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58960      Online Users : 117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38014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8014


    Title: 論美國憲法財產權之本質、保障與限制-兼論我國相關理論發展與釋憲實務
    On the Essence, Guarantee and Limit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in the U.S. Constitution Concurrently-On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theories and the practice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in our country
    Authors: 鍾瑞楷
    Chung, Jui-Kai
    Contributors: 廖元豪
    鍾瑞楷
    Chung, Jui-Kai
    Keywords: 財產權本質
    財產權保障
    財產權限制
    財產權重新分配
    自然法
    天賦人權
    實證法
    現狀中立
    自由放任經濟理論
    憲法革命
    新財產
    社會福利
    最寬鬆的合理關聯審查基準
    特別犧牲
    應忍受之社會義務
    占有準徵收
    管制性徵收
    本質性徵收
    永久物理上占有測試
    喪失全部經濟上價值測試
    分類規則
    個案事實權衡測試
    價值減少測試
    財產權哲學理論
    功利主義
    正義論
    效率收益
    士氣低落成本
    解決成本
    競租行為
    警察權
    正當(法律)程序
    甘苦共嚐理論
    受通知權
    聽證權
    Date: 2021
    Issue Date: 2021-12-01 14:39:45 (UTC+8)
    Abstract: 摘要
      
      財產權對個人、社會乃至國家的生存及發展重要性是不言可喻的。法制上所以要設計財產權,目的在明確規範財產、財產所有人及非所有人(特別是政府)三邊間的權利義務關係。但對於財產權應受保障或限制的程度、限制應否給予補償,我國學界及實務始終都未有一具體明確標準,雖然已提出特別犧牲理論及應忍受社會義務作為判斷標準,不過因標準過於抽象,故實務可操作性不高。為期解決此一問題,本文從財產權本質出發對相關議題進行一系列探討,而在研究方法上,是以對相關議題討論已有百年經驗的美國實務及財產權哲學理論為主軸進行分析,再將分析結果,經適當轉換融入我國法制,協助釐清爭點。
      財產權本質為自然形成或法律創造,是討論財產權的最根本議題,因在自然狀態下,並無法產生穩定、安全而可執行的財產權秩序,故本文認為原則上財產權係由法律創造,因此創造財產權的政府,若出於公益目的對財產權重新為資源分配,自享有較高的裁量權,相對地司法對政府財產權管制立法,則應採取最寬鬆的合理關聯性審查基準。不過容許政府享有財產權重新分配的高度裁量權,並非使其得恣意分配及對財產權受限制之人不予補償,否則財產權保障制度也將失去存在意義。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1937年的憲法革命後,即將財產權保障的重點,由宣告造成財產權重新分配的立法違憲,轉向應否對財產權受限制之人提供補償,並在實務上發展出永久物理上占有測試、喪失全部經濟上價值測試、個案事實權衡測試及價值減損測試等以為補償標準。適用前兩種測試法則只要事實該當,財產權受限制之人即可獲得補償,故主張財產權保障的保守派大法官較傾向以前二種法則判斷應否補償,反之,適用後兩種法則將大幅降低財產權受限制之人獲得補償之機率,故主張讓政府管制有更大空間的自由派大法官則較傾向以後兩種法則來判斷應否補償。而本文認為上開美國實務所發展出的測試法則,由於在個案上較具可操作性,如以受財產權限制立法而減少經濟價值的比例,來決定應否補償,標準當較特別犧牲理論更為客觀具體,且財產權人最在意的也是財產權的交換價值是否受侵害,相關測試法則自可為我國參考。
      在財產權哲學理論上,本文將介紹Frank I. Michelman及Richard A. Epstein兩位大家的理論。Michelman理論以Bentham功利主義及John Rawls正義論為基礎,從社會效率及社會正義的角度,來討論國家應否為財產權限制及限制後應否補償的基準。Epstein的理論則以John Locke自然法天賦人權理論及其對民主政治程序高度不信任理論為基礎,採否定國家得為財產權限制的立場,即便國家仍為財產權限制,也應給予被限制人最大範圍內的補償。至於本文認為較合適可行的財產權理論,係以Michelman理論為主軸,並輔以Epstein對民主政治高度不信任理論,其主要內容框架為:當效率收益大於士氣低落成本時,足認對社會公益是利大於弊,可認政府得為財產權限制(再分配)的立法,而一旦該限制(再分配)造成被限制人或社會上其他人的士氣低落成本,政府即應對被限制之人予補償。
    最後,在我國司法實務上,財產權相對於其他基本權係適用最為寬鬆的違憲審查基準,也因此政府對於財產權之侵害或限制,往往較容易被視為合憲,財產權在如此劣勢下,如又不能要求政府在發動財產權剝奪或限制行為時,應恪守遵守正當程序審慎為之,並讓被剝奪或限制財產權人得參與該程序(民眾參與)提出異議,則憲法上有關財產權保障之規定,即係空言。因此,正當程序應是財產權最低度之保障。
    至於財產權保障實踐正當程序的實益在於:促使政府與財產權受侵害之人得在資訊充分揭露下進行有效溝通對話,將政府依錯誤事實做成決策的風險降低,避免事後因雙方矛盾且無互信,衍生後續訴訟程序或抗爭事件。而在方法論上,最完整的正當程序由美國法上經驗觀察,應是賦予財產權人受通知權及聽證權,故得以此為基準檢視我國有關財產權限制立法的相關程序。不過正當程序應遵守內容並非不具彈性,只要能確保上開實施正當程序的目的得以完全達成,正當程序在內容上及形式上自能有彈性調整空間。
    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單篇論述或期刊論文
    王服清,論財產權特別犧牲損失補償原則在行政救濟之實踐問題--無
     法律,無補償?興大法學14期,2013年11月。
    李震山,論「程序基本權」之建構與落實,行政程序法之檢討與傳播 
     行政之爭訟,臺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論文集(2003),2003年7月。
    李念祖,財產權利分配平等原則的憲法哲思,司法者的憲法(二), 
     第309頁,2013年1月,元照出版。
    李建良,行政法上損失補償制度之基本體系,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1
     卷第2期,1999年5月。
    李建良,都市更新的正當行政程序(上)-釋字第709號解釋,臺灣
     法學雜誌224期,2013年5月。
    李建良,都市更新的正當行政程序(中)-釋字第709號解釋,臺灣 
     法學雜誌228期,2013年7月。
    李建良,都市更新的正當行政程序(下)-釋字第709號解釋,臺灣
     法學雜誌229期,2013年8月。
    吳明孝,財產權與法律保留原則--山坡地開發許可法制之規範分析,
     臺灣法學雜誌306期,2016年10月。
    法治斌,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與其他權利之標準,人權保障與釋憲法
     制,月旦出版公司出版,1993年9月。
    法治斌,違憲司法審查之效力、拘束力、「表面張力」或「不自量力」?
     -美國法制之應然與實然,法治國家與表意自由,正典出版公司,
     2003年5月。
    林超駿,美國法上有關原意主義辯論之例示與啟示,超越繼受之憲法學-理想與現實,2006年8月初版,元照出版。
    林明鏘,都市更新的公共利益—兼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709號解釋,
     台灣法學雜誌第227期,2013年7月。
    林明鏘,財產權之特別犧牲與社會義務--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47
     號解釋,月旦裁判時報64期,2017年10月。
    林坤賢,從大法官釋字第732號解釋看土地徵收公平補償之若干問
     題,全國律師20卷2期,2016年2月。
    林清汶,都市更新法制趨勢--論公益與個人財產權衝突之權衡,月旦
     法學254期,2016年7月。
    張永健,土地徵收條例第三十條之徵收補償標準--綜論2000年後之 
     最高行政法院相關判決,中研院法學期刊6期,2010年3月。
    張永健,土地徵收補償之規範標準與實證評估,東吳法律學報22卷
     4期,2011年4月。
    張永健,臺灣徵收補償法制一甲子--三種不同制度,相同結果?臺灣
     法學雜誌218期,2013年2月。
    張永健,財產權的限制與補償:新理論分析框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
     刊30卷4期,2018年12月。
    張嘉尹,憲法、憲法變遷與憲法釋義學-對「部門憲法論述」的方法  
     論考察,部門憲法,元照出版,2006年1月初版。
    陳愛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中財產權概念之演變,憲法解釋之理
     論與實務,1998年6月。
    陳愛娥,公共設施保留地的指定與財產權保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
     10期,2000年5月
    陳仲嶙,徵收之憲法拘束,以「私用徵收」的違憲審查為中心,臺大
     法學論叢第40卷第3期,2011年9月。
    陳明燦,從財產權保障觀點論土地之使用限制與損失補償:兼評我國
     既成道路與公共設施保留地相關問題,中興法學第45期,1999年。
    陳明燦,土地徵收後處分方式法律問題分析--兼論司法院釋字第743
     號解釋,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27期,2017年4月。
    陳新民,論「憲法委託」之理論,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元
     照出版,2002年5版。
    陳新民,論「社會基本權利」,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元照
     出版,2002年5版。
    陳新民,憲法財產權保障之體系與公益徵收之概念,憲法基本權利之
     基本理論(上),元照出版,2002年5版。
    陳新民,財產權的限制與公益徵收之概念-美國法上之探討,憲法基
    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元照出版,2002年5版。
    許育典;凌赫,私有古蹟保存與財產權保障,臺灣法學雜誌309期,
     2016年12月。
    湯德宗,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行政程序法論,元照出版公司,2003
     年10月(2版)。
    湯德宗,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行政程序法論,元照出版公司,
     2005年2月(2版)。
    湯德宗,立法裁量之司法審查的憲法依據-違憲審查正當性理論初探,  
     違憲審查與動態平衡-權力分立新論(卷二),天宏出版社,2014
     年9月增訂4版。
    孫迺翊,年金改革、信賴保護原則與年金期待權之財產權保障--兼論
     不同職域年金制度之銜接,月旦法學268期,2017年9月。
    黃昭元,司法違憲審查的正當性爭議--理論基礎與方法論的初步檢討,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2卷第6期,2003年11月。
    黃昭元,憲法權利限制的司法審查標準:美國類型化多元標準模式的
     比較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3卷第3期,2004年5月。
    葉俊榮,環境行政的正當法律程序(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76),瀚
     蘆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11月。
    廖元豪,論共和主義的政治哲學對美國憲法思想基礎及實務的影響,
     憲政時代第20卷第3期,1995年1月。
    廖元豪,司法院大法官「法律違憲解釋」之研究-以第五屆、第六屆
     大法官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2000年6月。
    廖元豪,憲法訴訟法草案的幾點評析-從「活化憲法」的角度出發,
     月旦法學雜誌第149期,2007年10月。
    廖元豪,儀式性質的聽證權,聽證制度之理論、制度及實務,台灣行
     政法學會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論論文集,2008年。
    廖元豪,高深莫測,抑或亂中有序?--論現任大法官在基本權利案件
     中的「審查基準」,中研院法學期刊,2008年3月。
    廖元豪,美國憲法學對臺灣憲法實務與理論之影響-以方法論為重心,
     月旦法學教室100卷,2011年2月。
    廖元豪,政府可以違約嗎?-美國有關削減退休給付金憲法爭議之判
     決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85期,2019年2月。
    廖義男,土地徵收必要性之審查,法令月刊68卷11期,頁133-147,
     2017年11月。
    鄭錦鳳,論土地徵收條例第三條第十款之規定--「其他依法得徵收土
     地之事業」分析,財產法暨經濟法46期,2016年6月。
    蔡維音,財產權之保護內涵與釋義學結構,成大法學第11期,2006
     年6月。
    蔡震榮,台灣行政聽證制度執行狀況與效率評估,聽證制度之理論、
     制度及實務,台灣行政法學會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論論文集(2008)。
    戴秀雄,公用地役與財產權保障,臺灣法學雜誌227期,2013年7
     月。
    鍾瑞楷,憲法正當程序在財產權保障的實踐與檢討,全國律師,2020 
     年4月號。
    鍾瑞楷,論憲法財產權保障與應負社會義務之界限及競合-以美國聯
     邦最高法院判決為觀察核心,全國律師,2021年5月號。
    鍾瑞楷,財產權保障的起手式-論保障理論對保障內容的影響,以美
     國法為觀察核心,全國律師,2021年6月號。
    謝哲勝,準徵收之研究–以美國法之研究為中心,財產權專題研究
     (二),元照出版公司出版,1999年11月。
    謝哲勝,法律經濟學基礎理論之研究,財產權專題研究(三),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2002年3月。
    謝哲勝,土地使用管制法律之研究,財產權專題研究(三),元照出
     版公司總經銷,2002年3月。
    謝哲勝,不動產財產權的自由與限制,財產權專題研究(六),翰籚
     圖書出版公司總經銷,2008年11月。
    謝哲勝,憲法解釋對物權與土地法制發展的影響,財產權專題研究 
     (六),翰籚圖書出版公司總經銷,2008年11月。
    謝哲勝,準徵收理論的司法實踐--釋字第七四七號解釋評析,月旦法
     學266期,2017年7月。
    蘇永欽,財產權的保障與大法官解釋,違憲審查,學林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出版,1999年1月1版。
    蘇永欽,橫看成嶺側成峰-從個別社會部門整合憲法人權體系,部門 
     憲法,元照出版,2006年1月初版。
    蘇永欽,部門憲法-憲法釋義學的新路徑?,部門憲法,元照出版,
     2006年1月初版。
    蘇永欽,裁判憲法訴願?-德國和台灣違憲審查制度的選擇,法令月
     刊第58卷第3期,2007年3月。
    蘇永欽,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正芻議(上),月旦法學雜誌第
     156期,2008年5月。
    蘇永欽,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正芻議(下),月旦法學雜誌第
     157期,2008年6月。
    蘇永欽,立法不溯既往的憲法界線-真正和非真正溯及概念的釐清,
     月旦法學雜誌第284期,2019年1月。
    蘇永欽,大道以多歧亡羊-簡評憲法訴訟法,月旦法學雜誌第288期,
     2019年5月。
    蘇永欽,看不到護衛法治的決心-簡評釋字782號解釋,月旦裁判時 
     報第92期,2020年2月。

     二、書籍
    吳庚、陳淳文,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三民書局總經銷,2021年9月
     增訂7版。
    朱敬一、李念祖,基本人權,時報出版,2003年8月。
    李念祖,案例憲法III(下)人權保障的內容,三民書局總經銷, 
     2006年7月初版。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二),三民書局出版,1998年9月
     8版。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三民書局出版,1993年9月 
     6版。
    林明鏘,國土計畫法學研究,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2018年3月2 
     版。
    林明鏘,都更法學研究,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2018年6月初版。
    張永健,土地徵收補償-理論.實證.實務,元照出版公司出版,2014
     年3月初版。
    張永健,土地徵收與管制之補償-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公司出版,
     2020年6月初版。
    陳立夫,土地法研究(二),新學林出版,2011年6月初版。
    黃舒芃,什麼是法釋義學?以二次戰後德國憲法釋義學的發展為借鏡,
     臺灣大學出版,2020年8月初版。
    葉百修,從財產權保障觀點論公用徵收制度,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
    所博士論文,1988年11月。
    葉百修,損失補償法,新學林出版公司總經銷,2011年6月。
    葉百修,土地徵收法,三民書局總經銷,2016年6月初版。
    廖義男,土地法制度論集,元照出版公司,2015年1月。
    謝哲勝(主編),土地徵收法律與政策,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2016
    年4月初版。
    謝哲勝(主編),國土計畫法律與政策,元照出版公司總經銷,2016
    年7月初版。
    魏千峯,財產權之基本理論研究:以國家與人民之關係為限,國立政
    治大學博士論文,1999年。
    彭正元,財產權限制與徵收之區別-以美國法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7月。
    鄧煜祥,從財產權保障之觀點論土地使用管制與損失補償-美國法管
     制準徵收概念之引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貳、英文文獻
     一、單篇論述及期刊論文
    Alexander, Gregory S., The Social-Obligation Norm in American Property
    Law, 94 Cornell L. Rev. 745 (2009).
    Bird, Robert C., Reviving Necessity in Eminent Domain, 33 Harv. J. L. & Pub. Pol’y 239 (2010).
    Calabresi, Guido and Melamed, A. Douglas, Property Rules, Liability Rules, and Inalienability: One View of the Cathedral, 85 Harv. L. Rev. 1089 (1972).
    Chang, Yun-Chien, Economic Value or Fair Market Value: What Form of Takings Compensation is Efficient ?, 20 Sup. Ct. Econ. Rev. 35 (2013).
    Epstein, Richard. A., Takings: Descent and Resurrection, 1987 Sup. Ct. Rev. 1.(1987)
    Epstein, Richard A., Rent Control and the Theory of Efficient Regulation, 54 Brooklyn L. Rev. 741 (1988).
    Epstein, Richard. A., Property, Speech, and The Politics of Distrust, 59 U. Chi. L. Rev. 41 (1992).
    Epstein, Richard A., A Clear View of the Cathedral: The Dominance of Property Rules, 106 Yale L. Rev. 2091 (1996).
    Epstein, Richard A., Takings, Exclusivity and Speech: The Legacy of Pruneyard v Robins, 64 U. Chi. L. Rev. 21 (1997).
    Epstein, Richard A., Missed opportunities, good intentions: The takings decisions of justice Antonin Scalia, 6 Brit. J. Am. Legal Stud 111(2017).
    Eagle, Steven J., Property Rights after Horne, 10 N.Y.U. J. L. & Liberty 669 (2016).
    Friendly Henry J., Some Kind of Hearing, 123 U. Pa. L. Rev. 1267(1975).
    Fenste, Mark, The Takings Clause, Version 2005: The Legal Process of Constitutional Property Rights, 9 U. Pa. J. Const. L. 667 (2007).
    Farber, Daniel A., Murr v Wisconsin and the future of takings law, 2017 Sup. Ct. Rev 115 (2017).
    Gaba, Jeffrey M., John Locke and the Meaning of the Takings Clause, 72 Mo. L. Rev. 525 (2007).
    Huffman, James L., A Coherent Takings Theory at Last: Comments on Richard Epstein’s Takings: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Power of Eminent Domain, 17 Envtl. L. 153 (1986).
    Hart, John F., Colonial Land Use Law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Takings Doctrine, 109 Harv. L. Rev. 1252 (1996).
    Heller, Michael A. & Krier, James E., Deterrence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Law of Takings, 112 Harv. L. Rev. 997 (1999).
    Hudson, D. Zachary, Eminent Domain Due Process, 119 Yale L.J. 1280 (2010).
    Knetsch, Jack L. & Borcherding, Thomas E., Expropria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Basis for Compensation, 29 U. Toronto L. J. 237, 242-44 (1979).
    Kaplow, Louis,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Legal Transitions, 99 Harv. L. Rev. 509, (1986).
    Kmiec, Douglas W., The Coherence of the Natural Law of Property, 26 Val.
    U. L. Rev. 367 (1991).
    Kent, Michael B., Public pension reform and the takings clause, 4 Belmont L. Rev 1 (2017).
    Levmore, Saul, Just Compensation and Just Politics, 22 Conn. L. Rev. 285 (1990).
    Lunney, Glynn S., Jr., A Critical Reexamination of the Takings Jurisprudence, 90 Mich. L. Rev. 1892, 1954–63 (1992).
    LeDuc, André, Twilight of the Idols: Philosophy and the Constitutional
    Law of Takings, 10 Ala. C.R. & C. L. L. Rev. 201 (2019).
    McFarlane, Audrey G., Rebuilding the Public-Private City: Regulatory
    Taking’s Anti-Subordination Insights for Eminet Domain and Redevelopment, 42 Ind. L. Rev. 97 (2009).
    Michelman, Frank I., Property, Utility, and Fairness: Comments on the Ethical Foundations of “Just Compensation” Law, 80 Harv. L. Rev. 1165 (1967).
    Michelman, Frank I., Forward: On Protecting the Poor Through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 83 Harv. L. Rev. 7 (1969).
    Michelman Frank I., Property as a Constitutional Right, 38 Wash. & Lee L. Rev. 1097 (1981).
    Michelman, Frank I., Process and Property in Constitutional Theory, 30 Clev. St. L. Rev. 577 (1981).
    Michelman, Frank I. Possession vs. Distribution in the Constitutional Idea of Property, 72 Iowa L. Rev. 1319 (1987).
    Michelman, Frank I., Takings, 1987, 88 Colum. L. Rev. 1600 (1988).
    Mashaw, Jerry L., Administrative Due Process: The Quest for a Dignitary Theory, 61 B.U. L. Rev. 885 (1981).
    Merrill, Thomas W., The Economics of Public Use, 72 Cornell L. Rev. 61 (1986).
    Merrill, Thomas W., The Landscape of Constitutional Property, 86 Va. L. Rev. 885 (2000).
    Merrill, Thomas W., Anticipatory Remedies for Takings, 128 Harv. L. Rev. 1630 (2015).
    Pierce, Richard J., The Due Process Counterrevolution of the 1990S?, 96 Colum. L. Rev. 1973 (1996).
    Parkin, Jason, Dialogic due process,167 U. Pa. L. Rev. 1115 (2019).
    Reich, Charles A., The New Property, 73 Yale L. J. 733 (1964).
    Reich, Charles A., Individual Rights and Social Welfare, 74 Yale L. J. 1245 (1965).
    Rose, Mahon Reconstructed: Why the Takings Issue is Still a Muddle, 57 S. Cal. L. Rev. 561 (1984).
    Radin, Margaret Jane, The Liberal Conception of Property: Cross Currents in the Jurisprudence of Takings, 88 Colum. L. Rev. 1667 (1988).
    Sax, Joseph L., Takings and the Police Power, 74 Yale L.J. 36 (1964).
    Sax, Joseph L., Takings, Private Property, and Public Rights, 81 Yale L. J. 149 (1971).
    Sax, Joseph L., Takings, 53 U. Chi. L. Rev. 279 (1986) (book review).
    Stoebuck, William B., A General Theory of Eminent Domain, 47 Wash. L. Rev. 553 (1972).
    Symposium , Richard Epstein`s Takings: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Power of Eminent Domain, 41 U. Miami L. Rev. 1 (1986).
    Somin, lya, The Limits of Backlash: Assessing the Political Response to Kelo, 93 Minn. L. Rev. 2100 (2009).
    Sunstein, Cass R., In Memoriam: Justice Antonia Scalia, 130 Harv. L. Rev.22 (2016)

     二、書籍
    ACKERMAN, BRUCE A.,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CONSTITUTION (1977).
    ALEXANDER, GREGORY S. & PEALVER, EDUARDO M., AN INTRODUCTION TO PROPERTY THEORY (2012).
    BALKIN, JACK M. & SIEGEL, REVA B., THE CONSTITUTION IN 2020 (1st ed. 2016).
    CHOPER, JESSE H. ET AL, CONSTITUTION LAW: CASES – COMMENT -QUESTIONS (10th ed. 2006).
    DANA, DAVID A. & MERRILL, THOMAS W., PROPERTY: TAKINGS (2002).
    DUMBAULD, EDWARD, THE BILL OF RIGHTS AND WHAT IT MEADS TODAY 162 (2d ed. 1979).
    EPSTEIN, RICHARD A., TAKINGS: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POWER OF EMINENT DOMAIN (1985).
    EPSTEIN, RICHARD A., BARGAINING WITH THE STATE (1993).
    EPSTEIN, RICHARD A., DESIGN FOR LIBERTY (2011).
    EPSTEIN, RICHARD A., THE CLASSICAL LIBERAL CONSTITUTION: THE UNCERTAIN QUEST FOR LIMITED GOVERNMENT (2014).
    ELLICKSON, ROBERT C., ROSE, CAROL M., and ACKERMAN, BRUCE A., PERSPECTIVES ON PROPERTY LAW (3rd ed. 2002).
    FISCHEL, WILLIAM A., REGULATORY TAKINGS: LAW, ECONOMICS, AND POLITICS (1995).
    LIU, GOODWIN, KARLAN, PAMELA S. & SCHROEDER, CHRISTOPHER H., KEEPING FAITH WITH THE CONSTITUTION (2010).
    MACPHERSON, C.,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DIVIDUALISM: HOBBES TO LOCKE (1962).
    MASHAW, JERRY L., DUE PROCESS IN THE ADMINSTRATIVE STATE (1985).
    MICELI, THOMAS J., THE ECONOMICS THEORY OF EMINENT DOMAIN (2011).
    PERRY, MICHAEL J., THE CONSTITUTION IN THE COURT (1994).
    POSNER, RICHARD A.,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2011).
    RAWLS, JOHN, A THEORY OF JUSTICE (1971).
    RADIN, MARGARET JANE, REINTERPRETING PROPERTY(1993).
    STONE, GEOFFREY R., EPSTEIN, RICHARD A. AND SUNSTEIN, CASS R., THE BILL OF RIGHTS IN THE MODERN STATE (1992).
    SUNSTEIN, CASS R., THE PARTIAL CONSTITUTION (1993).
    SUNSTEIN, CASS R., THE SECOND BILL OF RIGHTS (2004).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065150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651506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733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50601.pdf9777KbAdobe PDF211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