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876398      Online Users : 51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3388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3881


    Title: 詩說臺陽話歷史--臺灣古典詩中的歷史記述
    Taiwan History in Classical Poetry
    Authors: 黃榮俊
    Huang, Jung-Chun
    Contributors: 翁佳音
    Ang, Ka-Im
    黃榮俊
    Huang, Jung-Chun
    Keywords: 臺灣古典詩
    傳統漢詩
    臺灣歷史
    原住民
    二戰
    臺灣自古不屬中國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1-02-01 14:07:11 (UTC+8)
    Abstract: 研究臺灣歷史,臺灣古典詩是非常值得參考的史料,蓋歷來的知識界先民,常以詩詞記錄所見所聞,包含山川景色、人文風土、庶民生計,乃至反官變亂、抵禦外侵等,創作數量頗為可觀。如此豐富的古典詩作,在「文史一家」的傳統觀念下,詩中必然有史,可以彌補文獻之不足,讓歷史得以呈現更為完整的面貌。在此認知下,本文之主旨即在以詩論史、以詩證史。
    本文以具有獨到特色又能銜接現代國民意識的題材作為選題依據。首先,鑑於原住民族乃臺灣最具特色且獨有的元素,臺灣因有原住民而豐富了臺灣的歷史文化,是以原住民厥為本文的首要研究課題。其次,清朝曾經統治過臺灣二百一十二年,期間上至皇帝下至官民,都曾發表過許多有關臺灣與中國的關係之論述。這些看法,筆者認為,身為現代國民的吾等,應加以瞭解,以供探討今後臺灣發展走向的參考,意義重大,因此筆者亦將清代臺灣歸屬的論述列為本文的研究課題。此外,二戰期間由日本發動的太平洋戰爭,由於影響臺灣的命運巨大,亦為吾等現代國民所必須瞭解者,故亦列入本文研究課題。
    以上,原住民、臺灣歸屬以及二次大戰等三方面的重要歷史課題,乃構成本文的研究內容,而題目則分別訂定為:〈傳統漢詩中的原住民〉、〈傳統詩文中的臺灣歸屬〉以及〈臺灣:詩與戰爭—1937-1945〉等三章。其中,〈傳統漢詩中的原住民〉一章以原住民的本性--「古意」為軸心,逐步展開對原住民社會文化的論述,指出在外來政權與大陸移民的進出下,原住民在宗教、婚姻的變化,以及受到的待遇與清廷治理原住民有何作為等。〈傳統詩文中的臺灣歸屬〉一章則在考察清代臺灣地位的論述,藉此釐清臺灣自古是否即屬中國。為此,筆者從文獻上蒐集到115則相關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這些資料來自84位作者,依其身分區分為帝王、官宦以及文士等三大類。文章從康、雍、乾三朝皇帝的觀點中展開,逐步探討清代如何看待臺灣這塊新附版圖。〈臺灣:詩與戰爭—1937-1945〉一章則在觀察二戰期間臺灣作家們對於戰爭的看法以及他們適應之道。本章採用的資料均為臺灣詩人作家的作品,故為民間的觀點,而非官方的觀點;即,臺灣人的觀點,而非殖民者的觀點。在此前提下,本章探索戰時體制下,臺灣人如何順應變化調整狀態以及適應戰爭生活之道。
    Reference: 一、文獻
    1. 《治臺必告錄》,南投市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2. 《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市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9年。
    3. 《清聖祖實錄選輯》,南投市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4. 《臺灣南部碑文集成》,南投市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5.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6.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7.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8. 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9. 周文元,《重修臺灣府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10. 周鍾瑄,《諸羅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11. 周璽,《彰化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12. 林百川、林學源,《樹杞林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13.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14. 郁永河,《裨海紀遊》,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15. 孫元衡,《赤嵌集》,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16. 高拱乾,《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17. 陳文達,《臺灣縣志》,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18. 陳淑均,《噶瑪蘭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19. 黃逢昶,《臺灣生熟番紀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20. 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21. 蔣毓英,《臺灣府志》,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2年。
    22.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23. 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24. 藍鼎元,《東征集》 南投市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二、專書
    1. 王世慶,《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聯經,1994年。
    2. 甘為霖著,林弘宣、許雅琦、陳珮馨譯,《素描福爾摩沙:甘為霖台灣筆記》,台北:前衛,2009年。
    3.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臺北:台灣書房,2015年。
    4. 余美玲,《臺灣古典詩選注:海洋與山川》,臺南 : 臺灣文學館,2013年。
    5. 余美玲,《臺灣古典詩選注:游覽與感懷》,臺南 : 臺灣文學館,2016年。
    6. 余美玲,《臺灣古典詩選注:飲食與物產》,臺南 : 臺灣文學館,2013年。
    7. 余美玲,《臺灣古典詩選注:歲時與風土》,臺南 : 臺灣文學館,2015年。
    8. 余美玲,《臺灣古典詩選注:戰爭與災異》,臺南 : 臺灣文學館,2014年。
    9. 吳密察,《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2000年。
    10. 吳新榮,《吳新榮日記-1944年》,臺北:遠景,1981年。
    11. 李筱峰,《臺灣史101問》,臺北:玉山社,2013年。
    12.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台北:允晨,2009年。
    13. 林瑞明,《賴和全集》,臺北:前衛,2000年。
    14. 近藤正己,《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台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年。
    15. 翁佳音校訂、李雄揮譯,《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臺北:前衛,2017年。
    16. 荊子馨,《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2007年。
    17. 馬偕著,林晚生譯,《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臺北:前衛,2007年。
    18. 許雪姬,《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2003年。
    19. 陳郁秀、孫芝君,《呂泉生的音樂人生》,臺北:遠流,2005年。
    20. 陳香,《臺灣竹枝詞選集》,臺北:臺灣商務,2006年。
    21. 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台北:遠流,曹永和文教基金會,2008年。
    22. 費德廉、羅孝德,《看見十九世紀臺灣》,臺北:如果,2006年。
    23. 黃昭堂,《臺灣總督府》,台北:前衛,2013年。
    24. 楊青矗,《臺詩三百首》,台北:敦理,2003年。
    25. 廖美玉,《臺灣古典詩選注:區域與城市》,臺南 : 臺灣文學館,2011年。
    26. 潘英,《臺灣平埔族史》,台北:南天,2006年。
    27. 龔顯宗,《沈光文集》,臺南 : 臺灣文學館,2012年。

    三、論文
    1. 翁佳音,〈「牽手khan-chhiu」來看臺灣世界史--從臺灣歷史慣用語論大福佬文化圈概念〉《臺灣史研究》第十三卷 第二期(2006年12月)。
    2. 翁佳音,〈臺南姑娘娶荷蘭臺灣長官〉,歷史月刊第245期 (2008年6月)。
    3. 黃仁姿,〈戰爭與糧食:二戰期間臺灣糧食管理體制的建構(939-1945)〉,《國史館館刊》第52期(2017年6月)。
    4. 廖振富,〈傅錫祺日記所反映的親人互動及其家庭觀〉,《臺灣史研究》第二十卷第三期(2013年9月)。
    5. 鄭螢憶,〈清代臺灣官員「番界」認識與番人分類的演變〉,《國史館館刊》第60期(2019年6月)。

    四、網路資料庫
    1. 《四庫全書》卷三《皇清職貢圖》
    2. 《四庫全書本》卷五十二
    3.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二十六卷七十
    4. 國立臺灣文學館《智慧型全臺詩資料庫》(http://xdcm.nmtl.gov.tw/twp/)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515801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158015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100105
    Appears in Collections:[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801501.pdf2226KbAdobe PDF29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