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921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22/144841 (79%)
造访人次 : 51834830      在线人数 : 41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9211


    题名: 華語教學中的馬華散文多元文化分析與教材設計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Multicultural Malaysian Chinese Prose in TCSL
    作者: 陳秋妤
    YEE, TAN CHEW
    贡献者: 楊明璋
    Yang, Ming-Chang
    陳秋妤
    TAN CHEW YEE
    关键词: 華文教材
    國別化教材
    馬華散文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Country-specific teaching material
    Malaysian Chinese article
    日期: 2021
    上传时间: 2022-03-01 17:15:09 (UTC+8)
    摘要: 語言與文化是息息相關的,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能夠認識該語言的文化。馬華文學是一群馬來西亞華人從自己的視角去詮釋馬來西亞的各色文化,因此馬華文學裡包含了戲劇、詩歌、散文、小說等多樣性的內容。其中,有一批作者使用文字將馬來西亞特有的文化特色與物品,以馬華散文的方式向眾人介紹馬來西亞的美好。同時,馬華散文中包含了各個種族的不同文化,因此能夠作為華文教材編纂的基礎。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但是真正了解馬來西亞各個種族文化的馬來西亞人又有多少呢?馬來西亞的原住民、峇峇娘惹和華人,每個種族當中都有自己的種族文化特色。當對特一文化不了解的時候,就會有文化隔閡,並且產生衝突。本研究的目的是能達互相理解與尊重對方的文化,讓友族之間相處的更融洽。

    馬來西亞政府已針對小學的非華裔學生出版了一套二語教材,但人數逐漸增加的非華裔中學生,卻一直沒有正式的華文教材去學習。因此本研究先使用內容分析法了解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整理出適合的國別化教材編寫原則,再以多元文化教育與馬華文學為輔,設計出富含馬來西亞文化特色的華文教材。

    馬來西亞的華文二語教材數量稀缺,而且也沒有一本以多元文化為基礎的系統性教材。本研究以自編的教材為基礎,中高級的非華裔馬來西亞成人學習者為對象。每篇教材都涵蓋了生詞、語法、課文延伸之問題、文化生詞和文化延伸五個部分,讓學習者能夠達成有效的學習與複習之目標。

    本研究以德懷術問卷進行三次的問卷調查,邀請了五位曾使用國際化教材或擁有多樣華語教學經驗的華語教師評估教材。第一次的問卷調查是為了修訂評估教材的內容指標,第二次的問卷是根據第一次問卷的評估指標去評估修改後的教材,第三次的問卷則是為了確認第二次問卷中教師所提出來的問題是否解決。經過三次的德懷術問卷結果與教師們的意見,修改校正了四篇教材,改善了教材內的問題。由於馬華散文涵蓋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因此本研究以馬華散文為教材的基礎進行修改,發展成適合二語學習者的華語教材。這四篇教材分別為:<偷葬禮的男孩>、<砂朥越的長屋>、<峇峇漫談>和<拉子婦>。這四篇教材包含了多元文化的題材,希望學習者在學習語言之際,能夠透過課堂上師生或是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達成認識各族文化之目的,減少因文化隔閡而產生的摩擦。希望本研究能對未來馬來西亞華文教材的編制上有所助益,幫助馬來西亞日漸增多的華文學習者,讓他們不會因教材的匱乏而放棄學習華文。
    Abstra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while learning a language, you can als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the language. Malaysian Chinese Literature is various cultures who interpret by a group of Malaysian Chinese from their own perspective and it contains drama, poetry, prose and novels. There are a group of authors who use texts to introduce Malaysia`s unique cultural and objects to people, using Malaysian Chinese article to introduce the beauty of Malaysia. At the same time, Malaysian Chinese article contains different cultures of various races, so it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Malaysia is a multi-racial country, but how many Malaysians are really understand various ethnic cultures of Malaysia? Malaysian aborigines, Baba Nyonya and Chinese has its own raci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t will produce cultural gaps and conflicts when we don’t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the rac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cultures for each other, to achieve harmony between races.

    The Malaysian government has published a set of dwilanguage textbooks for non-Chines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However, the number of non-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ho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has not had formal Chinese textbook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uses content analysis to understand Malaysia`s education system, sorting suitable country-specific teaching materials compilation principles, and use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Malaysian Chinese Literature as a supplement to desig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with Malaysia cul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re is a deficiency of Chinese dwi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in Malaysia, and there is no systematic teaching material based on multiculturalism of Malaysia.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self-compile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s targeted at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grade learners. Each teaching materials covers five parts who include words, grammar, extension questions of text content, cultural words and cultural extension, so that learners can achieve effective learning and review goals.

    In this study, three questionnaire surveys were conducted with virtue-based measurement, five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who had used internat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or had a variety of chinese teaching experience were invite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first questionnaire was to revise the content indicators of the evaluation materials, the second questionnaire was to evaluate the adapted teaching material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the first questionnaire, and the third questionnaire was to confirm whether the problem of content who found in the second questionnaire was solved. After three times of the results of the virtue questionnaire and the opinions of the teachers, four teaching materials were revised and corrected, 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s were improved.

    Malaysian Chinese articles cover diverse of ethnic cultures, this research is adapted from Malaysian Chinese articles a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eveloped into a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suitable for dwilanguage learners. The four teaching material include: &quot;The Boy Who Stole the Funeral&quot;, &quot;The Long House in Sarawak&quot;, &quot;Baba Talk&quot; and &quot;La Zi Fu&quot;. Each teaching material contain multicultural themes, and hoped that when learners are learning languages, they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s of various ethnic races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r student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nd reduce the cultural gaps and conflict. It is hoped that this research will be helpful to the compilation of Malaysia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in the future and help Malaysia`s chinese learners so that they will not give up learning chinese due to the lack of textbooks.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方修(1975)。馬華新文學史稿。新加坡:世界書局。
    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英(2016)。馬來西亞初級漢語教材研究。河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河北省。
    王康進(2011)。大馬華文教育的新景觀:華小非華裔學生現況分析。華僑華人研究, 1,119-149。
    石崎麗蓉(2018)。國別化華語教材設計-以《大宅們》、《大稻埕》二部電影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應用華文文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任遠(1994)。對外漢語教學法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語言教學與研究,2,90-102。
    任鍵忠(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科技領域-資訊科技科課程學習表現應具備能力指標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全國行動理事會(1969)。全國行動理事會報告書:五一三悲劇。吉隆坡:全國行動理事會。
    何芳(2014)。論對外漢語國別化教材的文化尊重問題。黑龍江高教研究,5,156-157.
    何芳(2014)。關於漢語國際教育國別化教材幾個問題的探析。漢語國際教育研究, 6,91-97。
    何保倫(2013)。馬來西亞獨中華文課本馬華文學教材編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台北。
    何寶璋、羅雲(2012)。非目的語環境華語國別教材編撰的思考、設計與實施。華語文教學研究,3,31-46。
    吳昱錡(2016)。日本大學初級華語教材分析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英成、羅慶銘(2011)。新加坡漢語文化教材設計的沿革與反思。國際漢語,1,39-45。
    吳雅玲(2001)。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教育研究,9,頁297-306。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世界漢語教學,3,207。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五)。世界漢語教學,3,206-219。
    宋婧婧(2006)。馬來西亞獨中教材《華文》:文化傳承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海外華文 教育,1,44-50。
    李文潔(2019 年7 月 2 日)。大馬13官員來台學華語體驗傳統文化與自由民主【台灣英文新聞】。取自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736722
    李亦園(2013)。中研院學人文庫:文化與修養。臺北市:九州出版社。
    李如龍、於海闊(2012)。關於漢語國際教育國別化教材幾個問題的探析。民族教育研究,6,91-97。
    李思慧(2012)。馬來西亞國小華語教材字詞文化對比分析。中山大學碩士論文,廣東省。
    李泉(2004)。論對外漢語教材的針對性。世界漢語教學,2,49-57。
    李泉(2005)。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李泉(2007)。論對外漢語教材的實用性。語言教學與研究,3,28-35。
    李麗(2014)。當代文學與對外漢語文化教學。集寧師範學院學報,36(3),1-6。

    步延新(2016)。馬來西亞華語教材句型分析——以《一年級華文》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3,28-34。
    林建國(1993)。異形。中外文學,3,72-91。
    林振春(1992)。德惠法。民意月刊,169,82-101。
    林國安(2006年11月)。馬華文學作品編選獨中《華文》課文的語言文字規範問題。「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發表之論文,福建省廈門大學。
    邱苑妮(2007)。死亡的深情凝眸,存在的斲傷與眷念——論馬華作家方路微型小說《挽歌》的死亡意識。世界華文文學論壇,4,9-11。
    邱瓊玉(2018年05月13日)。市教大蘋果傳情 夾夾樂爆笑。聯合新聞網。取自 http://udn.com/NEWS/ main.html
    金進(2010)。文字鬼魅·殖民書寫·紅樓筆法。華文文學,96,48-53。
    段范芳安(2014)。專業華文文國別化旅遊教材設計研究—以越南觀光導遊為例。中原大學應用華文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
    胡春豔(2012)。抗爭與妥協:馬來西亞華社對華族母語教育政策制定的影響。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孫子涵(2018)。國別化華文教材編纂──以德國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華文教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涂文暉(2004)。論對外漢語教育中的文學教學。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7(6),42-44。
    翁志宗、李麗玲、葉玉賢、林佳穎(2011)。東亞暨華人區域義務教育政策之研究─馬來西亞義務教育政策之研究期末報告。國家教育研究院(編號:NAER-99-24-C-1-01-05-1-06)。
    馬來西亞統計局(2019)。馬來西亞各種族人口比例【原始數據】。取自http://pqi.stats.gov.my/searchBI.php?tahun=2019&kodData=2&kodJadual=1
    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課程總綱草案【課綱】,董教總獨中工委會統一課程委員會2 稿(2019 年 3月 17 日)。
    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和國民型中學校長理事會(2010)。2010年國民型中學華文班概況。取自http://web.jiaozong.org.my/doc/2010/rnr/2010smjk_survey.pdf
    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2018)。馬來西亞華文獨中教育藍圖。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文獨中教育藍圖專案小組。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課程局編(2009)。華文(初一上冊)。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課程局編(2009)。華文(初一下冊)。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課程局編(2009)。華文(初二上冊)。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課程局編(2009)。華文(初二下冊)。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課程局編(2009)。華文(初三上冊)。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課程局編(2009)。華文(初三下冊)。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課程局編(2011)。華文(高一上冊)。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課程局編(2011)。華文(高一下冊)。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課程局編(2011)。華文(高二上冊)。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課程局編(2011)。華文(高二下冊)。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課程局編(2011)。華文(高三上冊)。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課程局編(2011)。華文(高三下冊)。加影: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19年10月24日)【yahoo新聞】。馬來西亞吉打州官員首次來台學華語遊台灣。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E9%A6%AC%E4%BE%86%E8%A5%BF%E4%BA%9E%E5%90%89%E6%89%93%E5%B7%9E%E5%AE%98%E5%93%A1%E9%A6%96%E6%AC%A1%E4%BE%86%E8%87%BA-%E5%AD%B8%E8%8F%AF%E8%AA%9E%E9%81%8A%E8%87%BA%E7%81%A3-072831889.html
    崔永華(1997)。對外漢語教學雪珂概說。中國文化研究,1,111。
    張秀雄(2004)。多元文化教育VS.公民教育。公民訓育學報,15,37-60。
    張莉萍(2012)。對應於歐洲共同架構的華語詞彙量。華語文教學研究,9(2),77-96。
    張曉麗(2016)。印尼國別化職場華文教材設計研究。中原大學應用華文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
    張錦忠(2009)。關於馬華文學。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
    梁放(2002)。遠山夢回。北京:文化藝術。
    許雲樵(1961)。南洋史。新加坡:世界書局。
    連樹聲(譯)(2005)。原始文化(原作者:Edward Burnett Tylor)。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871)
    陳大為(2008)。消逝中的婆羅洲——砂華散文場所精神之建構。台北大學中文學報,5,273-294。
    陳大為(2009)。風格的煉成:亞洲華文文學論集。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陳坤德(2006)。德懷術在研究上之應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市。
    曾慶豹(2001)。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困境與出發。台北:財團法人海華文教基金會。
    曾鬱嘉(2018)。馬來西亞華文中學教材之中華文化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舒兆民(2010)。華語文教學講義。台北:新學林。
    黃政傑(1985)。教育與進步。台北:文景。
    黃美琪(2014)。馬來西亞獨立中學與國民中學華人文化教育調查研究—以寬柔獨立中學和斯禮拉末國中為例。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黃慧敏(2004)。新馬峇峇文學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黃錦樹(2006)。文與魂與體:論現代中國性。台北:麥田。
    黃薰萱(2011)。鍾怡雯《野半島》之詞彙及其在華語文教學的應用--以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教材為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楊松年(1982)。新馬華文文學論集。新加坡:南洋商報。
    楊松年(2001)。戰前新馬文學本地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出版社。
    楊建生、王海清、鄭鳳惜(2010)。馬來西亞瑪拉工藝大學漢語教材的需求分析和編寫原則。國際漢語學報,2010,240-250.。
    楊培根(譯)(2007)。1969年大馬種族暴亂513解密文件(原作者:柯嘉遜)。馬來西亞:人民之聲。(原著出版年:2007)
    楊慶華(1995)。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初步構想──在全國對外漢語教學基礎漢語推薦教材問題討論會上的發言。語言教學與研究,4,4-7。
    董恕明(2011)。有無之間——現代文學在華語文教學上的應用。載於周慶華(主編),後全球化時代的語文教學,57-81。
    董總資料與檔案局(2018)。2018年工作報告書<2006年-2018年全國華文獨立中學學生人數>。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廖倚萱(2019)。商務華文教材評估指標發展研究。中原大學應用華文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系統。(系統編號U0017-0508201923082300)
    趙金銘(1998)。論對外漢語教材評估。語言教學與研究,3,4-61。
    趙賢州(1988)。建國以來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報告。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劉建基(譯)(2003)。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原作者:Raymond Williams)。高雄:巨流圖書。(原著出版年代:1983)
    劉美慧、陳麗華(2000)。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花蓮師院學報,10,101-125。
    劉倩妏(2019)。沙巴華文文學研究(1950-2018年)。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珣、鄧恩明、劉社會(1982)。試談基礎漢語教科書的編寫原則。語言教學與研究,4,64-75。
    劉敏玲(2017)。馬來西亞獨中華文課本中本土素材編選的演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劉雲德(譯)(1989)。社會學(原作者:David Popenoe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71)
    劉樂寧(2010)。論漢語國別教材的適用性。國際漢語學報,2,14-21。
    歐用生(1991)。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229-254頁)。台北:師大書苑。P.229-254。
    歐用生(2003)。內容分析法及其在教科書研究上的應用。載於莊梅枝(主編),歐用生教授教科書之旅(149-168頁)。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鄭文龍(2008)。馬來西亞國民小學華語課程及教材的沿革研究。暨南大學碩士論文,廣東省。
    鄭良樹(2007)。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展簡史。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鄭通濤、方環海、張涵(2010)。國別化: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趨勢。海外華文教育,1,1-8。
    鄭雅玲(2019)。臺南市國民中學學務主任核心職能指標建構之研究。台灣首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黎天睦、張佔一(1983)。國對外漢語教學印象記。世界漢語教學,1,54-57。
    薑麗萍(2017)。論漢語教材編寫的教學實用性。國際漢語教育,1,20-24。
    謝文全(1978)。德懷術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今日教育,34,45-38。
    簡茂發、劉湘川(1993)。電腦會議式大慧法及其在教育上之應用。資訊與教育研究雜誌,35,6-11。
    顏元叔(1976)。評拉子婦。大學雜誌,11,7-9。
    蘇琦、李柏令(2015)。海外漢語教材編寫的實踐性研究——以馬來西亞瑪拉工藝大學《會話華語1》為例。現代語文,12,108-110。
    鐘怡雯(2006)。沉浸在雨水或淚水裡的魚——感傷主義者方路。中國現代文學,9,73-86。
    二、外文文獻
    A.L. Kroeber and Clyde Kluckhohn (1952).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Cambridge, Mass.: Peabody Museum of American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 Harvard Univ.
    Banks, J. A. (198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ols. Banks & Banks, 2, 26.
    Banks, J. A. (1993). Approaches to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reform. In J. A. Banks, & C. 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pp.195-214). Boston, MA: Allyn & Bacon.
    Chong, S. L (2007). Sekolah Menengah Jenis Kebangsaan di Semanjung Malaysia:Satu Kajian ke atas Status, Identiti dan Cabaran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Malaysia, Kuala Lumpur.
    Delbecq, A. L. (1975). Group technique for program planning: A guide to nominal group and Delphi process.NJ.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Education Act (1952).(「1952年教育法令」)
    Education Act (1957).(「1957年教育法令」)
    Education Act (1961).(「1961年教育法令」)
    Federation of Malaya (1951).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Malay Education. Kuala Lumpur: K.L. Government Press.
    Gollnick, D. M. (1980).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Viewpoints. Teaching and Learning, 56, 1-17.
    John, Slimming (1969). Malaysia Dealth of Democracy. London: Fohn Murray.
    Linstone, H. A., & Turoff, M. (1975).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Lynch, J. (198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Global Society. Exeter. England: BPCC Wheatons.
    Lynch. J. (1983). The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London: Batsford Aca-demit and Bduc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Malaysia(2021年9月28日)。Kurikulum Standard Sekolah Menengah (KSSM)。取自http://bpk.moe.gov.my/index.php/terbitan-bpk/kurikulum-sekolah-menengah/category/10-kssm
    Registration of Schools Ordinance (1920). (「1920年學校註冊法令」)
    Report of A Mission Invited by the Federation Government to Study the Problem of 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nese in Malaya:Chinese Schools and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Malayans(1951) (Feng-Wu Report))(《芬吳報告書》).Kuala Lumpur: Government Press.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Malay Education (1951) (Barnes Report) (《巴恩報告書》). Kuala Lumpur: Government Press,1951.
    Report of the Education Committee (1956) (Razak Report) (《拉薩報告書》). Kuala Lumpur: Goverment Press.
    Report of the Education Review Committee (1960) (Talib Report )(《達立報告書》).Kuala Lumpur: Government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華語文教學碩博士學位學程
    10616101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161016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200238
    显示于类别:[華語文教學博/碩士學位學程]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1601.pdf6358KbAdobe PDF20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