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86041      Online Users : 94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7666


    Title: 北宋禽鳥賦研究
    A study of Fu on Bird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uthors: 陳湘楹
    Contributors: 陳成文
    陳湘楹
    Keywords: 北宋
    禽鳥賦
    詠物
    說理
    散文化
    Date: 2021
    Issue Date: 2021-11-01 11:56:52 (UTC+8)
    Abstract: 歷代禽鳥賦的發展始於漢魏,盛於唐代,至北宋數量銳減,然而從內容特點而言,卻表現出與歷代禽鳥賦不同的寫作特色與時代精神。北宋禽鳥賦一方面繼承詠物賦既有的體物言志,一方面又發展禽鳥賦中較少見的詠物兼議論作法,而以詠物兼說理、句式散文化為北宋禽鳥賦之特色,其中又以創作數量最多的梅堯臣最具代表性。北宋禽鳥賦二十二篇作品,共有十四位作家,包含騷體三篇、散體十一篇、律體八篇,都可以見到說理與句式散化的特點。此外,題材與思想內容上,北宋禽鳥賦也表現出喜好以日常生活中的禽鳥為題材,藉以寄託個人的政治態度或人生思考,而其賦作之思想內容的變化也與北宋前期政治環境較為穩定、中期黨爭相為傾軋的背景有關,大體而言前期之作的思想表現傾向積極、高遠,中期以後的作品則多避禍思想。本文各章分別從不同體式的禽鳥賦作分析其形式與內容之特點,最後總結各體之異同,以見北宋禽鳥賦的創作價值。
    Reference: 一、古籍(依朝代先後排序)
    [周]師曠,[晉]張華註,《禽經》,收於[宋]左圭輯,《百川學海》,京都市:中文出版社,1976年。
    [戰國]穀梁赤,[晉]范寧注,[唐]陸德明音義,[唐]楊士勛正義,《春秋穀梁傳注疏》收入《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臺北市:世界書局,1986年。
    [漢]東方朔,[晉]張華注,《神異經》,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音義,《禮記註疏》,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龔抗雲整理,《禮記正義》,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李學勤主編,彭林整理,《儀禮注疏》,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李學勤主編,趙伯雄整理,《周禮注疏》,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漢]劉向編,[宋]鮑彪校注,《戰國策校注》,收入《四部叢刊正編》,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9年。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盧光明、李申整理,《周易正義》,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晉]師曠,《禽經》,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晉]葛洪,成林、程章燦譯注,《西京雜記》,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社,1997年。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南朝宋]范曄,[唐]李賢等注,《新校本後漢書》,臺北市:鼎文書局,1978年。
    [南朝宋]劉義慶編;余嘉錫著;周祖謨,余淑宜整理,《世說新語箋疏》,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17年。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南朝梁]何遜,李伯齊校注,《何遜集校注》(修訂本),臺北市:中華書局,2010年。
    [南朝梁]沈約,《新校本宋書》,臺北市:鼎文書局,1979年。
    [南朝梁]蕭統,[唐]呂延濟等注,余紹初、劉群棟、王翠紅點校,《新校訂六家注文選》,鄭州市:鄭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
    [南朝梁]顧野王,《玉篇》,臺北市:中華書局,2009年。
    〔北齊〕魏收,《新校本魏書》,臺北市:鼎文書局,1979年。
    [唐]六祖惠能著;丁福保箋註,《六祖壇經》,臺北市: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17年。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新北市: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唐]佚名,《賦譜》,收入張伯偉校考《全唐五代詩格彙考》,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唐]房玄齡,《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臺北市:鼎文書局,1976年。
    [唐]封演,趙貞信校注,《封氏聞見記校注,》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新北市: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宋]文彥博,《潞公文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註》,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0年。
    [宋]田錫,《咸平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朱熹,《四書集註》,臺北市:學海出版社,1991年。
    吳處厚,《青箱雜記》,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年。
    [宋]宋祁,《宋景文筆記》,收錄於[宋]左圭輯,《百川學海》,京都市:中文出版社, 1976年。
    [宋]宋祁,《宋景文公筆記》,收入《學津討原》,[清]嘉慶張海鵬輯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80年
    [宋]宋祁,《景文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宋庠,《元憲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李廌,《師友談記》,收入《學津討原》,[清]嘉慶張海鵬輯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
    [宋]李燾,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市:中華書局,2004年。
    [宋]洪興祖,《楚辭補註》,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0年。
    [宋]洪興祖,白化文等點校,《楚辭補注》,北京市:中華書局,1983年。
    [宋]范仲淹,[清]范能濬編集,薛正興校點,《范仲淹全集》,南京市:鳳凰出版社,2004年。
    [宋]秦觀,周義敢、程自信、周雷編注,《秦觀集編年校注》,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宋]秦觀,徐培均箋注,《淮海集箋注》,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宋〕張方平,《樂全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張耒,李逸安、孫通海、傅信點校,《張耒集》,北京市:中華書局,1998年。
    [宋]梅堯臣,朱東潤編年校注,《梅堯臣集編年校注》,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宋]陸佃,《埤雅》,收錄於《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臺北市: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69年。
    [宋]曾季貍,《艇齋詩話》,臺北市:廣文書局,1971年。
    [宋]楊傑,《無為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葉夢得,宇文紹奕考異、穆公校點,《石林燕語》,收入《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宋]翟汝文,《忠惠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劉昫,《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市:鼎文書局,1979年。
    [宋]劉敞,《公是集》,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歐陽修,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北京市:中華書局,2001年。
    [元]脫脫,《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市:鼎文書局,1978年。
    [明]李時珍,《新訂本草綱目》修訂三版,臺南市: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明]章潢,《圖書編》,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王國維著;徐調孚,周振甫注;王仲聞校訂,《人間詞話校注》,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清]札隆阿等修,程卓樑等纂,《宜黃縣志》,臺北市:成文書局,1970年。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市:中華書局,1981年。
    [清]李調元《賦話》,收入王冠《賦話廣聚》,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清]浦銑,《復小齋賦話》,收入王冠《賦話廣聚》,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清]郭慶藩輯,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新北市: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
    [清]郭慶藩輯,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新北市: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市:中華書局,1958年。
    二、近人著作(依姓氏筆畫排序)
    尹占華,《律賦論稿》,成都市:巴蜀書社,2001年。
    王士祥,《唐代試賦研究》,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王更生,《文心雕龍讀本》,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王冠,《賦話廣聚》,北京市:北京圖書館,2006年。
    余培林,《詩經正詁》,臺北市:三民書局,1995年。
    吳洪澤、尹波,《宋人年譜叢刊》,成都市: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
    吳儀鳳,《詠物與敘事:漢唐禽鳥賦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
    李滌生,《荀子集釋》,學生書局,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車行健,《詩本義析論——以歐陽修與龔橙詩義論述為中心》,臺北市:里仁書局,2002年。
    周玉蕙,《梅堯臣生平研究考述》,臺北市:東大出版社,1987年。
    林天祥《北宋詠物賦研究》,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
    徐忠良注譯,黃俊郎校閱,《新譯尹文子》,臺北市:三民書局,1996年。
    馬積高,《賦史》,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梅家玲,《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陳成文,《北宋四大家律賦限韻之考察》,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18年。
    陳鈴美,《王棨律賦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三次修訂本,臺北市:臺灣商務出版社,2000年,
    曾棗莊、吳洪澤主編,《宋代辭賦全編》,成都市: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成都市:巴蜀書社,1989年。
    湛芬,《張耒學術文化思想與創作》,成都市:巴蜀書社,2004年。
    程杰,《北宋詩文革新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6年。
    舒大綱、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宋集珍本叢刊》,北京市:線裝書局,2004年。
    黃水雲,《中國辭賦論叢》,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12年。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臺北市:三民出版社,2001年。
    詹杭倫、沈時蓉,《歷代律賦校注》,武漢市: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廖國棟,《魏晉詠物賦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趙逵夫、霍旭東、李佔鵬主編,《歷代賦評注‧宋金元卷》,成都市:巴蜀書社,2010年。
    劉守宜,《梅堯臣詩之研究及其年譜》,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劉培,《兩宋辭賦史》,濟南市: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
    簡宗梧、李時銘主編,《全唐賦》,臺北市:里仁書局,2011年。
    顏崑陽,《六朝文學觀念叢論》,臺北市:正中書局,1993年。
    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中國古典詮釋學例說》,臺北市:里仁書局,2005年。
    蘇慧霜,《騷體的發展與衍變:從漢到唐的觀察》,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7年。
    顧柔利,《北宋文賦綜論》,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7年。
    鄧聲國,《歐陽修賦評注》,南昌市: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三、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呂慧珠,《梅堯臣辭賦研究》,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李玉玲,《齊梁詠物詩與詠物賦之比較研究》,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李嘉玲,《齊梁詠物賦研究》,臺北市: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8年。
    張秀苹,《宋庠、宋祁賦作探微》,濟南市:山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
    張慧玲,《張方平與北宋中期政治》,台北市: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梁保建,《漢魏六朝詠鳥賦研究》,鄭州市:河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
    劉長根,《北宋無為楊傑詩文研究》,南寧鄭州市:廣西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
    劉婷,《先唐禽鳥賦研究》,長沙市:湖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蔡弘道,《宋人休閒生活中的動物遊賞》,台北市:東吳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5年。
    韓文達,《宋代詠物賦研究》,瀋陽市:瀋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5年。

    四、期刊及學術會議論文(依出版年排序)
    于雯霞、劉培,〈宋代天人感應學說與祥瑞災異賦創作〉,《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14年7月,頁55-60。
    王雅榮,〈賦與比興的融合——淺談《文選‧禽鳥賦》抒情藝術的發展〉,《文教資料》,Z1期,2004年1月,頁31-33。
    何玉蘭,〈「諍臣」之賦卻平易──田錫賦芻議〉,《樂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1999年12月,頁39-40。
    胡可先〈新出墓誌與唐代崔氏文學家族研究—以清河崔融一系為中心的考察〉,《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第57卷第2期,2012年9月,頁59-91。
    倪春軍,〈理漸勝辭——略論秦觀的文賦創作〉,《中文自學指導》,第4期,2008年7月,頁54-57。
    孫嘉慧,〈從「窮鳥」到〈籠中之鳥〉的意象變化——〈窮鳥賦〉和〈鸚鵡賦〉的繼承比較〉,《文學評論》,第8期,2012年8月,頁49。
    張淑珍,〈唐宋詞中鷓鴣意象流變考析〉,《井岡山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28卷第5期,2007年5月,頁64-67
    張傳剛,〈唐宋詩詞中鷓鴣意象的運用及其意蘊〉,《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第8期,2011年8月,頁95-97。
    陳珂,〈試論代言體詩歌的產生和原因〉,《安徽文學》,第1期, 2012年1月,頁80-81。
    曾棗莊〈論宋代律賦〉,《文學遺產》第4期,2003年9月,頁47-61。
    程杰,〈關於秦觀生平、思想的瑣見〉,《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1986年7月,頁71-74。
    楊濱,〈漢魏六朝禽鳥賦的類型化創作特點〉,《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1期,2017年1月,頁46-53。
    廖國棟,〈秦觀的賦論與賦作初探〉,《成大中文學報》第10期,2002年10月,頁29-48。
    趙金平〈論雁賦主題淵源〉,《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5期,2016年10月,頁86-90。
    劉向斌,〈從詠鳥賦看漢賦作家的文學自覺歷程〉,《晉陽學刊》,第6期,2003年11月,頁90-94。
    簡宗梧,〈賦與設辭問對關係之考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1期,2005年12月,頁17-30。
    簡宗梧,〈賦體之典律作品及其因子〉,《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6期,2003年5月,頁1-28。
    簡宗梧、游適宏〈律賦在唐代「典律化」之考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期,2000年11月,頁1-19。
    簡宗梧〈唐賦分韻聯對初探〉,收入《第三屆兩岸韻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理論與批評》,臺北市:世新大學中文系,2010年11月,頁219-244。
    譚家健,〈六朝唐宋同題詠物賦管窺〉,《南大語言文化學報》,第5卷第2期,2002年8月,頁113-130。
    蘇睿,〈范仲淹、梅堯臣〈靈烏賦〉研究〉,《長江師範學院學報》,第31卷第3期,2015年6月,頁81-84
    蘇慧霜,〈鳥萃兮蘋中——屈騷禽鳥意象書寫及投影〉,《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0卷第4期,2008年8月,頁85-92。
    五、日人著作
    竹添光鴻著,《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1998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191201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12011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677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1101.pdf6265KbAdobe PDF218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