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6940
|
Title: | 鹿窟事件及其後處置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Luku” Incident and Its Post-processing |
Authors: | 李佳蔚 Lee, Chia-Wei |
Contributors: | 薛化元 Hua-Yuan Hsueh 李佳蔚 Lee, Chia-Wei |
Keywords: | 鹿窟事件 白色恐怖 不當審判 轉型正義 Luku Incident White horror Unfair verdict Transitional justice |
Date: | 2021 |
Issue Date: | 2021-09-02 16:39:09 (UTC+8) |
Abstract: | 1952年12月29日鹿窟事件(鹿崛事件)爆發,又稱之為鹿窟基地案。
威權統治氛圍下,鹿窟事件作為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最大的政治案件之一,涉及逮捕、判刑人數眾多,且牽連許多無辜善良、非知識份子之百姓。
本文透過鹿窟事件受難者口述歷史、政府往來公文書以及相關法律判決書的分析包含:一,藉此瞭解鹿窟事件發生背景、逮捕階段之發展經過;二,探討鹿窟事件官方審判階段,如何透過刑法第一百條「內亂罪」、「懲治叛亂條例」以及「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等法規,做成形式上「依法」判決,實際上卻侵害受難者人權的問題,包括未接受官方法律判決之受難者,亦同樣遭到白色恐怖時期威權體制之迫害;三,梳理鹿窟事件政府善後的救濟情形與轉型正義之發展,從「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戒嚴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以及官方對於鹿窟事件轉型正義從過去到未來如何處置,作出進一步之檢討。
鹿窟事件部分領導者因參與二二八事件而遭到當局肅清,領導者為求發展出路而來到鹿窟,並積極向外延伸新據點,且因涉及地區廣闊,故被官方羅織出不只一個「武裝基地」,實際上並沒有證據顯示鹿窟具有充備之武力能夠組成武裝基地。再者,政府形式上「依法」進行審判,但蔣介石及審判者對受判者恣意量行的行為以及審判流程諸多的不法不當,人民基本權益因此受到侵害。台灣解嚴後,政府對受難者進行金錢補償、歷史真相挖掘以及撤銷部分受難者之有罪判決,然而,對於有關加害者的歷史責任歸屬等轉型正義仍走在未竟之路。 The Luku Incident broke out on December 29, 1952, also known as the Luku Armed Base Case.
Under the authoritative rule, the Luku Incident was one of the biggest political cases during the White Terror period in the 1950s. It involved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ho were innocent, and non-intellectual. And most of them were arrested and sentenced.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laws,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by the oral history of the victims,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related legal judgments on the Luku Incident. First, underst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Luku Incid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rest phase. Second, explore the official trial stage of the Luku Incident and how through “Article 100 of the Criminal Code”, the “Offenses Against the Internal Security of the State”, “Punishment of Rebellion Act”, and the “Regulations on Prosecution of Bandits and Spies during the Rebellion Period”, so that a formal judgment is made that violated the human rights of the victims. Victims who don`t accept official legal judgments are persecuted by the authoritative system during the White Terror period. Third, sort out the relief situ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fter the Luku Incid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from the “Compensation Act for Wrongful Trials on Charges of Sedition and Espionage during the Martial Law Period”, the “Act Governing the Recovery of Damage of Individual Rights during the Period of Martial Law” and the official handling of the transitional justice of the Luku Incident from the past to the future.
Some leaders of the Luku Incident were eliminated by the authorities due to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228 Incident. The leaders came to Luku to find a way out and actively extended new bases outwards. Because it involved many areas, it was not only organized an “armed base” by the government but in fact, had no evidence that Luku had sufficient force to form an armed base. Furthermore, the government formally conducted tria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but Chiang Kai-Shek and the judges` arbitrary behaviors on the sentenced people and many illegal and improper trial procedures violated the basic rights of the people. After the end of martial law rule in Taiwan, the government provided compensation, historical truth-digging to the victims, and revoked some of the victims’ guilty verdicts. However, the transitional justice regarding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perpetrators is still unfinished. |
Reference: | 壹、 史料
一、報刊
1.《中央日報》(台北)
2.《國民政府公報》(南京)
3.《國民政府公報》(重慶)
4.《總統府公報》(台北)
5.《總統府公報》(廣州)
6.《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台北)
7.《立法院公報》(台北)
二、檔案與資料庫
(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蕭塗基等案〉,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3/3132352/352。
2.「介紹詞、集體宣誓詞、監誓詞」,〈鹿窟專案〉,《國防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000000C/0048/378.1/0021/0495。
3.「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不付軍法審判裁決書」,〈蕭塗基等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3/3132352/352。
4.「台灣省保安司令部會同國防部保密局破獲匪鹿窟武裝基地匪犯名冊」,〈鹿窟事件〉,《國家安全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803000000A/0042/C280202/0001。
5.「台灣省保安司令部對詹賜進之四四審復字第五號判決書」(1955年02月22日),〈陳標等案〉,《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440000C/0046/276.11/7529.2。
6.「玉桂嶺基地建立及發展組織經過」,〈鹿窟專案〉,《國防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000000C/0048/378.1/0021。
7.「汐止以南山區匪鹿窟武裝基地破獲經過報告書」(1953年03月08日),〈鹿窟事件〉,《國家安全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803000000A/0042/C280202/0001/01/001。
8.「李上甲為陳文貴案談話筆錄」(1955年08月30日),〈陳標等案〉,《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440000C/0046/276.11/7529.2。
9.「保安司令部審判王文山李石城李玉蘭廖惜等四名之判決書」(1955年06月23日),〈蕭塗基等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3/3132352/352。
10.「保安司令部審判許希寬等八名之判決書」(1955年03月21日),〈許希寬等叛亂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4/3132408/408。
11.「保安司令部審判許東茂之判決書」(1955年08月29日),〈許希寬等叛亂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4/3132408/408/1。
12.「保安司令部審判黃伯達之判決書」(1956年02月06日),〈蕭塗基等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3/3132352/352/1。
13.「保安司令部審判蕭塗基等七十名之判決書」,〈蕭塗基等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3/3132352/352/1/003。
14.「保密局報告行政院破獲海山基地及偵辦經過」(1953年09月16日),〈保密局呈報破獲共黨組織辦理情形(三)〉,《行政院》,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14000013138A。
15.「保密局報告國防部破獲司機工會支部與偵辦經過」(1953年08月05日),《國防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000000C/0048/378.1/0021。
16.「保密局報告國防部鹿窟案逃犯偵捕情形並請准予汪枝等二十五名自新由當局繼續運用」,〈鹿窟專案〉,《國防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000000C/0048/378.1/0021。
17.「派遣搜捕文山山地潛匪之本部保安處副處長李上校葆初電報報告」(1953年01月23日),〈破獲臺北縣汐止鎮以南鹿窟匪武裝基地及文山區瑞芳以南山區等匪武裝基地等經過〉,《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0000000A/0042/3-7-2-5-4/2/001/001/0014。
18.「匪幹陳本江等五名略歷表」,〈國防部防諜案〉,《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10000A/0042/1351.9/1/0086。
19.「捕獲名冊」,〈鹿窟事件〉,《國家安全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803000000A/0042/C280202/0001。
20.「破獲瑞芳以南匪曉武裝基地經過情形報告書」,〈國防部防諜案〉,《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10000A/0042/1351.9/1/0018。
21.「國防部令保密局核定」,〈鹿窟專案〉,《國防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000000C/0048/378.1/0021。
22.「國防部保密局、台灣省保安司令部聯合結案小組」,〈鹿窟事件〉,《國防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42/C280202/0001/01/001。
23.「國防部情報局對破獲匪鹿窟基地自新人員汪枝等廿二名考管運用結果及處理意見報告表」,〈鹿窟專案〉,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000000C/0048/378.1/0021。
24.「國防部簽呈統統府請示其審核蕭塗基等罪刑意見」(1954年01月29日),〈蕭塗基等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3/3132352/352/1/001。
25.「國防部簽呈總統府請示其審核許希寬等罪刑意見」(1955年04月25日),〈許希寬等叛亂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4/3132408/408。
26.「國防部簽呈總統府請示其審核許東茂罪刑意見」(1955年12月01日),〈許希寬等叛亂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4/3132408/408。
27.「張棟柱自白書」,《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50100C/0042/0410.9/75295023。
28.「陳文貴訊問筆錄」(1955年07月25日),〈陳標等案〉,《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440000C/0046/276.11/7529.2。
29.「陳匪通和自白-我們建立台灣解放區的原則與企圖」(1953年03月08日),〈破獲臺北縣汐止鎮以南鹿窟匪武裝基地及文山區瑞芳以南山區等匪武裝基地等經過〉,《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0000000A/0042/3-7-2-5-4/2/001/001/0077。
30.「詹賜進訊問筆錄」(1953年03月27日),〈陳標等案〉,《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440000C/0046/276.11/7529.2。
31.「詹賜進等四名於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軍法處訊問筆錄」(1954年07月22日),〈陳標等案〉,《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440000C/0046/276.11/7529.2。
32.「詹賜進審判筆錄(證人李上甲)」(1955年02月22日),〈陳標等案〉,《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440000C/0046/276.11/7529.2。
33.「詹賜進審判筆錄(證人陳通和)」(1955年02月11日),〈陳標等案〉,《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440000C/0046/276.11/7529.2。
34.「臺灣省保安司令部對陳文貴之四四審復字第三一號判決書」(1955年09月16日),〈陳標等案〉,《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440000C/0046/276.11/7529.2。
35.「臺灣省保安司令部對陳標等十二人之四三審三字第二三號判決書」(1954年04月29日),〈陳標等案〉,《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440000C/0046/276.11/7529.2。
36.「劉學坤撰關於S同志遇難的報告」(1950年10月05日),《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50100C/0042/0410.9/75295023。
37.「總統府秘書長參軍長就國防部審核許希寬等罪刑案擬辦意見呈請總統核示」(1955年06月14日),〈許希寬等叛亂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4/3132408/408/1。
38.「總統府秘書長參軍長就國防部審核許東茂等罪刑案擬辦意見呈請總統核示」(1955年12月20日),〈許希寬等叛亂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4/3132408/408/1。
39.「總統府秘書長參軍長就國防部審核黃伯達等五名罪刑案擬辦意見」(1955年08月02日),〈蕭塗基等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3/3132352/352/1。
40.「總統府秘書長張羣、參軍長孫立人呈總統蔣中正為詹賜進叛亂案原判罪刑暨已判刑陳文貴一名原軍事檢察官聲請覆審審核意見」(1955年05月10日),〈玉桂嶺匪武裝基地陳通和等叛亂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2/3132324/324/1/007。
41.「總統府秘書長張羣、參軍長孫立人呈總統蔣中正為詹賜進等叛亂一案卷判審核意見」(1954年12月15日),〈玉桂嶺匪武裝基地陳通和等叛亂案〉,《國防部軍法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2/3132324/324/1/006。
42.台灣保安司令部(42)安序字第2453號判決書。
43.台灣保安司令部(42)審三字第84號判決書。
44.台灣保安司令部(42)審三字第92號判決書。
45.台灣保安司令部(43)審覆字第22號判決書。
46.台灣保安司令部(43)審復字第20號判決書。
47.台灣保安司令部(43)審復字第31號判決書。
48.台灣保安司令部(43)審三字第44號判決書。
49.台灣保安司令部(43)審三字第97號判決書。
50.台灣保安司令部(43)審三字第112號判決書。
51.台灣保安司令部(43)審三字第132號判決書。
52.台灣保安司令部(43)審三字第135號判決書。
53.台灣保安司令部(44)審復字第5號判決書。
54.台灣保安司令部(44)審復字第21號判決書。
55.台灣保安司令部(44)審覆字第35號判決書。
56.台灣保安司令部(44)審復字第38號判決書。
(二)地方法院
1.臺灣士林地方法院89年賠字第71號刑事判決書。
2.臺灣臺北地方法院89年賠字第14號刑事決定書。
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89年賠字第227號刑事判決書。
4.臺灣臺北地方法院89年賠字第26號刑事決定書。
5.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0年賠字第142號刑事決定書。
6.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0年賠字第45號刑事決定書。
7.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1年賠字第103號刑事判決書。
8.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1年賠字第113號刑事決定書。
9.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1年賠字第173號刑事決定書。
10.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2年賠字第148號刑事決定書。
11.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3年賠更字第1號刑事決定書。
(三)監察院
1.「106國正0008」糾正案,2017年10月23日。
2.「106國調0018」調查報告,2017年10月23日。
3.「106國正0009」糾正案,2018年01月08日。
4.「106國調0022」調查報告,2018年03月08日。
(四)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1.促轉司字第6號平復陳文貴司法不法決定書。
2.促轉司字第8號平復林茂同司法不法決定書。
3.促轉司字第9號平復王再傳及林茂松司法不法決定書。
貳、 專書
1.王泰升,《台灣法律史的建立》,台北:元照出版公司,1997。
2.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0。
3.王泰升、薛化元,《追尋台灣法律的足跡-事件百選與法律史研究》,台北:五南,2014。
4.吳新榮著、張良澤總編,《吳新榮日記全集1943-1944》,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
5.李石城,《鹿窟風雲:八十憶往:李石城回憶錄》,台中:白象文化,2017。
6.李敖(審定),《安全局機密文件-歷年辦理匪案彙編》,台北,1991。
7.谷正文,《白色恐怖秘密檔案》,台北:獨家,1995。
8.周婉窈,《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19。
9.林山田,《五十年來的台灣法制》,台北:台大法律系,1996。
10.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08。
11.林山田,《抗爭100:廢除刑法第一百條抗爭札記》,台北:自立晚報社,1991。
12.林江臺、謝明燕,《走讀人權:探訪大臺北地區人權景點》,苗栗縣三灣鄉:桂冠,2014。
13.孫康宜,《走出白色恐怖》,台北:允晨文化,2007。
14.張炎憲、高淑媛,《鹿窟事件調查研究》,台北縣板橋市:北縣文化,1998。
15.張炎憲、陳鳳華,《100行動聯盟與言論自由》,台北:國史館,2008。
16.張炎憲、陳鳳華,《寒村的哭泣:鹿窟事件》,台北縣板橋市:北縣文化,2000。
17.張炎憲主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9。
18.許雪姬,《臺灣口述歷史的理論實務與案例》,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4。
19.陳志龍、倪子修、邱榮舉編輯,《台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台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06。
20.陳皆得,《鹿窟寒村餘生 陳皆得回憶錄》,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18。
21.陳樸生,《刑法各論》,台北:正中書局,1965。
22.蔡墩銘,《刑法總論》,臺北:三民,2006。
23.賴澤涵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時報文化,1994。
24.薛化元,《台灣歷史年表》,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
25.薛化元,《臺灣全志・卷四,政治志,民主憲政篇》,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7。
26.薛化元、楊秀菁、蘇瑞鏘,《戰後台灣人權發展史(1945-2000)》,台北: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2015。
27.薛月順、曾品滄、許瑞浩,《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一):從戒嚴到解嚴》,台北:國史館,2000。
28.薛月順編輯,《戰後臺灣政治案件:鹿窟事件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20。
29.藍博洲,《白色恐怖》,台北:揚智文化,1993。
30.蘇瑞鏘,《白色恐怖在臺灣-戰後臺灣政治案件之處置》,新北:稻鄉出版社,2014。
參、 專書論文與期刊論文
1.江如蓉、翁大鈞,〈探論戒嚴時期國家權力濫用行為〉,《台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台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06,頁241-267。
2.吳乃德,〈民主時代的威權遺產〉,《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一〕清理威權遺緒》,新北:衛城,2015,頁25-67。
3.吳乃德,〈國家對受害者的賠償/補償〉,《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二〕記憶歷史傷痕》,新北:衛城,2015,頁31-40。
4.吳乃德,〈導言〉,《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一〕清理威權遺緒》,新北:衛城,2015,頁17-23。
5.汪宏倫,〈我們能和解共生嗎?:反思台灣的轉型正義與集體記憶〉,《思想》,42(台北,2021),頁1-61。
6.林山田,〈論特別刑法肥大症之病因〉,《法令月刊》39:1(台北,1988),頁8-9。
7.林正慧,〈1950年代親共或左翼政治案件〉,《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史料基金會,2009,頁138-173。
8.林邑軒,〈官方檔案的徵集與公布〉,《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二〕記憶歷史傷痕》,新北:衛城,2015,頁41-59。
9.林樹枝,〈戰死吧!向前吧!於是祖國就拋棄你了!鹿窟,一個三十多年前的屠村事件〉,《良心犯的血淚史-出土政治冤案》,台北,1989,頁20-39。
10.倪子修、吳祚丞,〈戒嚴時期處置叛亂犯之特別實體法及程序法〉,《台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台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06,頁207-267。
11.張炎憲,〈鹿窟事件與歷史真相的追究〉,《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史料基金會,2009,頁190-207。
12.張炎憲,〈導言: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史料基金會,2009,頁2-13。
13.曹欽榮,〈紀念博物館與轉型正義〉,《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二〕記憶歷史傷痕》,新北:衛城,2015,頁117-142。
14.陳正茂,〈記光復初期中共在台之地下組織:「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北臺灣科技學院通識學報》,5(台北,2009),頁183-209。
15.陳顯武,〈法律的政治分析-論戒嚴時期的政治刑法〉,《國家發展研究》,6:2(台北,2007),頁155-170。
16.陳顯武、蔡浩志,〈我國解嚴後克服過去與刑事補償規範變遷之法律政治分析〉,《國家發展研究》,12:1(台北,2012),頁1-42。
17.黃國鐘,〈叛亂與亂判-刑法內亂罪修正之我見〉,《律師通訊》,146(台北,1991),頁16-23。
18.黃榮堅,〈故意的定義與定位〉,《臺大法學論叢》,28:1(台北,1998),頁123-165。
19.葉虹靈、黃長玲,〈面對受害者家屬的轉型正義〉,《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三〕面對未竟之業》,新北:衛城,2015,頁89-97。
20.薛化元,〈中華民國憲法的形成與憲法變動〉,《中華民國憲法七十年》,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7,頁13-60。
21.薛化元,〈威權體制的建立〉,《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史料基金會,2009,頁16-42。
22.薛月順編輯,〈導言〉,《戰後臺灣政治案件:鹿窟事件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20,頁1-30。
23.Fang-Long Shih, “Memory, Partial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without Justice: The White Terror Luku Incident in Taiwan,”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Vol. 3 (March 2011): 140-151.
24.Stephan Feuchtwang, The Anthropology of Religion,Charisma and Ghosts: Chinese Lessons for Adequate Theory (Berlin: De Gruyter, 2010), 146-167.
肆、 學位論文
1.梁正杰,〈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相關政治案件之研究(1946-1961)〉,台北: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2.曾培強,〈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案件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3.羅宜芬,〈臺灣政治案件平反與轉型正義—以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為中心〉,台北: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伍、 網路資料
1.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https://www.tjc.gov.tw/news/226,擷取日期:2021年06月15日。
2.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https://twtjcdb.tjc.gov.tw/Search/Detail/16115,擷取日期:2021年06月06日。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6158006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158006 |
Data Type: | thesis |
DOI: | 10.6814/NCCU202101345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308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