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2/145044 (79%)
Visitors : 52082796      Online Users : 43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3919


    Title: 企業內複數工會現況及衍生爭議探討─以金融業工會為例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ple Labor Unions within an Example from the Financial Sector
    Authors: 管紹君
    Kuan, Shao-Chun
    Contributors: 林良榮
    管紹君
    Kuan, Shao-Chun
    Keywords: 複數工會
    金融業工會
    勞資爭議
    Multiple labor union
    Labor union in financial sector
    Labor dispute
    Date: 2021
    Issue Date: 2021-02-01 14:16:44 (UTC+8)
    Abstract: 2011年5月1日工會法修正實施後,依工會法第6條第1項第1款工會組織類型分為企業、產業、職業三種,其中企業工會又分成三種,即廠場工會、事業單位工會、關係企業或金融控股與子公司工會,雖然工會法第9條規定前述各企業工會僅能籌組一個,但實際上企業內的勞工可能籌組或加入一個以上的工會,產生了同一組織範圍內有多個工會的「複數工會」現象。但開放工會組織類型的同時,在相關法律配套上,立法者似乎未做全面性考量,在相關勞動法令上,包含勞基法需工會同意、企業內勞工參與等並未一併修正,而是新法實施之後,爭議頻出始透過相關函釋、裁決見解等處理,但是否真能達到定紛止爭之效,又是否對於企業內勞工的團結有所助益?本文研究者認為修法迄今已經9年,對於現行複數工會所衍生的問題在相關法條適用及政策方向上重新檢視修正,應是適當時機,期透過本文研究提供未來修法或研擬相關企業內複數工會爭議時,另一角度的參考。
    鑒於我國工會發展有其獨特歷史背景,是以本文於第二章先回顧我國工會發展之歷史背景及複數工會是如何形成,又如何演變,再聚焦探討現行複數工會所衍生之爭議,相關法條、函釋、裁決見解、法院實務是如何處理。第三章則是探討國際勞動組織對於多元工會看法,以及工會組織類型是屬多元工會的美國及日本,其工會組織現況與面對多元工會紛爭時的解決機制。接著第四章以金融業工會為例,透過裁決案例、訪談及實務經驗探討其所面臨之複數工會爭議,以及相關法條、函釋、裁決見解、法院實務的看法,對於工會運作上產生的隱憂與困境,最終於第五章提出對未來修法或研擬解決相關企業內複數工會爭議時的建議。
    Taiwan`s Labor Union Act was amended on May 1, 2011. According to Subparagraph 1, Paragraph 1 of Article 6, labor union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types: corporate union, industrial union, and professional union. Corporate union refers to a labor union organized by employees of the same factory or workplace; of the same business entity; of enterprises in affiliated relationships; or of a financial holding and its subsidiaries. Article 9 stipulates that the number of corporate union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should not be more than one. However, in reality employees may form or join more than one corporate union, resulting often in multiple labor unions within the same enterprise. As the categories of labor union have been extended, relevant labor laws, however, have not been amended accordingly. Legislators do not seem to sufficiently consider certain laws. As a consequence, disputes have frequently occurred after the 2011 amendment and had to be dealt with through further rulings and legal interpretations. But could that be an adequate solution, helping employees in enterpris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9 years after the amendment of the Act has been passed, it is time to review and revise laws and policies regarding multiple labor unions. This study can, therefore, serve as a reference in view of amending laws regarding multiple labor unions within an enterprise.Considering the uniqueness of Taiwan’s labor unions, Chapter Two of this study reviews their historic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labor unions within various organizations. This chapter focuses further on current disputes regarding multiple labor unions in aspects of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rulings, and legal interpretations.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views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 on multiple labor unions. It also discusses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 un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where multiple labor union is a common feature; this discussion includes their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s when confronted with relevant disputes. Using labor union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as an example, Chapter Four explores disputes regarding multiple labor unions through cases, interview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of labor unions deriving from relevant regulations, rulings, and legal interpretations. In Chapter Fiv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future amendments to laws, and for the solution of disputes on multiple labor unions in enterprises.
    Reference: 中文文獻(依姓名筆劃排序)
    (一)書籍
    十年耕耘,鮮花綻放─台灣銀行員工會奮鬥史,( 2003年),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編印。
    工運春秋─工會法制80年,(2011年),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出版,頁72。
    李允傑,(1992年),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巨流圖書公司。
    李允傑,(1999年),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商鼎文化出版社。
    亞洲專訊中心‧何雪影著,(1993年),台灣自主工會運動史,唐山出版社。
    沈倖如、林良榮、林宗弘、洪家寧、孫友聯、郭國文、張烽益、黃曉玲、齊立文、廖偉程(2000年), 2000年勞工政策白皮書,勞工陣線出版。
    林良榮、邱羽凡、張鑫隆,(2012年),工會保護與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制度,勞動視野工作室出版。
    侯岳宏,(2015年),不當勞動行為救濟的基礎理論,元照出版社。
    黃越欽,(1993年),勞動法論,瀚蘆圖書出版。
    黃程貫,(1996年),勞動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
    張國興,(1991年),台灣戰後勞工問題上冊,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張烽益、洪敬書、楊書瑋、林佳和、周兆昱、侯岳宏、林良榮、沈牧樺、葉永山,(2012年),搞工會-工會正義與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出版。
    張烽益,(2017年),台灣新世代工會發展困境與突破,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出版。
    謝國雄著,(1999年),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衛民、許繼峰,(2014年),勞資關係─平衡效率與公平,前程事業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二)期刊論文
    王惠玲,(2005年12月),國際勞工組織對團結權之保障,勞動基本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06。
    王志豪,(2013年8月),我國複數工會問題-雇主中立維持義務,金融業工會聯合會訊,第152期,頁6。
    立法院,外國法案介紹─工會法(108年7月),立法報導17,頁34。
    邱駿彥(2007),他山之石要如何雕琢出堪用的玉石─勞資爭議行為與勞動法令間之調和,收錄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頁310-315。
    李瑞敏(2017年9月),工會會務辦公室之申請與中立維持義務─最高行政法院104年度判字第338號判決,收錄自集體勞動法精選判決評釋,頁158-159。
    李政儒、張哲豪,探討美、日及我國複數工會協商代表制度,(2018年6月),台灣勞工季刊54期,頁47。
    李仲辰,(2011年6月),影響美國工會組織權之勞工自由選擇法案(Employee Free Choice Act)介紹,台灣勞工季刊26期,頁88-95。
    林佳和(2014年),我國工會制度之謎:為何產業工會變成廠場工會,勞動法論文集I,元照出版社,頁311-355。
    林良榮(2010年10月),論兩公約之勞動基本權規範與實踐:從國際勞動法的觀點反思「兩公約」之批准以及對我國集體勞動關係之影響,台灣國際法季刊,頁53。
    許麗芩,(2010年),回首來時路 勞工政策向前行,台灣勞工季刊24期,頁10。
    張修愼,日治時期臺灣的勞工運動,台灣學通訊105期,頁4-7。
    張鑫隆,複數工會之競爭與代表性─從雇主之中立維持義務來觀察(2013年8月),全產總工訊47期,頁23。
    張義德,(2018年),複數工會協商代表制之法律問題探討─以美日韓法制為線索,東吳法律學報第二十九期第四卷,頁117以下。
    陳建文,(2005年),團結權思想之發展與演變,收錄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動基本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53-254。
    焦興鎧,美國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之研究,馬漢寶 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頁466-467。
    黃馨慧(2007年),勞資爭議行為與日本集體勞資關係之發展,收錄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資爭議行為論文集,頁89。
    楊書瑋,(2012年9月),假工會,真惡搞─大同公司關係企業工會近期被打壓記事,勞動者166期。
    劉士豪,複數工會之工會代表權初探─從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101年度訴字第1389號判決談起,頁91。
    韓仕賢、廖英傑、吳美然,(2005年),2005年金融併購案例評析,收錄在台灣銀行員勞動年鑑,頁20。
    韓仕賢、李佳育,(2005年),工會組織運作檢討與展望,收錄在台灣銀行員勞動年鑑,頁92-93。
    韓仕賢,(2016年3月),團結、聯合、衝突、談判─這場仗幾年前工會就已準備應戰,全金聯會刊第183期,頁3。
    (三)研究計劃
    邱駿彥、黎博文,《我國勞資會議規範與實況之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7年。
    李政儒、康長健,2017年,《勞動三法修正後對工會行為調查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
    焦興鎧、黎博文,2015年,《我國不當勞動行為規範與案例之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研究報告。
    黃程貫、王能君、林佳和,2014年,《勞資協議法制化對我國勞資關係之響評估研究》,勞動部。
    (四)博碩士學位論文
    李秉修,(2016年1月),工會法對工會組織運作影響之研究,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伯毅,(2013年7月),日本「支配介入」之不當勞動研究-兼論我國工會法第35條第1項第5款相關裁決,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韓仕賢,(2002年6月),論銀行合併的迷思及工會的因應策略,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岳峰,(2012年7月),工會發展之探討─以我國、德國及美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網際網路
    大同工會網站,申請裁決經驗談,上網日期2014年9月10日,檢自:http://tatungunion.blogspot.com/2015/04/blog-post_11.html
    工商時報,批敵意併購!全金聯:5家金控不符社會期待,上網日期2019年6月23日,檢自:https://ctee.com.tw/news/policy/104923.html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報導,複數工會撨不攏 中華電信「偷」走勞工董事?上網日期2016年5月2日,檢自:https://pnn.pts.org.tw/project/inpage/801
    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第1期會刊─【工運臉譜】一位老工頭的告白,上網日期2007年7月11日,檢自:http://www.bankunions.org.tw/?q=node/783
    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第13期會刊─危機就是轉機,上網日期2007年10月9日,檢自:http://www.bankunions.org.tw/?q=node/334
    苦勞網,分化優質工會!破壞勞工團結!勞委會的「新工會法」是「工會瘦肉精」,上網日期2012年3月11日,檢自: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67164
    勞動部不當勞動裁決委員會統計資料:https://uflb.mol.gov.tw/UFLBWeb/wfStatistics.aspx(最後瀏覽日:2020/11/22)
    【美國研究生工會運動】系列三 以產業工會克服教育的想像邊界,上網日期2016年9月2日,檢自:https://wknews.org/node/1215
    陳柏謙(2018年),降低產職業工會取得協商權門檻的兩種主張,上網日期2018年7月31日,檢自: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1214
    張烽益,台灣工會的十字路口,上網日期2005年8月22日,檢自:https://fengyi22.pixnet.net/blog/post/267733636
    張烽益,如何打造台灣新世代工會的成長空間,上網日期2017年9月14日,檢自: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574/2701537
    張鑫隆,【工會權利保護之裁決案例專欄】工會內部勞勞之爭與不當勞動行為-104勞裁第6號裁決華航三分會幹部不利益對待案裁決評釋,上網日期2015年11月21日,檢自:https://labor-vision.org/category/%E4%B8%8D%E7%95%B6%E5%8B%9E%E5%8B%95%E8%A1%8C%E7%82%BA%E8%A3%81%E6%B1%BA%E6%A1%88%E4%BE%8B%E6%B7%B1%E5%85%A5%E8%A7%A3%E6%9E%90/
    銀行局網站:https://www.banking.gov.tw/ch/home.jsp?id=60&parentpath=0,4&mcustomize=FscSearch_BankType.jsp&type=F(最後瀏覽日:2020/10/16)
    臺北市勞動局工會名單:https://bola.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934F53A93AE87575&sms=2652429EF81FBBAA&s=2F19C2A7BF11C4E7(最後瀏覽日:2020/10/16)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動臺北文章分享-富邦金控集團工會故事(三)https://bola.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7A3C3FFB6914DBB8&s=51AA14C3C0F3967E 。(最後瀏覽日:109/11/29)
    聯合晚報,法院首例見解「工會不能隨便退」,上網日期108年12月29日,檢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21/3564610
    英文文獻
    (一)專書論文
    Freedom of Association Digest of decisions and principles of the Freedom of Association Committee of the Governing Body of the ILO,頁65
    (二)網際網路
    About AFL-CIO,https://aflcio.org/about-us(最後瀏覽日期:2020/9/30)
    About「Change to Win」,http://www.changetowin.org/about-us/(最後瀏覽日期:2020/9/30)
    美國勞工統計局,上網日期2020年1月22日,檢自:https://www.bls.gov/news.release/union2.nr0.htm(最後瀏覽日期:2020/9/12。)
    厚生勞動省2019年工會基本調查:https://www.mhlw.go.jp/toukei/itiran/roudou/roushi/kiso/19/index.html(最後瀏覽日:2020/10/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10426200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262006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0160
    Appears in Collections:[勞工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0601.pdf860KbAdobe PDF219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