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818252      Online Users : 49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7010


    Title: 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對政企關係的影響
    The Impac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Mixed Ownership Reform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n Mainland China
    Authors: 潘浩
    Pan, Hao
    Contributors: 魏艾
    Wei, Ai
    潘浩
    Pan, Hao
    Keywords: 國有企業
    混合所有制改革
    政企關係
    政府類型
    state-owned enterprise
    mixed ownership reform
    government-enterprise relationship
    government types
    Date: 2021
    Issue Date: 2021-09-02 17:15:20 (UTC+8)
    Abstract: 國有經濟作為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改革步伐一直沒有停止。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後,本輪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重點的國有企業改革也開始快速推進。本論文通過奧野正寬的政府類型模型,通過研究民間力量對政府的影響力來分析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對國有企業政企關係中政府類型的影響。經過對文獻的分析以及混改試點企業的案例研究,筆者認為國有企業在經過本輪混合所有制改革後,民間力量對政府的影響能力在各國有企業中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奧野正寬的理論框架中,國有企業政企關係中政府類型向關係依存型政府轉變。
    The state-owned economy, 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mainland China, has never stopped its reforms. After proposing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s a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this round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focusing on mixed-ownership reforms has also begun to advance rapidly. This paper employs Masahiro Okuno’s government type model to probe the effect of the mixed-ownership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mainland China on the government type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by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civil power on the governmen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s and case study analyses of the pilot enterprises during the mixed-ownership reform, it could be argu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civil power on the government - after the current round of mixed-ownership reform - has given rise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improvement among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various countri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Masahiro Okuno elucidates that the government typ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hifts to a relation-based government.
    Reference: 外文文獻
    Baumgartner, F. R. (1996). Public Interest Groups in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ance, 9(1), pp. 1-22.
    Croissant, A. (2002). Strong Presidents, Weak Democracy? Presidents, Parliaments and Political Parties in South Korea. Korea observer, 33(1), pp. 1-45.
    Hayward, J. E. (1972). State Intervention in France: The Changing Style of Government-Industry Relations. Political Studies, 20(3), pp. 287-298.
    Hoffmann, S. (1966). Obstinate or obsolete? The fate of the nation-state and the case of Western Europe. Daedalus, pp. 862-915.
    Jefferson, G. (1998). China`s State Enterprises: Public Goods, Externalities, and Coas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8(2), pp. 428-432.
    Kosar, K. R. (2004). 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s (GSEs): an institutional overview. Washington Post, E1.
    Lehne, R. (2001).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American political econom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Nee, V. (1992).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f market transition: Hybrid forms, property rights, and mixed economy in china.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7(1), pp. 1-27.
    Okuno‐Fujiwara, M. (1998). Toward a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hip. In M. Aoki, M. Okuno-Fujiwara, & H.-K. Kim (Eds.), I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midt, V. A. (2003). French capitalism ¬transformed, yet still a third variety of capitalism. Economy and Society, 32(4), pp. 526-554.
    World Bank. (1997).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專書文獻
    王夕明, & 趙艾晨 (編者). (1994). 中國股份制經濟. 北京: 中國書籍出版社.
    中共中央. (1989).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的通知. 於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者), 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 (2013). 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於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者),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中共中央關於加快工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 (1978). 於 全國總工會政策研究室 (編者), 中國企業領導制度的歷史文獻. 北京: 經濟管理出版社.
    毛程連. (2008). 國有企業的性質與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分析. 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本書編寫組 (編者). (2017). 國企改革若干問題研究. 北京: 中國經濟出版社.
    申險峰. (2013). 日本政治經濟與外交.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成思危 (編者). (1998). 政府如何管理企業. 北京: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朱景文 (編者). (2011).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法律發展報告.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江澤民. (1992). 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於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者), 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江澤民. (2002).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於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者),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 廣州: 暨南大學出版社.
    肖洋. (2014). 德國政治經濟與外交.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肖捷. (1992). 德國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 北京: 中國計劃出版社.
    呂耀坤. (1997). 德國政治制度. 北京: 時事出版社.
    吳邦國. (2011). 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意義和基本經驗. 於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者), 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 (2013年7月第1版).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吳光炳. (2004). 中國轉軌的經濟學分析. 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吳家駿. (1994). 日本的股份公司與中國的企業改革. 北京: 經濟管理出版社.
    吳敬璉. (2017). 中國改革三部曲.2當代中國經濟改革. 北京: 中信出版社.
    何俊志 (譯). (2007). 政府與企業——比較視角下的美國政治經濟體制. (原作者: Lehne, R.).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何華輝. (1988). 比較憲法學.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宋堅 (編者). (2003). 德國經濟與市場. 北京: 中國商務出版社.
    青木昌彥, & 奧野正寬 (編者). (2005). 經濟體制的比較制度分析 修訂版. (魏加寧, 譯者) 北京: 中國發展出版社.
    青木昌彥, 金滢基, & 奧野-藤原正寬 (編者). (1998). 政府在東亞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比較制度分析. 北京: 中國經濟出版社.
    青木昌彥. (1994). 日本經濟中的信息、激勵與談判. (朱泱, & 汪同三, 譯者) 北京: 商務印書館.
    昌忠澤. (1999). 國有企業之路,日本. 甘肅: 蘭州大學出版社.
    岳清唐. (2018).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史(1978~2018). 北京科學文獻出版社: 社會.
    金東日. (2008). 韓國集權體制的轉型及其條件探析. 韓國研究論叢(1).
    俞可平 (編者). (2009). 中國政治發展30年(1978——2008). 重慶: 重慶出版社.
    陝甘寧邊區政府. (1949). 關於在國營公營工廠中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與工廠職工代表會議的組織規程. 於 中華全國總工會政策研究室 (編者), 中國企業領導制度的歷史文獻. 北京: 經濟管理出版社.
    夏永祥, & 黨國印. (1994). 英國市場經濟體制. 甘肅: 蘭州大學出版社.
    烏杰 (編者). (1998). 中國政府與機構改革. 北京: 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高明華. (2020). 深入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研究. 北京: 中國經濟出版社.
    唐日松 (譯). (2017). 國富論. (原作者:Adam Smith). 北京: 華夏出版社. (原著出版年: 1776)
    陳述. (2009). 中華人民共和國60年.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陳雲. (1979). 計劃與市場問題. 於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者), 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人民出版社.
    陳會穎. (2014). 法國政治經濟與外交.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孫關宏, 胡雨春, & 陳周旺 (編者). (2002). 政府與企業——政治學視野中的中國政企關係改革.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常士誾 (編者). (2013). 比較政治制度.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國務院國資委改革辦, & 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 (編者). (2019). 改革實踐:國資國企改革試點案例集 (第 2020重印 版).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許放. (2012). 中國行政改革概論. 北京: 冶金工業出版社.
    章迪誠. (2006).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編年史(1978~2005). 北京: 中國工人出版社.
    寇健文, & 蔡文軒. (2012). 瞄準十八大:中共第五代領導菁英. 臺北: 博雅書屋.
    張成福 (譯). (2015). 公共管理導論. (原作者: Hughes, E. O.).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原著出版年: 2012)
    張燕喜. (2001). 德國企業與企業制度研究. 北京: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張鑫. (2016). 法國半總統半議會制:一種動態的混合型政府制度. 於 常士誾, & 曹海軍 (編者), 比較政治研究(第二輯).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董輔礽, 厲以寧, & 韓志國. (1997). 國有企業:你的路在何方——50位經濟學家論國有企業改革.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楊宇光 (譯). (2013). 美國經濟史:原書第8版. (原作者: Hughes, J., & Cain, L. P.). 上海: 格致出版社.
    楊德才. (2020). 中國經濟史新論(1949~2019).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奧野-藤原正寬. (1998). 對政府與工商界關係的一種比較制度分析. 於 青木昌彥, 金滢基, & 奧野-藤原正寬 (編者), 政府在東亞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比較制度分析. 北京: 中國經濟出版社.
    溫家寶. (2010). 在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於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者), 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 ( 2011年4月第1版).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趙紫陽. (1984). 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摘錄). 於 全國總工會政策研究室 (編者), 中國企業領導制度歷史文獻. 北京: 經濟管理出版社.
    蔣興旺. (2011). 國有企業領導制度研究. 大連: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鄭謙, 龐松, 韓鋼, & 張占斌. (1988). 當代中國政治體制發展概要. 北京: 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鄧小平. (1978).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於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 (編者), 鄧小平文選 第二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 (1979). 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於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 (編者), 鄧小平文選 第二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 (1980). 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於 鄧小平文選 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 北京: 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 (1986). 在全體人民中樹立法治觀念. 於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 (編者), 鄧小平文選 第三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 (1992).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 於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 (編者), 鄧小平文選 第三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樊綱. (2000). 論市場中的政府. 於 王浦劬, & 徐湘林 (編者), 經濟體制轉型中的政府作用. 北京: 新華出版社.
    劉洪鐘. (2009). 韓國趕超經濟中的財閥制度研究. 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
    劉國光, 邢賁思, & 楊啟先 (編者). (1998). 政府機構改革及運作全書.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蘇保忠, & 張正河 (編者). (2004). 公共管理學.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期刊文獻
    王文創, & 張金城. (2006). 德國國有企業的管理及對我國的啟示. 理論學刊(5), 頁 51-52.
    王永年. (2004). 廣義混合所有制概念辨析. 江淮論壇(6), 頁 21-24.
    王忠明. (2009). 60年國企變遷回瞻. 上海國資(9), 頁 56-59.
    王信賢. (2010). 誰統治?論中國的政策制定過程:以《反壟斷法》為例. 中國大陸研究, 53(1), 頁 35-62.
    王振鎖. (2000). 試論日本自民黨政權. 世界歷史(2), 頁 55-63.
    王菲. (1999). 英國國有企業管理分析. 改革(6), 頁 112-114+119.
    王新生. (1993). 日本的利益集團. 日本學刊(1), 頁 40-45.
    文豔豔. (2016).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與國企關係研究.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孔祥林. (2000). 影響司法公正的制度性缺陷分析. 唯實(03), 頁 57-60.
    左然. (1998). 八十年代以來的三次機構改革. 瞭望新聞周刊(12), 頁 10-11.
    石亞軍, & 施正文. (2008). 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幾點思考. 中國行政管理(2), 頁 9-11.
    石亞軍, & 施正文. (2011). 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的「部門利益」問題. 中國行政管理(5), 頁 7-11.
    朴魯哲. (1997). 韓國國有企業的民營化改造.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 頁 45-49.
    朱巧琳, & 盧現祥. (2002). 非市場化制度安排、制度租金與制度成本. 財貿經濟(11), 頁 69-72.
    朱光華. (2004). 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新定位、新亮點. 南開學報(1), 頁 3-5.
    江穗春. (2002). 法國的壓力集團. 國際資料信息(9), 頁 11-15.
    李妍. (2017). 雲南白藥混改樣本. 財新週刊, 26, 66-70.
    李政. (2008).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歷史回顧與評析. 政治經濟學評論(2), 頁 36-50.
    李烈滿. (1998). 建國以來國企領導體制沿革與黨的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黨史研究與教學(5), 頁 39-45.
    李善民, & 王彩萍. (2002). 股權結構對我國上市公司治理影響研究述評.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06), 頁 70-74.
    肖揚. (2007).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提出、形成和發展. 求是(20), 頁 18-21.
    吳志平, & 蔣永清. (1993). 建國以來中央政府機構改革的回顧與思考. 福建黨史月刊(3), 頁 31-35.
    吳敬璉. (1994).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應當解決的幾個問題. 中國工業經濟研究(04), 頁 4-7.
    邱平. (1999). 我國國有企業領導制度問題與改革. 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
    何偉. (2004). 論混合經濟. 經濟學家(4), 頁 15-19.
    沈紅波, 張金清, & 張廣婷. (2019).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控制權安排——基於雲南白藥混改的案例研究. 管理世界, 35(10), 頁 212-223.
    林震. (2004). 論韓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財閥問題. 亞太經濟(2), 頁 23-26.
    金東日. (2003). 韓國民主化過程論析.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 頁 38-44.
    孟為民. (2012). 法國、德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啓示. 河北企業(6), 頁 68-70.
    郝雲宏, & 汪茜. (2015). 混合所有制企業股權制衡機制研究——基於「鄂武商控制權之爭」的案例解析. 中國工業經濟(003), 頁 148-160.
    胡冶岩. (1997). 法國政府如何控管國有企業. 中國行政管理(10), 頁 73-74.
    胡遲. (2018). 國企改革四十年回顧與展望. 中國國情國力(11), 頁 19-24.
    禹來. (2002). 國有企業的外部人控制問題. 管理世界(02), 頁 96-103+155.
    俞可平. (2008). 中國治理變遷30年(1978——2008).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 頁 5-17.
    秦前紅. (2005). 憲政視野下的中國立法模式變遷——從「變革性立法」走向「自治性立法」. 中國法學(03), 頁 42-48.
    郭新京. (1998). 試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政企關係. 中國工業經濟(03), 頁 77-80.
    唐雪松, 周曉蘇, & 馬如靜. (2010). 政府干預、GDP增長與地方國企過度投資. 金融研究(08), 頁 33-48.
    唐豐義. (1994). 把握實質是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 改革, 3, 頁 18-27.
    陳林, & 王鳳生. (2017). 混合寡頭理論研究進展. 經濟學動態(1), 頁 125-136.
    陳漢林. (2003). 對韓國經濟發展模式的重審與反思. 經濟縱橫(1), 頁 34-38.
    陳衛東. (2014). 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研究. 中國法學(02), 頁 20-49.
    麻寶斌, & 仇贇. (2009). 大部制前景下中國中央政府部門間行政協調機制研究. 雲南行政學院學報, 11(03), 頁 51-54.
    康日南. (1995). 韓國國有企業管理體系的調整和改革. 亞太經濟(4), 頁 60-62+44.
    章武生, & 吳澤勇. (2000). 司法獨立與法院組織機構的調整(上). 中國法學(02), 頁 56-71.
    梁曉芳. (2005). 中國法官獨立審判制度的現狀與對策.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03), 頁 391-397.
    張亦珂. (2014). 法國的國家干預經濟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經濟問題探索(6), 頁 137-142.
    張忠, & 趙聞生. (2012). 關於大部門制下權力運行機制的幾點思考. 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2), 頁 42-45.
    張朋飛. (2015). 中共國營(公營)企業領導制度變遷研究(1933-1966)——以中共中央決策為中心. 碩士論文, 聊城大學.
    張敏. (1996). 論英國國有企業的經營與管理. 歐洲(5), 頁 62-71.
    張婷婷. (2006). 韓國緊密型政企關係的形成、變革及其啟示. 碩士學位論文, 武漢理工大學.
    張經建. (2007). 戰後日本三權分立問題研究. 史學月刊(9), 頁 80-83.
    張維迎, 吳有昌, & 馬捷. (1995). 公有制經濟中的委託人-代理人關係:理論分析和政策含義. 經濟研究(4), 頁 10-20.
    彭建國. (2014). 「混合」的八個問題. 國企(10), 頁 62-66.
    黃速建, & 余菁. (2006). 國有企業的性質、目標與社會責任. 中國工業經濟(2), 頁 68-76.
    黃群慧. (2001). 論國有企業領導制度改革. 河北學刊, 21(001), 頁 61-64.
    葉祥松. (1996). 韓國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及其啟示. 東北亞論壇(3).
    葉琪. (2009).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歷程與成效. 經濟研究參考(67), 頁 10-17+25.
    葛揚. (2004). 馬克思所有制理論與現代混合所有制經濟. 當代經濟研究(10), 頁 18-22.
    程文進. (1999). 美國政府與公司關係的歷史演變(美國建國——20世紀30年代). 北京社會科學(4), 頁 20-24.
    程仲鳴, 夏新平, & 余明桂. (2008). 政府干預、金字塔結構與地方國有上市公司投資. 管理世界(09), 頁 37-47.
    程浩, 黃衛平, & 汪永成. (2003). 中國社會利益集團研究. 戰略與管理(04), 頁 63-74.
    曾慶生, & 陳信元. (2006). 國家控股、超額雇員與勞動力成本. 經濟研究(05), 頁 74-86.
    賀衛方. (1997). 中國司法管理制度的兩個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06), 頁 116-129.
    楊子平. (1999). 走出政企「真正分開」的誤區——對政府與國有企業關係的再思考. 當代經濟研究(06), 頁 15-18.
    楊帆. (2010). 中國利益集團分析. 探索(02), 頁 164-171.
    楊瑞龍. (2003). 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現代經濟探討(4), 頁 3-6.
    詹成養. (1998). 戰後美法兩國政府經濟管理模式之比較. 首都經濟(5), 頁 31-34.
    趙建民, & 吳仁傑. (2019). 習近平積極建構中共中央高層新權力架構. 展望與探索月刊, 17(4).
    蔡貴龍, 鄭國堅, 馬新嘯, & 盧鋭. (2018). 國有企業的政府放權意願與混合所有制改革. 經濟研究, 53(09), 頁 99-115.
    廖冠民, & 沈紅波. (2014). 國有企業的政策性負擔:動因、後果及治理. 中國工業經濟(06), 頁 96-108.
    鄧榮霖. (2003). 企業制度與企業管理. 中國工業經濟(04), 頁 65-71.
    衛興華. (2004). 簡論所有制與股份制的聯繫與區別. 當代財經(2), 頁 5-7.
    劉行, & 李小榮. (2012). 金字塔結構、稅收負擔與企業價值:基於地方國有企業的證據. 管理世界(08), 頁 91-105.
    劉春梅. (2005). 國有企業獨立董事制度之我見. 當代經理人(03), 頁 209-210.
    劉泉紅. (2014). 以混合所有制經濟為載體深化國企改革. 前線(2), 頁 16-18.
    劉啟亮, 羅樂, 何威風, & 陳漢文. (2012). 產權性質、制度環境與內部控制. 會計研究(03), 頁 52-61+95.
    劉巍巍. (2001). 法國、韓國國有企業內部管理的比較. 遼寧經濟(2), 頁 44-44.
    燕春, & 史安娜. (2008). 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批判與重構——從國資委到人民代表股東會. 社會科學研究(2), 頁 62-68.
    韓升洲, & 胡宗兵. (1997). 轉型中的韓國政治. 韓國研究論叢, 頁 16-27.
    韓國良. (2019). 淺談新時代國有企業獨立董事制度的建設與實踐. 河北企業(03), 頁 45-46.
    蘇尚堯. (1987). 我國中央政府機構的沿革(四). 中國行政管理(5), 頁 27-32.
    顧功耘, & 胡改蓉. (2014). 國企改革的政府定位及制度重構. 現代法學, 36(03), 頁 81-91.
    顧俊禮. (2000). 德國的利益集團. 德國研究(1), 頁 7-13.
    顧培東. (2011). 人民法院內部審判運行機制的構建. 法學研究(04), 頁 3-20.
    龔常, 曾維和, & 凌峰. (2008). 我國大部制改革述評. 政治學研究(3), 頁 99-105.

    網路文獻
    中共中央, & 國務院. (2015). 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 2021年3月2日 擷取自 國資一線: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TUwMzAxNg==&mid=2247483735&idx=1&sn=f6ed42b502a70e88cd7f2b9fa3bcaea5&chksm=e87ff310df087a06a73dff6d9447a66b4bfeb0e962d84f18eec9420b873cf6c5c5eba8bd3554&scene=21#wechat_redirect
    毛澤東. (1956). 論十大關係. 2019年12月10日 擷取自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ozedong/marxist.org-chinese-mao-19560425.htm
    江澤民. (1997年9月12日).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2021年2月 擷取自 中國政府網: http://www.gov.cn/test/2007-08/29/content_730614.htm
    東航物流. (無日期). 2017年東航物流公司簡介. 2021年3月14日 擷取自 東航物流: http://www.eal-ceair.com/infos/company_profile.html
    柏蓓. (2018年7月18日). 東航物流:民航混改「第一樣本」的這一年. 2021年3月14日 擷取自 中國民航網: http://www.caacnews.com.cn/1/6/201807/t20180718_1251897.html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7年12月15日). 中國人權法制化保障的新進展. 2021年3月5日 擷取自 中國政府網: http://www.gov.cn/zhengce/2017-12/15/content_5247201.ht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10726102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261025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447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2501.pdf1712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