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58548      Online Users : 114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5345


    Title: 派遣歸零政策實施對派遣勞工權益保障影響──以某中央機關為例
    Zero dispatch worker policy and its impact on their labor rights:the case of a central government agency
    Authors: 江吉清
    Chiang, Chi-Ching
    Contributors: 劉梅君
    Liu, Mei-Chun
    江吉清
    Chiang, Chi-Ching
    Keywords: 勞動派遣
    非典型人力
    勞工權益
    彈性用人
    Dispatched worker
    Atypical employment
    Labor rights
    Employment flexibility
    Date: 2021
    Issue Date: 2021-06-01 14:59:49 (UTC+8)
    Abstract: 為補充機關員額不足之情形,政府部門採用非典型人力,勞動派遣就是其中一種。公部門運用勞動派遣,外界批評派遣人員的勞動權益保障不足。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指示,政府應帶頭示範保障勞工權益,提出派遣歸零政策,將原機關派遣人員經重新甄選後,改為機關自僱臨時人員。
    經本文研究發現,派遣歸零政策實施,對原派遣勞工權益影響,工作權保障部分:社會公平價值仍未落實於本次派遣歸零政策、臨時人員的考試成績評比仍不夠透明、臨時人員成了機關最穩定的基層人力;薪資及福利部分:派遣勞工權益並無明顯提升,反而形成變相裁員、臨時人員具在職進修機會,但仍欠缺升遷管道;工作內容部分:臨時人員加班時數較多,平均年齡較低。
    本文研究結果與建議,工作權保障部分:政策制定應與利害關係人對話、機關如有長期性用人需求,皆應改為自僱人力、對於原派遣人員宜另訂考試方式及錄用標準;薪資及福利部分:臨時人員的薪資福利仍有待提升、提供在職訓練機會及採取工作輪調制度;工作內容部分:改變工作方法以因應「業務增加」及「人力縮減」的困境、臨時人員仍應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最後建議應制定完善的法律保障。
    In order to supplement the situation of personnel insufficient in the agency,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use atypical employment, and dispatch worker is one of them.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use dispatch worker, and external criticism the dispatch worker rights being insufficient. Former administrative premier Lai QingDe claim,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lead to demonstrate and ensure laborer`s rights, put forward the zero dispatch worker policy, after selecting, the dispatched worker of the original agency shall be changed into the agency`s temporary agent worker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zero dispatch worker policy and its impact on their labor rights, the part of protection the right to work: the value of social equity has not yet been implemented in this zero dispatch worker policy, temporary personnel test results evaluation is still not transparent enough, temporary personnel have become the most steady manpower at the basic level of the organ; Pay and benefits part: dispatch worker rights is it improve obviously to have, form in a disguised form cutting down instead, temporary staff with on-the-job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education, but still lack of promotion pipeline; Job content section: temporary workers work more overtime, the average age is lower.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suggestions of this paper, Working right ensures part: Policy making should be in dialogue with stakeholders, if the organs have long-term employment needs, should be changed to self-employed manpower, for the original dispatch worker should be to order examination way and admission criteria separately; Wages and welfare part:: The wages welfare of temporary personnel still remains to improve, provide on-the-job training opportunities and adopt a job rotation system; Working content part: Change the working methods to respond to the plight of increased business and manpower reduction, temporary staff must improve self- ability constantly. Fin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perfect legal protection should be formulated.
    Reference: 一、 中文部分
    工商時報數位編輯(2019)。工商時報,2019年12月26日,取自:https://reurl.cc/odgqW5。(最後瀏覽日:2021/04/30)
    王育偉(2019)。中央廣播電臺,2019年3月14日,取自:https://reurl.cc/e8EZKj。(最後瀏覽日:2021/04/30)
    王韻涵(2004)。派遣員工與正職員工間衝突情形之研究-自派遣員工角度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志豪(2014)。金融業工會聯合會訊,161,取自:http://www.bankunions.org.tw/?q=node/1990。(最後瀏覽日:2021/04/30)
    中央社(2013)。公部門合法進用派遣勞工 妥善保障派遣勞工權益並無薪資低薪化,2013年10月3日,取自:https://reurl.cc/WE3z7O。(最後瀏覽日:2021/04/30)
    中央社(2020)。健保費率110年漲至5.17% 受僱者平均多繳63元,2020年12月31日,取自:https://reurl.cc/9Z5zbO。(最後瀏覽日:2021/04/30)
    中央社(2021)。解決人力荒 日本擬開放按日派遣護理師,2021年2月21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2210061.aspx。(最後瀏覽日:2021/04/30)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館藏資源/期刊資料,取自:https://reurl.cc/WL3V5y。(最後瀏覽日:2021/04/30)
    江明修(2003)。公共行政: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
    江明修、梅高文(2003)。自律乎?他律乎?─財團法人監督機制之省思。中國行政評論,12 (2),137-160。
    江明修、曾冠球(2003)。公共行政制度設計之辯證:公民治理型模的檢視。中國行政評論,12(3),119-138。
    江明修(2007)。民主行政理論之辯證與社會公平政策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台北。。
    江明修、姜誌貞、陳定銘(1997)。台灣行政倫理之初探:台北市政府政策規劃人員決策價值之質的研究。中國行政評論,7(1),1-56。
    江明修、劉梅君(譯)(1995)。面對權力的規劃(John Forester原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江岷欽、劉坤億(1999)。企業型政府──理念.實務.省思。台北:智勝文化。
    江宥萱(2007)。勞動派遣勞工權益保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任雲楠(譯)(2008)。公共行政比較分析(B. Guy Peters原著)。台北:國立編譯館與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合作翻譯發行。
    成之約(1998)。淺論「派遣勞動」及其對勞資關係的影響。就業與訓練,16(6),3-11。
    成之約(2000)。「勞動派遣」及其對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管理之意涵與因應。空大行政學報,10,1-26。
    成之約(2012)。台灣彈性安全政策與制度規劃之探討。就業與勞動關係季刊,2(3),290-318。
    成之約,(2004),「『勞動派遣』及其發展的探討:工會觀點」,萬國法律,138期,2-14。
    成之約、潘世偉、李健鴻、辛炳隆、張玉燕、陳秋蓉(2011)。勞動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2020)。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多元人力法規彙編。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2017)。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學校臨時人員及勞動派遣作業參考手冊。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2015)。104年非典型人力服務巡迴說明會。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2012)。「行政院運用勞動派遣應行注意事項」Q&A 專輯。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勞退新制對勞動供需影響之研究。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7)。各國非典型勞動政策形成及運作機制之比較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公部門臨時人員適用勞動基準法宣導手冊。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行政院/新聞與公告/本院新聞。2020年8月29日,取自:https://reurl.cc/r8gnqZ。(最後瀏覽日:2021/04/30)
    李玉春(2020)。派遣勞工同工同酬原則之運用與限制。勞資關係論叢,22(1),40-54。
    李宛蓉、陳琇玲(譯)(2015)。閒聊中的套話技術(James O. Pyle & Maryann Karinch原著)。台北:大是。
    李明達、李珠華(2014)。人力派遣業經營模式之研究。華人前瞻研究,10(1),81-96。
    李怡慧(2010)。我國公部門契約性人力運用之探討—以公路總局各區監理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健鴻(2013)。彈性安全思維下平等與效率的兩難與妥協:歐洲聯盟《派遣勞動指令》之分析。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51(2),7-48。
    李健鴻(2010)。我國派遣勞工之政策及人權保障之檢視。監察院第4屆人權保障工作研討會,台北。
    李健鴻(2007)。台灣勞動立法之政策變革:彈性安全觀點的分析。政大勞動學報,21,91-127。
    李碧涵(2001)。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競爭力的社會經濟分析。國家發展研究,1(1),27-61。
    李碧涵(2002)。勞動體制的發展:全球化下的挑戰與改革。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6(1),185-219。
    李嘉軒(2019)。公部門直接聘用勞務人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誠(2007)。勞動市場彈性與安全之研究。行政院經建會委託研究計畫報告。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李育瑄(2018)。台湾における労働者派遣をめぐ法的課題–2014年の「派遣労働者保護法」草案の紹介を中心に. 萬國法律,219期,111-118。
    辛炳隆(2011)。非典型就業之衡平機制-經濟面之研究。行政院經建會委託研究計畫報告。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瓊恩(2002)。公共行政學發展趨勢的探究:三種治理模式的互補關係及其政治理論的基礎。公共行政學報,7,173-220。
    邱駿彥(2000)。勞工派遣法制之研究──以日本勞工派遣法為例。輔仁法學,19 ,253-312。
    林水波、陳志瑋(2000)。彈性化政府的設計與評估。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2(2),237–280。
    林水吉(2007)。彈性用人制度之檢討與展望:政策價值衝突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22 ,1-37。
    林建成(2010)。對於「彈性安全」策略的政策評析,取自https://www.npf.org.tw/3/8479。(最後瀏覽日:2021/04/30)
    林淑馨(2017)。公共管理(二版)。高雄: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淑馨(2015)。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林更盛(2011)。論勞動派遣的幾個問題。月旦民商法雜誌,(34),81-98。
    林良齊(2019年12月30日)。派遣工全面資遣?台電200人恐年前丟工作。工商時報,取自:https://reurl.cc/bRzQ7E 。(最後瀏覽日:2021/04/30)
    林佳和(2017)。社會正義、權力關係與法律形式自由。載於許宗力(編),追尋社會國:社會正義之理論與制度實踐,(363-460頁)。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林威成(2011)。我國行政機關派遣人員勞動權益保障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周信旗(2012)。人力資源彈性化任用管理之研究-以我國派遣勞動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武靜蓉(2017)。全球化下非典型僱用勞工的權益保障:以臺日部分工時與派遣勞工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柯義龍(2013)。新公共管理的課責倫理及其問題。中國行政評論,19(3),23-46。
    柯采彤(2021)。勞動力發展署運用非典型人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立一等合著(2013)。當代治理新趨勢。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許立一(2003)。公共行政論述之發展的回顧(下)。空大學訊,306,45-54。
    許世雨(2000)。新公共行政與新政府運動之辯證與比較。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凌澤生(2019)。各國非典型勞動者保障制度之研究與啟示,取自:https://ws.ndc.gov.tw/001/administrator/10/relfile/0/13692/10bbc7e2-50fa-4115-926c-fe1a20a50110.pdf。(最後瀏覽日:2021/04/30)
    孫本初(2013)。新公共管理。臺北:一品文化。
    孫本初、陳衍宏(2003)。「新公共服務」對政府再造的啟示:歷史發展系絡的解析途徑。人事月刊,37(3),9-23。
    孫本初(2001)。公部門課責問題之探究。人事月刊,33(3),10-21。
    唐筱恬(2018)。有錯就改 賴清德決心政府派遣工歸零,2018年8月1日,取自:https://reurl.cc/rav7zZ。(最後瀏覽日:2021/04/30)
    馬財專(2018)。非典型就業之勞動保障與薪資低落化。2018年兩岸社會福利論壇-華人社會福利新思維,77-88。
    張四明、胡龍騰(2013)。後新公共管理時期政府績效管理的公共價值意涵。公共治理季刊,1(1),73-83。
    張珮青(2013)。墊腳石還是陷阱?台灣非典型工作者薪資與職務流動情形。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瓊玲(2008)。臺灣郵政公司「正名」過程的課責問題:以治理理論為觀點。空大行政學報,19,67-93。
    張烽益(2010)。公部門的勞動派遣亂象。新社會政策,(12),43-46。
    張其祿(2016)。正義在公共行政之實踐:正義知覺指標建構及實證分析。中國行政評論,22(4),92-112。
    張筵儀(2001)。從孔恩的典範觀點來看新公共管理是否能替代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學報,(5),101-122。
    張鑫隆(2010)。勞動市場彈性化與部分工時均等待遇原則。法學新論,(24),75-108。
    張學聖、黃惠愉(2005)。都市更新公私合夥開發模式與參與認知特性之研究。立德學報,2(2),59-76。
    陳貞樺(2017年4月30日)。政府派遣人力下降背後⋯⋯問題真的改善嗎?。報導者,取自:https://reurl.cc/GrmdyW。(最後瀏覽日:2021/04/30)
    陳恆鈞(2009)。參與治理是趨勢?或是迷思?文官制度季刊,考試院八十周年慶特刊,113-144。
    葉肅科(2017)。社會經濟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觀點的檢視與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60),95-110。
    葉冠妤(2020)。聯合新聞網,2020年2月16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939/4347725。(最後瀏覽日:2021/04/30)
    葉至誠(2007)。人力派遣與勞動政策。載於賴兩陽、曾中明、葉至誠、洪惠芬編,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363-460頁)。新北:空大。
    華視新聞,2018年7月20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JhXscT8VI。(最後瀏覽日:2021/04/30)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要業務/社會發展及對策/開放政府。取自:https://reurl.cc/9Z1d5n。(最後瀏覽日:2021/04/30)
    鈕文英(2017)。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湯家碩、葉婉榆、劉梅君、蔡宗宏、徐儆暉(2011)。台灣公私部門受僱者僱用方式和職場疲勞狀況的相關性,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0(3),230-244。
    曾冠球、許世雨(譯)(2007)。新公共行政學(H. George Frederickson原著)。台北:智勝。
    焦興鎧(2019)。促進同工同酬之國際經驗借鏡-從國際勞工組織《2018-2019全球薪資概況報告》之分析談起。臺灣勞工季刊,(57),38-49。
    黃程貫(2014)。派遣勞工保護法草案中關於同工同酬原則之規定。台灣法學雜誌,(243),23-27。
    黃程貫(2013)。德國勞動法上關於工作權保障之討論。憲政時代,29(1), 69-93。
    黃鼎佑(2016)。從勞動條件保障的角度論勞動派遣法草案。南臺財經法學,(2),1-22。
    黃程貫(2003)。德國勞動法上關於工作權保障之討論。憲政時代,(29:1),69-93。
    楊通軒(2010)。論勞動派遣之意義、功能與類似契約類型之區分。東海大學法學研究,(32),119-157。
    楊通軒(2003)。歐洲聯盟勞動派遣法制之研究─兼論德國之勞動派遣法制。中原財經法學,(10),249-326。
    蔡茂寅(1997)。工作權保障與勞動基本權的關係及其特質。律師雜誌,(219),22-30。
    蔡英文總統連任官方網站。2020年5月20日,取自:http://iing.tw/posts/337。(現已下架)
    蔡良文(2008)。我國文官體制之變革:政府再造的價值。臺北:五南。
    監察院(2020)。「政府對於非典型就業規範及執行情形之探討」通案性案件調查研究報告。臺北:監察院。
    監察院(2013)。我國中央行政機關勞動派遣問題專案調查研究報告。臺北:監察院。
    劉坤億(2009)。政府課責性與公共治理之探討。研考雙月刊,33(5),59-72。
    劉育明(2018)。政府機關運用非典型勞動力之研究─以勞動派遣及勞務承攬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梅君、林佳和(2015)。國立政治大學清潔外包廠商契約之勞務相關內容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校務發展研究計畫103學年度第1學期成果報告,未出版,台北。
    劉梅君(2015)。貳、2015台灣勞動人權指標分析報告。臺灣勞動人權指標調查報告,7-22。
    劉梅君(2001)。「工時」之理論辯證與經驗省思:「全球化」、「資本積累」及「彈性化」之觀察。台北:時英出版社。
    鄭津津(2010)。我國中央行政機關使用非典型勞動力的影響與因應。臺北:行政院硏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鄭津津(2010)。政府機關使用派遣人力之影響與因應。就業安全,(9:1),22。
    鄭津津(2014)。勞動派遣與工作權。臺北大學法學論叢,(90),45-89。
    鄭國生(2018年10月18日)。兩年內,政府的派遣人員要歸零...台灣當務之急的難題。今周刊,取自:https://reurl.cc/5orGeM。(最後瀏覽日:2021/04/30)
    鄭琪芳(2019年3月4日)。非典型就業81.4萬人再創新高。自由時報,取自: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271536。(最後瀏覽日:2021/04/30)
    蕭宏金(2009)。公共政策發展研究與利害關係者觀念應用之探討。研習論壇月刊,3,28-41。
    蘇偉業(2012)。政府契約人力之政策定位與現實:政府內部人力市場之啟示。文官制度季刊, 4(1),頁33-59。
    羅晉(2011)。政府網站資訊公開的委託代理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二、 外文部分
    Atkinson, J.(1984). Manpower strategies for flexible organizations. Personnel Management , August: 28-31.
    Becker, Howard S. (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6(1),32-40.
    Blyton, Paul(1985).Changes in Working Time. New York: St. Martin’s Peess.
    Campbell, C. P.(1998). Training course/program evaluation: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 22(8), 322-344.
    Khotami, Muhamad Rian(2017). The Concept Of Accountability In Good Governance.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163, 30-33.
    Smith, Vicki (1997). New Forms of Work Organizatio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3:315-339.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892100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921003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0458
    Appears in Collections:[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0301.pdf5239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