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188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205/145239 (79%)
造访人次 : 52611585      在线人数 : 87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884


    题名: 中共混合戰對我國家安全之影響- 2014年克里米亞衝突之檢視
    The aftermath of PLA’s employment of hybrid warfare to Taiwan-case study on 2014 Crimean Crisis
    作者: 連偉志
    Lien, Wei-Chih
    贡献者: 邱坤玄
    Chiu, Kun-Shuan
    連偉志
    Lien, Wei-Chih
    关键词: 混合戰
    混合威脅
    克里米亞
    國家安全
    日期: 2020
    上传时间: 2020-09-02 13:04:59 (UTC+8)
    摘要: 2014年克里米亞衝突中,俄國藉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及網路等模式,形塑混合威脅的作戰環境,在不使用任何槍彈及軍民流血的狀況下,併吞烏克蘭克里米亞,以混合戰的型態,企圖模糊承平時期與戰時的界線,透過正規作戰、非正規作戰、資訊網路戰與宣傳、群眾戰與民眾認知等多元手段及作戰模式,導致國家內部矛盾產生,達成政治目的,形成新型態的衝突與國家安全威脅;由於烏克蘭克里米亞與我國在族群認同、國內政治、國際關係及地緣關係等因素相互比較後,有許多雷同之處,若中共運用混合戰模式於兩岸關係上,將對我國國家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與挑戰,因此,藉由檢視俄國對烏克蘭克里米亞運用混合戰的模式,從整合各部門成立跨領域特遣隊、進行混合戰想定的聯合演練、修正相關法規與程序、強化資訊網路優勢、整合軍民整體力量、優化教育及避免升級軍事衝突等因應對策中,防範中共對我國可能造成的國家安全威脅。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專書
    丁渝洲主編,林正義等合著,臺灣安全戰略評估2003-2004。臺北市:遠景基金會,2004年。
    Gary Hart著、黃文啟譯,第四種國力:美國廿一世紀的大戰略。臺北:國防部史編室,2006年。
    黎安友、施道安合著,何大明譯,沒有安全感的強國。臺北市:左岸文化,2018年。
    卜睿哲(Richard C. Bush)、歐漢龍(Michael E. O`Hanlon),不一樣的戰爭。臺北市:博雅書屋,2010年。
    亓樂義,捍衛行動: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風雲錄。臺北市:黎明文化,2006年。
    國防部,國軍軍事思想-民國90年版。臺北:國防部頒,2001年。
    國防部,中華民國106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頒,2017年。
    羅慶生、許競任,國家安全概論。臺北市:全華,2006年。
    易思安(Ian Easton),中共攻台大解密。臺北市:遠流,2017年。
    卜睿哲(Richard C. Bush)著,林添貴譯,未知的海峽—兩岸關係的未來。臺北:遠流出版社,2013年。
    Joseph S. Nye、李靜宜譯,權力大未來。臺北:天下遠見,2011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中正,1999年。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紅葉文化,1994年。
    王高成,當代戰略思想之省思與前瞻。臺北市:時英,2009年。
    葉志誠、葉立誠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1999年。
    許禎元,政治學研究與網路應用。臺北:立威,1998 年。
    鄭羽,「新普京時代」。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年。
    聞一,「烏克蘭硝煙中的雅努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
    「陸軍指揮參謀組織與作業教範(第三版)」,陸軍司令部,2015年。
    Robert D. Kaplan著、林添貴譯,地理的復仇。臺北市:麥田,2017年。
    閻永春,「由陸制權-處於十字路口的陸軍及其戰略理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4年。
    歐錫富、黃宗鼎主編,2018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臺北市: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2018年。
    桑格(David E. Sanger)著、但漢敏譯,資訊戰爭:入侵政府網站、竊取國家機密、假造新聞影響選局,網路已成為繼原子彈發明後最危險的完美武器。臺北市:貓頭鷹出版,2019年。
    傑洛米.海曼斯(Jeremy Heimans)、亨利.提姆斯(Henry Timms)著、李芳齡譯,動員之戰:在超連結世代建立、說明、引導群眾,達成最佳效益。臺北市:天下雜誌,2019年。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大衛.威爾許(David A. Welch)著、張小明譯,哈佛最熱門的國際關係課。臺北市:城邦商業週刊,2019年。
    胡逢瑛、吳飛,「俄國公共外交與地緣政治-烏克蘭危機之下普京時代的再造」。
    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汪毓瑋,「恐怖主義威脅及反恐政策與作為」。臺北:元照出版社,2016年。
    Abram N. Shulsky,嚇阻理論與中共行為。臺北:國防部史編局譯印,2001年。
    期刊
    Valery GerasimoV, Harold Orenstein,周茂林譯,「俄國當代戰爭與現階段國防議題」(Contemporary Warfare and Current Issues for the Defense of the Country),國防譯粹,第45卷第5期(2018年6月),頁42。
    胡敏遠,「貫徹國軍軍事戰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作為之研究」,陸軍學術雙月刊,第五十五卷565期(2019年6月),頁31-32。
    賴岳謙,「雙首長制度下國家安全的決策機制-以法國為例」,國防政策評論,第1卷,第3期(2001年春季號),頁79、80。
    史泰勒,「漢光演習因應中國假新聞審思」,全球防衛雜誌,第418期(2019年6月),頁9。
    Michael E. Hutchens、王建基譯,「新聯合作戰概念:全球公域介入及機動聯合構想」(Joint Concept for Access and Maneuver in the Global Commons: A New joint Operational Concept),國防譯粹,第四十四卷第七期(2018年4月),頁21-23。
    蘇義倫、田家綺,「中共戰略溝通運用於南海島礁爭議之研究」,陸軍學術雙月刊,第五十四卷第562期(2018年12月),頁30。

    Christopher G. Marquis、章昌文譯,「第一次波灣戰爭廿五年回顧:聯戰概念的啟蒙」(The Advent of Joint During the Gulf War: A 25-Year Retrospective),國防譯粹,第四十四卷第七期(2017年7月),頁33-35。
    Nathan Beauchamp-Mustafaga著、趙炳強譯,「共軍的認知領域作戰」,國防譯粹,第四十七卷第一期(2020年1月),頁81。
    沈明室,「關鍵基礎設施面對網路攻擊的新風險:以伊朗為例」,陸軍學術雙月刊,第五十二卷第550期(2016年12月),頁112。
    吳喨芳,「混和性威脅下的軍事任務思維:我國國家安全新挑戰」,國防雜誌,第三十四卷第四期 2019年12月,頁3-4。
    倪一峯,「俄國對克里米亞混合戰的運用:兼論對我之啟示」,國防雜誌,第三十三卷第四期(2018年12月),頁61。
    黃登學,「新版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評述-兼論普京新任期俄羅斯外交走勢」,俄羅斯研究,第 1 期(2014),頁190-191。
    Andrew F. Krepinevich Jr著、余振國譯,「失衡中的恐怖平衡」,國防譯粹,第四十六卷第五期,(2019年5月),頁43。
    Arkady Ostrcusky 著,黃亦筠譯,「2020全球大趨勢-普丁的陽謀」,天下雜誌,特刊206號(2019年),頁99。
    王鵬程,「中共近期軍事組織變革及其對亞洲地區安全影響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第五十五卷第562期(2018年12月),頁49。
    張家豪,「北京如何利用資訊戰裂解台灣」,新新聞,第1679期,頁62-65。
    王芳,「基於南海爭端的戰略傳播必要性及定位分析」,公關世界,2017年第1期(2017年1月),頁32。
    車偉凡、陶傳輝著,「俄國利用混合戰爭巧取克里米亞」,中國經貿導刊,2015年6月,頁83。
    連弘宜、黃建豪,「普京時期對外軍事行動與軍事保護傘的形成」,全球政治評論,第55期(2016年),頁25。
    Christopher Holshek著、李育慈譯,「美陸軍民事工作與展望」,國防譯粹,第四十六卷第五期(2019年5月),頁72。
    吳俊德,「臉書防治惡意不實資訊之作為」,國防安全週報,第 44 期(2019 年4月),頁 1821。
    畢研韜、王金岒,「戰略傳播初探」,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第24卷第5期(2011年5月),頁160。
    黃柏欽,「戰爭新型態-混合戰衝擊與因應作為」,國防雜誌,第三十四卷第二期 2019年6月,頁55-57。
    研討會及碩博士論文
    紀舜傑,「烏克蘭的國家認同—民族、民主、與地緣政治之作用」,動亂中的烏克蘭。臺北市:臺灣國際研究學會,2014年12月,頁108-109。
    施正鋒,「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課題」,動亂中的烏克蘭。臺北市:臺灣國際研究學會,2014年12月,頁269-270。
    魏百谷,「烏克蘭能源安全之探析-以烏俄能源關係為探討中心」,動亂中的烏克蘭。臺北市:臺灣國際研究學會,2014年12月,頁269。
    高英茂,「俄國兼併克里米亞的國際政治及意涵」,動亂中的烏克蘭。臺北市:臺灣國際研究學會,2014年12月,頁225。
    蘇進強,「國家安全及危機管理機制」,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1期,2003年3月。
    蔡東杰,「新地緣時代來臨及其戰略意涵」,歐亞研究-發刊詞,第一期,2017年10月。
    施正鋒,「烏克蘭的克米亞課題」,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2期,第11卷,2015年。
    劉啟仲,「美國情報軍官高級班受訓心得報告」,出國報告,2017年4月18日。
    沈伯洋,「如何偵測與應對中國資訊戰」,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演講,2019年5月28日。
    周建宏,「俄國兼併克里米亞-地緣政治的視角」,政治大學俄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新聞報導
    王美琇,「中國武力犯臺,可能嗎?」,自由時報,2017年10月22日,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145437。
    「我評估中共軍力2020前完備對臺用武準備」,中時電子報,2018年8月31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831002899-260407。
    洪哲正,「國防報告書宣示反共軍不對稱作戰最新三秘技曝光」,聯合新聞網,2017年12月26日,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2895572。
    「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維基文庫,2000年2月,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
    胡欣,「混和戰爭,終結混亂的方程式」,世界知識網,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ZS201801037.htm。
    李佩珊,「武漢肺炎假訊息網路瘋傳 臉書罕見大動作移除」,中央社,2020年2月1日,<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2010101.aspx>.
    王定明,「未來戰爭七大趨勢」,學習時報,<https://hk.saowen.com/a/bedb23b2ad422e8f38a94cb02db98 85f142c1b97e815addf2125081d02e77ca>
    李抒音,「俄國發力混合戰爭」,解放軍報,天下軍事版(2016年2月),頁7。
    「制腦作戰:未來戰爭競爭新模式。」,每日頭條,<https://kknews.cc/military/2636n6r.html>.
    朱雪齡、曾華鋒,「致腦作戰:未來戰爭競爭新模式」,解放軍報,民國106年10月17日。
    「奪取未來戰爭制腦權」,解放軍日報,<http://www.81.cn/jwgd/2014-06/16/content_5961384. Htm>.
    「避與俄流血衝突,烏克蘭從克里米亞撤軍」,ETtoday東森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325/338707.htm>.
    李俊毅,「從俄國對烏克蘭的「混合威脅」,談台灣國家安全的新考驗」,關鍵評論,2019年5月27日,<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9676>.
    楊思瑞,「跨國調查,台灣遭假資訊攻擊世界第一」,中央社,2019年4月10日,<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4100232.aspx>.
    伍芬婕,「第一次操刀就勝選!30歲網軍如何帶風向」,天下雜誌,第671期,頁74-75。
    「中國疑招募台灣在地網軍,陸委會:如屬實將開罰」,中央社,2019 年4月6日,<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4050220.aspx>.
    「臺灣面臨中共全面滲透,外媒臥底揭露」,中央廣播電臺,民國108年1月18日。
    吳正庭,「又來挑釁!中國10餘艘快艇惡意攻擊金門海巡開11槍驅敵」,自由時報,2020年3月19日,<https://tinyurl.com/vzlsrs5>.
    蔡家蓁,「出師不利!金門海巡隊新艇首度出勤遭陸船衝撞受損」,聯合新聞網,2020年3月19日,<https://udn.com/news/story/7320/4427104>.
    吳尚軒,「政府打假新聞真有效?學者舉俄國「資訊戰」為例:假新聞就是希望你打它」, 風傳媒,2019年4月23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1205070>.
    「總統:今年國家安全會議提出了我國首部資安戰略報告,為數位國家、創新經濟奠定堅實基礎」,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2018年09月14日,<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3669>.
    「臺美首度聯手舉辦大規模網路攻防演練,臺銀行組藍隊聯隊對抗紅隊攻擊」,iThome新聞網,<https://www.ithome.com.tw/news/134003>.
    林穎佑,「應對假新聞的快速反應部隊」,奇摩新聞,2019年4月29日。

    英文部份
    專書
    Picciotto, Robert. Towards a Comprehensive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 paper prepared for Global Policy Project Workshop on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New Delhi,25-26 January 2004.
    Clausewitz, Carl von. Principles of War, ed. And Trans. By Michael Howard and Peter Par(Princeton,1976), ”Note of 10 July 1827”.
    William J. Nemeth, Future War and Chechnya: a Case for Hybrid Warfare (Monterey, CA: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2002).
    Frank G. Hoffman, Conflic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Rise of Hybrid Wars (Arlington, Va.: Potomac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2007).
    Fridman, Ofer. Russian “Hybrid Warfare”: Resurgence and Politiciz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Michael Kofman and Matthew Rojansky. “A Closer Look at Russia’s Hybrid War” No.7, April, 2015. The Kennan Institute, Wilson Center.
    期刊
    Cronin, Andrey Kurch. “Behind the Curve-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7(3) (Spring 2002),67-88.
    Roger McDermott, “Russia’s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Command and the Strategy of Limited Actions,” Eurasia Daily Monitor, Vol. 16, Issue. 74 (May 21, 2019).

    Rozenn Audinet, “L’Union Européenne face aux menaces hybrides,” Revue Défense Nationale, No. 823, August 2019, p.67.
    Ole Waever, “Explaining Europe by Decoding Discourses,” in Anders Wivel (ed.), Explaining European Integration (Copenhagen: Copenhagen Political Studies Press, 1998), p. 127.
    Roger N. McDermott, Brothers Disunited: Russia`s Use of Military Power in Ukraine, The Foreign Military Studies Office, United Kingdom, April, 2015, p. 5-10.
    Andrew Monaghan, “Putin`s Way of War: The War in Russia`s Hybrid Warfare,"Parameters45 Winter 2015-16,p. 66-67, 72.
    Bettina Renz and Hanna Smith, “Russia and Hybrid Warfare-Going Beyond the Label,” Aleksanteri Papers, Jan 2016, pp. 2,5.
    Valery Gerasimov, “The Value of Science Is in the Foresight,” Military-Industrial Courier, February 2013.
    新聞報導
    Milley, Mark A. “quoted in Stenographic Transcript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 United States Senate: Posture of the Department of Army” (Washington, DC: May 25, 2017 ), available at <www.armed-services.senate.gov/iom/media/doc/17-54_05-25-17.pdf>.
    “Pompeo Warns Iran about trigger for US military actions,” The Washington Post, June 18, 2019, <http://tinyurl.com/y35ovauz>.
    Frank J. Cilluffo and Joseph R. Clark, “Thinking About Strategic Hybrid Threats-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Prism, Vol. 4, No. 1, 2012.
    Mark Pomerlea, “New authorities mean lots of new missions at Cyber Command,”The Fifth Domain, May 8, 2019,<https://www.fifthdomain.com/dod/cybercom/2019/05/08/new-authorities-mean-lotsof-new-missions-at-cyber-command>.
    Taras Kuzio and Paul D’Anieri, “The Soviet Origins of Russian Hybrid Warfare,” 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June 17, 2018, <https://www.e-ir.info/2018/06/17/the-soviet-origins-of-russian-hybridwarfare/>.
    Samuel Stolton, “EU Rapid Alert System used amid coronavirus disinformation campaign,” Euractiv, March 4, 2020, <https://www.euractiv.com/section/digital/news/eu-alert-triggered-after-coronavirusdisinformation-campaign/>.
    Gerrard Cowan, “Cross Swords exercise melds cyber and traditional warfare tactics,” Jane`sInternational Defence Review, February 11, 2020, <https://www.janes.com/article/94240/crossed-swords-exercise-melds-cyber-and-traditional-warfare-tactics>.
    Richard A. Clarke and Robert Knake, Cyber War: The Next Threat to National Security and What to Do about(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10)pp. 28-29.
    Carolyn Kenney, Max Bergmann, and James Lamond, “Understanding and Combating Russian and Chinese Influence Operations,”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February 28, 2019, <https://www.americanprogress.org/issues/security/reports/2019/02/28/466669/understandingcombating-russian-chinese-influence-operations/>.

    James N. Mattis & Frank G. Hoffman, “Future Warfare: The Rise of Hybrid Wars,"Proceedings Magazine, Vol.132, No.11, November 2005, <http://milnewstbay.pbworks.com/f/MattisFourBlockWarUSNINov2005.pdf>
    Jan Joel Anderson & Thierry Tardy, Hybrid: What`s in a Name, 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 Brief 32, October2015, p.3, <https://www.iss.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EUISSFiles/Brief_32_Hybrid_warfare.pdf>.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698100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981006
    数据类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1414
    显示于类别:[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0601.pdf2027KbAdobe PDF21187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