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652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205/145239 (79%)
造访人次 : 52528015      在线人数 : 104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6521


    题名: 以CORPS模式探討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經營管理之研究
    A Study 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Based on CORPS Model
    作者: 練冠葶
    Lien, Kuan-Ting
    贡献者: 廖興中
    Liao, Hsin-Chung
    練冠葶
    Lien, Kuan-Ting
    关键词: 事實查核組織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非營利組織
    CORPS模式
    假訊息
    Fact Checking Organization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Corps Model
    Misinformation
    日期: 2021
    上传时间: 2021-08-04 15:47:38 (UTC+8)
    摘要: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加速了不實資訊的傳播,假訊息成為了全球積極解決的議題,各地的事實查核組織也紛紛成立。而目前我國的事實查核組織普遍面臨以下幾個問題:在研究與調查方面,組織處於被動查核的角色,僅能仰賴民眾主動提報查核資訊;在出版與傳播方面,對於查核報告的呈現與推廣並建立可信度上,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策略;在實務運作方面,僅有稀少的人力和時間能夠進行查核及管理社群媒體。故基於上述種種問題之下,本研究欲以目前臺灣最具規模且組織運作最成熟的查核組織-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為個案,探討組織的經營策略與運作現況,以及與其他單位的合作模式,進而做為查核組織在內部運作上改進之參考與未來發展之方向。

    本研究欲以司徒達賢所提出的CORPS模式為研究架構,採用次級資料分析法和深度訪談法,瞭解組織經營上的問題及因應策略。經研究發現,目前組織現況所面臨到的問題包含:查核中心目前的人力明顯不足,且財務來源大多仰賴社群平台的授權費用、查核報告推廣上的問題等;在與其他單位的合作模式上,目前與科技單位,以及網路平台等單位於事實查核及媒體素養的推動上皆有相關的互助和合作;在未來經營策略方面,將擴大與學生、科技社群、媒體與國際等單位的合作,同時,推動事實查核相關研究,以了解國人對於假訊息的理解。

    本研究之建議如下:在組織運作方面,必須積極拓展其他資金來源;公開董事會成員的遴選標準與決策方式;擬定更好的推廣計劃;提供工作坊的獎勵和認證機制。在對外合作方面,於各縣市及社區大學擴大服務範圍;與更多新聞媒體、社群平台及專業顧問合作。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usage of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reat an exponential growth i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o alleviate the spread of misinformation, fact-checking organizations were born. Those organizations, however, are facing several difficulties, such as being a passive role in fact-checking, a lack of strategies for promotion and establishing confidence, as well as the shortage of human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we will take Taiwan Fact-Checking Center, which is an iconic fact-checking organization in Taiwan, as a case to analyze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Clients, Operations, Resources, Participants, Services (CORPS) model, the secondary data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the difficulti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aiwan Fact-Checking Center. Regarding the difficul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iwan Fact-Checking Center has a significant shortage of human resources and its funding mainly depends on the license fee from social media. Also, the fact-checking reports are too abstruse for the public to read. On the other hand, for the cooperation model, this organization collaborates with tech companies, media platforms, and governments to promote fact-checking concepts and media literacy. Moreover, the organization is going to expand its collaboration with various groups and keep dedicating to the researches on fact-checking.
    By leveraging the observations above, we summariz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For the operation strategies, the organization can expand its funding sources, and make the Board member election process be more transperant. In addition, they can plot efficient marketing schemes, and design different fact-checking reports. The workshops can be designed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audiences. For the cooperation models, they can reach out to the public by offering corresponding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expand th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tech companies or professional consultants to increase the fact-checking efficiency. Otherwisw, they have to increase the reach rate by promoting itself on the mass media.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Babbie, E.(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14版)。林秀雲(譯)。臺北市:雙葉書廊。434-481。
    Berger, A. A.(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途徑,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臺北市:風雲論壇。譯自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HE’s note (2019)。LINE終於出手打假訊息,但難度恐怕比Facebook更高。2020年01年01月,取自:https://techwriter.medium.com/LINE%E7%B5%82%E6%96%BC%E5%87%BA%E6%89%8B%E6%89%93%E5%81%87%E8%A8%8A%E6%81%AF-%E4%BD%86%E9%9B%A3%E5%BA%A6%E6%81%90%E6%80%95%E6%AF%94Facebook%E6%9B%B4%E9%AB%98-8d9d90ae7edb。
    LINE官方網站(2019),「LINE訊息查證」平台上線,邀全民齊力抗假,同步舉辦媒體識讀教育,由內而外啟發新思維,2020年12月14日,取自: https://LINEcorp.com/zh-hant/pr/news/zh-hant/2019/2791。
    Neuman, W. L.(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朱柔若譯。臺北市:揚智。
    Ranjit, K. (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臺北市:學富文化。
    Rubin, A., Babbie, E.(2013)。社會工作研究方法(第二版),趙碧華、朱美珍、鍾道銓(譯),臺北市:心理。譯自Essential 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Work。
    內政部網站。內政統計年報下載,2021年03月29日,取自:https://group.moi.gov.tw/sgms/html/new_statistics_data!statisticsdata.action。 
    孔詩年(2019)。百年前就已經出現的假新聞,2020年08月06日,取自:https://www.feja.org.tw/44014。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克武、賴姍姍、黃安文(2015)。以SWOT及五力分析探討民間參與校園休閒運動中心之經營。嶺東體育暨休閒學刊,(13),1-12。
    王南雁(2013)。台灣以地方第三部門主導之社區型藝術活動運作探討—以美濃黃蝶祭為例。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順堂、林弘昌(2010)。以非營利組織的概念淺談後備軍人輔導組織。復興崗學報,(100),81-105。
    古永全、楊宗文(2014)。從CORPS模式淺談新竹縣體育會組織經營管理。運動管理,(24),38-51。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媒體自律機制,20201年05月16日,取自:https://www.youthrights.org.tw/project/102。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0)。【連線柏林】聚焦事實查核新技術,台灣媒體與查核界攜手抗假訊息,2021年01月15日,取自: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4537。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0)。年度報告,2021年06月09日,取自:https://tfc-taiwan.org.tw/about/annualreport。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1)。個案簡介,2021年04月18日。取自:https://tfc-taiwan.org.tw/about/principle。
    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2021)。媒體素養發展沿革與概況,2021年04月20日,取自:https://www.mediawatch.org.tw/work/literacy/development。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與管理。臺北市:天下遠見。
    瓦旦‧格尤(2016)。應用CORPS理論探討原鄉休閒農業行銷─以五峰鄉和平部落為例。明新科技大學服務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石佳蓉(2011)。民宿團體組織經營模式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江明修、曾冠球(2009)。政府再造:跨部門治理的觀點。台北:智勝。
    何蕙安(2020a)。事實查核不只是你想的那樣:Fact-check 作為一種社會實踐。2021年04月29日,取自:https://mlearn.moe.gov.tw/TopicArticle/PartData?key=10530。
    何蕙安(2020b)。2020事實查核形勢報告:商業性查核組織快速成長。2020年01月02日,取自: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4082。
    何蕙安(2020c)。【Full Fact研究】謠言查不完,網路攻擊吹又生,全球事實查核中心挑戰多。2021年01月04日,取自: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4877。
    何蕙安(2020d)。國際事實查核聯盟:打擊新冠假訊息,加強公眾溝通抗政治抹黑。2020年01月02日,取自: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4883。
    何蕙安(2020e)。全球事實查核組織飛快成長,2021年4月20日,取自: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3695。
    何蕙安(2020f)。【Global Fact 7 研究報告】杜克大學記者實驗室:選舉、示威與疫情,查核組織數量飆增,2021年04月20日,取自: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4053。
    吳定(2003)。政策管理。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吳尚軒(2019)。人人都要認識假新聞!媒體素養10年來首列教育部終身學習圈課程,2021年04月19日,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1216375。
    吳美齡(2009)。宗教性非營利組織發展之研究-以財團法人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重信(2009)。崔媽媽基金會策略發展與運作模式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吳堅凌(2008)。臺灣天主教堂區發展之研究:以臺北市聖家堂為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吳麗珍、黃惠滿、李浩銑(2014)。方便取樣和立意取樣之比較。護理雜誌,61(3),105-111。
    呂子昌(2015)。宗教型非營利組織運作管理之研究 -以淡水清水巖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文皓(2003)。社區發展中非營利組織其角色與功能之研究-以船仔頭文教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呂易儒(2019)。假新聞還是假民主?—論假新聞與民主制度。世新大學法律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怡蓉(2015)。非營利組織資源整合之研究-以「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臺灣南投分會」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李修慧(2018)。行政院為了「防堵假新聞」通過7個修法,最重可處無期徒刑,2021年04月19日,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9806。
    李問(2017)。亞洲「假新聞」輿論戰—及民主社會的防衛戰略。新社會政策,(54),15–19。
    沈藝枝(2015)。地區性道教宮廟經營型態與管理研究-以嘉義縣配天宮為例。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文創行銷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卓黛玲(2018)。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組織運作之研究─CORPS模式之應用。國立體育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推廣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林永盛(2007)。非營利組織幼兒園營運之研究--以臺東市區個案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林育瑛(2015)。臺中市執行打造運動島運動社團建置輔導專案之研究--以區體育會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佳慧(2007)。從組織屬性探討藝術節之運作。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昭妤(2006)。台灣企業與獨立基金會推廣視覺藝術教育活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美琪(2010)。台北縣升格前的協力治理—以金山鄉觀光活動為例。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林智偉(2004)。舞蹈類基金會營運與未來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雅玲(2016)。友善耕作,蘭陽築夢:倆佰甲草根運動組織在宜蘭的發展。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未來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林嘉祥(2008)。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志工計畫發展之研究─以SWOT理論分析。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邱佩文(2019)。【2019事實查核工作坊/台中場】報導一:對抗AI新騙術 事實查核全球崛起,2021年04月19日,取自: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625。
    邱其杉、李秀華(2014)。大溪鎮桌球協會經營管理之探討-以CORPS理論分析。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8(1),1-12。
    凃琬婷(2017)。非營利組織推動校園綠色飲食教育之研究-以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臺北總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姜家涵(2019)。假新聞現況探討及解決方案分析。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睿宏(2018)。宮廟的成形與管理之探討-以梧棲碧海巖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胡元輝(2018)。造假有效、更正無力?第三方事實查核機制初探。傳播研究與實踐,8(2),43-73。 
    胡元輝(2019)。破解假訊息的數位素養,2021年04月26日,取自: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687。
    胡元輝(2020)。事實是正確報導的礎石: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經驗與反思。NCC NEWS,14(4):10-20。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
    孫麗菁(2018)。宮廟發展與經營策略-以台中龍井天道監修宮為例。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席汝楫(1997)。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初版)。臺北市:五南。
    徐秉琦(2007)。倡議型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之研究──以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寶璋(2003)。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功能之研究—以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市大天宮附屬慈善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翁芊儒(2019)。網路平台聯手打擊不實消息,臉書、Google、LINE皆在臺啟動事實查核,更聯手在地平台共擬自律準則,2021年04月21日,取自:https://www.ithome.com.tw/news/131416。
    張名江、楊宗文(2015)。巧固球協會的組織運作分析-CORPS理論的觀點。運動知識學報,(12),115-124。
    張亞倩(2017)。臺灣桌上遊戲推廣策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俊明、陳慶華、傅譓菱(2020)。論我國非營利組織的變革與創新。JMPI管理專業與創新學報,1,(1),74-85。
    張國連(2016)。樂齡學習中心永續經營之研究-以CORPS模式的觀點。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添群(2011)。宗教型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與社會資本之關係-以新埔義民廟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張雅秋(2017)。臺中市身心障礙福利團體執行打造運動島運動樂活島推廣專案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慧貞(2013)。藍染的創新擴散與社會行銷-以苗栗縣天然手創染布協會為例。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縣。
    張翰浚(2013)。高齡教育機構經營與發展-以臺東地區樂齡學習中心為例。國立臺東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20)。數位公民,素養先行,教育部109學年度高等教育媒體素養課程發展計畫成果展暨教師培訓工作坊,2021年06月23日,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6701628B72DF575。
    莊明憲(2002)。非營利事業提高生產力之變數分析。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品綸(2013)。運動大聯盟及小聯盟之CORPS理論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元國(2005)。鶯歌陶瓷嘉年華會觀光行銷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許銅(2012)。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人力管理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桃園縣教養機構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乃慈(2014)。非營利機構之行銷策略研究- 以慈濟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郭瑋慈(2012)。自主型老人照顧社區創辦者關鍵角色之研究-以CORPS模式為基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慧如(2008)。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功能與績效評估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志航(2008)。縣市太極拳組織運作之比較研究─CORPS模式之應用。國立體育學院體育推廣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陳定銘(2006)。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探討:理論與實務。研習論壇月刊,62,1-11。
    陳怡瑛(2011)。非營利財團法人分割策略之研究-以Seednet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陳芳吟、余曉雯(2013)。國家轉型下的高等教育-從福利國家到競爭國家。當代教育研究期刊,21(2),1-36。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瑞興圖書。
    陳品玟(2015)。原住民表演藝術團體經營策略之研究─以歐開合唱團與原聲童聲合唱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惠玲(2020)。兒童讀經班經營管理關鍵成功因素探討-以光慧彰化鹿伸讀經推廣處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非營利事業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慧敏、馬麗昕(2020)。【查核工作坊:新北場】教師把查證工具帶回校園,培養學生打假能力,2021年01月15日,取自: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4482。
    傅仰止(2001)。網路人口的樣本特性:比較網頁調查追蹤方法與個人網絡抽樣方法。調查研究,9,35-72。
    曾朝榮(2009)。非營利組織資源整合的分析-以社團法人臺灣省廣亮慈善會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湯谷明(2005)。全國性非營利組織在生態旅遊的角色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童靜怡(2015)。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經營績效之比較研究。東海大學會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辜培原(2010)。以CORPS模式檢視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以花蓮縣棲地保育學會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百麟(2005)。以CORPS模式的觀點探討台北市老人安養護產業之關鍵成功要素。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怡平(2018)。一個視障合唱團之個案研究—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西羅亞合唱團為例。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建芳(2019)。假新聞危害,台灣排名世界第一,2020年08月06日,取自:https://www.limedia.tw/comm/1107/。
    黃政傑(1989)。教育研究亟須擺脫量化的支配。載於中國教育學會(編),教育研究方法論(131-140)。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惠君(2020)。送餐服務輸送之困境與突破—以弗傳慈心基金會為例。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慶榮(2007)。動物保護組織捐款人研究-以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您領我養」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楊君琦、郭佳佳、周宗穎、吳宗昇(2010)。探索以公益為基礎之新組織經營型態。創業管理研究,5(2),1-25。
    楊惟任(2019)。假新聞的危害與因應。展望與探南,17(12),95-116。
    楊朝盛(2013)。軍公教退休人員參與農夫市集非營利組織之初探。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葉乃靜(2020)。由新冠病毒(COVID-19)防疫機制談假新聞防制。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35(3),90-113。
    葉昭宏(2012)。公立老人安養機構經營管理之探討──行政管理者的觀點。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廖亭婷(2018)。台灣非營利組織經營策略之探討-以美麗台灣關懷協會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社會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家慧(2019a)。吳銘軒|假新聞來勢洶洶,臺灣要如何面對?(上)—國際觀點下的假新聞防範機制,2021年04月19日,取自:https://www.feja.org.tw/44812。
    廖家慧(2019b)。Billion Lee|假新聞來勢洶洶,臺灣要如何面對?(下)—公民科技如何抗擊假新聞?Cofacts 的實踐經驗,2021年04月19日,取自:https://www.feja.org.tw/44818。
    臺灣媒體教育觀察基金會。媒體自律現況,2021年04月19日,取自:https://www.mediawatch.org.tw/database/discipLINE/tw。
    趙永茂(2003)。台灣府際關係與跨域管理:文獻回顧與策略途徑初探。政治科學論叢,18,53-70。
    劉宜佳(2011)。以CORPS模式檢視福智讚頌合唱團之經營管理。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雨婷(2020)。「2020 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5/事實查核中心X資策會X資管所XGOOGLEXFACEBOOKX社區大學X假新聞清潔劑|事實查核報告以外的全民行動(上),2021年04月19日,取自:https://aqj.org.tw/news/10755。
    劉麗娟(2015)。老人福利之供給分析初探:跨部門治理觀點。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3(1),115-130。
    劉麗娟(2017)。偏遠地區老人照顧跨部門治理研究—以臺東縣池上鄉為例。國家與社會,19,161-212。
    潘尚鋒(2004)。花蓮在地志願組織發展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蔡文綺(2012)。我國實施退休教育可行性之研究—以美國國際退休教育基金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建鑄(2009)。廟宇型社區發展之研究—以金門瓊林保護廟為例。國立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淑貞(2002)。中部四縣市教育審議委員會運作現況與績效評估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鄭欽明(2002)。專業型非營利組織管理之研究-以雅文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為民(2009)。花蓮縣老人安養照護制度與運作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賴昀(2019)。台灣不是資訊戰唯一受害者!學者江雅綺舉德、法、美政府反制假資訊對策,2021年04月19日,取自:https://musou.watchout.tw/read/wdGej8t2lfmHFErpHHcg。
    謝振裕(2009)。CORPS探討私立大學治理-以逢甲大學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鍾倫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市:臺灣商務。
    鍾瑩螢(2012)。非營利事業機構公益行銷運作評估研究-以高雄縣慈心慈善會一根釣竿為例。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藍光炤(2005)。借鏡非營利組織經營理念談學校組織經營的策略。台灣教育,(636),43-45。
    闕慧玲(2020)。從CORPS模式分析非營利組織之經營管理-以盧勝彥佈施基金會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世宏(2018a)。防制假新聞不能走修國安法路徑 德法兩國經驗值得台灣借鏡,2021年04月19日,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news/%E9%98%B2%E5%88%B6%E5%81%87%E6%96%B0%E8%81%9E%E4%B8%8D%E8%83%BD%E8%B5%B0%E4%BF%AE%E5%9C%8B%E5%AE%89%E6%B3%95%E8%B7%AF%E5%BE%91-%E5%BE%B7%E6%B3%95%E5%85%A9%E5%9C%8B%E7%B6%93%E9%A9%97%E5%80%BC%E5%BE%97%E5%8F%B0%E7%81%A3%E5%80%9F%E9%8F%A1-030626447.html。
    羅世宏(2018b)。關於「假新聞」的批判思考:老問題、新挑戰與可能的多重解方。資訊社會研究,35,51-85。
    關鍵評論(2018)。一個「怪獸」已經誕生:第4波「黃背心」運動前夕,法國憲兵與裝甲車進駐巴黎,2020年08月20日,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9769?fbclid=IwAR1AhsNGR2QhR7O9ARnmBNj-oevofg_52Gbx3HKW1VKHM5RhXG9UrY-Jcss。
    蘇艾娣(2019)。身心障礙福利團體執行運動i臺灣計畫之研究--以南投縣埔里鎮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蘇艾娣、李國維(2018)。身心障礙福利團體執行運動i臺灣計畫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13),1-15。

    英文部分
    Agranoff, R., & McGuire, M. (2003). 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New Strategies for Local Governments.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Agrawal, Arun, & M. C. Lemos. (2007). A Greener revolution in the making?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9(5), 36–45.
    Ansell, C., & A. Gash. (2008).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8, 543–71.
    Bainbridge, W. S. (1989). Survey Research: A Computer-Assistant Introduc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Bernard, H. R. (1988). Research Method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Newbury Park, California: Sage.
    Bozeman, B. (1987). All organizations are public: bridging publ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al theory, California: Jossey-Bass Inc.
    Bryson, J. M., B. C. Crosby, & M. M. Stone. (2006).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s: Propositions from the Literature. Special issu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 44–55.
    Caplan, R., Hanson, L., & Donovan, J. (2018). DEAD RECKONING: Navigating Content Moderation After Fake.
    Cigler, B. A. (1999). Pre-Conditi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Multicommunity Collaborative Organizations. Policy Studies Review, 16(1), 86–102. 
    Cigler, B. A. (2001). Multiorganizational, Multisector, and Multicommunity Organizations: Setting the Research Agenda. In M. P. Mandell (ed.), Getting Results through Collaboration: Networks and Network Structures for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Westport, CT: Quorum Books.
    Clayton, k., S. Blair, J. A. Busam, S. Forstner, J. Glance, G. Green, A. Kawata, A. Kovvuri, J. Martin, E. Morgan, M. Sandhu, R. Sang, R. Scholz-Bright, A. T. Welch, A. G. Wolff, A. Zhou & B. Nyhan (2020). Real Solutions for Fake News?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General Warnings and Fact-Check Tags in Reducing Belief in False Stories on Social Media. Political Behavior, 42, 1073–1095.
    Denzin, N. K. (1989). Interpretive interactionism. Newbury Park, CA: Sage.
    Digital Society Project (2019). Foreign Government Dissemination of False Information. Retrieved October 18, 2020, from http://digitalsocietyproject.org/foreign-intervention-on-social-media/.
    Emerson, K., T. Nabatchi, & S. Balogh, (2012).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2(1), 1-29.
    Full Fact (2020). The challenges of onLINE fact checking. Retrieved April 20, 2021, from https://fullfact.org/media/uploads/coof-2020.pdf.
    Goodwin-Ortiz de Leon, C. (2017). Fake news on social media: illusory truth and the 2016 presidential election. Bachelor’s thesis, Thomas Edison state college, New Jersey.
    Graves, L. (2016). Deciding What’s True: The Rise of Political Fact-Checking in American Journalism. 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raves, L. (2018). Understanding the promise and limits of automated fact-checking. Retrieved April 26, 2021, from https://agency.reuters.com/content/dam/openweb/documents/pdf/news-agency/report/reuters-institute-graves-factsheet-180228.pdf.
    Graves, L., & Cherubini, F. (2016). The Rise of Fact-Checking Sites in Europe. Oxford, UK: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Griggs, H. E. (2003). Corporation of the not-for-profit sector: Strategic planning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disability-based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 Development & Education, 50 (2), 197-219.
    Hootsuite &We are Social (2020). DIGITAL IN 2020. Retrieved August 17, 2020, from https://wearesocial.com/digital-2020.
    Mandell, M. P. (2000). A Revised Look at Management in Network 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Theory and Behavior, 3(1/2), 185–210.
    Mandell, M., & T. A. Steelman (2003). Understanding What Can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Inter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s: The Importance of Typologies, Context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5(2), 197-224.
    McGuire, M. (2002). Managing networks: Propositions on what managers do and why they do i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2(5), 599-609.
    Newman, N., R. Fletcher, A. Schulz, S. Andı, &, R. K. Nielsen (2019).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9.London: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Pew Research Center (2021). More than eight-in-ten Americans get news from digital devices. Retrieved January 22, 2021, from 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21/01/12/more-than-eight-in-ten-americans-get-news-from-digital-devices/. 
    Porter, M. E. (2008). The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that Shap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6 (1), 78-93.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20). 2020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Retrieved October 18,2020, from https://rsf.org/en/ranking.
    Schwitzer, G. (2017). Pollution of health new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56,1-2.
    Shahi, G. K., & D. Nandini (2020). FakeCovid -- A Multilingual Cross-domain Fact Check News Dataset for COVID-19. CySoc 2020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yber Social Threats, Atlanta.
    Stencel, M., & Luther, J. (2020). Annual census finds nearly 300 fact-checking projects around the world. Retrieved April 20, 2021, from https://reporterslab.org/annual-census-finds-nearly-300-fact-checking-projects-around-the-world/.
    Teddlie, C., & Yu, F. (2007). Mixed methods sampling: A typology with examples. 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1(1), 77-100.
    Vosoughi, S., D. Roy, &, S. Aral. (2018). 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 Science,359(6380), 1146–1151.
    Wardle, C. & H. Derakhshan. (2017). Information Disorder:Toward an interdisciplinary framework for research and policymaking. 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
    Yin, R. K. (200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4th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10825603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56035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1058
    显示于类别:[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603501.pdf3113KbAdobe PDF292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