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9225
|
Title: | 舉證責任分配及舉證減輕之研究 ─以不當得利返還訴訟為探討中心 A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Burden of Proof and the Evidence Facilitation- Focusing on the Litigations of Unjust Enrichment |
Authors: | 馬偉桓 Ma, Wei-Huan |
Contributors: | 許政賢 Hsu, Cheng-Hsien 馬偉桓 Ma, Wei-Huan |
Keywords: | 舉證責任分配原則 修正之規範說 證據評價 分離原則 舉證責任之轉換 舉證減輕 不當得利返還訴訟 Principl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Modified norm theory Evaluation of the evidence Separating principle Shift of the burden of proof Evidence facilitation Litigations of unjust enrichment |
Date: | 2022 |
Issue Date: | 2022-03-01 17:29:26 (UTC+8) |
Abstract: | 本文主要係關於舉證責任分配、轉換與舉證減輕之研究,並以不當得利返還訴訟為中心進行探究。就舉證責任分配理論及原則,近年來新興之各式學說,其欲追求者,乃為維持當事人間之公平正義,僅於舉證責任之具體決定標準與方法上有所不同;又每項學說之內涵及原則均有其缺陷或不足之處,因而現代已不再提倡按照一定之原則來分配舉證責任。本文認為,宜採用「修正之規範說」為舉證責任之分配原則。再者,本文認同德國法上舉證責任、證據評價及證明標準之「分離原則」,對於舉證責任分配之法律問題,以及舉證減輕之事實問題,宜分開處理,不宜混為一談。
同時,本文亦探討舉證責任之轉換與舉證減輕,基於上述之分離原則,本文認為,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但書應解為舉證責任之轉換。此外,本文嘗試建構我國民事訴訟舉證責任分配、轉換與舉證減輕類型之體系,以舉證責任之分配為第一階層,其依據為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舉證責任之轉換為第二階層,其依據則為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但書。舉證減輕則為第三階層,以表見證明、非負舉證責任一造當事人之事案解明義務、證明妨礙與證明度之降低作為舉證減輕之主要措施。上述第一階層與第二階層係法律問題,第三階層則為事實問題。
最後,本文以向來最具爭議之不當得利返還訴訟之舉證責任分配為中心,於實體法上以非統一說為論述前提,並整理我國法上不當得利舉證責任分配之重要相關判決。同時亦介紹我國學說之見解,針對不當得利請求之舉證責任,所涉及無法律上原因是否要類型化處理或同構化處理、消極事實之證明問題,以及非負舉證責任之當事人事案解明義務等議題提出建議,期待本文能對於實務運作與未來相關議題之研討有所助益。 The thesis is mainly for the burden of proof, the shift of the burden of proof and the evidence facilitation, and it also focuses on the burden of proof in the litigations of unjust enrichment. As for the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burden of proof, various theories emerging in recent years, the pursuit of which is to maintain the fairness and justice between the parties. The differences only exist in the decisive criteria and the methodologies of the burden of proof. In addition, the content and the principles of each theory have its flaws or deficiencies. Thus, in modern times, most of the theories no longer put emphasis on the only principle to decide the burden of proof. In my opinion, it’s appropriate to adopt the “modified norm theory” as the principle of distribu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Furthermore, I agree with the “separating principle” arising from Germany law which separates the burden of pro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evidence and the degree of pro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is a matter of law, and the evidence facilitation is a matter of fact, they are separate and independent issues, which should not be lumped together.
The thesis also focuses on the issues of the reverse burden of proof and the evidence facilitation. Based on the “separating principl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proviso of Article 277 of Civil Procedure Code in Taiwan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the shift of burden of proof. Moreover, in this paper I try to build the phas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burden of proof, the shift of burden of proof and the evidence facilitation. The first phase i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it is according to forepart of Article 277 of Civil Procedure Code. The second phase is the shift of burden of proof, it is according to the proviso of Article 277 of Civil Procedure Code. The evidence facilitation is the third phase,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e prima facie evidence, the duty of the litigants without burden of proof to provide information, spoliation of evidence, low degree of proof. The first and second phase above are the matter of law, the third phase is the matter of fact.
At the last,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burden of proof in the litigation of unjust enrichment.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on” in the substantive law, in this paper, there are also the systematical lists of the court judgement and the theories argued in Taiwan concentrating on the distribution of burden of proof relating with no legitimate explanatory basis in the claims of unjust enrichment whether to make isostructural or typed processing or not, the matter of evidence about the negative fact and the duty of the litigants without burden of proof to provide information. I give some advice in the thesis. Last but not least, I look forward this paper to being beneficial for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and the study of the relevant topics. |
Reference: | 壹、 中文文獻(依姓氏筆畫排列) 一、 書籍 1. 王伯琦,民法債篇總論,正中,1962年初版。 2. 王澤鑑,不當得利,2015年增訂新版。 3.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八冊,2009年12月出版。 4. 史尚寬,債法總論,自版,1954年。 5. 邱聯恭講述、許士宦整理,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三),2017年9月。 6.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冊),新學林,修訂六版,2019年2月。 7. 姜世明,民事證據法,新學林,2021年3月。 8. 姜世明,新民事證據法論,新學林,三版,2009年12月。 9.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冊,三民,2012年2月修訂版。 10.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財團法人臺大法學基金會編譯,德國民法(上)總則編、債編、物權編,元照,2016年10月,2版。 11. 許士宦,民事訴訟法(下),新學林,2021年1月第2版。 12. 陳榮宗,舉證責任分配與民事程序法,第二冊,三民,1984年3月再版。 13.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下),三民,修訂九版,2021年1月。 14. 曾世雄著、詹森林續著,損害賠償法原理,新學林,2005年修正二版。 15. 劉明生,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元照,2021年10月增訂六版。 16. 劉連煜,現代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新學林,2021年9月增訂18版。 17. 鄭玉波、陳榮隆修訂,民法債編總論,三民,2002年修訂二版。 18. 駱永家,民事舉證責任論,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初版。
二、 專書論文 1. 吳振吉,醫療訴訟之證明度降低,收錄於姜世明主編:舉證責任減輕之研究,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十卷》,2020年11月,頁127至189。 2. 吳從周,台灣民法解釋學之發展現況--著重在本土判決實踐的印證,收錄於:法源理論與訴訟經濟—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五冊,元照,2013年7月,頁1至26。 3. 吳從周,醫療訴訟舉證責任之實務發展及評估,收錄於姜世明主編:醫師民事責任之實體與程序法上問題之研究,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六卷》,2019年7月,頁45至91。 4. 李冠儀,傷害保險中意外傷害事故之舉證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316期,2021年9月,頁155至170。 5. 沈冠伶,民事訴訟法2002年判解回顧—從訴訟上之實質平等及當事人之訴訟促進協力義務以觀,收錄於:民事證據法與武器平等原則,元照,2007年10月初版,頁251至308。 6. 沈冠伶,論民事訴訟程序中當事人之不知陳述,收錄於:民事證據法與武器平等原則,元照,2007年10月初版,頁23至56。 7. 沈冠伶,證明妨礙法理在醫療訴訟之適用,收錄於:民事醫療訴訟與紛爭處理,元照,2017年9月初版,頁165至215。 8. 邱聯恭,民訴法研究會第55次研討會後補註,雷萬來報告,論票據訴訟之舉證責的分配,收錄於: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六),1997年3月,頁162至178。 9. 邱聯恭、許士宦,在民訴法研討會第79次研討會之發言,林望民報告,間接反證,收錄於: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一),2003年12月,頁91、105。 10. 姚志明,積極侵害債權與不完全給付之研究,收錄於:民事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不完全給付與瑕疵擔保責任,元照,2009年11月,頁259至319。 11. 姜世明,自由心證導論,收錄於:證據評價論,新學林,2014年2月,頁1至85。 12. 姜世明,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之舉證責任分配,收錄於:民事證據法實例研習(一),新學林,2008年修訂二版,頁165至176。 13. 姜世明,三論不當得利「無法律上原因」要件之舉證責任分配,收錄於:民事證據法實例研習(一),新學林,2008年修訂二版,頁205至215。 14. 姜世明,對於所謂「應負舉證責任一造當事人有證明妨礙」見解之質疑——評台灣台北地方法院九十年度訴字第一八一八號民事判決,收錄於:民事證據法實例研習(二)暨判決評釋,新學林,2011年11月二版,頁137至157。 15. 姜世明,消極事實之舉證責任分配,收錄於:舉證責任與證明度,新學林,2008年10月,頁1至56。 16. 姜世明,訴訟上非負舉證責任一造當事人之事案解明義務,收錄於:舉證責任與真實義務,新學林,2006年一版,頁103至183。 17. 許士宦,不負舉證責任當事人之事案解明義務,收錄於: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新學林,2014年12月2版,頁537至594。 18. 許士宦,民事訴訟上當事人之自由及平等,收錄於:訴訟理論與訴訟實務,元照,2011年12月初版,頁65至112。 19. 許士宦,在民訴法研討會第121次研討會之發言,黃國昌報告,民事訴訟上證明概念之再考—以兩個「既矛盾又一致」的高等法院判決為例,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二十),2014年9月,頁356至358。 20. 許士宦,證明妨礙,收錄於:證據蒐集與紛爭解決,新學林,2014年12月二版,頁231至255。 21. 游進發,醫療瑕疵判斷標準之研究,收錄於姜世明主編:醫師民事責任之實體與程序法上問題之研究,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六卷》,2019年7月,頁93至117。 22. 黃國昌,比較民事訴訟法下的當事人圖像——由審理基本原則、證據蒐集權及證明度切入,載: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2010年1月初版,頁2至78。 23. 黃國昌,事證開示義務與舉證責任—由台北地院89年台簡上字第815號判決出發,收錄於: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2010年1月初版,頁198至234。 24. 黃國昌,階段的舉證責任論—統合實體法政策下之裁判規範與訴訟法觀點下之行為規範,收錄於: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2010年1月初版,頁124至195。 25. 黃國昌,證明妨礙法理之再檢討,收錄於: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2010年1月初版,頁236至286。 26. 黃國昌,證明度——比較法下之觀點,載: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2010年1月初版,頁81至121。 27. 劉明生,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96條之1爭點曉諭義務之研究,收錄於:法院闡明義務理論與實務之新發展,元照,2021年6月,頁193至273。 28. 劉明生,醫療瑕疵損害賠償責任成立因果關係證明度之研究,收錄於:醫療訴訟舉證責任分配和舉證減輕之新發展:類型與體系思維,新學林,2020年10月,頁221至267。 29. 劉明生,醫療瑕疵與醫療過失舉證責任分配和舉證減輕之研究,收錄於:醫療訴訟舉證責任分配和舉證減輕之新發展:類型與體系思維,新學林,2020年10月,頁1至61。 30. 劉明生,醫療瑕疵類型與責任成立因果關係舉證責任分配與轉換之研究,收錄於:醫療訴訟舉證責任分配和舉證減輕之新發展:類型與體系思維,新學林,2020年10月,頁155至219。
三、 期刊論文 1. 呂太郎,消極確認之訴與消極事實之舉證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179期,2010年4月,頁283至292。 2. 沈冠伶,損害數額之酌定—以醫療損害賠償事件為例,台灣法學雜誌,第179期,2011年7月,頁21至34。 3. 沈冠伶,論民事訴訟法修正條文中法官之闡明義務與當事人之事案解明義務,萬國法律第47期,2000年6月,頁40至54。 4. 林大洋,「權益侵害型」不當得利—以最近法律座談會法律問題二則為例(上),司法周刊第1541期,2011年5月,第2至3版。 5. 姜世明,不當得利舉證程序中之反駁證明—評最高法院九八年度臺上字一一六九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52期,2010年5月,頁184至185。 6.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第二二二條第二項之效果論——評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一八三一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期,2010年2月,頁71至76。 7. 姜世明,真實義務與不當得利之舉證責任分配一簡評最高法院九八年度臺上字三九一號民事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35期,2009年9月,頁271至276。 8. 馬維麟,給付不完全制度—我國最高法院歷年來判決之檢討與分析,法學叢刊第42卷第3期,1997年7月,頁77至103。 9. 許士宦,2018年民事程序法發展回顧:民事訴訟之程序保障及爭點簡化協議,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8卷特刊期,2019年11月,頁1623至1673。 10. 許士宦,不當得利之類型與無法律上原因之舉證—最高法院一○○年度台上字第八九九號判決評釋,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7期,2012年9月,頁134至150。 11. 許士宦,不當得利返還訴訟中無法律上原因事實之舉證責任分配—民事訴訟法修正後訴訟實務之舉證責任分配(一)(上),台灣法學雜誌第195期,2012年3月,頁34至51。 12. 許士宦,不當得利返還訴訟中無法律上原因事實之舉證責任分配—民事訴訟法修正後訴訟實務之舉證責任分配(一)(下),台灣法學雜誌第197期,2012年4月,頁21至36。 13. 許士宦,文書之開示與秘匿,台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4期,2003年,頁275至361。 14. 許士宦,損害數額之酌定,臺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1期,2010年3月,頁71至108。 15. 許政賢,舉證責任實務發展之概觀-以舉證責任減輕之典型案例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98期,2020年3月,頁21至31。 16. 陳重陽,自由心證與經驗法則—評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743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98期,2020年8月,頁50至57。 17. 陳瑋佑,民事訴訟上當事人之真實完全義務與事案解明協力義務的關係,台灣法學雜誌第283期,2015年11月14日,頁9至25。 18. 陳聰富,臺灣民法債編修訂新動向,月旦法學雜誌第300期,2020年5月,頁118至131。 19. 游進發,大陸民法物權編關於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之編纂建議,2017年9月,法令月刊,第68卷第9期,頁134至147。 20. 黃立,醫療糾紛處理的過程與發展—以德國民法為中心,高大法學論叢第11卷第2期,2016年3月,頁1至75。 21. 楊淑文,從特定類型之實務見解觀察舉證責任分配之判斷標準(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0期,2004年7月,頁49至63。 22. 楊淑文,從特定類型之實務見解觀察舉證責任分配之判斷標準(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1期,2004年8月,頁17至35。 23. 劉明生,公害事件責任成立因果關係舉證責任分配與舉證減輕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317期,2021年10月,頁115至140。 24. 劉宏恩,「書本中的法律」(LawinBooks)與「事實運作中的法律」(LawinAction),月旦法學雜誌第94期,2003年2月15日,頁282至287。
四、 學位論文
吳俊達,醫療訴訟之舉證責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3月。
五、 網路資源
元照英美法辭典,http://lawyer.get.com.tw/Dic/。
貳、 英文文獻(依字母順序排列) 一、 書籍 1. Kenneth S. Broun, Robert P. Mosteller & Paul C. Giannelli, Evidence: Casesand Materials, 8th(American Casebook Series), West Academic Publishing, 2014. 2. Robert, Mosteller., Kenneth, Broun., George, Dix., Edward, Imwinkelried., David, Kaye & Eleanor, Swift., McCormick On Evidence(Hornbooks), 8th , West Academic Publishing, 2020.
參、 德文文獻(依字母順序排列)
一、 書籍
1. Baumgärtel, Gottfried/Laumen, Hans-Willi/Prütting, Hanns (Hrsg.), Handbuch der Beweislast, Band 1 Grundlagen, 4. Aufl., Köln 2019. 2. Saenger, Ingo (Hrsg.), Zivilprozessordnung, 9. Aufl., 2021. 3. Baumgärtel, Gottfried/Laumen, Hans-Willi/Prütting, Hanns (Hrsg.), Handbuch der Beweislast, Band 3, 4. Aufl., Köln 2019. 4. Münchener Kommentar zur ZPO, 6. Aufl. 2020. 5.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BGB, 8. Aufl. 2020. 6. Rosenberg, Leo/Schwab, Karl Heinz/Gottwald, Peter, Zivilprozessrecht, 18. Aufl. 2018. 7. Handkommentar zum BGB, VolkerWiese, 10. Aufl., 2019.
二、 期刊論文
1. Katzenmeier, Christian., Beweislast-Dogmatik im Dienste von Gerechtigkeit, Rechtssicherheit und Rechtentwicklung, Festschrift für Prütting, 2018, S.361ff. 2. Laumen, Hans-Willi., Die „Beweiserleichterung bis zur Beweislastumkehr“ - Ein beweisrechtliches Phänomen, NJW 2002, 3739 ff.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7651001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651001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NCCU202200187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100101.pdf | | 7212Kb | Adobe PDF2 | 1503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