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390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818065      Online Users : 50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典藏 > College of Law > Department of Law > Theses >  Item 140.119/13390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3902


    Title: 中國大陸犯罪構成理論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Theory of Crime Constitution in Mainland China
    Authors: 朱賀堅
    Zhu, He-Jian
    Contributors: 李聖傑
    朱賀堅
    Zhu, He-Jian
    Keywords: 犯罪論體系
    犯罪構成
    刑事責任
    罪責刑關係
    The system of crime
    Crime constitution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e,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nd penalty
    Date: 2021
    Issue Date: 2021-02-01 14:12:48 (UTC+8)
    Abstract: 中國大陸的犯罪構成理論借鑒于蘇聯,又隨著刑法理論研究的深入而不斷發展,從而促成了刑事責任這一不同於罪責階層的評價系統的產生與發展,建構出「罪-責-刑」的刑法體系。與階層犯罪論體系的遞進式犯罪檢驗模式不同,犯罪構成體系強調犯罪的成立必須主客觀四個方面的要件有機統一、同時滿足,在檢驗犯罪時並無剛性的次序,而且允許回溯檢驗。在犯罪的評價系統中,犯罪構成與刑事責任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系統要素,但刑事責任長久以來在理論和實務中並沒有被準確定位。刑事責任應當作爲犯罪構成評價犯罪行爲的落腳點,表現爲刑事責任是對犯罪行爲及行爲人的否定性評價和追究;也應是懲罰犯罪的起始點,表現為刑事責任是犯罪行為的法律後果,是實施刑罰的前提,由此建構「罪-責-刑」刑法體系。同時,刑事責任通過對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的評價與犯罪構成存在著本質的聯係,刑事責任的根據應當是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的完整表達,即犯罪構成和正當化是由,由此能夠解決犯罪構成與正當化事由的體系矛盾。
    The crime constitution theory in mainland China is borrowed from the Soviet Union and develop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This has contributed to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system of Guilt (Schuld). Different from the progressive crime test mode of the three-tier criminal system, the crime constitution system emphasize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rime must organically unify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lements and meet them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no rigid order in the test of crime, and it allows the retrospective test.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rime, the constitution of crime an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re interactive and inseparable system elements, but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has not been accurately positioned in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a long tim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foothold of the evaluation of criminal behavior, which shows that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negative evalu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criminal behavior and the actor; it should also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punishing crime, which shows that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legal consequence of criminal behavior and the premise of penalty, so as to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nd penalt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n essential connection between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crime constitution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the social harmfulness of crime. The basis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the complete expression of the social harmfulness of crime, that is, the crime constitution and the justified act are the causes, which can solve the system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rime constitution and the justified act.
    Reference: 一、中文文獻
    (一)书籍
    1. A·H·特拉伊宁,王作富譯,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1958年。
    2. IO.H.斯库拉托夫、B.M.列别捷夫,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上册,黄道秀譯,2版,1998年。
    3. 小野清一郎,王泰譯,犯罪构成要件理论,2004年6月。
    4. 马克昌,犯罪通论,3版,2005年7月。
    5. 马克昌,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2016年11月。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2006年。
    7. 王仲兴,杨鸿,刑法学,4版,2014年2月。
    8. 王晨,刑事责任的一般原理,1998年10月。
    9. 方泉,犯罪论体系的演变,2008年1月。
    10. 冯军,刑事责任论,2017年11月。
    11. 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许久生譯,德国刑法教科书,2009年1月。
    12. 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2005年11月。
    13. 孙道萃,罪责刑关系论,2015年10月。
    14. 克劳斯·罗克辛,王世洲譯,德国刑法学总论,2005年5月。
    15. 李永升,刑法学的基本范畴研究,2000年。
    16. 肖扬,中国新刑法学,1997年。
    17. 何秉松,犯罪构成系统论, 1995年5月。
    18. 何秉松,刑法教程,1998年5月。
    19. 何秉松,中国与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2008年10月。
    20. 邹瑜,法学大辞典,1991年。
    21. 库兹涅佐娃,黄道秀譯,俄罗斯刑法教程,2002年。
    22. 张文,刑事责任要义,1997年。
    23. 张文显,法理学,4版,2011年6月。
    24. 张明楷,刑事责任论,1992年5月。
    25.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2版,2007年2月。
    26. 张明楷,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2010年6月。
    27. 张明楷,刑法学,5版,2016年7月。
    28. 张智辉,刑事责任通论,1995年9月。
    29. 陈兴良,教义刑法学,3版,2010年6月。
    30. 陈兴良,本体刑法学,3版,2017年10月。
    31. 陈兴良,刑法的知识転型,2版,2017年11月。
    32. 庞冬梅,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研究,2013年10月。
    33. 郑华譯,苏俄刑法典,1962年1月。
    34. 孟沙金,苏联刑法总论,彭仲文譯,1950年。
    35. 赵廷光,中国刑法原理,1992年。
    36. 赵秉志,刑法新探索,1993年1月。
    37. 恩施特·贝林,王安异譯,构成要件论, 2006年9月。
    38. 徐立,刑事责任根据论,2006年10月
    39. 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1卷,1993年。
    40.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5版,2013年9月。
    41. 黄道秀譯,俄罗斯联邦刑法典,2008年3月。
    42. А.А.皮昂特科夫斯基,曹子丹等譯,苏联刑法科学史,1984年。
    43. 福田平、大冢仁,李乔等譯,日本刑法总论讲义,1986年9月。
    44. 薛瑞麟,俄罗斯刑法研究,2000年10月。
    45. 霍尔巴赫,管士滨譯,自然的体系,上册,2版,1998年1月。
    46. 魏宏森,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1995年12月。

    (二)專書論文
    1. 李聖傑,刑法體系的基本概念,載:台灣法制導論,頁193-215,2018年7月,4版。
    2. 庞冬梅,俄罗斯刑法学中犯罪构成理念的多维分析及功能定位,載:刑法论丛,2卷,頁389-436,2011年。

    (三)期刊論文
    1. Carl-Friedrich Stuckenberg、吳致勳譯,故意、不法意識與錯誤理論,科技法學論叢,14期,頁109-155,2019年6月。
    2. 王扬、裴广川,中苏刑事责任概念的比较,中国法学,1期,頁90-93,1991年。
    3. 车浩,从「大众」到「精英」——论我国犯罪论体系话语模式的转变,浙江社会科学,5期,2008年。
    4. 车浩,责任理论的中国蜕变——一个学术史视角的考察,政法论坛,3期,頁20-73,2018年。
    5. 付立庆,重构我国犯罪论体系的宣言与自省,中外法学,22卷1期,頁70-80,2010年。
    6. 曲新久,论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本质,政法论坛,1期,頁14-20,1994年。
    7. 向朝阳,刑事责任的本质及在罪刑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法学,2期,頁46-48,1989年。
    8. 庄劲,递进的犯罪构成体系: 不可能之任务,法律科学,5期,頁66-78,2015年。
    9. 刘彦辉、张莉,刑事责任归责解构,北方论丛,5期,頁136-141,2010年。
    10. 刘源、赵宁,刑事责任论的危局与解困,中国刑事法杂志,11期,頁23-28,2010年。
    11. 孙道萃,犯罪构成与正当化事由的体系契合,研究生法学,4期,頁20-53,2011年。
    12. 孙道萃,论刑事责任归责体系的建构,福建法学,2期,頁56-60,2012年。
    13. 杨春洗、苗生明,论刑事责任的概念和根据,中外法学,1期,頁1-6,1991年。
    14. 何秉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构成理论新体系,法学研究,1期,1986 年。
    15. 余诤,论刑事责任的归责要素,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期,頁4-6,1999年。
    16. 余淦才,刑事责任理论试析,法学研究,2期,頁17-22,1987年。
    17. 张令杰,论刑事责任,法学研究,2期,頁14-19,1987年。
    18. 张明楷,责任论的基本问题,比较法研究,3期,頁1-19,2018年。
    19. 陈兴良,从刑事责任理论到责任主义,清华法学,3期,頁6-24,2009年。
    20. 陈兴良,四要件犯罪构成的结构性缺失及其颠覆——从正当行为切入的学术史考察,现代法学,31卷6期,頁57-75,2009年11月。
    21. 陈兴良,构成要件犯罪论体系核心概念的反拨与再造,法学研究,2期,頁3-18,2011年。
    22. 陈兴良,犯罪论体系的去苏俄化,政法论坛,30卷4期,頁3-17,2012年7月。
    23. 苗生明,刑事责任归责要素与阻却事由初探,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期,1998年。
    24. 周光权,犯罪论体系在中国的论争与发展,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期,頁67-79,2010年。
    25. 周光权,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争论及其长远影响,政治与法律,3期,頁17-34,2017年。
    26. 赵微,徘徊于前苏联模式下的刑事责任根据理论及前景展望 ,环球法律评论,夏季号,頁217-230,2002年。
    27. 胡学相,论刑事责任根据内部的关系及特征,中国刑事法杂志,6期,頁3-8,1998年。
    28. 高永明、万国海,刑事责任概念的清理与厘清,中国刑事法杂志,3期,頁32-37,2009年。
    29. 高铭暄,论刑事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期,1988年。
    30. 董玉庭,龙长海,俄罗斯刑法理论上关于犯罪构成结构的争议性问题,北方法学,4期,頁153-160,2008 年。
    31. 蔡桂生,韦尔策尔犯罪阶层体系研究,环球法律评论,1期,頁132-143,2010年。

    (三)碩博士論文
    1.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年。
    2. 敬大力,刑事责任的一般理论研究,载于赵秉志主编,全国刑法硕士论文荟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

    二、外文文献
    (一)书籍
    1. 大塚仁『刑法概說(第3版)』有斐閣(2005年)。
    2. 山口厚『刑法総論(第2版)』有斐阁(2007年)。

    (二)期刊论文
    1. 上野達彦——「帝政ロシア刑法からポスト・ソビエト刑法の理論に向けて」放送大学研究年報35号(2017年)。
    2. 鈴木茂嗣——「犯罪論の体系――構成要件論なき刑法学への道」日本学士院紀要七十巻一号(2015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765106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651068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0068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Law]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6801.pdf2535KbAdobe PDF215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