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4054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17085      Online Users : 57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0540


    Title: 《Home Run 回家》紀錄片創作論述
    The Creative Report of the Documentary Home Run
    Authors: 邱慧怡
    Chiu, Hui-Yi
    Contributors: 陳儒修
    Chen,Ru-Shou
    邱慧怡
    Chiu, Hui-Yi
    Keywords: 居家醫療
    醫病關係
    Home Run回家
    超高齡社會
    紀錄片
    Home-based medical care program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ome Run
    Super-aged society
    Documentary
    Date: 2022
    Issue Date: 2022-07-01 15:57:04 (UTC+8)
    Abstract: 台灣是高齡社會推估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即每5位有1位是65歲老人,近年開始有醫護人員改變看診的模式,願意親自從診間走到病人家裡,讓行動不變的老人或失能者不用千辛萬苦的到醫院就醫。本片《Home Run回家》即紀錄居家醫療團隊與病人的真實互動,透過鏡頭紀錄在家醫療的點點滴滴與新型態的醫病關係,期待在高齡社會的醫療需求下,看見不同以往的新醫療模式與生命觀點。
    《Home Run回家》主要紀錄對象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前總院長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醫師柯明中兩位醫師和兩位病人的故事,本論文詳細論述創作動機、理念及製作歷程,透過相關文獻資料整理和傅柯的「醫學凝視」重要理論基礎,進行居家醫療新的醫療模式與醫病關係的轉變探討,並研究分析相關紀錄片作品;其次在製作階段,詳實紀錄前期企畫、拍攝期和後製期的計畫歷程與反思,最終透過影片公開放映,獲取回饋建議,以做為後續相關創作的重要參考。
    In 2025, Taiwan will become a super-aged society. That is, one in five people is over 65 years old. In recent years, healthcare system has adopted the home-based medical care program for the elderly and disabled patients who are difficult to visit the hospital.
    The documentary project Home Run is to depict the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ctors who practice the home-based medical care program and their patients. Two doctors, former President of Taipei City Hospital Dr. Huang Sheng-Jian and the urologist Dr. Ko Ming-Chung, will be feature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concept of “medical gaze” proposed by Michel Foucault, the documentary aims to portray the transformation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because of the home-based medical care program. Several relevant documentaries are also reviewed to learn their filmic techniques and the arrangement of narrative structure.
    After the documentary is completed, it has a public screening and a follow-up Q & A discussion. Many feedbacks and suggestions are collected and examined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documentary.
    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王實之、黃肇明、翁林仲、王如娥、黃勝堅(2016)。〈P4醫學精神在居家醫療整合照護的實踐 —北市聯醫的經驗〉,《北市醫學雜誌》,13(2) : 248-262。
    王慰慈(2003)。〈台灣紀錄片的類型發展與分析-以 Bill Nichols 的六種模式為研究基礎〉,《廣播與電視》,20:1-33。
    王亞維譯(2010)。《製作紀錄片》。台北:遠流。(原書Michael Rabiger. 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 Burlington, USA: ELSEVIER)
    余尚儒(2017)。《在家醫療從cure到care》。台北:遠見天下。
    李道明(2009)。〈從紀錄片的定義思索紀錄片與劇情片的混血形式〉,《戲劇學刊》,10:79-109。
    李道明(2013)。《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台北:三民。
    李詩應(2017)。〈「關懷」的理解與運用〉,《月旦醫事法》,4:119-121。
    邱貴芬(2016)。《「看見台灣」:台灣新紀錄片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林木材(2012)。《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台北:遠流。
    林木材(2009)。〈談台灣紀錄片,一門產業的概述〉。《國藝會雜誌》,10:20-22。
    林旗德、林璟玲(2010)。〈三明治世代家人照顧壓力之探討〉,《幼兒保育論壇》。5:193 – 211。
    林鉅勝、周明岳、梁志光、 彭莉甯、李威儒、陳亮恭、羅慶徽(2017)。〈建立以人為本的居家醫療服務〉。《台灣家醫誌》,27(2):112-120。
    洪德仁(2018)。《居家醫療行腳》。台北:開學文化。
    紀櫻珍、紀琍琍、吳振龍、黃松元(2006)。〈醫學倫理與醫病關係〉,《北市醫學雜誌》,3(12):1144-1154。
    施至遠、孫文榮、徐愫萱、李易翰、黃喬煜、黃肇明、黃勝堅(2017)。〈建構以價值為導向的居家醫療照護模式〉,《北市醫學雜誌》,14:59-68。
    黃勝堅(2010)。《生死謎藏 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台北:大塊文化。
    黃勝堅(2014)。《紅色的小行李箱》。台北:大塊文化。
    黃勝堅(2018)。《長照》。台北:大塊文化。
    莊美幸、洪若樸、鍾慧、莊惠文、郭妍伶、 楊曉綾、陳香岑、許毓芬、李志清、許良豪、洪嘉蔚、官玫秀、林素妃(2019)。〈跳脫框架的居家醫療:失能長者多重專業照護〉,《北市醫學雜誌》,16:68-74。
    胡舜鈴,陳延昇(2017)。〈醫療戲劇中的醫護形象差異與不對等的醫病溝通〉。《中華傳播學會論文》,2017年年會論文。
    袁鏡如(2018)。〈台灣安寧醫療利用率〉,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嘉璟、孫惠玲、蕭君婷、鄭鈺郿、劉翠瑤(2019)。〈選擇、挑戰、穩定、履約—家庭照顧者的居家安寧照護經驗〉,《護理雜誌》,66(5):44 - 53。
    翁瑞萱、徐愫萱、施至遠、黃勝堅(2015)。〈台灣社區安寧居家療護之現在與未來〉,《護理雜誌》,62:18-24。
    張凱評、余尚儒(2017)。〈在宅醫療系列(1)--挑戰 2025 年,在宅醫療的登場〉,《台灣老年學論壇》,35:10-15。
    陳芝安(2019)。《一雙紀錄片的眼睛》。台北:遠流。
    陳正芬 譯(2010)。《製作紀錄片》。台北:遠流。(原書Michael Rabiger. 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 Burlington, USA: ELSEVIER)曾文宏(2017)。〈人口老化下的居家醫療照護網絡—以嘉義地區為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實務實習成果報告》。
    陳亮宇、陳亮恭(2016)。〈以人為本的整合居家醫療照護模式〉,《臨床醫學月刊》。78(6): 311-319。
    葉永文(2012)。〈醫病關係:一種信任問題的考察〉,《台灣醫學人文學刊》,13(1-2):77-103
    蔡甫昌(2002)。〈醫病關係與執業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1:13-18。
    蔡崇隆等(2014)。《愛恨情仇紀錄片:台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台北:同喜文化。
    劉絮愷譯(1994)。《臨床醫學的誕生》。台北:遠流。(原書Michael Foucault. Naissance de la clinique)
    盧安邦(2009)。〈醫病溝通中的信任邏輯:醫病世界的探索〉。《中華傳播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

    二、影片
    李瓊月(2020)。【獨立特派員】第665集 在宅醫療在國內開花結果,相關制度與給付仍不足?翻轉病房–回家的難題(公視,台北)。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Uo4l_SgNw&list=RDCMUC0UN_9ETd4_M_ZlkIncA18g&index=1
    陳志漢(導演)(2017)。《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影片】。(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台北)
    陳志漢(導演)(2019)。《一念》【影片】。(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台北)
    張涵青(2017)。【醫療革命在你家】第一集:我那總要插隊的病患。(天下雜誌,台北)。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ZEWw3TekEo&list=PLyYI2fZBFmkLWsjKVebX4lvhjheLDyhIx
    張涵青(2017)。【醫療革命在你家】第二集:走出白色巨塔之後…? (天下雜誌,台北)。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ZEWw3TekEo&list=PLyYI2fZBFmkLWsjKVebX4lvhjheLDyhIx&index=1
    鍾惠晴(2020)。【台灣真善美】(非凡新聞,台北)。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R7SQ8wWrVI
    黃嘉俊(導演)(2020)。《男人與他的海》【影片】。(黑糖媒體創意有限公司,台北)
    吳靜怡(導演)(2019)。《愛你那麼多》【影片】(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台北)。取自https://youtu.be/O9fdsv1tYSY

    二、 網路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8月5日)。〈姑息治療〉。《世界衛生組織。取自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alliative-care
    吳靜怡(2019年)。〈愛你那麼多 分享鏡頭下的真實人生〉。《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台北》。取自https://www.hospice.org.tw/content/1328
    洪玉美(2016年9月)。〈捕捉生命中的真實感動—吳乙峰〉。取自「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取自https://web.tzuchiculture.org.tw/?book=9035&mptao=5792#.YJiFFrUzbmY
    陳怡杰(2015年7月15日)。〈他們被跟拍了49年!當人生縮時到150分鐘,你看出貧富差距真相了嗎?〉,《風傳媒》。上網日期:2021年5月9日,取自https://www.storm.mg/lifestyle/56821?page=1
    病人自主權利法(2021 年 01 月 20 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20189
    郭力昕(2004)。〈試論「生命」及其文化現象---當紀錄片成為新的教堂〉,《苦勞網》。上網日期:2021年5月1日,取自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63969
    黃冠維、邱慶彰(2017)。〈【TIDF專訪】《一念》導演陳志漢:「無效醫療」的界線在哪裡?關於生命,我不能給出標準答案〉,取自《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9171
    鄧桂芬(2022)。〈居家醫療需求暴增近10倍!我該如何找到適合的照護團隊?〉。《康健雜誌網站》。取自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5707
    國發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取自https://pop-proj.ndc.gov.tw/chart.aspx?c=10&uid=66&pid=60
    翁煌德(2017)。〈愛的餘溫,輕輕滲透 專訪《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放映週報第594期》。取自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654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2020年4月10日)。取自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229E6EBB8F3CF41B&topn=5FE8C9FEAE863B46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高屏業務組(2020年8月)。〈居家醫療照護品質提升暨未來展望〉。取自https://ws.nhi.gov.tw/001/Upload/292/Registration/8745_28709_00814%E5%B1%85%E5%AE%B6%E9%86%AB%E7%99%82%E7%B0%A1%E5%A0%B1.pdf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年3月31日)。〈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執行情形〉。取自
    https://ws.nhi.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MjkyL3JlbGZpbGUvMC8xNDYxMTAvMTExMDQwN1%2FnhaforbflnJjpmorliIbluIPoiIfnhaforbfkurrmlbjlj4rmlLbmoYjkvobmupDnibnmgKco5oiq6IezMTExMDMzMeatoinlhajnkIPos4foqIrntrIucGRm&n=MTExMDQwN1%2FnhaforbflnJjpmorliIbluIPoiIfnhaforbfkurrmlbjlj4rmlLbmoYjkvobmupDnibnmgKco5oiq6IezMTExMDMzMeatoinlhajnkIPos4foqIrntrIucGRm&ico%20=.pdf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794101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941017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200612
    Appears in Collections:[EMA Program in Communication]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1701.pdf22326KbAdobe PDF220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