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770134      Online Users : 52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3957


    Title: 美國印太戰略對我國防政策發展之影響:以分析對美軍事採購為例
    The Influence of US Indo-Pacific Strategy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public of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Analysis of Taiwan’s Military Procurement from U.S.
    Authors: 林國維
    Lin, Kuo-Wei
    Contributors: 蒲澤春
    Pu, Tse-Chun
    林國維
    Lin, Kuo-Wei
    Keywords: 印太戰略
    軍購
    不對稱作戰
    嚇阻
    軍費支出
    Indo-Pacific strategy
    Military procurement
    Asymmetrical Warfare
    Deterrence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1-02-01 14:25:22 (UTC+8)
    Abstract: 我國國防政策以確保國家安全為宗旨,因應國際情勢與敵情威脅,據以策定軍事戰略及作戰思維,作為防衛作戰核心理念,當前我國採取戰略守勢,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作為建軍指導,其中對美軍事採購是我國籌獲現代化武器裝備主要管道,美國在《臺灣關係法》及歷來亞太戰略指導下,主要以軍售模式持續對我國出售防禦性武器,由於決策機制是透過雙方政府機構進行協商,從美國歷來對我軍售公告次數、金額及品項,可直、間接觀察美、中、臺三方關係變化;受到「中共崛起」影響,美國從以往亞太戰略抱持交流合作的態度,在印太戰略架構下已明確指出中共為修正主義強權,對美國在區域利益形成挑戰,雙方競爭態勢在軍艦航行自由、貿易戰等爭議中漸趨清晰,而美國密集同意出售我國武器裝備也促使臺海趨於緊張局勢;中共在實施軍隊改革後持續投入龐大軍費推動軍事現代化,並堅稱未曾放棄「武力統一臺灣」企圖,海峽天塹帶給我國軍事防禦優勢正逐漸減少,在兩岸軍力失衡情況下,我國當前以「機動、價廉、量多、快速生產、具可耗性」作為發展創新及不對稱戰力之建軍方向。本研究旨在從瞭解我國當前環境威脅及防衛作戰需求,透過文獻分析探討美國歷來出售武器原則及作法,聚焦討論我國對美軍購在印太戰略架構下,面對兩岸軍力現況、防衛作戰需求、美中競爭關係及美國密集出售武器給我國,對我國達成「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國防政策目標的影響,並初步評估我國透過軍事採購建立不對稱戰力的契機,以期與既有相關研究進行對話。
    Taiwan`s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aims to ensure national security. In response to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reats from enemy, Taiwan shapes its military strategy and operational thinking as the core concept of defense operations. Currently, Taiwan adopts defensive strategy and follows the guidance “resolute defense and multi-domain deterrence”. The U.S. is the main source for Taiwan to procure modern weapons and equipment. Under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and the Asia-Pacific strategic guidance, the U.S. has become the main source of defense weapons to Taiwan.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is through consultations between the two government agencies. Therefore, judging from the frequency, quantity, and lists of U.S. arms sales to Taiwan, one can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observe the triangle relations among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aiwan. Influenced by the rising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has shifted its attitude from cooperation under the Asia-Pacific strategy to pointing out the Communist China as a revisionism power under the Indo-Pacific strategic framework. China has become a challenge to the U.S. in the regional interest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powers is getting more intense in the freedom of navigation, trade war, and other disputes. Moreover, the intensive U.S. arms sales to Taiwan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tensions in the Taiwan Strait. After China reformed its armed forces, it still continues to invest massively in promoting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nd has never abandoned the attempt of "forceful reunification with Taiwan". The defense advantage given by the Taiwan Strait is decreasing. Thus, Taiwan has to develop a creative and asymmetric warfare strategy that is “mobile, affordable, sizable, mass producible, and expendable”. By understanding Taiwan`s current threats and needs of defensive strategy, this paper,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ims to explore the principles and instructions held by U.S. for Taiwan weapon procurement overtime. Under the Indo-Pacific strategic structure, the paper focuses on what influence the arms sales would bring to Taiwan on achieving its defense objective “resolute defense and multi-domain deterrence” when considering variations such as threats from China’s great military power, Taiwan’s need for defensive strategy, U.S.-China competitive relations, and the intensive U.S. arms sales. This paper also assesses the pos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asymmetric combat capability through military procurement, in the expectation to having dialogue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ference: 中文文獻
    丁樹範(1998)。直接商售與美國對華政策。問題與研究,37(12),1-16。
    丁樹範(2019)。自由開放印太、臺海失衡與領導者公信力:美國對臺軍售評析。展望與探索,17(10),1-7。
    于濱(2010)。國際安全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兼論美國安全觀的軍事化問題。載於王建偉(編),國際關係學(153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2019)。中共大陸經濟回顧與展望,2019年6月3日,取自https://www.taitraesource.com/total01.asp.
    王文岳(2019)。安倍北京行之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154,7-14。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出版社。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
    王信力(2019)。川普能重構亞洲權力平衡?─解析美國印太戰略的虛實。臺灣國際研究季刊,15(2),67-102。
    王高成(2018)。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亞太戰略。遠景基金會季刊,3(3),75-102。
    王偉(2017)。一本書看懂地緣世界。北京:中信出版集團。
    王義桅、唐小松(譯)(2014)。大國政治的悲劇(二版)(John Mearsheimer原著)。臺北:麥田出版。
    包宗和(2018)。導論。載於包宗和、張登及(編),國際關係理論入門(1-26頁)。臺北:五南出版社。
    包宗和主編(2011)。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田家綺(2019)。「川普的印太戰略與美中戰略競爭」回應文:美中戰略競爭下我國的戰略思考與因應策略。軍事社會科學專刊,15,15-26。
    吉田知史(2018)。印度太平洋時期的美國、日本與臺灣:日本觀點的分析。戰略安全研析,149,73-83。
    安慶安(2019)。美國印太戰略與臺灣安全研析。空軍學術雙月刊,673,66-81。
    朱艾華(2002),近岸島嶼封鎖作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朱松柏(2003)。新世紀亞太情勢與區域安全。臺北:海王。
    朱浤源(2001)。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
    朱張碧珠(1997)。柯林頓新政府中東政策之剖析。政治科學論叢,8,165-182。
    宋鎮照(2010)。美國勢力重返東南亞對區域權力秩序的衝擊。海峽評論,237,24-26。
    杉浦康之(2019)。習近平時期之解放軍改革及其海軍之區域與世界擴張。歐亞研究,7,51-58。
    李大中(2017)。美國歐巴馬政府時期的南海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18(3),41-84。
    李世暉(2018)。日本印太戰略的形成、發展及影響。戰略安全研析,148,9-17。
    李世暉(2019)。日本新防衛大綱與印太願景。戰略安全研析,154,37-45。
    李世暉、林秦和、胡馮瑛、曾偉峯、董思齊(2020)。當前東北亞情勢及其對區域穩定之影響(編號:109005)。臺北市: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
    李玉山(2007)。我國重大國防政策之研究-以軍購案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有升(2012)。聯合戰役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李宗憲(2019)。中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質疑聲浪中開幕。2019年4月24日,取自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8044005.
    李明(譯)(2020)。印太競逐(Rory Medcalf原著)。臺北:商周出版。
    李思嫺(2018)。日印全球夥伴關係下的印太戰略思考。歐亞研析,4,57-66。
    李哲全(2020),21世紀不對稱戰思維的發展。國防情勢特刊,3,1-9。
    李黎明(2002)。中共對軍是不對稱概念的認知與觀點。遠景基金會季刊,3(4),145-172。
    李瓊莉(2019)。東協對印太戰略的回應。戰略安全研析,158,7-15。
    杜鈴玉(2015),習近平「中國夢」之探討。展望與探索,13(3),40-64。
    初國華(2012)。美國的中國觀點及其對台政策:從柯林頓、小布希到歐巴馬。育達科大學報,33,65-84。
    卓文宗(譯)(1976)。戰略嚇阻的再檢討(Richard Rosecrance原著)。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周茂林(譯)(2019)。中華民國在美國印太戰略下的安全角色(Howard Wang原著)。國防譯粹,64(11),8-13。
    明居正主編(2010)。國際關係綜論,臺北:晶典出版社。
    林文隆(2019)。請君入甕:美中「修昔底德陷阱」 格局中的美臺交流。戰略安全研析,154,57-68。
    林正義(1993)。「八一七公報」後美國對臺軍售政策。歐美研究,23(3),27-60。
    林宗達(2016)。國際關係理論概論 現實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相關理論(二版)。新臺:經典文化事業。
    林彥宏(2019)。日本之安全情勢發展。載於李哲全、王尊彥(編),2019評估報告- 印太區域安全情勢(39-46頁)。臺北: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
    林淑媛(2013)。TPP與RCEP美陸別苗頭,2013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303160120-1.aspx.
    林添貴(譯)(2012)。1949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美中臺三邊互動關係大揭密(Nancy Bernkopf Tuckerm原著)。臺北:黎明文化。
    林碧炤(2010)。國際關係的典範發展,國際關係學報,第29期,11-68。
    林碧炤、林正義(編)(2009)。美中臺關係總體檢:臺灣關係法30年。臺北:巨流圖書。
    林銘煇(2019)。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的南海爭端研究-以南海行為準則談判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賢參(2015)。中共與蘇共高層政治演變的軌跡、動力與影響。載於趙春山(編),東亞區域安全形勢評估(2014-2015)(175-192頁)。臺北: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邱啟展(2017)。美國重返亞太戰略-臺灣的南海主權競合關係。正修通識教育學報,14,79-106。
    邱國強(2019)。美中軍機南海擦撞18週年 中國各界不忘重提。2019年4月1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1904010122.aspx.
    施澤淵(2017)。共軍推動第二波「軍改」暨其兵力結構之研究 。陸軍學術雙月刊,53(554),4-16。
    洪陸訓(2002)。軍事政治思想。臺北:五南。
    洪銘德(2015)。美國重返亞洲政策之研究。全球政治評論,51,147-165。
    美國在臺協會(2010)。歐巴馬總統對東盟領導人強調美國需要與亞洲國家建立夥伴關係,2010年9月28日,取自https://web-archive-2017.ait.org.tw/zh/obama tells asean leaders us needs partnership-with-asia.html.
    范盛保(2017)。美國外交思想演變與臺灣的「被涉連」從門羅主義下的培里提督到歐巴馬的重返亞洲。臺灣國際研究季刊,13(1),55-82。
    唐欣偉、張廖年仲(2018)。現實主義。載於包宗和、張登及(編),國際關係理論入門(12-36頁)。臺北:五南出版社。
    夏慶、孫兆斌、劉思琦(2015)。中國國防支出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1978-2010。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第17卷第3期,115-122。
    徐居本(2016)。美國亞太戰略對南海議題發展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
    翁明賢(編)(2016)。臺灣的安全挑戰。臺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耿志雲、黃明勳(2009)。全球國防新知&軍事採購。臺北:勒巴克顧問有限公司。
    荊元宙(2019)。中共對外聯合軍演發展現況。載於馬振坤編,中共近期與外軍聯合軍演之觀察(3-8頁)。臺北: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
    袁鶴齡、宋義宏、梁書寧(譯)(2013)。國際關係的基礎(Michael Nicholson 原著)。臺北:韋伯文化。
    馬沃克(2006)。20XX年攻臺戰役聯合作戰演習綱要。載於楊念祖(編),決戰時刻:20XX年解放軍攻臺戰役兵棋推演Ready for the D-Day(5~37)。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馬振坤(2019)。2020年中共軍事關注重心。2019年12月27日,取自http://inpr.org.tw/m/404-1728-1621.php?Lang=zh-tw。
    國防部(1981),美軍在華工作紀實(協防之部)。臺北:史政編譯局。
    國防部(1981),美軍在華工作紀實(顧問團之部)。臺北:史政編譯局。
    國防部(2004)。國軍軍語辭典。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2009)。民國98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2009)。民國98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2010)。國防100問。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2017)。民國106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2019)。民國108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2020)。中華民國110年國防部所屬單位預算。臺北:國防部。
    國防部(譯)(1999)。世界各國國防政策比較研究(上)(Douglas J. Murray & Paul R. Viotti原著)。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國防部(譯)(2004)。俄羅斯於阿富汗與車臣:軍事戰略文化與不對稱衝突(Robert M. Cassidy原著),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國防部(譯)(2011)。中共軍事發展:區域與全球勢力佈局(Richard D. Fisher原著),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康世人(2019)。印度不加入RCEP 專家:中共是主要因素,2019年11月11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911110180.aspx.
    康學儒(2004)。裝備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張帆(譯)(2019)。海洋國家日本的構想(高坂正堯原著)。臺北:廣場出版。
    張明睿(2017)。強軍夢─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進程與意涵。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3(2),137-163。
    張振江(2013)。美國重返東亞及其對區域安全之影響。全球政治評論,43,1-8。
    張國成(2019)。台灣軍事戰略發展方向-「立足現況、因應威脅」的觀點。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5(4),133-151。
    張清敏(2006)。美國對臺軍售政策研究:決策的視角。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張棋炘(2016)。印度對外政策剖析:從「東望」邁向「東進」。國際與公共事務,4,67-102。
    張愷致(2019)。臺美貿易協定之展望與契機。經濟前瞻期刊,186,96-100。
    張廖年仲(2005)。從1995-96年臺海危機論冷戰後中共的安全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6(2),185-222
    張麟徵(2001)。撞機事件後北京華府臺北三邊關係的走向。海峽評論,125,18-21。
    莫大華(2005)。美國全球軍力部署調整計畫與亞太地區安全的發展。遠景基金會季刊,6(4),31-100。
    陳世民(2010)。飛彈時代臺灣安全的兩難-嚇阻或防禦為主?。臺灣國際研究季刊,6(2),45-61。
    陳勁甫、李樹幹(2004)。中華民國嚇阻戰略之評析。問題與研究,43(6),1-29。
    陳彥華(2008)。美中關係趨向合作因素探討-地緣政治理論觀點。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學報,25,119-152。
    陳美菊(2009)。全球金融危機之成因、影響及因應。經濟研究年刊。9,261-296。
    陳偉華(2002)。論結構性嚇阻與決策性嚇阻。問題與研究,41(2),23-42。
    陳偉華(2010)。「不對稱作戰概念」與「不對稱戰力建構」關係之研究。國防雜誌,25(4),7-21。
    陳偉華(2010)。「嚇阻」與「防衛」:概念的異同性。國防雜誌,25(2),27-40。
    陳新民、徐國成、羅鋒編(2002)。島嶼作戰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陳鳳麒(2004)。兩岸對嚇阻戰略觀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陸俊元(2011)。中共地緣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
    麥利凱(1999)。解放軍海軍針對臺灣進行的軍事演習、準則與戰術。載於李潔明、唐思(編),臺灣沒有明天?臺海危機美中臺關係揭密(281-311)。臺北:先覺出版社。
    傅澤偉、林曼莉、呂紹同(2017)。國防預算與其他主要政府預算的抵換關係。國防管理學報,38(1),21-40。
    喬良、王湘穗(2004)。超限戰。臺北:左岸文化。
    彭群堂(2017)。中共火箭軍發展與亞太區域安全之研究。海軍學術雙月刊,52(6),92-105。
    彭錦珍(2004)。我國國防政策合法化之研究-以《國防法》制定為例,復興崗學報,第80期,131-168。
    曾文煌(2020)。中央政府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案評估報告。立法院預算中心研究成果(編號:108260)。
    曾復生(2018)。美中競逐詭譎 臺灣臨深履薄。2018年12月21日,取自http://www.taipeiforum.org.tw/view/500.php
    曾蘭淑(2015)。中印關係的美國因素:競爭或合作。國防雜誌,30(3),89-116。
    辜樹仁(2011)。希拉蕊·柯林頓:美國的太平洋世紀來了,天下雜誌,487,66-73。
    鈕先鍾(1998)。戰略研究入門。臺北:麥田出版社。
    黃介正(2020)。2027年 誰的時間表?2020年11月6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40/4992877
    黃恩浩(2018)。中國銳實力對澳洲安全的衝擊:楔式戰略的觀點。國際關係學報,46,33-61。
    黃恩浩、蔡榮峰(2019),澳紐與南太區域之安全情勢發展,載於李哲全、王尊彥(編),2019評估報告- 印太區域安全情勢(53-62頁)。臺北: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
    黃煌雄(2017)。臺灣國防變革:1982-2016。臺北:時報文化出版。
    楊太源(2016)。中共軍改後各軍種戰略發展可能之變化。2016年12月30日,取自https://www.faps.org.tw/article-ap-2108-5819。
    楊仕樂(2003)。攻擊-防禦理論、空權發展與臺海穩定。全球政治評論,3,155-169
    楊永明(2018)。亞洲大崛起:新世紀地緣政治與經濟整合。臺北:捷徑文化出版。
    楊昊(2018)。形塑中的印太:動力、論述與戰略布局。問題與研究季刊,57(2),87-105。
    楊紫函(2007)。21世紀的美國國防大退場戰略(Edward. A. Olsen原著)。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楊駕人(2007)。國防預算最適化資源分配模式與應用。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楊豫台(2017)。我國發展匿蹤戰機之可行性研究。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至誠、葉立誠(200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
    葉金成、張寶光(1994)。我國國防支出與非國防支出抵換關係之研究。國防管理學報,15(2),31-43。
    董慧明(2018)。中共「一帶一路」的軍事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151,28-39。
    董慧明(2019)。近期共軍機艦動向及相關國家反應。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16-21。
    過子庸(2012)。國際關係概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過子庸(2019)。印太戰略:陸印競合的歷史沿革與未來觀察。展望與探索,17(2),91-121。
    熊玠(2011)。解讀歐巴馬走訪東亞及中共之用意與成效。海峽評論,228,9-14。
    管淑平(2015)。美艦巡南海「例行性、將持續」, 2020年8月15日,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927467.
    臺灣經濟研究院(2018)。印太戰略中的能源合作,2018年5月,取自https://apecenergy.tier.org.tw/report/article51.php.
    蒲澤春(2020)。自美海軍籌購除役軍艦專案管理創新模式之研究-以基隆級飛彈驅逐艦為例。義守大學工業管理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褚漢生(2018)。面對中共武統威脅我軍事戰略調整之戰略作為。海軍學術雙月刊,52(1),6-20。
    趙建國(2010)。小布希總統時期美國對臺軍售之研究-以售臺潛艦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0)。美通過《臺北法案》,向那些想投中的國家發出訊號:這麼做是有後果的,2020年3月6日,取自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1907.
    歐信宏、胡祖慶(譯)(2017)。國際關係(四版)(Jon C. Pevehouse & Joshua S. Goldstein原著)。臺北:雙葉書廊。
    歐錫富(2020)。美售台岸防魚叉飛彈可拒敵境外,2020年10月27日,取自:https://indsr.org.tw/tw/News_detail/3263/%E7%BE%8E%E5%94%AE%E5%8F%B0%E5%B2%B8%E9%98%B2%E9%AD%9A%E5%8F%89%E9%A3%9B%E5%BD%88%E5%8F%AF%E6%8B%92%E6%95%B5%E5%A2%83%E5%A4%96。
    歐錫富、周若敏(2018)。中國軍事改革。載於歐錫富、黃宗鼎(編),2018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39-56頁)。臺北:國防安全研究院。
    蔡昌言、李大中(2007)。不對稱戰爭相關理論及其應用於中國對臺戰略之研析。遠景基金會季刊,8(3),1-42。
    蔡明憲(2011)。建構臺灣國防安全。載於蔡明憲(編),建構臺灣國防安全:國防戰略與政策再造(1-32頁)。臺北:新臺灣國策智庫有限公司。
    蔡翠紅、倪世雄(2006)。國際體系結構分析,教學與研究,9,46-52。
    鄧凱君(2020)。習近平時期中共空軍現代化發展之研究(2012-2020)。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皕齡(2020)。析論中共機艦遠海常航繞島訓練之戰略意涵。海軍學術雙月刊,54(4),62-76。
    賴怡忠(2018)。2018香格里拉會議觀察-美中對峙確立、印太戰略微調。戰略安全研析,第151期,62-76。
    賴德明(2005)。小布希政府亞太戰略與東北亞安全:2001-2004。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閻學通、陳寒溪(譯)(2002)。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Dougherty, J.E & R. L. Pfaltzgraff原著)。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戴萬欽(2000)。中國由一統到分割:美國杜魯門政府之對策。臺北:時英出版社。
    謝志淵(2017)。美國印太戰略的機遇與挑戰-兼論對臺灣影響。海軍學術雙月刊,52(3),61-75。
    謝奕旭(2002)。從美國QDR論我國國防政策之制定。復興崗學報,76,89-112。
    謝奕旭(2014)。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對區域權力結構之衝擊與影響。戰略與評估,5(3),1-24。
    謝游霖(2014)。中共軍隊體制編制改革之研究。展望與探索,14(12),50-74。
    謝游麟(2018)。析論「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海軍學術雙月刊,52(6),18-32。
    謝游麟(2018)。析論中共軍改後之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海軍學術雙月刊,52(1),42-55。
    謝豐安(譯)(2005)。不對稱作戰:當前美國軍力面臨之挑戰(初版)(Roger W. Barnett原著)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鍾堅(2000)。跨世紀未來戰爭規模與型態。新世紀智庫論壇,9,42-48。
    顏志龍(2015)。傻瓜也會寫論文。臺北:五南出版社。
    羅慶生(2000)。國防政策與國防報告書。臺北:揚智出版社。
    蘇益立(2020)。川普政府對台軍售政策:特色與影響。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蘇起(2014)。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臺北:遠見天下文化。
    顧荃(2019)。109年國防預算創歷年新高,2019年8月15日,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1908150368.aspx.

    英文文獻
    Andrew J. Glass (2018). Bush creates Homeland Security Department. Retrieved November 1,2020, from https://www.politico.com/story/2018/11/26/this-day-in-politics-november-26-1012269.
    AU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2017). The 2017 Foreign Policy White Paper. Retrieved November 23,2020, from https://www.dfat.gov.au/sites/default/files/2017-foreign-policy-white-paper.pdf.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19). Preventive Priorities Survey 2020. Retrieved September 18,2020, from https://cdn.cfr.org/sites/default/files/report_pdf/PPS_2020_12162019_CM_single_0.pdf.
    David K. C. Huang (2020). US foreign policy regarding the defence of Taiwan: a critical analysis in accordance with US law. As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28 (No. 3), 256-274.
    James Lee Ray (2008).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nd Political Ambition. Washington DC: CQ Press.
    Jap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2020). Towards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Retrieved August 20,2020, from https://www.mofa.go.jp/files/000407643.pdf.
    Martin Mitchell (2017). Taiwan and China: A geostrategic reassessment of U.S. policy. Comparative Strategy, Vol.36 (No. 5), 383-391.
    Shirley A. Kan (2014). Taiwan: Major U.S. Arms Sales Since 1990 (Rep. No. RL30957).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Steven J. Lambakis (2004). Reconsidering Asymmetric Warfare. Joint Force Quarterly, Issue 36, 102-108.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2019). SIPRI Yearbook 2019: Armaments, 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anner Greer (2019). Taiwan’s Defense Strategy Doesn’t Make Military Sense, But It Does Make Political Sense. Retrieved September 17,2020, from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taiwan/2019-09-17/taiwans-defense-strategy-doesnt-make-military-sense.
    The Global Firepower (2020). 2020 Military Strength Ranking. Retrieved September 17,2020, from https://www.globalfirepower.com/countries-listing.asp.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2019). The military balance: the annual assessment of global military capabilities and defence economics. London: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Press.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8). 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 Retrieved June 1,2020, from https://www.defense.gov/Newsroom/Releases/Release/Article/1863396/dod-releases-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2018. Retrieved January 19,2020, from https://dod.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2018-National-Defense-Strategy-Summary.pdf.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8). Master Plan of Action to Implement the Lower Mekong Initiative 2016-2020. Retrieved July 31,2020, from https://mekonguspartnership.org/wp-content/files/Master%20Plan%20of%20Action%20to%20Implement%20LMI%202016-2020%20(2019).pdf.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9). 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Advancing a Shared Vision. Retrieved November 4,2020, from https://www.state.gov/wp-content/uploads/2019/11/Free-and-Open-Indo-Pacific-4Nov2019.pdf.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0). U.S. Arms Sales and Defense Trade. Retrieved August 27,2020, from https://www.state.gov/us-arms-sales-and-defense-trade/.
    U.S. White House (2017).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7. Retrieved July 18,2020, from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pdf.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892132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921325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0098
    Appears in Collections:[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32501.pdf3889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