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895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56/144643 (79%)
造访人次 : 51733984      在线人数 : 56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8957


    题名: 優勢觀點運用於緩起訴藥癮團體處遇
    A Study on Group Work of Drug Addiction with Deferred Prosecution by Using Strength Perspective
    作者: 林可欣
    Lin, Ko-Hsin
    贡献者: 宋麗玉
    林可欣
    Lin, Ko-Hsin
    关键词: 優勢觀點
    復元
    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
    非法藥物使用者
    團體工作
    Strength perspective
    Recovery
    Deferred prosecution
    Illicit drug user
    Group work
    日期: 2021
    上传时间: 2022-02-10 13:11:07 (UTC+8)
    摘要: 本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由地方檢察署轉介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之非法藥物使用者,至中部某區域醫院參與緩起訴戒癮療程。共招募十位,每位藥物使用者皆參與12次的優勢觀點團體工作。
    資料蒐集方式為量化、質化並行,以增強權能量表、貝克憂鬱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在團體前、中、後期施測。並以團體歷程記錄表、團體結束後個別深度訪談方式進行研究結果分析。
    本研究整理出結論如下:
    1.團體成員透過優勢觀點團體看見個人及團體的優勢,讓成員重新看待使用藥物的行為,以提升自我感及希望感,並建構團體外正向的人際網絡關係。
    2.優勢觀點共融於每位藥物使用者,能提高團體出席率,對自我的揭露程度高,團體投入度及凝聚力更佳。
    3.優勢觀點團體幫助藥物使用者往復元之路邁進,看見全人的復元狀況。
    4.本研究團體對於藥物使用者的情緒議題、對生活滿意程度,未具有顯著影響性,可再搭配優點個案管理方式,持續進行處遇工作。
    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藥物戒治實務工作上的建議,包含優點評量的運用時機、從團體工作延伸至個案及家庭工作、強化與地方毒品防制中心聯繫等,提供未來相關研究及實務工作之參考。
    The study conducts strengths based group work with ten people, who were illicit drug users and the case of deferred prosecution forc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drug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referral of District Prosecutors Office, by purposive sampling. Each participant fulfilled the treatment at a regional hospital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aiwan and completed the strengths based group work 12 times in total.
    Based on the Empowerment Scal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we combine quantitative with qualitative to do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fill in these questionnaire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group work.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Group Member can find advantage of himself (or herself) or group through strengths based group work. They will revise the perspective of using drugs, enhance the self-awareness and hope. Eventually, they can build the positi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utside of the group as well.
    2.Illicit drug users had a great feeling of the communion between himself (or herself) and strengths perspective. This approach can increase attendance, highly self-disclosure, and enhance the involvement and cohesion.
    3.The strengths based group activities help participant stepping forward to recover himself (or herself), that is whole person recovery.
    4.Participant can follow up this treatment with the case management when this treatment does no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to the case about the emotional issues and life satisfaction.
    We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actice of drug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Such as (1) when to practice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2) how to extend to case and his (or her) family from group; (3) how to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with local drug abuse prevention center. All these can be reference for practitioner and future stud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2013)。合計出版社。
    江振亨(1999)。認知行為團體療法對濫用葯物者輔導成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振亨、黃秀瑄、林瑞欽(2006)。男性安非他命濫用者之性格特質、用藥非理性信念、用藥渴求與復發意向之研究。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7期,頁35-80。
    朱群芳(2018)。正念心理學對於毒品處遇應用之探討。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 專刊。第20期,頁24-33。
    宋麗玉(2006)。增強權能量表之發展與驗證。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10卷,第2期,頁49-86。
    宋麗玉、施教裕、顏玉如、張錦麗(2006)。優點個案管理模式之介紹與運用於受暴婦女之評估結果。社區發展季刊,113期,頁143-160。
    宋麗玉、施教裕(2009)。優勢觀點-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宋麗玉、施教裕(2010)。復元與優勢觀點之理論內涵與實踐成效:臺灣經驗之呈現。社會科學論叢。第4卷2期,頁2-34。
    宋麗玉、曾華源、施教裕、鄭麗珍(2012)。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洪葉出版社。
    宋麗玉等(2018)。優勢觀點與社會工作實務-邁向復元之路。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束連文(2016)。物質濫用與成癮概念。物質濫用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巨流出版社。
    束連文、王思樺(2016)。物質濫用的防治政策與防治網絡。物質濫用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巨流出版社。
    吳慧菁、賴擁連、胡淳茹、李思賢(2018)。工作認同、助人態度、與工作滿意度相關探討:毒品危害防制中心之個案管理師為例。藥物濫用防制第3卷第3期,頁1-32。
    李思賢(2008)。減少傷害緣起與思維:以美沙冬療法做為防制愛滋感染、減少犯罪與海洛因戒治之策略。法務部。頁1-20。
    李思賢(2011)。毒品減害措施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
    李素卿譯(1997)。上癮行為導論。五南圖書出版社。
    林家如、蔡明哲、王雅齡、洪楹佳、蔡宇涵、蔡孟璋(2019)。運用 CBT 於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緩起訴個案之經驗探討。藥物濫用防制,第4卷第4期,頁57-68。
    林明傑(2011)。矯正社會工作與諮商:犯罪防治的有效要素。華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柯雨瑞(2006)。百年來台灣毒品刑事政策變遷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胡幼慧主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高淑宜、劉明倫譯(2003)。「BRENDA取向」戒癮手冊:結合藥物與心理社會治療。心理出版社。
    徐于婷(2013)。單親家庭親子優勢團體-親子互動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凱翔(2017)。長期服用類鴉片止痛劑治療疼痛之誤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局管制藥品簡訊,71期,頁4-6。
    陳姿廷(2013)。運用優勢觀點於家屬團體之經驗分享-以北部某醫院精神科日間病房為例。中華團體心理治療。第19卷4期,頁27-44。
    陳依翔(2018)。「優勢觀點團體」對軍校新生增強權能成效之研究。復興崗學報。第112期,頁191-219。
    陳瑞、周桂如(2002)。團體凝聚力。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1卷1期,頁23-28。
    張淑菁(2013)。優勢觀點團體工作運用於酒癮患者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貴蘭(2007)。苗栗縣客家籍受虐婦女復元之初探:優勢觀點團體工作之運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千哲、陳為堅、陳喬琪、楊添圍(2017)。甲基安非他命導致的身體和精神傷 害及死亡。台灣法醫學誌。第9卷第1期。
    郭國禎、駱芳美(2013)。希望諮商團體對女性藥物濫用者戒癮希望感、認知與行為改變與自我尊重之影響。輔導與諮商學報。第35卷1期,頁31-56。
    曾靖紜(2013)。探討認知行為治療對緩起訴藥癮個案之影響。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月娥(2007)。優勢觀點團體工作運用於暴力循環中婦女復元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旭、文浩楷(2013)。如何善用動機式晤談法處理戒毒者的試探行為。2013 年全國藥物濫用防治研討會。
    鈕文英(2013)。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心理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之修訂內涵。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2013期,頁1-14。
    廖育瑋(2019)。以病人為核心的毒品處遇策略。全球科技管理與教育期刊。
    廖定烈、鄭若瑟、吳文正、黃正誼、陳保中(2013)。物質成癮及治療:國內臨床服務的十年近展。家庭醫學與基礎醫療,28卷11期,頁299-304。
    劉依玫(2007)。以優勢觀點為基礎之親子冒險團體歷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劉俊良、陳意文(2019)。藥物濫用戒治成功者復原力敘事研究。藥物濫用防治。 第4卷第2期。
    蔡杰伶(2010)。優勢觀點為基礎之探索教育團體對感化教育少年增強權能的成效。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學貞(2005)。藥物成癮者的自我概念、世界觀及心癮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
    蔡震邦、鍾孟惠(2019)。家庭系統保護因子對於成年藥癮者復原歷程作用之探討。矯政期刊。第8卷第2期。
    歐吉桐、黃耀興、林曉卿譯(2009)。物質濫用的團體治療 改變階段的治療手冊。心理出版社。
    蔡佩真(2016)。藥癮與社工:社會工作者的職責、處遇與反思。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0期,頁1-29。
    蔡佩真(2019)。藥癮康復者復元評估及社會復歸之相關性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6期,頁57-85。
    蔡田木、吳慧菁、賴擁連、束連文(2018)。我國附命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機制與成效之檢討。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
    盧孟良、車先蕙、張尚文、沈武典(2002)。中文版貝克憂鬱量表第二版之信度與效度。台灣精神醫療,第16卷第4期,頁301-309。
    謝菊英、蔡春美、管少彬譯(2007)。挑戰成癮觀點:減害治療模式。張老師文化出版社。
    藍佩嘉(2012)。質性個案研究:紮根理論與延伸個案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編,頁61-91。台北:東華。
    蘇悅中(2016)。物質濫用戒癮者的社區復健模式。物質濫用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巨流出版社。
    衛福部(2015)。藥物成癮與精神健康。衛福部委託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編製。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9)。108年度藥物濫用防制指引。
    衛生署(2012)。鴉片類成癮物質替代治療臨床指引。

    二、網路資料
    江振亨 (2009)。國際藥癮治療模式暨臺灣高雄戒治所專業戒癮處遇理念與手冊。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委託計畫。取自:https://blog.xuite.net/chenhenger/twblog/157245926
    林耿立(2009)。成癮治療的新選擇。取自:https://heartware.wordpress.com/category/%E8%97%A5%E7%89%A9%E6%88%92%E6%B2%BB/
    陳玟如(2018)。不只戒癮,更要重建藥癮者的生活:什麼是復元觀點。取自: https://www.tahr.org.tw/news/2262
    黃三原(2018)。從醫療觀點看:興新毒品成癮及預防措施。台灣成癮協會。取自: https://www.cprc.moj.gov.tw/media/9052/8121815383210.pdf?mediaDL=true
    蔡震邦(2008)。心理輔導專區四:藥物濫用者的認知行為治療,取自: https://www.ksb.moj.gov.tw/333091/333123/333126/587474/post(資料最後更新日期:2020.3.4)
    蔡震邦(2008)。心理輔導專區四:藥物濫用者的認知行為治療。取自: https://www.ksb.moj.gov.tw/333091/333123/333126/587474/post(資料最後更新日期:2020.3.4)
    草屯療養院。成癮者治療性社區茄荖山莊。取自:https://www.ttpc.mohw.gov.tw/?aid=52&pid=130&page_name=detail&iid=220
    新店戒治所(2019)。受戒治人處遇流程。取自: https://www.sdb.moj.gov.tw/315071/315121/315122/577974/post(資料最後更新日期:2019.9.10)
    法務部(2021)。修正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第二期110-113年)(核定本)。取自:https://antidrug.moj.gov.tw/lp-7-1-xCat-02.html
    法務部(2019)。立法院(今)日三讀通過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部份條文修正,積極守護國人免於毒品犯罪之危害。取自: https://www.moj.gov.tw/cp-21-124579-6e785-001.html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2008)。何謂美沙冬替代療法服務?取自: https://www.kln.mohw.gov.tw/?aid=503&pid=0&page_name=detail&iid=105
    衛生福利部(2019)。 108-110 年度 「建置整合性藥癮醫療示範中心先期試辦計畫」 第二次公開徵求說明書。取自: 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132-47431-107.html
    衛生福利部(2019)。109年度藥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取自: 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097-50627-107.html
    衛生福利部(2019)。108-110年度藥癮治療性社區服務模式多元發展計畫」。取自: https://www.mohw.gov.tw/cp-18-47582-1.html
    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2019)。戒除藥癮從減少傷害開始。取自: https://www.lourdes.org.tw/OnePage.aspx?tid=365

    三、英文部分
    Berg, J. A. (2016). Strengths-based treatment of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729.
    Cheon, J. W. (2008). Best Practices in Community-Based Prevention for Youth Substance Reduction: Towards Strengths-Based Positive Development Policy.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36(6): 761-779.
    Harris, N., Brazeau, J., Clarkson, A., Brownlee,K. & Rawana, E. P. (2012). Adolescents` Perspectives on Strengths-Based Group Work and Group Cohesion in Residential Treatment for Substance Abuse. Journa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the Addictions, 12(4): 333-347.
    Katherine van Wormer & Diane Rae Davis (2008). Addiction treatment : a strengths perspective. 2nd ed.
    Rapp, R. C. (2007).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Proving “My Strengths” and “It Works”. Soc Work. 52(2): 185–186.
    Rapp, R. C., Siegal, H. A., & Fisher, J. H. (1992). A Strengths-Based Model of Case Management/Advocacy: Adapting a Mental Health Model To Practice Work With Persons Who Have Substance Abuse Problems. In Progress and Issues in Case Management, 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Research Monograph 127.
    Redko, C., Rapp, R. C., Elms, C., Snyder, M., & Carlson, R. G. (2007). Understanding the Working Alliance Between Persons with Substance Abuse Problems and Strengths-Based Case Managers. Journal of Psychoactive Drugs, 39(3): 241–25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
    10026401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264018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200033
    显示于类别:[社會工作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401801.pdf2228KbAdobe PDF21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