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925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48/144635 (79%)
造访人次 : 51691827      在线人数 : 53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9251


    题名: 以步行城市為目標對空橋系統評估之研究 -以臺北都會區空橋系統為例
    A study of skywalk system evaluation with the goal of a walkable city - A case study of skywalk system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作者: 李明蓉
    贡献者: 白仁德
    李明蓉
    关键词: 步行城市
    空橋系統
    模糊德爾菲法
    AHP法
    IPA法
    日期: 2022
    上传时间: 2022-03-01 17:43:32 (UTC+8)
    摘要: 步行城市(Walkable City)倡導以低碳步行的交通方式,改善都市中車輛壅塞的環境,而立體化、多層次的空橋系統,將有助於滿足高密度的城市中人們步行需求,讓人、車兩種交通系統分離且並存。空橋系統它除了提供交通功能外,更被視為改善環境與促進經濟的重要建設。
    本研究以空橋系統推動步行城市作為目標,探討現今臺北都會區空橋系統之發展,本研究首先運用模糊德爾菲法,建立臺北都會區空橋宜步行性評估架構及準則,並以臺北都會區之臺北市信義計畫區空橋系統、新北市新板特區空橋系統與桃園市桃園A7區空橋系統為評估個案,應用AHP法與IPA法求取專家權重與使用者績效分析,以進行宜步行性之評估並提出改善建議。
    據研究結果發現,臺北都會區空橋系統宜步行之規劃準則,首重於連結大眾運輸工具,輔佐充足的商業性設施,同步考量整體步行順暢度,且排除氣候影響的空橋系統設計,都將有利於提升人們使用臺北都會區空橋系統之步行意願。
    A walkable city advocates low-carbon pedestrian transportation to improve the congested urban environment. A multi-level, three-dimensional pedestrian skywalk system will help meet walkability in high-density cities, allowing for the separation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and vehicular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transportation functions, the skywalk system is also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nd boost up the econom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 of skywalk systems in the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with the objective of promoting a walkable city. The study firstly used the Fuzzy Delphi Method to establish a framework and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the walkability of skywalk systems in the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and used the Taipei City Xinyi District skywalk system, the New Taipei City Xinban Special Zone skywalk system, and the Taoyuan A7 skywalk system as evaluation cases. The AHP and IPA methods were then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expert weighting and user performa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walkability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pedestrian-friendly planning criteria for the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s skywalk system emphasize the connection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complemented by adequate commercial facilities and the overall walkability. The design of the skywalk system that excludes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will help to enhance people`s willingness to walk on the skywalk system in the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1.呂坤成,1997,『建築物跨越基地立體連通方式規劃設計與準則之研究』,臺北:中華建築基金會。
    2.金衡山(譯),2006,『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南京:譯林出版社。(Jane Jacobs,1992)
    3.於正倫,2004,『城市環境創造』,臺北:田園城市出版社。
    4.陳朝興(譯),2017,『人的城市』,新北市:創詠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Jan Gehl,2010)
    5.黃瑞茂、余素慧,2006,『民眾參與-先公共後藝術?蘭州藝術派出所個案』,臺北:文建會。
    (二) 中文期刊
    1.白仁德、鄭仲傑,2006,「由臺北信義計畫區經驗探討空橋系統之課題與發展策略」,『規劃學報』,第33期:39-60。
    2.吳桂陽、歐陽奇、呂適仲與李濟仲,2016,「從地方文化產業觀點探討低碳旅遊發展策略之因素研究」,『健康與建築雜誌,第3卷第1期:23-30。
    3.李家儂、謝翊楷,2015,「以空間型構法則及步行導向理念檢視TOD區內土地使用配置的合理性」,『運輸計劃季刊』第44卷第1期:第1-24。
    4.莊宇、吳景煒,2017,「高密度城市公共活動中心多層步行系統更新研究」,『西部人居環境學刊西部人環境學刊』,第32卷第4期:3-18。
    5.許添本、趙晉瑋,2007,「人行空間服務水準綜合評估之研究」,『規劃學報』,第34期:89-111。
    6.葉明,1999,「香港的CBD與天橋步行系統」,『規劃師』,第4期:128-131。
    7.劉恒,2006,「城市小空間-從步行天橋看街道景觀設計」,『華中建築』,第9期:92-94。
    8.藍渭忠,1994,「橋-都市構件之一」,『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第20卷10期:82-85。
    (三)中文學位論文
    1.王怡方,2004,「步行、騎乘腳踏車與推廣健康策略」,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所碩士論文:臺南。
    2.白環禎,2014,「探討臺中草悟道之魅力」,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3.吳可兒,2019,「步行環境對影響民眾搭乘捷運意願之探討—以臺北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臺北。
    4.李美玲,2011,「串連商業中心立體人行設施空間之探討—以臺北信義新天地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5.沈依潔,2004,「民眾步行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臺北市民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
    6.林暉博,1995,「建築物間跨越道路人行立體連通設施之研究」,東海大學建築工程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7.俞致偉,2008,「藉空間知覺品質觀點探討行人天橋系統-以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行人天橋系統為例」,中華大學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碩士論文:新竹市。
    8.唐嘉宏,2009,「都市中心區步行者空間的現況調查與課題之初探-以台灣南部高雄、臺南、嘉義三大都市中心區為例」,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9.徐子喬,2016,「以敘述性偏好法評估道路使用者對共享空間情境設定之感受」,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臺南。
    10.徐村和,1993,「模糊決策理論應用在大眾捷運系統與公車整合營運計劃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
    11.徐耿宏,2007,「都市社區步行空間營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12.張仕獻,1999,「群集步行速度調查與避難安全評估應用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13.張錦桐,2009,「以步行者觀點探討西門圓環周邊開放空間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14.陳文慧,2002,「鄰里通學道路設施與學童步行活動環境之調查研究-以臺北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15.陳瓊安,2014,「鄰里步行環境與高齡者步行行為之研究—以臺南市永康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臺南。
    16.陸怡婷,2014,「人行天橋維護管理與改善對策之研究-以臺中市西區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建築及都市規劃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17.陸道宏,2010,「步行環境對高齡者外出活動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18.黃至義,1993,「立體道路設施穿越私人土地空間使用權取得有關問題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19.黃映捷,2006,「市中心商業區步行環境改善之研究-以臺南市中心商業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
    20.黃哲崇,2001,「建築物跨越道路空橋系統發展層面與法令機制之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21.董娟鳴,2005,「步行者空間認知對空間選擇影響之研究─以臺北西門徒步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
    22.趙晉緯,2003,「人行空間綜合評估指標建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23.劉茂昇,2020,「精密機械產業中衛體系供應商評選之關鍵成功因素」,國立勤益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臺中。
    24.劉嘉瑩,2002,「臺北市步行空間改善效益之研究─應用特徵價格法」,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
    25.蔡宗融,2010,「商業空間設計與行人移動關聯性之研究—以信義計劃區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26.蔡幸真,2005,「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人行通道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27.鄭念維,2009,「由使用者觀點檢討都市人行空間之研究--臺南市個案分析」,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臺南。
    28.鄭滄濱,2001,「軟體組織提升人員能力之成熟度模糊評估模式」,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臺北。
    29.賴人楷,2010,「都市中心商業區空中通廊系統規劃設計考量因素之研究:以臺北信義計畫區立體連通系統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
    30.賴威郡,2006,「橋梁構造設計景觀美學原則之探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所碩士論文:臺北。
    (四) 政府公開資訊
    1.內政部營建署,2018,「都市人本交通道路規劃設計手冊(第二版)」。
    2.內政部營建署,2011,「變更林口特定區(配合「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機場捷運沿線站區周邊土地開發-A7站區開發案興辦事業計畫)計畫」(第一階層段)書」。
    3.內政部營建署,2003,「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
    4.內政部營建署,2004,「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
    5.臺北市政府,1990,「修訂臺北市信義計畫地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暨配合修訂主要計畫案」。
    6.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0,「以顧客觀點建構旅館評鑑系統指標之探索性研究」。
    7.香港政府建築署,2004,「暢道通行良好作業指引」。
    8.新北市政府,1997,「臺北縣新板橋車站特定區都市設計審議要點」。
    9.桃園市政府,2015,「桃園機場捷運A7站地區都市設計審議準則」。

    英文參考文獻
    1.Besser, L. M., & Dannenberg, A. L., 2005, “Walking to publictransit: Steps to help meet physical activity recommend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9: 273-280.
    2.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2021, The Global Liveability Index 2021, London: E I U.
    3.Frank, L. D., Schmid, T., Sallis, J. F., Chapman, J., & Saelens, B., 2005, “Linking obj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data with objective measures of urban”,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8: 117-125.
    4.Ishikawa, A., Amagasa, M., Tomizawa, G., Shiga, T., Totsuta, R., Mieno, H., 1993, “The Max-Min Delphi method and fuzzy Delphi-method via fuzzy integration”, Fuzzy Setsand Systems, 55(3): 241-253.
    5.Martilla, J. J., 1977, “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41: 77-79.
    6.Noorderhaven, N., 1995,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UK: Addsion-Wesley.
    7.Pozoukidou, G., & Chatziyiannaki, Z., 2021, “15-Minute City: Decomposing the New Urban Planning Eutopia”, Sustainability, 13(2): https://doi.org/10.3390/su13020928
    8.Sampson, S. E., & Showalter, M. J., 1999, “The performance-importance response function: Observations and implications”,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19(3): 1-25.
    9.Southworth, M. & Ben-Joseph, E., 1997, Streets and the Shaping of Towns and Cities, NewYork: McGraw-Hill.
    10.Speck, J., 2012, Walkable City: How Downtown Can Save America, One Step at a Time, USA: North Point Pr.
    11.Thomas L. Saaty,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York: McGraw-Hill 
    網站參考文獻
    1.Chester Rows,檢索日期2020年12月26日,檢自:www.visitchester.com/
    2.Cities Alive,檢索日期2020年12月03日,檢自:www.arup.com/perspectives/cities-alive
    3.M. Martínez Euklidiadas,檢索日期2021年10月20日,檢自:tomorrow.city/a/how-can-we-transform-cities-into-car-free-cities
    4.邱秉瑜,檢索日期2020年12月20日,檢自: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885/4794286
    5. 新板特區六大分區規劃,檢索日期2020年12月26日,檢自:wedid.ntpc.gov.tw/reside/detail/8l19ZoWbZveD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0292302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23026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200330
    显示于类别:[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235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