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771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014/145046 (79%)
造訪人次 : 52067445      線上人數 : 57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7718


    題名: 中國大陸31條惠台政策執行與台商回饋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31 Taiwan-Benefiting Policies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 Feedback from Businessman of Taiwan
    作者: 陳維德
    CHEN, WEI-DE
    貢獻者: 魏艾
    WEI, AI
    陳維德
    CHEN, WEI-DE
    關鍵詞: 31項惠台政策
    軟實力
    融合發展
    台人同等待遇
    台商受益廣泛
    31 incentives
    Soft powe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qual treatment for businessmen of Taiwan
    The benefited for businessmen of Taiwan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2021-11-01 12:15:06 (UTC+8)
    摘要: 本論文從軟實力角度來看31項惠台措施的執行和影響面對大陸硬實力的威脅,延伸到軟實力交流層面,台灣各層面都無法否認面臨大陸的輸出與影響。筆者透過文獻蒐集與深度訪談進行研究。分別檢視大陸31項惠台措施對公部門與私部門影響與成效。,31項惠台措施的成效,公部門部分的討論主要探討大陸政府如何具體實踐,從政策核心思討想部分討論起,再討論惠台31條軟實力層面,最後看涉台單位的落實部分;在私部門則聚焦圍繞在31項惠台措施「三大特點」的範疇之上(同等待遇、量身訂製、受益廣泛),從這三大一特點進行訪談。簡言之,31項惠台政策是大陸政府單方面推行,是大陸政府企圖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具體實踐。大陸以「操之在我」的方式進行,運用各方面的軟實力角度下手,希望讓兩岸更邁向進一步融合發展的進程,但透過訪談可知,31項惠台政策要達達到前述目標有賴於地方政府的落實。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ft power, this thesis analyzes imple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31 incentives on Taiwan. Facing the threat of the mainland China`s hard power, and extending to the level of soft power exchange, it can not deny the mainland China`s export and influence. The author examines 31 incentives i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respectively, and stud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31 incentives from different social roles through literature collec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public sector part mainly discusses how the mainland China government practices, starting from the core idea part of the policy, then discusses the 31 incentives for soft power aspects, and finally looks at the implementation part of Taiwan related units. The private sector focused on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31 incentives (equal treatment, tailor-made and wide benefits), and conducted interviews from these three characteristics. In short, the 31 incentives for Taiwan are unilaterally implemented by mainland China and are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mainland China government in integra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Mainland China has carried out the policies in a way of "operating it on my own", showing all kinds of self-confident forces. It has used all aspects of soft power to make the two sides move towards the process of further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t the real focus is on implementation.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專書

    王超逸(2017)。《軟實力與文化力管理》。新北市:崧博出版。
    丘昌泰(2008)。《公共政策》。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靜宜譯,Joseph S. Nye(2017)。《權力大未來:軍事力、經濟力、網路力、巧實力的全球主導》。台北:天下文化。
    吳定(2006)。《公共政策辭典(第三版)》。台北:五南圖書。
    Joshua Kurlantzick(2014),《魅力攻勢:中國軟實力是如何改變世界?》。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學位論文

    李佳霓(2019)。〈從語藝批評觀點分析「惠台三十一項政策」之相關報導〉。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柏寬(2018)。〈中國大陸對台商推動「同等待遇」政策措施之研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
    洪祺玲(2017)。〈台灣青年上海創業熱:全球都會區生活型態與海派文化融合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陳冠宇(2020)。〈因地制宜:習近平時期中國大陸地方政府惠台政策內容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政宇(2019)。〈台灣媒體統獨立場對其呈現大陸對台政策之影響:以2018年「31條措施」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韋廷(2017)。〈就業創業區位選擇:台灣青年赴大陸意願實證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陳昱婷(2018)。〈台灣青年西進之政經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維(2015)。〈大陸對台青年學生交流政策及作為之轉變-太陽花學運的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耿聖淳(2016)。〈南台灣青年對中國大陸認知與就業發展〉。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潔安(2017)。〈北京市對台青年創業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政揚(2018)。〈由「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政策分析大陸對台灣青年統戰策略〉。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黃榮仁(2020)。〈台灣人赴大陸就業或創業意願與成功之決定因素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建明(2019)。〈大陸對台統戰策略之研究— 以習近平「對台31項政策」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耀頡(2019)。〈台灣青年赴外創業就業意願調查研究 —以中國大陸為例〉。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聿淳(2020) 。〈青年移動驅動力:台灣青年赴陸就學、創業、就業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顏立軒(2019)。〈台灣大學在校生的台灣認同對於其赴中國大陸就業意願之影響〉。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

    王貞威(2019)。〈新時代推進兩岸家人文化建構的思考〉,《現代台灣研究》,3,頁22-56。
    王健全(2018)。〈大格局大戰略因應對台31項措施〉,《經濟前瞻》,177,頁8-20。
    石正方(2020)。〈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概念界說與路徑選擇〉,《台灣研究集刊》,3,頁41-49。
    李典典(2018)。〈兩岸專家學者高度評價大陸“31條惠台措施”-“兩岸本是同胞,不必再分你我”〉,《台聲》,6,頁48-49。
    吳鳳嬌(2019)。〈大陸“31條措施”:多維價值、落實難點與實施策略〉,《現代台灣研究》,1,頁7-12。
    金克宇(2018)。〈大陸「對台31項措施」影響評析〉,《發展與前瞻學報》,20,頁55-84。
    林平(2012)。〈想像的階層流動:中國大陸台灣學生的就學就業分析〉,《中國大陸研究》,55(3),頁57-83。
    林瓊瀛(2018)。〈中國惠台措施對台灣人才的省思〉,《會計研究月刊》,391,頁97-101。
    周志懷(2019)。〈習近平的國家統一觀與對台工作論述的核心理論創見〉,《台海研究》,2,頁1-7。
    周志懷(2020)。〈論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及其深化路徑〉,《台灣研究集刊》,6,頁1-9。
    周麗華(2018)。〈對 “31 條惠台措施”的若干思考〉,《現代台灣研究》,5,頁7-12。
    侯亞寧(2018)。〈大陸惠台政策助力島內民眾“回歸心”〉,《台聲》,6,頁53-54。
    胡聲平(2009)。〈大陸的「軟實力」外交─大陸對非洲文化與經濟外交的分析〉,《亞太研究通訊》,7,頁71-99。
    陳先才(2014)。〈大陸對台政策的深意與誠意〉,《台聲》,6,頁37-38。
    陳先才、劉國深(2010)。〈兩岸社會一體化的理論架構與實現路徑〉,《台灣研究集刊》,4,頁34-42。
    陳育正、孫懋嘉、顧志文、林立偉(2020)。〈由社群媒體的觀點論習近平主政後對台統戰策略對台灣民眾的影響:以對台31項措施為例〉,《中國大陸研究》,63(2),頁111-150。
    陳曉曉、李鵬(2017)。〈台灣青年世代“兩岸觀”的內涵與特點分析〉,《太平洋學報》,25(2),頁71-87。
    郭偉展、陳先才(2017) 。〈台灣大學生社會政治心態的特徵、成因及因應策略研究—基於台灣 23 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分析〉,《台灣研究集刊》,3,頁17-26。
    修菁(2019)。〈如何擴大“31 條惠台措施”影響,給台青更多機會享受同等待遇-台聯建議舉辦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博覽會〉,《人民政協報》,2019/4 /13,第7版。
    高楊、孫萌萌(2018)。〈大陸對台“31 條”獲台灣多數人支持〉,《人民政協報》,2018 /3 /24,第6版。
    張潔(2020)。〈惠台新政的政策框架、價值意涵與治理成效初探—基於政策分析和微觀經濟要素的雙重視角〉,《台灣研究集刊》,5,頁37-45。
    張寶蓉、王貞威(2014) 。〈在大陸的台灣青年社會適應性與滿意度分析〉,《台灣研究集刊》,5,頁1-8。
    張寶蓉、劉國深、肖日葵、王貞威、吳樂楊(2014) 。〈在台灣高校就讀陸生社會適應性與滿意度研究〉,《台灣研究集刊》,4,頁1-10。
    單玉麗(2018)。〈台灣當局消極回應 “31 條惠台措施”的做法與動機評析〉,《現代台灣研究》,3,頁1-6。
    黃奕維(2018)。〈由大陸「對台31項措施」觀察其對台政策〉,《展望與探索》,16(4),頁27-39。
    楊晶華(2018)。〈“31條惠台措施”加速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統一論壇》,5,頁7-10。
    趙子龍、黃斯嫄、耿曙(2020)。〈政府就創業促進政策影響台生在大陸發展意願研究〉,《台灣研究》,4,頁31-46。
    鄧啟明、黃運城、楊夢霞(2018)。〈台灣青年大陸創業意願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於 855 份調查問卷〉,《台灣研究集刊》,4,頁31-37。
    潘兆民(2018)。〈中國大陸對台青年「融合發展」策略與挑戰〉,《展望與探索》,16(11),頁33-41。
    劉紅(2018)。〈台措施與台胞分享祖國大陸發展機遇〉,《統一論壇》,4,頁9-12。
    劉相平(2020)。〈習近平對台方略析論〉,《台灣研究集刊》,1,頁1-10。
    劉國深、芮 鵬(2019)。〈兩岸融合發展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台灣研究集刊》,4,頁1-9。
    劉國深、郭偉展(2021)。〈試論國家治理視角下的涉台公共政策體系構建〉,《廈門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263,頁77-78。
    劉澈元、陳澤光、王輝輝(2019)。〈身份認同視角下台灣青年赴大陸就業創業意願研究—基於對台灣8所大學的調查〉,《中國青年社會科學》,3,頁57-65。
    劉澈元、劉方舟、張晉山(2017)。〈期望與認知的錯位:台灣青年世代的“大陸印象”研究—基於對台灣四所高校 1030 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台灣研究集刊》,2,頁6-13。
    劉麗嬌(2018)。〈台灣媒體稱:惠台措施“磁吸效應”不可估量〉,《台聲》,6,頁50-51。
    賴偉文(2018)。〈中國大陸對台31項措施對台灣之人才磁吸效果〉,《經濟前瞻》,177,頁25-31。
    鍾富國(2020)。〈中國大陸吸引台灣創新創業能量的影響研析〉,《經濟前瞻》,187,頁65-69。
    魏艾(2018)。〈大陸31項惠台措施的政策意涵及其影響〉,《海峽評論》,328,頁38-41。
    蘇美祥(2020)。〈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內涵、難點與推進策略思考〉,《台灣研究集刊》,4,頁101-110。
    黨朝勝(2018a)。〈31條措施展示大陸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誠意與決心〉,《兩岸關系》,4,頁24-26。
    黨朝勝(2018b)。〈“三十一條”深深打動台灣青年心〉,《團結報》,2018 /9 /6,第3版。

    網路資料

    行政院,〈政院:四大面向及八大強台策略 務實因應中國大陸對台31項措施〉(2021.01.20):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70ea5798-56c6-4fbc-ba06-730ac87264df, accessed2021/1/20 
    行政院,〈政院:四大面向及八大強台策略 務實因應中國大陸對台31項措施〉(2021/1/20):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70ea5798-56c6-4fbc-ba06-730ac87264df
    行政院主計總處《「107 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統計結果」》(2019.12.17):https://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91217104242H1AK10HM.pdf,最後瀏覽日2020年3月28日。
    兩岸關係經濟化,牽動台灣政局走向《想想論壇》(2012.10.19):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207,最後瀏覽日2018年6月1日。國台辦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相關情況《國台辦》(2018.02.28):http://www.gwytb.gov.cn/wyly/201802/t20180228_11928563.htm最後瀏覽日2018年6月12日。
    張志軍:反服貿學運給我啟示」《中時電子報》(2014.04.11):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1000827-260102,最後瀏覽日2018年6月1日。
    習:建構兩岸和平發展框架《中時電子報》(2015.05.15):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5000367-260102最後瀏覽日2018年6月2日。
    習近平考察平潭 鼓勵發展兩岸區域合作新模式」《海峽飛虹》(2014.11.05):http://www.itaiwannews.cn/2014-11-5/c80a76a0-0bc4-f699-4ce4-32c7b77b3628.html最後瀏覽日2018年6月2日。
    惠台31措施對台衝擊 執政黨面對一大隱憂、三大警訊《遠見民意調查》(2018.03.14):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3280最後瀏覽日2018年6月12日。
    新華網。〈拆禮包劃重點 一圖梳理大陸最新31項惠台措施〉,http://www.xinhuanet.com/tw/2018-03/01/c_129820086.htm
    遠見雜誌,〈2019年台灣民心動向〉:(2021/1/20):https://gvsrc.cwgv.com.tw/articles/index/14177 。
    遠見雜誌,〈惠台31措施對台衝擊 執政黨面對一大隱憂、三大警訊〉:(2021.01,20):https://www.gvm.com.tw/article/43280, accessed2021/1/20

    英文文獻

    Chan, Steve(2005). “Is There a Power Transition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The Different Faces of National Power,” Asian Survey, 45(5), 687-701.
    Ding, Sheng(2008). “To Build A “Harmonious World”: China’s Soft Power Wielding in the Global South,”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13(2), 194-213.
    Ellis, R. Evan(2011). “Chinese Soft Power in Latin America,”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60(1), 85-91.
    Jirik, J.(2016). “CCTV News and Soft Pow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0, 3536–3553.
    Kurlantzick, Joshua (2007). “Charm Offensive: How China`s Soft Power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 Yale University Press.
    Lee, Jung-Nam(2008). “The Rise of China and Soft Power: China`s Soft Power Influence in Korea,” China Review, 8(1), 127-154.
    Leong, Susan(2015). “Franchise nation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he roles new media play in Chinese provisional business migration to Australia,” Journal of Migration & Culture, 6(1), 103-119.
    Li, Xin & Worm, Verner(2011). “Building China’s Soft Power for a Peaceful Rise,”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16, 69-89.
    Nye, J. S.(2005). “The Rise of China’s Soft Powe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 December 29.
    Nye, J. S.(2010). The future of soft power in US foreign policy. London: Routledge. Wang, Hongying & Liu, Yeh-Chung(2008). “The Conception of Soft Power and its Policy Implica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and Taiwa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17(56), 425-447.
    Wanning, S.(2010). “Mission Impossible? Soft Power, Communication Capacity,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Med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 54-72.
    Zhang, Xiaoling(2009). “Chinese State Media Going Global,” Singapore: East Asian Institut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59220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22005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648
    顯示於類別:[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00501.pdf2261KbAdobe PDF2226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