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69/144892 (79%)
Visitors : 51885092      Online Users : 54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279


    Title: 零工經濟工作者勞動權益保障之探討
    A Study On Labor Right Protection Of Gig-Economy Workers In Taiwan
    Authors: 趙心慈
    Zhao, Xin-Ci
    Contributors: 成之約
    趙心慈
    Zhao, Xin-Ci
    Keywords: 零工經濟
    勞動保障
    Date: 2022
    Issue Date: 2022-08-01 18:34:47 (UTC+8)
    Abstract: 隨著時代變遷及科技日新月異,零工經濟、共享經濟及平臺經濟多方崛起,這些新型態的經濟模式讓我們享受到生活的便利,但從事零工經濟的工作者是否在新的經濟模式中分享到經濟成長的果實,或是成為供應鏈中被壓榨的一環。
    由於零工經濟、共享經濟及平臺經濟多方崛起,這些新型態的經濟模式讓我們享受到生活的便利,而在零工經濟成長的同時,卻不能保證零工經濟工作者的生活無虞,其勞動保障的議題實需探討。
    本研究將以次級資料分析美國、德國、日本之工作條件及職業災害勞動權益保障政策,並與我國相關政策進行比較分析,另就我國零工經濟工作者進行深入訪談,探詢零工經濟工作者的勞動保障困境(如:工時、工資及休假等工作條件與職業災害保障),探詢對零工經濟工作型態滿意程度及我國可精進的勞動保障建議。
    本研究發現零工經濟工作者的特點包括「從業原因主要為經濟因素」、「工時長或有兼職情形」、「透過網路或建立口碑方式接案」、「對薪資的滿意程度不相同」、「滿意工時及休假彈性安排」、「工作者多未投保勞保及加入工會」、「通勤途中或工作中發生的職業災害多使用商業保險處理」、「不希望政府過度介入零工經濟」、「『經濟保障』及『職業災害保障』為工作者所重視」及「職涯目標多為轉職為穩定工作或成立個人工作室」,並提出「零工經濟工作者工作職能培養」、「零工經濟工作者應對工作風險有正確認知」、「政府機關的對平臺業者的資訊收集及規範」、「政府機關提供簡易的加保方式及合理的保險費用」及「政府機關對於職業災害補償及重建的作為」等五點建議事項。
    Reference: 王健全、林宜蓁(2019),新興多元就業型態發展之探討,臺灣勞工季刊,59期,頁4-13。
    王素彎、高震宇、蔡金宏(2013),自我僱用者失業保險之研究,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江雅綺 (2019),零工經濟的法律挑戰:數位平臺是市集或是雇主?臺灣法學雜誌,377期,頁39-44。
    李健鴻 (2019),「獨立的承攬勞動者」或「勞工」:零工經濟的勞動風險問題與因應對策,臺灣法學雜誌,377期,頁27-31。
    李健鴻 (2019),零工經濟的因應途徑: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的「中間類型勞動者」制度分析,臺灣勞工季刊,59期,頁14-27。
    李健鴻 (2018),「就業機會的新途徑」或是「勞動保護的新挑戰」?--「零工經濟」下勞動者的就業風險分析,臺灣勞工季刊,53期,頁4-19。
    李修彗 (2019)。搭車出了事,算誰的責任,2019年3月15日,上網日期2020年5月31日,檢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5251
    吳宏翔 (2007),家內勞動概述—以日本法制為例,臺灣勞工雙月刊,8期,頁146-156。
    林俊甫 (2019)。「零工經濟與共享經濟對勞動關係及勞務提供者社會安全保障影響之國際經驗研析」委託研究。勞動部委託研究報告(GRB系統編號:PG10811-0037)。
    林俊甫 (2019)。「我國推動新經濟模式與新科技發展對勞動市場的影響與因應」委託研究。勞動部委託研究報告(GRB系統編號:PG10711-0033)。
    林雨佑 (2019)。【foodpanda、Uber Eats兩死事故】勞動部認定僱傭,外送員就此獲得保障?2019年10月23日,上網日期2020年5月31日,檢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foodpanda-ubereats-delivery-driver-labor-employment
    佩喬林 (2020)。【投書】廢扣點制、放寬準則,Foodpanda新契約能為外送員僱傭關係解套嗎?2020年1月14日,上網日期2020年5月31日,檢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foodpanda-delivery-driver-labor-employment
    張玉燕、簡慧茹 (2020)。零工經濟勞務提供現況之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計畫(編號:ILOSH108-R511)。新北市: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張鑫隆 (2018),平臺與零工經濟之勞動者保障探討--以日本為例,臺灣勞工季刊,53期,頁20-27。
    張彥騰(2017)。零工經濟與青年世代工作型態選擇。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h82uz
    許雲翔 (2019),零工經濟的就業型態與管制方向,臺灣法學雜誌,377期,頁45-52。
    許雲翔 (2019),ILO倡議下美國管制零工經濟勞動市場的經驗與啟示,臺灣勞工季刊,58期,頁88-93。
    陳滿美(2012)。我國非常非典型勞工勞動條件與勞動保障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z7gqxr
    焦興鎧(2018)。對平臺或零工經濟勞動者之保障─美國之經驗,台灣勞工季刊,53期,頁36-47。
    台灣勞工陣線聯盟,上網日期2021年5月31日,檢自:https://labor.ngo.tw/labor-comments/internation/1044-the-role-of-digital-labour-platforms-in-transforming-the-world-of-work
    勞動部,上網日期2020年5月31日,檢自:https://www.mol.gov.tw/
    楊晨欣(2019),零工經濟好自由?一窺其中的美麗與哀愁,2020年7月27日,取自:https://fc.bnext.com.tw/freelancer-gig-economy/。
    劉士豪 (2018),德國平臺經濟與零工經濟法律結構的初探,臺灣勞工季刊,53期,頁28-35。
    劉佳惠(2018)。就業終結?零工經濟下彈性工作者工作特性模式之分類與發展-紮根理論之應用。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碩士論文,台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spezkx
    劉念琪、林吉偉、項保毓、林嘉慧(2020),我國平臺經濟工作狀況之探索性分析,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28卷第4期,頁41-59。
    謝棋楠 (2019),飲食外送平臺遞送員可以合法罷工,臺灣法學雜誌,377期,頁33-38。
    瑪莉安·麥加蒙(Marion McGovern)著;許恬寧(譯)(2018):自由工作的未來:零工經濟趨勢的機會與挑戰。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社
    黛安·穆卡伊(Diane Mulcahy)著;羅耀宗(譯)(2018)。零工經濟來了:搶破頭的MBA創新課,教你勇敢挑戰多重所得、多職身分的多角化人生。台北:天下雜誌
    瑪莉.葛雷、西達爾特.蘇利(Mary L. Gray、Siddharth Suri)著;嚴麗娟(譯)(2020)。你不知道的線上零工經濟:揭露人工智慧中的工人智慧,以及網路眾包人力低薪、無保障的真相,新型態的雇傭關係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台北: 臉譜出版社。
    詹姆士.布拉德渥斯(James Bloodworth)著;楊璧謙(譯)(2019)。沒人雇用的一代:零工經濟的陷阱,讓我們如何一步步成為免洗勞工(初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Payoneer,(2019)The Global Gig-Economy Index—Cross-border freelancing trends that defined Q2 2019
    ILO (2021), “World Employment and Social Outlook—The role of digital labour platforms in transforming the world of work"
    ILO (2019), “Defining and regulating work rel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work"
    ILO (2018a), "Digital labour platforms and the future of work-Towards decent work in the online world"
    ILO (2018b), "Innovative approaches for ensuring universal social protection for the future of work"
    ILO (2017), "Strengthening social protection for the future of work"
    ILO (2016), "Non-standard forms of employment: Understanding challenges, shaping prospects"
    Manyika, J., Lund, S., Bughin,J., Robinson, K., Mischke, J., & Mahajan, D.(2016) Independent work: Choice, necessity, and the gig economy.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892103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921038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200890
    Appears in Collections:[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3801.pdf2894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