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4022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105/145137 (79%)
造访人次 : 52184938      在线人数 : 63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40228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0228


    题名: 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 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s’ Work Engagement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Remote Area
    作者: 古如毓
    Ku, Ju-Yu
    贡献者: 秦夢群
    Chin, Meng-Chun
    古如毓
    Ku, Ju-Yu
    关键词: 偏鄉地區學校
    校長教學領導
    教師工作投入
    教師教學效能
    School in remote area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s’ work engagement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日期: 2022
    上传时间: 2022-06-01 16:36:53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當前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教學效能的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教學效能差異的情形,並探討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以及最後探究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工作投入對教師教學效能之預測力分析。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共計抽樣43所學校,發出421份問卷,回收401份,其中有效問卷共計39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4.50%。問卷調查結果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變異數同質性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迴歸的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與探討。

    本研究結果獲致結論如下:
    一、目前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為中高程度,以「建立完善環境」之知覺程度最高,「提升教師專業」之知覺程度最低。
    二、目前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師工作投入為中高程度,以「工作奉獻」之知覺程度最高,「工作專注力」之知覺程度最低。
    三、目前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師教學效能為中高程度,以「教學情境」之知覺程度最高,「教學信念」之知覺程度最低。
    四、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因「性別」之不同,在知覺校長教學領導有顯著差異。
    五、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因「年齡」、「現任職務」之不同,在知覺教師工作投入有顯著差異。
    六、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因「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現任職務」之不同,在知覺教師教學效能有顯著差異。
    七、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教學效能及其各分層面,彼此具有正相關的關係。
    八、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工作投入對教師教學效能具有預測作用,以「教師工作投入」的預測力最佳。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校長、學術相關研究及相關單位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s’ work engagement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remote area in Taiwan,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each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variables. This study aimed to predict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rough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work engagement.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43 elementary schools in remote area, with 421 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in total. 398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t a usable rate of 94.50%. All data was analyze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 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 one-way-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remote area is above average, in which the item “create a perfect environment” was the highest and “improve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was the lowest.
    2.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work engagemen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remote area is above average, in which the item “work dedication” was the highest and “work focus” was the lowest.
    3.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remote area is above average, in which the item “teaching situation” was the highest and “teaching beliefs” was the lowest.
    4.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remote area between teachers of different gender.
    5.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work engagemen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remote area between teachers of different ages and current positions.
    6.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remote area between teachers of different ages, educational levels, years of service, and current positions.
    7.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s’ work engagement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remote area.
    8.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work engagement have a predictive effect on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eacher work engagement" was the best.

    Last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referenc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school principals, further related academic research and other agencies concerned.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方心怡(2011)。高雄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投入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方慈霞(2011)。領導風格、工作動機對工作投入之影響-以組織公平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王明進(2017)。臺北市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王偉旭(2019)。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行動學習推動計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王涵(2019)。校長教學領導力對教師教學效能感影響的調查研究—學校組織氛圍的中介作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西南大學,重慶市。
    王朝茂(1999)。技專校院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及學生知覺反應之相關研究。高雄市:復文。
    王鈺華(2019)。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白家儀、賴志峰(2014)。少子化衝擊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93,185-209。
    余嬪(2012)。男性比女性會玩又創新?性別、年齡與玩興及工作創新關係之研究。勞動與性別論文徵集。行政院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1-236。(NSC91-2522-S-017-001)
    吳忠勇(2018)。兩位鄉村小校初任校長學校經營歷程之敘事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雨錫(2002)。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吳勁甫(2010)。競值架構下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效能之關係:組織文化之調節效果。載於臺灣統計方法學學會(主辦)第七屆統計方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吳國銘(2019)。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 及學生學習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10)。校長課程領導vs.教師教學品質。師友月刊,514,8-13。
    吳清山、林天祐(2009)。教育名詞—偏鄉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0,177-178。
    吳慧玲(2014)。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慧蘭(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呂玟霖(2016)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家庭作業實施歷程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宋承浩(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安明(1999)。「為教學而行政」的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實務。教育政策論壇,2(2),158-203。
    李安明、鄭采珮、劉志昀(201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研究。學校行政,75,1-20。
    李雲漳(2002)。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李新寶(200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汪成琳(2002)。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汪耀文(2018)。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之初評。師友雙月刊,612,53-58。
    兒童福利聯盟(2013)。2013臺灣偏鄉弱勢學童學習貧窮分析報告發表記者
    會。2016年5月11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news/advocacy_detail/974
    余民寧(2006)。影響學習成就因素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73,12-20。
    周竹一(2019)。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官振良(2010)。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天祐(2012)。偏鄉學校的師資課題。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3),25-26。
    林文仙(2014)。領導者—成員交換關係對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影響之研究:以教師工作投入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文健(2002)。建構一個邀約式的學習環境:一個高中數學教師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宏泰(2019)。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教學效能、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林志成(2018)。偏遠地區學校SMART創新之道。教育研究月刊,287,82-98。
    林志勇(2005)。臺中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林志賢(2014)。偏遠地區學校初任校長創新經營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秀湖(2006)。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明仁(2019)。人為何貧窮?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對打2006諾貝爾和平獎。天下雜誌WEB,臺北市。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7228
    林彥輝(2014)。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浩銘(2016)。新竹縣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惠芳(2020)。面對新課綱的變革—一所偏鄉小學校長教學領導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惠煌(2003)。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進材(1997)。教師教學思考—理論、研究與應用。高雄市:復文。
    林進材(2001)。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市:復文。
    林新發、黃秋鑾(2014)。推動校長教學領導以提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互動之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43-62。
    林鋰查(2014)。小學國際交流影響因素之探究:以美國與加拿大偏遠地區學校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邱楷婷(2021)。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 教務主任學習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邱瑜淇(2021)。臺北市國中特教資源班教師職家衝突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侯志偉(2009)。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以校長領導風格、行政服務品質及教師專業成長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侯靜怡(2020)。桃園市國小校長正向教學視導、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柳喬馨(2020)。幼兒園教師知覺園長(園主任)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洪宗平(2021)。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洪毓澤(2016)。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紀秀娥(2009)。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市:學富文化。
    范靜玉(2020)。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學校組織信任與教師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孫志麟(1991)。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教育心理學報,34(2),139-156。
    孫志麟(1994)。臺灣地區各縣市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比較。教育心理與研究,17,175-202。
    徐淑芬(2015)。屏東縣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涂明珠(2007)。不同世代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秦夢群(2019)。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吳勁甫(2011)。國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之多層次分析。教育與心理研究,34(2),1-32。
    翁招玉(2010)。成人教育志工工作價值、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高博銓(2002)。應用鄉土地理資源之地理科教學模式設計─以南投國中為研究個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高慧如(2007)。桃園縣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張良丞、許添明、吳新傑(2016)。國民中學適足教育經費:臺灣偏遠與非偏遠地區學校的比較。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1(3),43-67。
    張奕華、吳怡佳(2008)。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2(7),171-194。
    張春居(2003)。志工的休閒活動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救國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張昭陽(2019)。教師工作投入與工作滿意、組織承諾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張進昌(201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張榮輝(2015)。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組織發展、校長賦權增能與學校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碧珊(2008)。以文學為基礎的讀寫教學—國小低年級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維倩(2004)。幼托園所主管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德銳(1995)。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2000)。喚醒沈睡的巨人—論教師領導在我國中小學的發展。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2),81-110。
    張德銳(2014)。教學行動研究:實用手冊與理論介紹。臺北市:高等教育。
    教育部(2013)。教育部103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6)。《偏遠地區學校振興條例》草案」(後更名為《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統計處(2019)。108學年各級教育統計概況分析。未出版政府刊物。資料來源:https://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8_all_level.pdf
    教育部統計處(2020)。各直轄市、縣市公立國民小學學校之偏遠程度、專任教師及學生數【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資料來源:
    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5A930C32CC6C3818&sms=91B3AAE8C6388B96&s=B7F6EA80CA2F63EE
    梁振道(2019)。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同儕式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莊麗雲(2005)。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以臺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臺南縣。
    許文松(2010)。國中兼任行政職務人員角色知覺、工作投入及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許文祺(2013)。屏東縣已婚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壓力與教學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許炳富(2015)。情緒勞務對工作投入之影響:世代差異下知覺「個人─環境」適配之調節效果(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許振家、吳秋慧(2014)。偏遠地區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與突破。學校行政,90,108-126。
    許祐齊(2016)。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添明、林慧玲(2009)。偏遠地區公立中小學校績效獎金計畫之建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4),115-137。
    許凱威(2021)。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正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郭小蘋(2011)。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郭正忠(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明堂(1995)。國小教師任教專長、教學經驗、養成型態與其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蕙菱(2005)。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心瑩(2013)。基隆市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公平、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木金(1999)。從學校組織文化塑造談如何增進學校效能。學校行政,3,14-29。
    陳宏偉(2020)。偏遠地區國小教師服務期滿後留任意願之研究—以高雄市偏遠地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陳芃均(2016)。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怡珊(2020)。臺中市國中特教教師教學效能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陳姿安(2019)。國民小學教師親師溝通關係、教師教學效能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陳昭曄(2000)。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思考之研究—師範大學與教育學程畢業生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盈宏(2019)。偏遠地區師資政策現況分析。教育脈動,19,1-7。
    陳桂蘭(2021)。國小校長教學領導研究—以幼兒園推動分享閱讀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3),228-249。
    陳添丁(2018)。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雅婷(2014)。國中導師轉型領導行為、班級氣氛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陳繁興、蔡吉郎、翁福元(2017)。技術型高中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20(4),63-106。
    曾增福(2004)。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温子欣、秦夢群、陳木金(2015)。校長教學領導個案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4(1),123-146。
    湯志民、陳詩媛、簡宜珍(2016)。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9(1)1-28。
    黃文三、沈碩彬(2012)。工作價值觀、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中教師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15(4),161-188。
    黃文三、黃馨德、沈碩彬(2019)。高雄市公立高中職校長服務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之徑路模式探析。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13(1),49-74。
    黃宇仲(2014)。從教育市場化探討偏遠地區學校因應之道。學校行政,91,199-210。
    黃志灯、林惠芳、洪福源(2018)。國小教師時間觀點、教師學業樂觀與教師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3(2),93-115。
    黃坤謨(2009)。國民小學校長暨附幼園長多元智能領導現況之研究。人文社會電子學報,5(2),41-64。
    黃凊儀(2020)。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黃錫隆(2003)。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百世(1989)。 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學院,高雄市。
    楊涵(2020)。偏遠地區學校師資素質低落之成因與建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0),155-159。
    葉佳文(2007)。臺灣地區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甄曉蘭(2007)。偏遠國中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與相關教育政策初探。教育研究集刊,53(3),1-35。
    趙志純(2015)。西北地區農村教師教學效能實證研究。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
    趙廣林(1996)。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劉文通(2009)。少子化趨勢偏遠學校經營之挑戰與回應。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社會科學學報,16,105-130。
    劉宗明、黃德祥(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9(2),1-33。
    劉威德(1994)。國中教師教學成敗歸因、社會支持與教學自我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振寧(2019)偏鄉小校推動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從契機到實踐的困境與出路—以臺東縣為例。教育研究月刊,287,52-65。
    蔡佳芳、謝才智(2021)。績效管理制度對私立高校教師工作投入度的影響。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1),239-248。
    蔡尚欽(2020)。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自我導向學習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蔡昀靜(2021)。新北市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領導人正向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金田、黃雅芹(2018)。南投縣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流失成因與因應策略之研究。經營管理學刊,16,57-79。
    蔡政宏(2020)。《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初探。學校行政,129,166 -182。
    蔡政宏(2021)。影響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人員意願之因素。學校行政,132,75-101。
    蔡美姿(2006)。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慶文(2005)。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蔡慶文、范熾文、林清達(2006)。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花蓮教育師範學院學報,23,29-48。
    鄭玉美(2004)。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鄭彩鳳(2008)。學校行政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麗文文化。
    鄭愛玲(2015)。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魯先華(1994)。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魯先華(1996)。國中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中等教育,47(6),31-49。
    魯先華(2002)。從教學領導到課程領導—相關問題之探討。課程與教學,5(2),55-64。
    賴協志(2020)。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導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課程與教學,23(1),217-247。
    賴威廷(2017)。論我國偏遠地區學校經營之困境—以學校行政人員觀點。學校行政,110,118-139。
    戴千惠(2015)。以領導風格為干擾變項,探討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戴言儒(2019)。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百亮(2006)。後現代脈絡下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謝明媛、高毓霠、陳昊安(2015)。救救偏鄉孩子-教育百年大計不能犧牲偏鄉。禪天下,118,16-17。
    謝建成(2001)。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傳崇(2020)。1960-2020教學領導的視覺化後設分析。2020東亞地區校長學術研討會。
    謝傳崇、張進昌(2020)。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13(3),31-57。
    謝豐宇、賴志峰(‎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82,47-69。
    鍾啟泉(1995)。班級經營學。臺北市:五南
    蘇珍慧(2017)。偏鄉師資的問題、迷思與解決途徑。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137-143。
    蘇衍丞(2017)。雲林縣國小校長知識領導、學習型組織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貳、英文部分
    Ashton, P. T., & Webb, R. B. (1986). Making a differenc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New York, NY: Longman.
    Babbie, E. (2004).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0th edi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Baliyan, S. P., & Moorad, F. R. (2018).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Botswana: Analysis of students` percep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7(3),143-155.
    Barry, R. A. (2010).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why it matters. Retrieved from https://chalkboardproject.org/sites/default/files/teacher-effectiveness-andwhy-it-matters.pdf
    Bateman, D., & Bateman, C. F. (2001). A principal’s guide to special education. Arlington, VA: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Blase, J., & Blase J. (2000).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how principals promo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hoo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8(2), 130–141.
    Borich, G. D. (1988).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New York, NY: Merrill.
    Brophy, J. E., & Putman, J. G. (1979).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the elementary grades. In D. L. Duke (Ed.), Classroom management (pp. 182-216). The seventy-eight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Part II.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ullard, P., & Taylor, B. O. (1993). Making school reform happen.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Clark, C. M., &Peterson, P. L. (1986). Teachers’ thought processes In M.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pp. 225-296). New York, NY: Macmillan.
    DeBevoise, W. (1984).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the principal as instructional leade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1(5), 14-20.
    Dillman, D. A. (2000). Mail and internet surveys: The tailored design method. 2nd Edition. New York, NY: John Wiley and Sons.
    Felder, R. M., Rugarcia, A., & Stice, J. E. (2000). The futur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V; Assess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educational scholarship. Chem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34(3), 198-207.
    Gage, N. L. (1963).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art of teaching.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Gay, L. R.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NY: Merrill.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 569-582.
    Glickman, C. D. (1991). Pretending not to know what we know.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8), 4-10.
    Gorn, G. J., & Kanungo, R. N. (1980). Job involvement and motivation: Are intrinsically motivated managers more job involve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6(6), 265- 277.
    Greenfield, W. (1987). Moral imagination and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Antecedents to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W. Greenfield (E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Concepts,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Boston: Allyn & Bacon.
    Hallinger, P. (1992). The evolving role of American principals: From managerial to instructional to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0(3), 35-48.
    Heck, R., & Hallinger, P. (1998). Exploring the principal’s contribution to school effectiveness: 1980-1995.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9, 157-191.
    Herman, J. J., & Herman, J.L. (1994). Edu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Effective schools through systemic change. Lancaster, PA: Technomic.
    Hill, F. H. (1991). 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ive practice, content knowledge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teachers. (ERIC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38565).
    Ibrahim, A. (1985).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s of high school principals, department heads and other administrative staff as perceived by teachers and principa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Florida, FL.
    Jain, R. (2007). A study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teaching profession. Journal of Indian Education,33(1), 77-89.
    Kahn, W. A. (1990).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personal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at 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3, 692-724.
    Lashway﹐L. (2002). Developing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Retrieved April 24, 2006, from http://eric.uoregon.edu/publications/digests/digest160.html
    Litchfield, D. (1996). If you want me to be an instructional leader, just tell me what an instructional leader does.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63(1), 202-205.
    Lodahl, T. M., & Kejner, M. (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9(1), 24-33.
    Lu, H., While, A. E., & Barriball, K. L. (2006). A model of job satisfaction of nurses: A reflection of nurses’ working lives in Mainland China.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58(5), 468–479.
    Marsh, H.W., &Bailey, M. (1991). 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evaluat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profile analysis. New South Wales: Geographic srce. / 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0310).
    May, D. R., Gilson, R. L., & Harter, L. M. (2004).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meaningfulness, safety and availability and the engagement of the human spirit at work.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7, 11-37.
    Medley, D.M (1979). The effictiveness. In P.L. Peterson & H.J. Walberg (Eds.), Research on teaching: Concepts,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Berkeley, CA: McCutchan.
    Medley, D. M. (1982).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Evolution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105-113.
    Mitchem, K., Kossar, K., & Ludlow, B. L. (2006). Finite resources, increasing demands: Rural children left behind? Educators speak out on issues facing rural special education. Rural Special Education Quarterly, 25(3), 13-23.
    Mitzel, H. E. (1960).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 C.W. Harries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New York, NY: Macmillan.
    Moorthy, D. (1992). The Canadian principal of the “’90s manager or instructional leader? Orboth?”. Education Canada, 32(2), 8-11.
    Murphy, J. (1990).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P. W. Thurston & L. S. Lotto (Eds.), Advanc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vol. 1, Part B: Changing Perspectives on the School, pp.163-200). London, UK: JAI Press.
    Okoli, A. C. (2017). Relat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o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mplication for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 8(3), 150-154.
    Ornstein, A. C. (1990). A look at teacher effectiveness re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 NAASP Bulletin,74(258), 78-88.
    Overbay, A. (2003). School siz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watch. Charleston, WV: The Education Resource Servic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77129)
    Pantelides, J. R.(1991).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fic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s of elementary principal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Blacksburg, VA.
    Reitz , H. J. & Jewell , L. N. (1979). Sex, locus of control, and job involvement: A six country investig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2(1), 72-88.
    Robinowitz, Samuel & Hall, D. T. (1977).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2), 265-288.
    Rosenshine, B. (1971). Teaching behavior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London, UK: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Rothbard, N. P. (2001). “Enriching or Depleting? The Dynamics of Engagement in Work and Family Role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6(4), 655-684.
    Ryan, D. W. (1989). Developing a new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Ontario, Canada: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aufeli, W. B., & Bakker, A. B. (2004). “Job demands, job resourc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burnout and engagement: A multi-sample study,”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5, 293-315
    Schaufeli, W. B., Salanova, M., Gonza´lez -Roma´, V., & Bakker, A. B. (2002). “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 A two 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3(1), 71-92.
    Smylie, M. A. (1990). Teacher efficacy at work. In P. Reyes (Eds), Teacher and their workplace (pp.48-66). CA: Sage.
    Wildy, H., & Dimmock, C. (1993).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western Australi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1(2), 43-62.
    Wittrock, M. C. (1986). Hand 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Third edition. New York, NY: Macmillan.
    Wu, Robert T. Y. (2005).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in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Conference. Barcelona, Spain.
    Young, D. J. (1998). Rural and urban differences in student achievement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A multilevel analysi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9(4), 386-418.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1011525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152504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200431
    显示于类别:[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50401.pdf8059KbAdobe PDF20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