《世界海戰簡史》,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 黃光域,《外國在華工商企業辭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楊志本主編,《中華民國海軍史料》,北京:海洋出版社,1987。 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著,王道還、廖月娟譯,《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25週年暢銷紀念版》,臺北:時報出版,2019.08。 劉廣定,《中國科學史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2002。 歐陽泰(Tonio Andrade),《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臺北:時報出版社,2017。 薛毅,《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韓鵬,李玉才主編,《水中兵器概論(水雷分冊)》,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 (三)論文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國民黨政府海軍抗戰紀事〉,《民國檔案》,1986年1期,頁54-66。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德國軍事顧問塞克特的中國之行述評〉,《民國檔案》,1994年2期,頁97-104。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德國總顧問法肯豪森關於中國抗日戰備之兩份建議書〉,《民國檔案》,1991年2期,頁24-29。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 方志祿譯,《盧溝橋事變前之海軍作戰》,收入於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日軍對華作戰紀要叢書》,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7。 王衍紹,〈抗戰期間海軍製造水雷概述〉,福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福州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輯,福州:福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1995,頁109-112。 吕天石,〈肥料、火藥與中拉新航路開闢:民國時期中國智利硝石貿易探析〉,《貴州社會科學》,369期(2020.09),頁66-73。 余堃,〈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海軍在長江上游的軍事行動及其價值分析〉,《三峽論壇》,2015年第5期(290),頁10-16、31。 宋連海,〈抗日戰爭期間布雷作戰之研究〉,《海軍學術雙月刊》,49卷1期(2015.02),頁29-46。 李松林,〈臺灣學者如何研究抗日戰爭史〉,《兩岸關係》,2005年第8期,頁17-20。 李國祁,〈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中德軍事合作與合步樓方案〉,《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32期(2004),頁147-167。 阮榮華,〈論石牌戰役及其戰略影響〉,《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3卷4期(2001.7),頁20-23。 周惠民,〈合步樓公司與廣東軍火貿易〉,《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十二期(1995.05),頁157-175。 周惠民,〈兩次大戰期間德國對華政策之演變〉,《政治大學文史哲論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2。 周惠民,〈魏澤爾與中德軍事合作〉,《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十五期(1998.05),頁239-258。 周維強,〈帝國戰爭博物館北館巡禮〉,《科學史通訊》,第38期(2014),頁79-88。 周維強,《明代戰車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馬幼垣,〈海軍與抗戰〉,《聯合文學》,第105期(1993.07),頁152-201。 張力,〈以敵為師:日本與中國海軍建設,1928-1937〉,黃自進編,《蔣中正與近代中日關係(上冊)》,臺北:稻鄉出版社,2006.05,頁93-122。 張力,〈近代中國海軍發展中的海權認識〉,收於劉石吉、王儀君編,《海洋歷史文化與邊界政治》,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2012.08,頁147-163。 張力,〈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留英海軍員生(1928-1937年)〉,丁新豹、周佳蓉、黃嫣梨編,《近代中國留學生論文集》,香港:香港歷史博物館,2006.03,頁224-237。 張力,〈柳永琦編:《海軍抗日戰史》〉,《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9期(1995.03),頁124-126。 張力,〈海軍機械學校與中華民國科技人才的培育〉,收入呂芳上編,《國軍與現代中國》,臺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5年4月,頁283-309。 張力,〈從「四海」到「一家」:國民政府統一海軍的再嘗試,1937-1948〉,《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6期(1996.12.01),頁267-316。 張力,〈陳紹寬與民國海軍〉,收於《史學的傳承:蔣永敬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1.09,頁215-238。 張小雁、朱琪選編,〈抗戰時期工業內遷史料選輯(一)〉,《民國檔案》,1987年第3期,頁35-53+2。 許二斌,〈新軍事史在西方史學界的興起〉,《國外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頁4-8。 陳紅民,〈民國時期義大利與中國關係的檔案史料:以《陳公博訪意報告書》(1938年)為例〉,《安徽史學》,2005年第1期,頁41-49。 陳紹寬,〈抗戰六年來的海軍〉,《陳紹寬文集》,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 黃一農,〈明清獨特複合金屬砲的興衰〉,《清華學報》,新41卷1期(2011),頁73-136。 福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福州文史資料選輯》第八輯,福州:福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1984。 劉祖愛,〈民國初期兵工人才的培養與使用〉,《軍事歷史》,2019年第4期,頁81-86。 劉維開,〈《抗日戰史》的前世今生〉,《抗日戰爭研究》,109期(2018.10),頁134-150。 魯肇春,〈海軍水雷作戰之研究〉,《國防雜誌》,7卷2期(1991.08),頁75-80。 韓真,〈海軍長江抗戰述論〉,《軍事歷史研究》,1995年第3期,頁98-103。 韓祥麟,〈海軍在抗戰期間的長江防守作戰〉,《中華軍史學會會刊》,1期(1995),頁308-343。 蘇聖雄,〈世變與史學:臺灣學界抗戰史研究的興起與發展〉,《抗日戰爭研究》,2021年第1期,頁25-42。 (四)網路資源 「中央研究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http://sinocal.sinica.edu.tw/ Naval Historical Society of Australia https://www.navyhistory.org.au/ United Nations Archives Search Engine https://search.archives.un.org/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WWI Archive main page http://www.gwpda.org/naval/n0000000.htm 大日本帝國海軍特設艦船DATA BASE http://www.tokusetsukansen.jpn.org/J/index.html 中國知網 https://www.cnki.net/ 桜と錨の海軍砲術学校 http://navgunschl.sakura.ne.jp/index.html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檔案支援教學網 https://art.archives.gov.tw/Theme.aspx?MenuID=376 |
Description: |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2153505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3505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NCCU202201260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350501.pdf | | 88035Kb | Adobe PDF2 | 142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