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693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4/145046 (79%)
造访人次 : 52047867      在线人数 : 52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36938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6938


    题名: 「日佔廣東」的婦女動員及教化(1938-1945)
    Women’s mobilization and edification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Guangdong”, 1938-1945
    作者: 盧梓滿
    Loo, Tsz-Mun
    贡献者: 游鑑明
    藍適齊

    Yu, Chien-Ming
    Lan, Shi-Chi

    盧梓滿
    Loo, Tsz-Mun
    关键词: 廣東婦女
    婦女動員
    通敵合作
    汪政權
    殖民教化
    臺灣總督府
    Cantonese Women
    Women mobilization
    Collaboration
    Wang Jingwei regime
    Colonial edification
    Taiwan Governor-General’s Office
    日期: 2021
    上传时间: 2021-09-02 16:38:38 (UTC+8)
    摘要: 1938年10月21日,日軍全面佔領廣州後,為了拉攏當地婦女支持,先成立婦女維持會,後擴充為廣州婦女會。1940年10月,汪政權組建廣東省政府,汪兆銘的妻子陳璧君是幕後掌權人。她先將婦女維持會改組為廣東省婦女會,以統轄各縣市婦女會的事務。該會主要是向婦女進行宣傳與教化活動,並推廣和平運動及戰爭動員,如戲劇表演,以及赴各地宣傳等。再加上,婦女會籌劃各救濟設施及教育機構,包括保育院、貧婦產育院,乃至省立女子師範學校。而日軍開展「大東亞戰爭」後,廣東婦女界奉行戰爭責任,並協助穩定廣東的社會局面。在此同時,日軍配合中國戰事所需,隨即委派殖民地臺灣各專員作支援,實行一系列社會掌控的辦法。繼而開辦機構及相關女性活動,做為指導女性的教化和動員的手段,旁及女子宣撫活動、女學生負笈臺灣、對臺灣女子教育的實地視察活動。以花蓮港女子高等學校校長井上正男為例,1939年,他赴粵擔任廣東共榮會主事,不僅是從事文化宣傳要務,也施以女子教化活動。日方藉助臺灣派駐粵的專員,將臺灣殖民經驗折射至廣東女性身上,策動她們服膺於日軍統治下,終而躍居日軍作戰的援助者。由是本研究將窺探日佔廣東下婦女的來龍去脈及其特色,並勾勒戰爭與婦女的新視角。
    On October 21, 1938, after the Japanese army fully occupied Canton, the Women’s Peace Maintenance Commission of Canton (広東婦女維持会) was first established to canvass the support of Guangzhou women, and then expanded into the Guangdong Women’s Association. When the formulation of Wang Regime (汪兆銘政権) Guang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in October 1940, Chen Bijun, the wife of Wang Chingwei, was the hierarch behind the curtains. The Women’s Maintenance Council was restructured into the Guangdong Province Women’s Council by Chen, to manage the affairs of the women’s associations in various counties and cities. The Council mainly executed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events for women as well as transmitted peace movements and war mobilization through drama performances and publicity in different locations. Moreover, various relief facilitie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children nursery, poor maternity homes, and Guangdong Provincial Women’s Normal School, was organized. After the Japanese Army started the “Great East Asian War”(大東亜戦争), the community of Guangdong Women took their war responsibilities and helped to stabilize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Guangdong. At the same time,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the Japanese military, the Office of the Governor-General of Taiwan (臺湾総督府) immediately appointed various commissioners for support and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social control methods. Furthermore, there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stitutions and activities to guide the education and mobilization of women, which involved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activities for women, studying in Taiwan for female students, and field inspections of education for Taiwanese women. Take Masao Inoue (井上正男), the retired principal of Hualien Port Girls’ Middle School (花蓮港高等女学校), as an example, who went to Guangdong in 1939 to take charge of the principal of the Guangdong Co-Prosperity Association (広東共栄会). He took part in essential cultural propaganda activities and organize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for women. Through the commissioners of the Taiwanese Governor’s Office in Guangdong, Masao Inoue applied Taiwan’s colonial experience on the women of Guangdong, instigated them adhering to the rule under the Japanese, and standing up as war mobilizers. Therefor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izing Guangdong women in this period and a new perspective on war and women will be covered in this article.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一)典藏檔案
    1.〈民國三十二年{#汪兆銘#}與廣州各方往返函電(二)〉(1943年2月4日),《汪兆銘史料》,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18-010100-0028-009。
    2.〈民國三十二年{#汪兆銘#}與廣州各方往返函電(二)〉(1943年4月26日),《汪兆銘史料》,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18-010100-0028-061。
    3.「共榮會規約案及十三年度預算案」(昭和十二年至十三年,1937-1938年),〈昭和十三年廈門關係書類南支課〉,《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2-00241。
    4.「汪兆銘電陳璧君執信學校京滬董事會議議決推先生全權辦理執信學校遷回廣州事宜及本校校長請不顧一切毅然行之」(1940年6月24日),〈{#汪兆銘#}與各方往返函電(一)〉,《汪兆銘史料》,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18-010100-0007-118。
    5.「汪兆銘電陳耀祖東亞聯盟協會每月經常費一萬五千元至二萬元可由省府撥給」(1940年9月17日),〈{#汪兆銘#}與各方往返函電(一)〉,《汪兆銘史料》,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18-010100-0007-052。
    6.「汪兆銘電陳耀祖聞古應芬夫人攜女自香港來省請照朱執信夫人例月給軍票六百元」(1942年1月31日),〈{#汪兆銘#}與廣州等地往返函電(二)〉,《汪兆銘史料》,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18-010100-0026-004。
    7.「李漢魂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等為奉任命為廣東省府委員暨兼廳長遵於元旦就職視事」(1939年1月4日),〈廣東省政府官員任免(五)〉,《國民政府》,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1-032220-00009-027。
    8.「國語學校助教授菅田茂鄉(體操科教授要目取調委員ヲ命スルノ件)」(1914年12月1日),〈大正三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判)第十二卷秘書〉,《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324043X002。
    9.「陳璧君汪屺電汪兆銘午時巿內連續發生炸彈案現全巿戒嚴檢」(1941年9月18日),〈{#汪兆銘#}與汪政府各機關首長往返函電(一)〉,《汪兆銘史料》,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18-010100-0015-019。
    10.「陳璧君電汪兆銘擬將執信學校遷回廣州請招集京滬校董開會將議決案用公函付予全權辦理」(1940年6月22日),〈{#汪兆銘#}與各方往返函電(二)〉,《汪兆銘史料》,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18-010100-0008-091。
    11.「陳耀祖致汪兆銘等電朱夫人遷執信學校回粵來問遺族贍養費請領事請示如何辦理及汪覆電由省政府撥給而報告中央作正開銷」(1940年10月6日至9日),〈{#汪兆銘#}與各方往返函電(一)〉,《汪兆銘史料》,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118-010100-0007-020。
    12.「節約建國儲蓄團總團長孔祥熙等函國民政府文官長魏懷為檢送節約建國儲蓄說明等資料請文官長魏懷擔任文官處節約建國儲蓄團團長並照所檢附資料辦理勸儲」(1940年9月6日),〈節約儲蓄運動〉,《國民政府》,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1-054540-00001-006。
    13.「廣東高院為充任偽婦女會長副會長祕書而無懲治漢奸條例第二條第一項及第三條之犯罪行為者能否論罪」(1947年2月28日至1947年8月25日),《司法院》,國史館藏,典藏號:015-010311-0091。
    14.「臺南縣吳佳春等陳請公署設法救濟在廣州臺籍女性看護助手歸臺」(1946年2月3日至1946年4月10日),〈廣東臺籍醫務人員返籍接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30652001007。
    15.「軍委會請解釋淪陷區域之智識分子擔任實施奴化教育應否以漢奸論罪疑義」(1941年10月25日至1941年12月03日),《司法院》,國史館藏,典藏號:015-010311-0010。
    16.「張發奎電蔣中正據袁支隊長報稱以副司令名義自動率隊反攻順屬大良情形除復電嘉獎外並飭繼續積極襲擊」(1939年9月20日),〈八年血債(二十六)〉,《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 002-090200-00050-113。
    17.「楊道儀李順春等電胡漢民蔡元培蔣中正等請在各機關中委用女性黨員以符男女平等」(1927年8月9日),〈掃除軍閥主持奉安大典(七)〉,《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90101-00007-029。
    18.「戴笠賀耀組電蔣中正查汪兆銘近日派員與偽軍司令葉舉磋商進攻中山善後辦法及欲於偽政府成立後分別創辦三所軍校等情報提要等二則」(1940年3月11日)〈一般資料—呈表彙集 (一○○)〉,《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200-00527-037。
    19.「體操科教授要目取調委員報告書」(1916年1月1日),〈大正五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三十卷教育〉,《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6230013。
    20.〈呈蔣中正廣東省緊急救僑委員會工作報告〉(1942),《蔣中正總統文物》,〈租借及外僑(一)〉,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6-00078-009。
    21.〈廣東省護士助產士藥師及藥劑生牙醫師等註冊章程牙科生獸醫師等管理暫行規則〉(1941-1942),《行政院》,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14-011101-0042。
    22.〈縣各級組織綱要實施計畫案(一)〉(1940年3月29日),《行政院》,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14-010401-0367。
    23.〈中國國民黨各級黨部推行新國民運動實施辦法案〉,《一般檔案》,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館藏號:一般715.1/366.22。
    24.〈陳素致吳鐵城等銑電〉(1944-01-16),《特種檔案》,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館藏號:特21/1.226。
    25.〈偽廣州市公署復興處職員錄〉,《一般檔案》,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館藏號:一般715.1/349。
    26.〈視察廣東區報告書第一號〉(1939.5.14),《特種檔案》,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館藏號:特6/38.2。
    27.〈視察廣東黨務政治軍事報告第一號〉(1939.4.20),《特種檔案》,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館藏號:特6/35.2。
    28.〈廣東偽組織歷次慶祝大會計劃圖表〉,《一般檔案》,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館藏號:一般715.1/285。
    29.〈廣東黨務:李漢魂任主委時期:工作報告〉(1939),《朱家驊檔案》,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藏,館藏號:301-01-06-041。
    30.「廣東省建設廳關於敵偽員將廣西婦女月刊運入內地一事的代電」(1944-03-01),廣東省檔案館藏,典藏號:004-005-00590-077~078。
    31.「廣東建設廳關於嚴密防緝敵偽政訓人員及便衣隊婦女等混入內地企圖炸毀軍政機關等情的代電」(1941-09-13),廣東省檔案館藏,典藏號:006-005-0382-038。
    32.〈廣東省建設廳關於防範日軍偷運男童等情的訓令〉(1938.8.9),廣東省檔案館藏,館藏號:006-006-0255-086~087。
    33.〈廣東省執委會32年度工作計劃及經費概算〉(1942),《特種檔案》,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館藏號:特2/59.2。
    34.〈4.学会協会(9)華南文化協会 14、8〉,《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戦前期外務省記録/H門 東方文化事業/7類 資料/2項 参考資料/0目参考資料関係雑件/宗教、病院、図書館、博覧会、教会関係 第二巻》,典藏號:B05016192400。
    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aj/meta/listPhoto?LANG=eng&BID=F2006092116443841621&ID=M2006092116444041656&REFCODE=B05016192400
    35.「5.広東女子美術職業学校 昭和十四年」,《H-6-2-0-1_005》,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典藏號:B05015859300。
    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aj/meta/listPhoto?LANG=eng&BID=F2006092116385534872&ID=M2006092116385634893&REFCODE=B05015859300
    36.〈広東人の特異性と之に対する注意〉,《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陸軍一般史料/支那/支那事変/北支/陣中日誌 昭和13年9月》,館藏號:C11111586600。
    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aj/meta/listPhoto?LANG=eng&BID=F2011112915430008059&ID=M2011112915430108070&REFCODE=C11111586600
    37.「広東市立小学校長一行見学に関する件」,《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陸軍省大日記/陸支機密・密・普大日記/陸支普大日記/陸支普大日記 第1号 昭和16年》,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館,館藏號:C07091768200。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aj/meta/listPhoto?LANG=default&BID=F2007110515172163830&ID=M2007110515172263842&REFCODE=C07091768200
    38.「広東訪日婦女団団員名簿及日程の件(1939年5月27日)」,《陸軍省:陸支密大日記-S14-56-145》,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典藏號:C04121106600。
    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aj/meta/listPhoto?LANG=eng&BID=F2006090105295970604&ID=M2006090105301070739&REFCODE=C04121106600
    39.「件名15.広東省広州女子師範学校長李雪英外二名 昭和十一年四月〉,《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戦前期外務省記録/H門 東方文化事業/6類 講演、視察及助成/1項 講演、視察0目満支人本邦視察旅行関係雑件/便宜供与関係 第七巻》(1936/4/1),館藏號:B05015786300。
    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aj/meta/listPhoto?LANG=default&BID=F2006092116374533514&ID=M2006092116374733546&REFCODE=B05015786300
    40.〈昭和16年5月分月報送付の件(2)〉《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陸軍省大日記/陸支機密・密・普大日記/陸支密大日記/陸支密大日記/昭和16年陸支密大日記 第49号 1/3 昭和16年》,C04123426900。
    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aj/meta/listPhoto?LANG=default&BID=F2006090105513487078&ID=M2006090105513687109&REFCODE=C04123426900
    41.《中國國民黨廣東省執行委員會二十九年七月份工作報告》(不詳:中國國民黨廣東省執行委員會,1940),11-12,孫中山紀念圖書館黨藏,黨史特藏:S 034.843 02.29。

    (二) 報刊
    1.《三八婦女節紀念特刊》,廣州,1927。
    2.《大公報》,香港,1938-1940。
    3.《工商晚報》,香港,1938。
    4.《大漢公報》(The Chinese Times),溫哥華,1938。
    5.《中山日報》,廣州,1944-1945。
    6.《申報》,上海,1934-1940。
    7.《民族教師》,韶關,1941。
    8.《民聲晚報》,廣州,1943。
    9.《良友》,上海,1931。
    10.《東方畫刊》,香港,1940。
    11.《東亞聯盟畫報》,廣州,1941。
    12.《兩廣戰時經濟》,曲江,1941。
    13.《南星》,廣州,1939-1941。
    14.《南洋商報》,新加坡,1939。
    15.《南潯線慰勞特刊》,香港,1938。
    16.《香港工商日報》,香港,1939。
    17.《香港日報》,香港,1942。
    18.《香港華字日報》,香港,1939-1940。
    19.《南粵日報》,佛山,1941。
    20.《婦女》,番禺,1941。
    21.《婦女月刊》,廣州,1941。
    22.《婦女生活》,上海,1938。
    23.《婦女世界》,廣州,1940-1945。
    24.《婦女新生活月刊》,南京,1937。
    25.《華文大阪每日》,大阪,1939。
    26.《華南文化協會報》,廣州,1939-1940。
    27.《華南公論》,廣州,1939-1940。
    28.《朝日新聞》,東京,1938。
    29.《番禺縣政公報》,番禺,1940。
    30.《粵江日報》,廣州,1942-1943。
    31.《教育導報》,韶關,1942。
    32.《新中華畫報》(The New China Pictorial),上海,1941。
    33.《新女性》,廣州,1945。
    34.《新生:廣東省新生活運動促進會婦女工作委員會產育院院刊》,廣州,1946。
    35.《農村婦女》,江西,1941。
    36.《新亞》,廣州,1939-1944。
    37.《新廣東畫報》,廣州,1941。
    38.《遠東攝影新聞》,上海,1938。
    39.《實報》,北京(北平),1938。
    40.《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38。
    41.《臺灣時報》,臺北,1941-1942。
    42.《臺灣醫學會雜誌》,臺北,1941。
    43.《廣州市公署公報》,廣州,1939。
    44.《廣州市政公報》,廣州,1940。
    45.《廣州民聲日報》,廣州,1939-1944。
    46.《廣東女界聯合戰時婦女服務團特刊》,廣州,1938。
    47.《廣東公報》,廣州,1916。
    48.《廣東迅報》廣州,1938-1945。
    49.《廣東治安維持會公報》,廣州,1939。
    50.《廣東兒童》,韶關,1940。
    51.《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韶關,1942。
    52.《廣東省閱兵紀念特刊》,廣州,1942。
    53.《廣東婦女》,曲江,1939-1944。
    54.《廣東教育公報》,廣州,1928。
    55.《廣東教育戰時通訊》,韶關,1941-1942。
    56.《廣東衛生》,韶關,1939-1940。
    57.《濤聲》,廣州,1941-1942。
    58.《瀛友》,廣州:1944。
    59.Nippu Jiji, Honolulu, Hawaii, 1938.

    二、專書
    (一)中文專書
    1.卜正民(Timothy Brook);林添貴(譯),《通敵:二戰中國的日本特務與地方菁英》,臺北:遠流,2015。
    2.丁衛平,《中國婦女抗戰史研究,1937-1945》(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3.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
    4.小野得一郎(編輯);同仁會(編),《中華民國醫事綜覽》,東京:同仁會,1935。
    5.井出季和太,《南進臺灣史考》,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5。
    6.王克文,《汪精衛‧國民黨‧南京政權》,臺北:國史館,2001。
    7.中西利八,《滿洲紳士錄(第三版)》,東京:滿蒙資料協會,1940。
    8.中村孝志(編),《日本の南方關與と臺灣》,奈良縣:天理教道友社,1988。
    9.中村孝志;卞鳳奎(譯),《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臺北縣板橋市:稻鄉,2002。
    10.王杰、梁川(主編),《枕上夢回:李漢魂吳菊芳伉麗自傳》,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
    1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韶關市委員會文史委員會(編),《韶關文史資料(第11輯)》,韶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韶關市委員會文史委員會,1988。
    1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州文史資料(第10輯)1963年第4輯》,廣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63。
    1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東文史資料(第58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
    14.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粵閩區宣傳專員辦事處(編),《潮汕淪陷報告》,1940,汕頭市圖書館藏。
    15.中國總會上海分會宣傳科(編),《東亞聯盟論文選輯》,上海:東亞聯盟中國總會上海分會,1942。
    16.不詳,《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廣東分會工作概況》,不詳,1931。
    17.不詳,《廣東全省第三次教育會議日刊(民國二十一年十月)》,不詳。
    18.不詳《廣東婦女職業之調查》,不詳。
    19.不詳,《廣東學生赴日考察團報告書》,廣州:不詳,1924。
    20.不詳,《新廣東教育考察日記》,北京:民國大學,1924。
    21.王學新,《日本對華南進政策與臺灣黑幫籍民之研究(1895-1945)》,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
    22.卞鳳奎,《日據時期臺灣籍民在大陸及東亞活動之研究(1895-1945)》,合肥:黃山書社,2006。
    23.卞鳳奎(譯),《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板橋:稻鄉,2002。
    24.本書編委會,《2018甌風 第15期》,上海:文彙出版社,2018。
    25.布康,《菊韵芬芳—吳菊芳誕辰100周年紀念集》,廣州:不詳,2011,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
    26.外務省情報部,《現代中華民國滿洲帝國人名鑑》,不詳:東亞同文會業務部,1937。
    27.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葉品岑(譯),《廣場與塔樓:從印刷術誕生到網絡社群力爆發,顛覆權力階級,改變人類歷史的network》,新北:聯經,2019。
    28.左雙文,《華南抗戰史稿》,廣州:廣東高等教育,2004。
    29.朱德蘭,《臺灣慰安婦》,臺北:五南文庫,2009。
    30.李丹柯,《女性,戰爭與回憶:35位重慶婦女的抗戰講述》,重慶:重慶出版社,2015。
    31.李展平(等作),《烽火歲月:臺灣人的戰時經驗》,南投市:臺灣文獻館,2005。
    32.每日新聞社,《不許可寫真 2》,東京:每日新聞社,1998。
    33.巫仁恕,《劫後「天堂」:抗戰淪陷區後的蘇州城市生活》,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7。
    34.呂芳上(主編),《戰爭的歷史與記憶(4):戰後變局與戰爭記憶》,臺北:國史館,2015。
    35.呂唐軍,《佛山紡織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
    36.何孟恆,《何孟恆雲煙散憶》,臺北:時報文化,2019。
    37.宋怡明(Michael Szonyi);黃煜文,陳湘陽,《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
    38.宋青紅,《抗日戰爭與女性動員—新運婦女指導委員會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8。
    39.李景文、馬小泉(主編),《民國教育史料叢刊 874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15。
    40.李景文、馬小泉(主編),《民國教育史料叢刊 895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15。
    41.李芳芝,《粵語注音日語捷徑》,廣州:廣東婦女會,1941。
    42.吳佩珍,《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臺北:聯經出版,2013。
    43.吳菊芳,《婦女運動的新路》,廣州:力行學會刊行,1946。
    44.吳道熔,《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 199-200 澹盦存 廣東藏書紀事詩》,臺北:文海出版社,1975。
    45.李齊念(編),《廣州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第7輯)文化教育》,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46.李齊念(主編),《廣州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第九輯 社會類》,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47.李權時(編),《開放的窗口:廣州百年對外交流縱橫》,廣州:廣州出版社,2001。
    48.東亞同文書院大學學生調查大旅行指導室(編),《東亞同文書院大學東亞調查報告書(昭和十五年度)》,上海:上海東亞同文書院大學學生調查大旅行指導室,1941。
    49.周作人;楊志琨、宋紅芳(編著),《周作人詩詞解析》,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50.周家健,《濁世消磨—日治時期香港人的休閒生活》,香港:中華書局,2015。
    51.周家健、張順光,《坐困愁城:日佔香港的大眾生活》,香港:三聯,2015。
    52.周德明、吳建偉(主編),《上海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續編》(55),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9。
    53.金雄白,《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中)》,臺北:李敖出版社出版,1988。
    54.花蓮港高等女學校校友會(編),《黑潮:前會長井上先生記念號》,花蓮:花蓮港高等女學校校友會,1939。
    55.近藤正己;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56.邱巍,《吳興錢家 近代學術文化家族的斷裂與傳承》,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57.南京市檔案館(編),《審訊汪偽漢奸筆錄》(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1992。
    58.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廣州行營參謀處(編),《廣東受降紀述》廣州:懷遠印刷廠,1946。
    59.洪宜嫃,《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之研究(1924-1949)》,臺北:國史館,2010。
    60.洪郁如;吳佩珍、吳亦昕(譯),《近代臺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7。
    61.柯惠鈴,《她來了:後五四新文化女權觀,激越時代的婦女與革命,1920-1930》,臺北:臺灣商務,2018。
    62.約翰.亨特.博伊爾(John Hunter Boyle);陳體芳、樂刻(等譯),《中日戰爭時期的通敵內幕(1937-1945)》(上、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63.胡澤粉,《播音名曲選》,廣州:協榮印書館,不詳。
    64.宮本延人(口述);宋文薰,連照美(譯),《我的臺灣紀行》,臺北:南天,1998。
    65.宮本延人;魏桂邦(譯),《臺灣的原住民族》,臺北:晨星出版座,1993。
    66.真杉静枝;原ひろ子(監修),《南方紀行》,東京:ゆまに書房,2000。
    67.高彥頤(Dorothy Ko);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2005。
    68.夏蓉,《婦女指導委員會與抗日戰爭》,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9.陳三井(主編),《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臺北:近代中國,2000。
    70.婦女談話會(編),《婦女談話會工作報告》,不詳,1938。
    71.陳予歡(編),《民國廣東將領志》,廣州:廣州出版社,1994。
    72.淮冰(等著),《粵北會戰記》,不詳:大剛印書館,1940。
    73.陶希聖(述);陳存恭、蘇啓明、劉妮玲(訪問),《陶希聖先生訪問紀錄》,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4。
    74.曼素恩(Susan Mann);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臺北:左岸文化,2005。
    75.陳雁,《性別與戰爭:上海1932-194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76.梁華璜,《臺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板橋:稻鄉,2001。
    77.梁華璜,《臺灣總督府南進政策導論》,板橋:稻鄉,2003。
    78.陳瑞璋,《東江縱隊:抗戰前後的香港游擊隊》,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2。
    79.許雪姬(編),《臺灣歷史的多元傳承與鑲嵌》,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4。
    80.張慧真、孔強生,《從十一萬到三千:淪陷時期香港教育口述歷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5。
    81.傅葆石(Poshek Fu);張霖(譯),《灰色上海,1937-1945:中國文人的隱退、反抗與合作》,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
    82.黃心村(Nicole Huang);胡靜(譯),《亂世書寫:張愛玲與淪陷時期上海文學及通俗文化》,北京:上海三聯書店,2010。
    83.黃天驥,《黃天驥文集 14 嶺南感舊》,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
    84.黃秀華、陳麗珠(編),《中山日報 婦運資料選輯 1937-1948》,廣州:廣東省婦女聯合會;廣東省檔案館,1994。
    85.黃德祿,《日本南進與太平洋形勢》,重慶:中山文化教育館,1939。
    86.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8。
    87.游鑑明,《躍動的女性身影:近代中國女子的運動圖像》,臺北:博雅書屋,2012。
    88.游鑑明,《當二十世紀中國女性遇到媒體》,臺北:五南,2017。
    89.葉大兵、烏丙安(主編),《中國風俗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
    90.葉春生、施愛東(主編);徐霄鷹,信力健(副主編),《廣東民俗大典 第2版》,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1.葉碧苓,《學術先鋒:臺北帝國大學與日本南進政策之研究》,板橋:稻鄉,2010。
    92.楊柳(主編),《羊城後視鏡 4》,廣州:花城出版社,2017。
    93.楊萬秀,《廣州簡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94.新運婦女指導委員會,《工作八年》,南京:新運婦女指導委員會,1946。
    95.韶關市婦女聯合會、清遠市婦女聯合會(合編),《粵北婦女運動 1921-1949》,韶關:韶關市婦女聯合會,1994。
    96.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臺灣新民報)》,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7。
    97.臺灣總督府外事部,《[昭和十八年一月]支那事變大東亞戰爭ニ伴フ對南方施策狀況》,臺北:臺灣總督府外事部,1943。
    98.臺灣總督府外事部(編),《南支那綜覧》,臺北:南方資料館,1943。
    99.衛生課,《熱帶產業調查會調查書:南支南洋ニ於ケル醫療施設(下卷)》,不詳:衛生課,不詳。
    100.廣州中山日報社(編),《復興的廣東》,廣州:廣州中山日報社,1941。
    101.廣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編),《地方史志與廣州城市發展研究》,廣州:廣州出版社,2013。
    102.廣州市孤兒院(編),《廣州市孤兒院二十九年年刊:附徵信録》,廣州:廣州市孤兒院,1940。
    103.廣州市教育局(編),《廣州市教育局報告書(第4期)》,廣州:廣州市教育局,1929。
    104.談社英(編著),《中國婦女運動通史》,南京:婦女共鳴社,1936。
    105.廣東抗戰人物誌出版社(編),《廣東抗戰人物誌》,廣州:廣東抗戰人物誌出版社,1947。
    106.廣東省政府(編);廣東年鑑編纂委員會,《廣東年鑑(民國三十年度)》,韶關:廣東年鑑編纂委員會出版,1942。
    107.廣東省政府秘書處(編),《廣東省政概況》,廣州:廣東省政府秘書處,1942。
    108.廣東省政協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廣東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民國時期廣東名人錄. 第五卷》,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109.廣東省婦女聯合會、廣東省檔案館(編),《廣東婦女運動歷史資料》,廣州:廣東省檔案館,1991。
    110.廣東省教育廳(編),《師範學校各科教學綱要(廣東全省第四次教育會議議決案)》,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111.廣東省教育廳(編),《廣東教育概況》,廣州:廣東省教育廳,1941。
    112.廣東省教育廳(編),《廣東省教育報告書》,廣州:廣東省教育廳,1943。
    113.廣東音樂聯盟,《名曲九九》,廣州:協榮印書館,不詳。
    114.廣東省檔案館,《民國時期廣東省政府檔案史料選編 (5) 第八、九屆委員會會議錄》,廣州:廣東省檔案館,1988。
    115.廣東省檔案館,《民國時期廣東省政府檔案史料選編 (6) 第九屆省政府會議議錄》,廣州,廣東省檔案館,1988。
    116.廣東省檔案館,《民國時期廣東省政府檔案史料選編 (10) 第十一、十二屆省政府會議錄》,廣州:廣東省檔案館,1988。
    117.廣東省黨部宣傳處(編),《廣東省偽機關人員調查錄》,廣州:廣東省黨部宣傳處,1945。
    118.劉軍,《社會網絡分析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4。
    119.劉節;劉顯曾(整理),《劉節日記:1939-1977》,鄭州市:大像出版社,2009。
    120.蔡雅祺,《製造戰爭陰影:論滿洲國的婦女動員(1932-1945)》,臺北:國史館,2010。
    121.龍向洋(主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民國文獻叢刊(56)文化教育》,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122.盧芳、陳麗珠(等編),《廣東婦女運動歷史資料 4》,廣州:廣東省婦女聯合會;廣東省檔案館,1990。
    123.盧芳、陳麗珠、黃秀華(編),《廣州民國日報 婦運資料選輯 上 1923-1936》,廣州:廣東省婦女聯合會;廣東省檔案館,1990。
    124.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9。
    125.鍾淑敏,《日治時期在南洋的臺灣人》,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20。
    126.戴安娜.拉里(Diana Lary);廖彥博(譯),《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臺北:時報出版,2015。
    127.戴國輝,《臺灣史硏究:回顧與探索》,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5。
    128.戴維理(Evan Dawley);堯嘉寧(譯),《成為臺灣人:殖民城市基陸下的民族形成(1880s-1950s),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1。
    129.鄺智文,《重光之路—日據香港與太平洋戰爭》,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5。
    130.羅久蓉,《她的審判:近代中國國族與性別意義下的忠奸之辦》,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13。
    131.黨史資料(選編),《淪陷時期廣州人民的抗日鬥爭》,不詳。
    132.蘇智良(等主編),《滔天罪孽 二戰時期的日軍「慰安婦」制度》,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二)英文專書
    1.Duus, Peter, Ramon H. Myers, and Mark R. Peattie, eds. The Japanese Wartime Empire, 1931-1945.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2.Kingsbury, Celia M. For Home and Country: World War I Propaganda on the Home Front,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10.
    3.Rupp, Leila J. Mobilizing Women for War: German and American Propaganda, 1939-1945,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
    4.Siu, Helen F. ed. Merchants’ Daughters: Women, Commerce, and Regional Culture in South China,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0.
    5.Taeko, Shibahara, Japanese Women and the Transnational Feminist Movement before World War II: Japanese Women in the Interwar Transnational Feminist Movement,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15.
    6.Uchiyama, Benjamin. Japan’s carnival war: mass culture on the home front, 1937-1945,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9.
    7.Xia, Yun. Down with traitors: justice and nationalism in wartime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7.
    8.Young, Louise. Japan’s Total Empire: Manchuria and the Culture of Wartime Imperialism, Berkeley,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三、期刊論文
    (一)中文
    1.中村孝志,〈広東博愛会医院をめぐる諸問題(1)—臺湾総督府の対華文化工作—〉,《天理大学学報》,165(奈良,1990.10):25-49。
    2.王學新,〈南進政策下的籍民教育(1895-1937)〉,《國史館學術集刊》,14(臺北,2007.12):97-131。
    3.王學新,〈抗戰前博愛會醫院之運作與日本大陸政策之關係〉,《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6(臺中,2008.06):107-131。
    4.王麒銘,〈日中戦争期における臺灣総督府の占領地協力について―広東を中心〉,《慶應義塾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論文集》,57(東京,2017.06):53-89。
    5.衣若蘭,〈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與「五四婦女史觀」〉,《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4(臺北,2019.12):1-71。
    6.衣若蘭,〈論中國性別史研究的多元交織〉,《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0(臺北,2017.12):167-230。
    7.朱德蘭,〈日汪合作與廣東省政府關係一個側面的考察〉,《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4(臺北,2000.12):631-655。
    8.巫仁恕,〈劫後婦女:抗戰時期蘇州淪陷後的婦女生活〉,《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5(臺北,2020.05):1-67。
    9.呂芳上,〈抗戰時期中國的婦運工作〉,《東海大學歷史學報》,1(臺中,1977.04):159-176。
    10.周春燕,〈婦女與抗戰時期的戰地救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4(臺北,2014.12):133-224;
    11.周錦濤,〈汪偽統治時期的女子教育述評〉,《民國檔案》,2(南京,2005.05):124-130。
    12.柯惠鈴,〈抗戰初期的知識女青年下鄉─以江西為例的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臺北,2011.12):36-73。
    13.夏蓉,〈「省新運婦委會」與戰時廣東婦女界的抗日救亡工作〉,《廣東社會科學》,6(廣州,2004.11):114-120。
    14.夏蓉,〈新女性與抗日戰爭——以吳菊芳為例〉,《廣東社會科學》,5(廣州,2019.12):118-126。
    15.夏黎明,〈東臺灣及其生活世界的構成〉,《東臺灣研究》,2(臺東:1997.12):7-16。
    16.張玉法,〈戰爭對中國婦女的影響(1937-1949)〉,《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7(臺北,2009.12):157-174。
    17.連玲玲,〈「追求獨立」或「崇尚摩登」?近代上海的女店職員的出現及其形象塑造〉,《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4(臺北,2006.12):1-50。
    18.連玲玲,〈戰爭陰影下的婦女文化:孤島上海的婦女期刊初探〉,《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0(臺北,2012.12):69-106。
    19.連玲玲,〈關於婦女的「事實」:民國時期社會調查的性別分析〉,《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4(臺北,2019.12):71-128。
    20.張建俅,〈田園將蕪胡不歸?戰後廣州地區臺胞處境及返籍問題之研究〉,《臺灣史研究》,6.1(臺北,1999.06):133-167。
    21.陳柏棕,〈戰地的白衣天使:臺灣人海外派遣從軍看護助手〉,《臺灣學通訊》,100(臺北:2017.07):28-29。
    22.張遂新,〈日偽統治時期廣州乞丐收容遣送工作述論〉,《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1(廣州,2014.01):69-73。
    23.傅葆石,〈戰爭傷痕:《清宮秘史》與男性危機〉,《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4(臺北,2014.12):221-246。
    24.游鑑明,〈中國國民黨改組後的婦女運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8(臺北,1990.06):343-398。
    25.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產婆〉,《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臺北,1993.06):49-88。
    26.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新女性〉,《婦女研究通訊》,32(臺北,1994.06):2-5。
    27.游鑑明,〈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女子體育的發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3(臺北,2000.06):1-75。
    28.楊佳嫻,〈太平洋戰爭時期上海文學場域與女性寫作─從《天地》說起,1943-1945〉,《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8(臺北,2010.12):215-258。
    29.葉韋君,〈後五四時期的知識婦女:《婦女共鳴》的社會網絡(1929-1944)〉,《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3(臺北,2019.06):113-163。
    30.劉文彬,〈二十世紀初法國婦女選舉權的困境與突破〉,《中正歷史學刊》,19(嘉義,2016.12):149-202。
    31.鄭澤隆,〈日偽政權在廣東的奴化宣教概述〉,《廣東史志》,3(廣州,1999.08):28-34。
    32.賀蕭(Gail Hershatter), “What’s in a Field? Women, China, History, and the ‘What Next?’ Question,”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3(臺北,2005.12):167-195。中譯版:賀蕭;余芳珍、葉毅均、莫亞軍(譯),〈研究領域內乾坤:女性、中國、歷史與「之後又如何」問題〉,《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3(臺北,2005.12):197-216。
    33.盧梓滿,〈汪政權成立前後廣東的婦女動員(1938-1945)〉,《政大史粹》,35(臺北,2020.09):113-150。
    34.鍾淑敏,〈殖民與再殖民—日治時期臺灣與海南島關係之研究〉,《臺大歷史學報》,31(臺北,2003.06):169-221。
    35.鍾淑敏,〈臺灣總督府的「南支南洋」政策-以事業補助為中心〉,《臺大歷史學報》,34(臺北,2004.12):149-194。
    36.蘇聖雄,〈從軍方到學界:抗戰軍事史研究在臺灣〉,《抗日戰爭研究》,1(北京,2020.03):141-157。

    (二)英文
    1.Daniel Hedinger, “Universal Fascism and its Global Legacy. Italy’s and Japan’s Entangled History in the Early 1930s,” Fascism.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scist Studies, 2.2, January 2013, pp.141-160.
    2.Louise Young, “When fascism met empire in Japanese-occupied Manchuria,” Journal of Global History, 12:1, June 2017, pp.274-296.
    3.Lin, Man-houng,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Pacific, 1895-1945,” Modern Asian Studies, 44:5(2010), 1053-1080.
    4.Judge, Joan “Sinology, Feminist History, and Everydayness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ical Press,”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40:3 (2015), 563-587.

    四、碩博論文
    1.李國生,〈戰爭與臺灣人:殖民政府對臺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2.林書琦,〈延安新女性〉,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0。
    3.柯佳昕,〈抗戰時期中國家庭的情感及日常生活(1937-1945)〉,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8。
    4.柯惠鈴,〈性別與政治:近代中國革命運動中的婦女(1900s-1920s)〉,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5.許星星,〈戰爭與女性:抗戰時期《廣東婦女》月刊研究〉,廣州:暨南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2016。
    6.張錦堂,〈動員婦女:國共兩黨在廣東省的婦女運動(1924-192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3。
    7.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職業婦女〉,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
    8.趙席敻,〈陳璧君、汪精衛與民國政治〉,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8。

    五、論文集論文
    (一)中文
    1.梁惠錦,〈抗戰時期的廣東兒童教養院〉,收入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二屆討論會秘書處(編),《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二屆討論會》,新店:國史館,1993。
    2.游鑑明,〈受益者抑被害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臺灣女性(1937-1945)〉,收入王政、陳雁(編),《百年中國女權思潮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3.游鑑明,〈苦中作樂:孤島時期上海的女子體育〉,收入呂芳上(主編),《戰爭的歷史與記憶(3):戰爭中的人與社會》,臺北:國史館,2015。

    (二)英文
    1.Glosser, Susan “Women’s Culture of Resistance’: An Ordinary Response to Extraordinary Circumstances,” in Christian Henriot, Wen-hsin Yeh, eds. In the Shadow of the Rising Sun: Shanghai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2.Zheng, Yang-Wen “Women’s Liberation in Cold War China”, in Zheng Yangwen, Hong Liu and Michael Szonyi, eds. The Cold War in Asia: the Battle for Hearts and Minds, 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 2010.
    3.Lin Man-Houng, “Culture, Market, and State Power: Taiwanese Investment in Southeast Asia, 1895-1945,” in Chi-cheung Choi, Takashi Oishi, Tomoko Shiroyama, eds. Chinese and Indian Merchants in Modern Asia Networking Businesses and Form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Leiden: Brill, 2019.

    (三)引用研討會論文
    1.陳木杉,〈試論抗戰時期汪偽政權控制下的廣東省〉,「慶祝抗戰勝利五十周年兩岸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硏究院,1995年9月1日。

    六、網絡資料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婦女期刊作者研究平台,
    http://mhdb.mh.sinica.edu.tw/ACWP/author.php?no=1806/(2021年4月13日檢索)。
    2.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http://who.ith.sinica.edu.tw/mpView.action (2021年8月21日檢索)
    3.「香港留聲」口述歷史檔案庫,「香港記憶」多媒體數碼平台。
    https://www.hkmemory.hk/collections/oral_history/All_Items_OH/oha_46/records/index_cht.html (2021年6月1日檢索)
    4.房建昌,〈廣州的日本居留團和韓僑及臺灣人〉,《廣州文史》(55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
    5.劉勝權,〈從『廣東語』到『客家話』:從《標準廣東語典》談起〉,《客響電子報》,14(苗栗,2013),
    https://hakkaimpact.thcdc.hakka.gov.tw/m6/thcc_w1_m6_s4_c2.aspx?id=15(2020年2月16日檢索)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10715301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3018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440
    显示于类别:[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301801.pdf21926KbAdobe PDF2554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