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388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105/145137 (79%)
造訪人次 : 52187172      線上人數 : 50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3883


    題名: 《太平廣記》中鏡子書寫研究
    Study on Mirror Writing in Taiping Guangji
    作者: 陳孟言
    Chen, Meng-Yen
    貢獻者: 陳睿宏
    陳孟言
    Chen, Meng-Yen
    關鍵詞: 太平廣記
    王度
    古鏡
    銅鏡
    漢鏡
    唐鏡
    日期: 2021
    上傳時間: 2021-02-01 14:07:44 (UTC+8)
    摘要: 《太平廣記》蒐羅收錄漢至宋初的各體小說,引書就有四百多種,神仙、神話、志怪、傳奇等方面之內容,包羅宏富。綜觀《太平廣記》與唐人小說的研究方向多元化,前輩由各個不同角度切入剖析,然專門討論《太平廣記》與鏡子相關的研究較少,故此採用《太平廣記》鏡子相關文本作為研究對象,《太平廣記》內含官方、民間和鏡子相關的作品,在研究上,對鏡子在小說中所佔的份量與類型能有較全面的認識,透過分析情節模式,找出作者特意設計的中心線索,試圖從形貌解讀做開展,由比對相似、相異點,探討小說中鏡子書寫的脈絡。
    解讀《太平廣記》鏡子形貌,從鏡子的種類與名稱、形制與圖紋及使用方法與用途勾勒鏡子從周至唐的樣式與功能,其中古鏡與銅鏡、漢鏡與唐鏡尤為重要。鏡子書寫類型,透過人事與器物、夢與命運、鬼怪與動物的分類,探究《太平廣記》分類與鏡子書寫的關係,器玩類有多則書寫鏡子之文本,如〈王度〉、〈李守泰〉、〈陳仲躬〉、〈漁人〉、〈浙右漁人〉等篇,特別值得注意其所反映出的故事類型。
    鏡子書寫中的重要意涵,探討文本中的鏡子在民間習俗、心理因素、社會文化等面向,分析鏡子所顯露出的特殊意涵,其中唐鏡所能涵蓋的面向較廣,無論是在民間習俗、心理因素、社會文化中,都能看到唐鏡經過朝代更迭後,承接與融合的蹤跡,特別是〈王度〉一則極具意義,不僅清楚的顯現漢鏡與唐鏡的形貌,鏡子的功能上接前朝,下開後世鏡子相關題材,所反映的意涵包含儒釋道之影響、置入民間用鏡習俗,是研究鏡子書寫必須納入的文本。
    總合之結論,強調鏡子「神異性」的特質由周至唐的文本都有出現,鏡子的「神異性」乃承自民間習俗、心理因素、社會文化的多方刺激、融合而成,鏡子的意象、鏡子所展現出的形制、類型、意涵都不是憑空出現,是經過不停的繼承與創新而成。因此,可以勾勒出朝代更替後的可能流傳與轉變。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年代與姓氏筆劃排列)
    〔漢〕鄭氏注,〔唐〕.陸德明音義,〔唐〕賈公彦疏:《周禮注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90冊,1986年。
    〔漢〕趙氏注,〔宋〕.孫奭音義并疏:《孟子注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95冊,1986年。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楊家駱主編:《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1992年。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盧弼集解:《三國志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晉〕陳壽原著,王根林等譯:《白話三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晉〕干寶著,汪紹楹校注:《搜神記》,臺北:洪氏出版社,1982年。
    〔晉〕干寶著,黃滌明譯注:《搜神記》,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晉〕干寶著,黃鈞注譯:《搜神記》,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晉〕干寶撰,李劍國輯校:《新輯搜神記 新輯搜神後記》,臺北: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
    〔晉〕崔豹:《古今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50冊,1986年。
    〔晉〕葛洪撰:《神仙傳》,道藏精華錄本,臺北:自由出版社,1960年。
    〔晉〕葛洪著,陳飛龍註譯:《抱朴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劉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劉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新校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99年。
    〔劉宋〕劉義慶編撰,劉開驊、柳士鎮譯注,《世說新語》,臺北:臺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劉宋〕劉義慶:《幽明錄》,收錄於魯迅《古小說鉤沈》本,香港:新藝出版社, 1976年。
    〔劉宋〕劉義慶著,鄭晚晴輯注:《幽明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梁〕任昉,《述異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昭明文選》,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唐〕李濬:《松窗雜錄》,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唐〕李肇:《唐國史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唐〕段成式撰:《酉陽雜俎》,臺北:源流出版社,年代不詳,前言題為1981年。
    〔唐〕房玄齡等著,楊家駱主編:《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92年。
    〔唐〕房玄齡等撰:《新校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
    〔唐〕吳兢,許道勳注譯:《貞觀政要》,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唐〕孫棨:《北里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臺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1978年。
    〔唐〕劉餗:《隋唐嘉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唐〕趙璘:《因話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唐〕魏徵等撰,楊家駱主編:《隋書》,臺北:鼎文書局,1996年。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後晉〕劉昫:《舊唐書》,《新校本舊唐書》,臺北:鼎文出版社,1992年。
    〔宋〕王溥:《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
    〔宋〕王讜:《唐語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學海出版社,1991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宋〕:《夢溪筆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62冊,1986年。
    〔宋〕沈括:《夢溪筆談》,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
    〔宋〕洪邁:《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商務書局館,1935年。
    〔宋〕洪邁:《夷堅志》,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宋〕周密:《癸辛雜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臺北:商務印書館,1978年。
    〔宋〕凌雲翰:《剪燈新話》,《中國稀見珍本小說》,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
    〔宋〕張洎:《賈氏譚錄》,《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61冊,1986年。
    〔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宋〕歐陽修、宋祈撰:《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94年。
    〔宋〕歐陽修:《新唐書》,《新校本新唐書》,臺北:鼎文出版社,1992年。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增補中國小說名著》,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宋〕劉克莊《詩話》,《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7年。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1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772冊,1986。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
    〔清〕紀昀撰:《欽定四庫總目提要》,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清〕紀昀撰:《閱微草堂筆記》,長沙:岳麓書社,1993年。
    〔清〕張英、〔清〕王士禎等奉敕纂:《御定淵鑒類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992冊,1986年。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清〕蒲松齡,任篤行主編:《聊齋志異》,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97年。
    〔清〕曹雪芹:《紅樓夢》,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6月。

    二、當代學者專著(依姓氏筆劃排列)
    小南一郎:《唐代傳奇小說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10月。
    牛景麗:《《太平廣記》的傳播與影響》,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
    王治心:《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年。
    王汶石:《漫談構思》,臺北:作家出版社,1962年。
    王秀梅、王泓冰編:《《太平廣記》索引》,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王國維:《人間詞話》,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
    王壽南:《隋唐史》,臺北:三民書局,1986年。
    王夢鷗校釋:《唐人小說校釋上下冊》,臺北:正中書局,1988年11月初版第二刷。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二刷。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二集》,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7月初版二刷。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三集》,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3年3月初版。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四集》,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10月初版。
    王安憶:《小說家的十三堂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3月初版第三刷。
    王汝壽:《唐代小說與唐代政治》,長沙:岳麓書社,2005年3月。
    王鴻卿:《傳奇小說史》,瀋陽:遼寧書社,2005年5月。
    王瓊玲:《古典小說縱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3月。
    王錦光、洪震寰:《中國物理史話》,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
    王綱懷:《三槐堂藏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王綱懷、孫克讓:《唐代銅鏡與唐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王網懷:《止水集:王網懷銅鏡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古版社,2010年。
    方正耀:《中國小說批評史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方組燊:《小說結構》,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10月初版。
    卞孝萱:《唐傳奇新探》,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卞孝萱:《唐人小說與政治》,上海: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
    石育良:《怪異世界的建構》,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臺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
    朱迪光:《信仰‧母題‧敘事――中國古典小說新探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江寶釵:《從民間文學到古小說》,臺北:麗文文化,1999年1月。
    孔祥星:《中國銅鏡圖典》,文物出版社,1992年。
    孔祥星、劉一曼:《中國古銅鏡》,藝術圖書出版社,1994年。
    汪辟疆:《唐人小說》,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呂清泉:《魏晉志怪小說與古代神話關係之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3月。
    李平:《中國文化概論》,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李辰冬:《文學析賞的新途徑》,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
    李時人:《全唐五代小說》,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志慧:《唐代文苑風尚》,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7月。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志一出版社,2001年。
    李漢濱:《《太平廣記》的夢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2004年。
    李富華:《神鬼之間――民間信仰面面觀》,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李劍國:《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
    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
    李豐楙︰《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六朝鏡劍傳說與道教法術思想》,臺北﹕學生書局,1981年。
    李豐楙:《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996年。
    林淑貞:《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林乾良:《鏡文化與銅鏡鑒賞》,杭州:西泠印社,2012年。
    沈從文:《銅鏡史話》,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05年。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孟瑤:《中國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6年。
    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
    吳志達:《唐人傳奇》,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0年。
    吳庚舜、董乃斌:《唐代文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吳光正:《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及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吳禮權:《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
    周世榮:《銅鏡圖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年。
    周世榮:《中華歷代銅鏡鑒定》,北京:紫禁城,1993年。
    袁閭昆、薛洪勣:《唐宋傳奇總集》,鄭州:河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施翠峰著:《中國歷代銅鏡鑑賞》,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1990年。
    翁成龍:《《太平廣記》中:唐人宿命觀的研究》,臺北:三七堂出版社,1999年。
    郭箴一:《中國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郭建勳註譯:《新譯易經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
    祝秀俠:《唐代傳奇研究》,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7年。
    張采亮:《民國學術經典文庫.中國風俗史》,臺北:東方出版社,1996年。
    張長弓:《唐宋傳奇作者暨其時代》,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51年。
    張國風:《《太平廣記》版本考述》,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施慧美:《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歷代銅鏡.中國歷代銅鏡概述》,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年。
    程國賦:《唐代小說與中古文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程毅中:《唐人小說史話》,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
    程毅中:《唐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逯耀東:《魏晉史學及其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逯耀東:《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傅樂成:《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77年。
    傳錫壬:《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
    詹石窗:《道教文學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
    黃東陽:《世俗的神聖——古典小說中的宗教及文化論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1年。
    楊昌年:《聊齋誌異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
    楊昌年:《近代小說研究》,臺北:蘭臺書局,1976年。
    楊昌年:《現代小說》,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楊昌年:《唐傳奇名篇析評》,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楊義:《中國歷代小說與文化》,臺北:業強出版社,1999年。
    賈亦顯、李婷:《銅鏡文化與圖案》,北京:北京工藝美術,2007年。
    賈文昭、徐召勛:《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臺北:里仁書局,1983年。
    葉慶炳:《古典小說論評》,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
    葉慶炳:《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臺北:時報出版社,1976年。
    管維良:《中國銅鏡史》,北京:群言出版社,2013年。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文化史》,臺北:昭明出版社,2000年。
    熊鈍生主編:《辭海》,臺北:中華書局,1980年。
    鄧裕華:《搜神記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蔡守湘:《唐人小說選注》,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鄭志明:《中國文學與宗教》,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鄭振鐸:《中國文學中的小說傳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5年。
    魯迅:《雜鬼神志怪》,臺北:盤庚出版社,1978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魯迅:《唐宋傳奇集》,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述論:回顧與論釋》,臺北,里仁書局,2011年。
    韓秋白,顧青:《中國小說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臺北,華正書局,2005年。
    劉世劍:《小說概說》,臺北:復文圖書出版社,1994年。
    劉良明:《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劉瑛:《唐代傳奇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
    劉開榮:《唐代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劉葉秋:《歷代筆記概述》,臺北:木鐸出版社,1981年。
    劉精誠:《中國道教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劉燦:《先秦寓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譚正壁:《中國小說發達史》,臺北:啟業書局,1973年。
    譚達先:《中國文學史大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
    陳文新:《中國傳奇小說史話》,臺北:正中書局,1995年。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臺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
    陳炳熙:《古典小說藝術新探》,上海:華東師範學院,1991年。
    羅盤:《小說創造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龔鵬程、張火慶:《中國小說史論叢》,臺北:學生書局,1984年。
    龔鵬程《唐代思潮(上)(下)》,臺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1年。

    三、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立:〈鬼靈文化與中國古代復仇文學主題〉,《齊魯學刊》第六期(1992年)。李淮生:〈中國銅鏡的起源及早期傳播〉,《山東大學學報》第2期(1988年)。
    王鋒鈞:〈中國古代置鏡方式研究〉,《故宮文物月刊》第18卷第7期(2000年)。
    王鋒鈞:〈中國古代銅鏡隨葬的意義〉,《故宮文物月刊》第19卷第8期(2001年)。
    李艷如:〈太平廣記鏡象文化初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2004年)。
    何林:〈中國古代銅鏡鑑定的幾個重要方面〉,《藝術家》第65卷第4期(2007年)。
    何堂坤:〈銅鏡起源初探〉,《考古》第2期(1988年)。
    何維剛:〈從鏡賦書寫看六朝時人對鏡子認識的轉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5卷第2期(2011年)。
    秦榕:〈從古鏡記看鏡子文學意象的流變〉,《福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1期(2002年)。
    高去尋:〈殷代的一面銅鏡及其相關之問題〉,《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58年)。
    范淑英:〈隋唐墓出土的「古鏡」——兼論隋唐銅鏡圖文的復古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152期(2012年)。
    郭沫若:〈三門峽出土銅器二、三事〉,《文物》第1期(1959年)。
    梁上椿:〈古鏡研究總論〉,《大陸雜誌》第5卷第5期(1952年)。
    張麗清:〈文化概念研究的幾種路向及其分析〉,《新視野》第5期(2012年)。
    施慧美:〈中國銅鏡的起源與鏡形的變化〉,《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6卷第5期(1996年)。
    施慧美:〈中國古鏡的材料與鑄造過程〉,《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第4期(1997年)。
    施慧美:〈談銅鏡的使用及其裝配品〉,《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第6期(1997年)。
    施慧美:〈談唐代銅鏡(上)〉,《藝術欣賞》第1卷第4期(2005年)。
    施慧美:〈談唐代銅鏡(下)〉,《藝術欣賞》第1卷第5期(2005年)。
    程建:〈試論中國銅鏡的起源和早期映照方式〉,《東南文化》第1期(1992年)。
    黃東陽:〈唐王度《古鏡記》之鑄鏡傳說辨析〉,《中國文學研究》第17期(2003年)。
    楊筠如:〈以鏡子意象探書寫看六朝時人對鏡子認識的轉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5卷第2期(2011年)。
    葉玟芳:〈銅鏡避邪內涵之探討〉,《藝術論壇》第4期(2006年)。
    韓理洲:〈古鏡記作者辯〉,《中國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1986年﹚。
    劉藝:〈鏡文化與佛教文化之互動〉,《宗教學研究》第1期(2001年)。
    劉藝:〈鏡文化與道教之互動〉,《宗教學研究》第2期(2004年)。
    劉藝:〈佛教鏡喻及其生成演化〉,《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6卷第3期(2005年)。
    陳麗如:〈論古典小說「鏡象書寫」的兩度裂變——古鏡記與紅樓夢〉,《興大人文學報》第49期(2012年)。
    岳慎禮:〈青銅鏡探源〉,《大陸雜誌》第17卷第5期(1958年)。

    四、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義良:《唐人小說中之佛道思想》,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1975年。
    王劍:《中國古代小說中的鏡子》,成都:四川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王曉峰:《中國古代銅鏡設計心理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田敏:《漢代銅鏡銘文研究》,武漢: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石冰:《文學「鏡」意象的審美透視》,武漢:湖北師範學院文藝學碩士論文,2014年。
    江怡蓁:《漢代四靈圖像造形研究》,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朱長餘﹕《金東北三路出土銅鏡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李新城:《東漢銅鏡銘文整理與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李海燕:《唐詩中的鏡子意象研究》,臺北: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李美幸:《漢代銅鏡研究》,臺北: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李瑾:《論唐代銅鏡的裝飾審美特色》,西安:西安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10年。
    李春輝:《試論唐代仙道小說中的道教文化色彩》,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李鎮廷:《洛陽地區中小型漢墓隨葬品的擺放位置研究》,鄭州: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林青蓉:《傳統小說中鏡與影之研究》,臺北:逢甲大學碩士論文,1990年。
    林佩均:《唐五代小說之鏡文化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5年6月。
    林秋碩:《《太平廣記》愛情主題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周文玲:《《太平廣記》所引唐代四大動物妖故事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周睿:《張說研究》,成都,四川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金周映:《《太平廣記》與《夷堅志》比較研究-以定命觀為主-》,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沈靈:《論交叉文化視野中的鏡子意象》,桂林: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吳雅卿:《先秦楚地銅鏡研究》,臺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吳孟羲:《《太平廣記》報應類故事研究》,臺北: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吳淑鈴《從唐傳奇看唐代婦女的愛情觀》,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6年。
    吳振銀:《早期銅鏡神秘功能蠡測與道教用鏡》,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保澤:《太平廣記輪回類小說審美研究》,昆明:雲南大學美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洪慈勵:《《太平廣記》所反映之唐代門第觀念及士風》,臺北: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洪惠月《唐傳奇女俠形象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8年。
    洪淑華:《太平廣記畜獸類故事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洪怡雯:《《太平廣記》唐人復生故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馬艷秋:《唐代小說中的商業文化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范淑芬:《《太平廣記》女仙類故事研究》,桃園: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徐征:《西北地區出土漢代銅鏡初步研究》,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徐維沁:《漢代銅鏡裝飾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祝如瑩:《《太平廣記》中離魂類型小說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2002年。
    俞炳甲:《唐人小說所表現之倫理思想研究:以儒家為中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張華娟:《太平廣記研究》,山東: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張丹:《漢代銅鏡銘文研究概況及文字編》,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張鈺珊:《《太平廣記》鬼類之人鬼婚戀故事研究》,臺南: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
    張金:《漢鏡所反映的神話傳說與神仙思想》,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 1980年。
    高志忠:《唐人小說商業文化探析》,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許雅婷:《銅鏡與唐代文化》,臺北: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許曼婷:《《太平廣記》中的夢兆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許翠琴:《太平廣記所反映之唐人仕宦觀念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許玉青:《唐人小說中之「越界」書寫研究——以仙道文學為論述對象》,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年。
    曹剛華:《《太平廣記》與唐五代民間信仰觀念》,西安: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曾甘霖:《古典文學中的鏡意象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曾甘霖:《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中國古鏡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
    曾禮軍:《《太平廣記》研究-以宗教文化為視角》,上海:上海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喬菊影:《徐州出土漢代銅鏡研究》,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論文,2011年。
    婁建紅:《漢四神銅鏡探微》,南投:國立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楊筠如:《以鏡子意象探討紅樓夢的虛實意涵》,臺北: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楊姍姍:《紅樓夢中鏡子意象及其文學功能研究》,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碩士論文,2014年。
    趙曉敏:《以古為鑒-鏡子造型與紋飾的現代解析》,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黎紅霞:《《太平廣記》生命觀研究》,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萬書婷:《博異志研究》,合肥,安徽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4年。
    翟春麗:《山東地區東漢銅鏡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劉藝:《鏡與中國傳統文化》,成都:四川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劉凡瑄:《太平廣記神類故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 2010年。
    陳淑敏:《《太平廣記》中神異故事之時間觀》,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陳嘉麗:《唐代佛道思想小說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1999年。
    陳昱珍:《唐宋小說中變形題材之研究:以《太平廣記》與《夷堅志》為主》,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陳敏瑄:《唐代佛教果報地獄小說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0年。
    陳章龍:《宋代銅鏡分期初探》,長春: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陳慧智:《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銅鏡研究》,杭州:浙江工商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陳藝方:《唐人小說裡的佛教寺院--以俗眾的宗教生活為中心》,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011年。
    盧錦堂:《《太平廣記》引書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1880年。
    盧俐文:《《太平廣記》禽鳥類故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謝淑慎:《唐代士人的價值觀:以唐人小說為研究範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391202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12020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0165
    顯示於類別:[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02001.pdf2782KbAdobe PDF2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