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25184      Online Users : 53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882


    Title: 我國通過聯合國人權兩公約之研究— 國內政治與國際規範視角
    A study on incorporation of ICCPR and ICESCR in Taiwan: Perspectives on the interaction of domestic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norm
    Authors: 陳冠名
    Chen, Kuan-Ming
    Contributors: 盧業中
    Lu, Yeh-Chung
    陳冠名
    Chen, Kuan-Ming
    Keywords: 兩公約
    規範生命週期理論
    國際規範
    規範內化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0-09-02 13:04:35 (UTC+8)
    Abstract: 美國建構主義學者瑪莎·芬尼莫爾(Martha Finnemore)及凱瑟琳·希克金克(Kathryn Sikkink)於1998年發表「國際規範的動力與政治變革」(International Norm Dynamics and Political Change)一文,其中提出了規範生命週期理論的觀點,認為國際規範的動態發展可以看作一個生命週期(Norm Life Cycle),第一個階段是規範興起(Norm Emergence),即規範開始出現;第二個階段是規範擴散(Norm Cascade),規範開始廣泛的被接受;第三個階段是規範的內化(Internalization),對於規範的內容不再質疑。
    另外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以上合稱兩公約)於1966年經聯合國大會通過,因被視為是具有普世性的人權保障規範,迄2020年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均已成為締約國。我國雖礙於不具聯合國會員國身分而無法成為締約國,仍然於2009年將兩公約國內法化並進行國內法令檢視、教育訓練及提出國家報告等各項落實工作,自願接受兩公約規範的拘束,並邀請國際專家學者蒞臨我國進行審查。
    鑒於我國在國際社會的特殊處境,各種國際參與均十分不易,因此關於兩公約在我國能完成國內法化並進而推動,是十分特殊而珍貴的經驗。本研究嘗試以規範生命週期理論來分析探討兩公約在國際的發展及在我國推動的過程,期能有助於探討我國可以如何對於國際規範進行接納,以提升與國際社會接軌程度。
    本研究初步的檢證結果,觀察到兩公約在國際上的發展符合規範生命週期理論對於國際規範興起、擴散的描述;至於在我國推動的過程方面,我國具有十分有熱忱的行為者、亦具有充足的動機,然礙於不具締約國身分及社會大眾的接受程度等原因,內化程度仍有進步空間。
    Reference: 中文部份

    官方文件與資料

    「105年1月29日秘書處指導小組第1次會議」,法務部人權大步走網站,<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lp-479-200.html>(檢索日期:2020年4月26日)。
    「二00二年國家人權報告試行報告」,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2003年12月),頁5-6。
    「人權大步走計畫」,法務部人權大步走網站,<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cp-543-31816-5faaa-200.html>(2010年9月21日)。
    「引用人權公約之大法官解釋」,司法院網站,<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214-57094-57581-1.html>(2019年12月16日)。
    「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6742>(2000年5月20日)。
    「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先生就職演說」,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12226>(2008年5月20日)。
    立法院公報,90卷52期(2001年),頁103-130。
    立法院公報,91卷78期(2002年),頁259-285。
    「行政院會通過『禁止酷刑及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之待遇或處罰公約施行法』草案」,行政院網站,<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dfc36c95-bfd0-478f-974a-fe0d67754c42>(2018年12月6日)。
    「初次國家人權報告(2012)」,法務部人權大步走網站,<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np-450-200.html>(檢索日期:2020年4月22日)。
    法務部法制司,「大家一起來寫國家人權行動計畫!歡迎您提供重大人權議題」,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https://join.gov.tw/policies/detail/a65ca84f-ad49-4531-b97f-7961032894b6>(2019年6月5日)。
    「兩公約國家報告之國際審查」,我國總統府網站,<https://www.president.gov.tw/Page/229>(檢索日期:2019年11月30日)。
    「制定國家人權行動計畫諮詢委員會第 1 次委員會議紀錄」,法務部人權大步走網站,<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cp-1270-127586-2dc81-200.html>(2020年2月5日)。
    「國際人權交流活動」,法務部人權大步走網站,<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lp-517-200.html>(檢索日期:2020年4月20日)。
    「違反兩人權公約之法令及行政措施檢討進度」,法務部人權大步走網站,<http://www.humanrights.moj.gov.tw/cp-510-31670-ade26-200.html>(檢索日期:2020年4月27日)。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成立緣起」,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s://www.president.gov.tw/Page/148>(檢索日期:2020年4月20日)。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第三十五次委員會議紀錄」,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s://www.president.gov.tw/File/Doc/05248ffd-75c0-4353-843c-05ea3f31e3eb>(2019年4月12日)。

    專書

    李少軍,國際關係學研究方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廖福特等18人,聯合國人權兩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臺北市: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14年)。
    廖福特主編,2011台灣人權報告:兩公約民間社團影子報告(台灣人權促進會及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彙整出版,2012年5月)。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1999年)。
    鄧衍森,國際人權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元照出版社,2016年)。
    魏廷朝,台灣人權報告書:一九四九-一九九五,(臺北市:文英堂,1997年)。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編撰,人權立國,(臺北市:總統府,2006年)。


    專書譯著

    Ranjit Kumar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臺北:學富文化,2000年)。

    期刊論文

    王幼玲,「參與國家人權報告撰寫的奇幻之旅」,台灣人權學刊,第2卷第1期(2013年6月),頁107-121。
    王啟明,「國際社會化與研究議題設定之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40期(2012年10月),頁67-88。
    王興中,「書寫台灣人權運動史:普世人權的本土歷程」,台灣人權學刊,第1卷第3期(2012年12月),頁205-219。
    李孟玢,「論世界人權宣言之基本性質與法律效力」,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期(1998年),頁333-361。
    李明峻、武田美紀子,「聯合國與國際人權保障-以世界規模增進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台灣國際法季刊,第1卷第1期(2014年),頁101-127。
    但昭偉,「世界人權宣言是怎麼來的?」,台灣人權學刊,第2卷第4期(2014年),頁197-207。
    何碧珍,「推動我國加入CEDAW的策略與努力」,研考雙月刊,第32卷第4期(2008年8月),頁43-53。
    林佳範,「台灣人權發展與國際接軌」,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5期(2009年3月),頁9-11。
    林峰正、林俊言,「台灣現有人權團體之回顧與展望-以台灣人權促進會為例」,國家政策季刊,第1卷第2期(2002年12月),頁143-158。
    林詩梅,「你知道什麼是兩公約嗎?(一):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司法改革雜誌,第75期(2009年),頁26-32。
    林碧炤,「國際關係的典範發展」,國際關係學報,第29期(2010年1月),頁11-67。
    洪鐮德,「近年間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界之爭論與建構主義的崛起」,哲學與文化,第41卷第5期(2014年),頁115-130。
    孫本初,「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2005年),頁1-7。
    陳玉潔,「對台灣人權報告國際審查的一些觀察」,台灣人權學刊,第2卷第1期(2013年6月),頁161-165。
    陳玉潔、郭銘禮,「專題介紹:訪談國家人權報告國際審查專家」,台灣人權學刊,第4卷第2期(2017年12月),頁103-109。
    陳志瑋、涂予尹,「政府計畫管理制度及法令規範」,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第7卷第3期(2019年9月),頁18-25。
    高涌誠,「台灣國家人權初次報告與國際審查」,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2期(2013年6月),頁30-34。
    高涌誠,「兩公約國家人權初次報告緣起與過程的民間紀實」,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8期(2012年6月),頁102-105。
    郭雪真,「聯合國『主權保護責任』與『人道軍事干預』規範的社會建構:建構主義的觀點」,政治科學論叢,第62期(2014年),頁79-113。
    郭銘禮,「初次國家人權報告之撰寫與審查的初步檢討與展望」,台灣人權學刊,第2卷第1期(2013年6月),頁73-105。
    翁燕菁,「不歧視原則之經濟社會權利保障效力:歐洲人權公約當代課題」,歐美研究,第43卷第3期(102年9月),頁637-707。
    莫大華,「論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建構主義」,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9期(1999年),頁93-109。
    張文貞,「NGO與跨國憲政主義的發展:以台灣加入國際人權公約的實踐為例」,臺灣國際法季刊,第9卷第3期(2012年9月),頁47-72。
    張文貞,「台灣政府,能不慚愧嗎?非政府組織在兩公約國家報告國際審查的角色與定位」,司法改革雜誌,第95期(2013年4月),頁26-27。
    張文貞,「你知道什麼是兩公約嗎?(一):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司法改革雜誌,第75期(2009年),頁21-25。
    張棋炘,「國際安全機構對族群衝突的干預──制度化的研究途徑」,長庚人文社會學報,第4卷第2期(2011年),頁357-397。
    常欣欣,「聯合國國際人權兩公約之背景、內容與意義」,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頁57-60。
    曾勇夫,「推動落實兩公約—保障人權」,研考雙月刊,第35卷第3期(2011年),頁128-136。
    黃超,「建構主義視野下的國際規範擴散」,外交評論,2008年第4期,頁59-65。
    黃默,「台灣人權的回顧與展望」,臺灣民主季刊,第5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181-187。
    黃鴻鈞,「國際安全規範的擴散與在地化:從多元安全共同體到中國新安全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5卷第3期(2011年),頁81-104。
    葉德蘭,「從『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看婦女人權保障」,婦研縱橫,第100期(2014年4月),頁48-65。
    潘亞玲,「國際規範的生命週期與安全化理論—以愛滋病被安全化為國際威脅為例」,歐洲研究,2007年第4期,頁68-83。
    鍾龍彪,「國際規範內化:涵義、機制與意義」,天津行政學院學報,第12卷第6期(2010年),頁22-27。

    學位論文

    陳明堂,「國際公約在台灣國內法化之研究—以人權與海洋法制為中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博士論文(2017年)。

    研究報告

    陳隆志主持、廖福特協同主持,「國際人權公約國內法化之方法與策略」,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02年)。
    廖福特主持,「國際公約內國法化之實踐」,法務部委託研究報告(2009年)。
    蘇慧婕主持,「初探兩公約之司法實踐--以我國法院判決為核心」,司法院委託研究報告(2019年)。

    網路資料及新聞報導

    石秀娟,「兩公約國際審查》台灣獨創『在地審查』模式 國際專家來台曾遭中國關切」,風傳媒,<https://www.storm.mg/article/207977>(2017年1月4日)。
    邱晃泉,「兩公約施行法之解析:NGO如何扮演監督力量」,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網站,<https://www.amnesty.tw/node/736>(2009年11月12日)。
    張志康,「選情圖表/從歷屆得票率 看2020年總統大選」,今日新聞NOWNEWS,<https://www.msn.com/zh-tw/news/national/%E9%81%B8%E6%83%85%E5%9C%96%E8%A1%A8-%E5%BE%9E%E6%AD%B7%E5%B1%86%E5%BE%97%E7%A5%A8%E7%8E%87-%E7%9C%8B2020%E5%B9%B4%E7%B8%BD%E7%B5%B1%E5%A4%A7%E9%81%B8/ar-AAK3puT>(2019年12月13日)。
    黃愉婷,「【人權星期三】國家的良心與軟實力、政府內建的除錯程式——國家人權委員會誕生」,Right Plus臺灣公民對話協會網站,<https://rightplus.org/2020/03/06/cwt-wednesday-6/>(2020年3月6日)。
    廖福特,「國家人權行動計畫應速擬定」,台灣人權促進會網站,<https://www.tahr.org.tw/news/35>(2000年12月8日)。
    睿娜特.米勒-沃樂曼(Renate Mueller-Wollermann),「兩公約之歷史及意義:國際人權運動的經驗」,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網站,<https://www.amnesty.tw/node/735>(2009年11月12日)。
    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為何台灣政府與公民社會需要通盤的『國家人權行動計畫』?」,司法改革雜誌資料庫網站,<https://digital.jrf.org.tw/articles/2510>(2013年4月)。
    「2017 兩公約第二次審查」,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網站,<https://covenantswatch.org.tw/2017-second-review-on-iccpr-and-icescr/>(檢索日期:2020年4月26日)。
    「人約盟介紹」,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網站,<https://covenantswatch.org.tw/about-us/>(檢索日期:2020年4月20日)。
    「人權的性質、種類及其歷史演進」,國家圖書館學術知識服務網,<https://ref.ncl.edu.tw/%E5%AD%B8%E7%A7%91%E5%B0%88%E5%AE%B6%E8%AB%AE%E8%A9%A2%E5%B9%B3%E5%8F%B0/%E7%9F%A5%E8%AD%98%E5%85%B1%E4%BA%AB%E5%9C%88-%E6%96%87%E7%AB%A0/%E6%AA%A2%E8%A6%96%E6%96%87%E7%AB%A0/1098>(檢索日期:2019年11月29日)。
    「人權的本質與歷史過程」,台灣憲法學會,<http://constitutiontw.org/archives/254>(檢索日期:2019年11月29日)。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網站,<https://www.amnesty.tw/about/amnesty-taiwan>(檢索日期:2020年4月20日)。
    「國際特赦組織使命與價值」,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網站,<https://www.amnesty.tw/about/our-mission>(檢索日期:2020年4月20日)。
    「發文干涉司法凍結死刑? 洋學者施壓讓馬英九軟腳」,ETtoday新聞雲政治版,<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21208/137314.htm>(2012年12月08日)。
    「邁向兩公約的漫漫長路:公約批准篇」,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網站,<https://covenantswatch.org.tw/2019/05/06/twocovenantsbiweekly01/>(2019年5月6日)。
    「聯合國九大核心人權公約」,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網站,<https://covenantswatch.org.tw/un-core-human-rights-treaties/>(檢索日期:2020年4月26日)。

    英文部份

    官方文件與資料

    Tomuschat, Christian,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Audiovisual Libraryof International Law, <https://legal.un.org/avl/ha/iccpr/iccpr.html> (2008).
    “HUMAN RIGHTS COMMITTEE Working methods ,”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 https://www.ohchr.org/EN/HRBodies/CCPR/Pages/WorkingMethods.aspx>(24 May 2020).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e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Audiovisual Libraryof International Law, <https://legal.un.org/avl/ha/iccpr/iccpr.html> (2008).
    “See the map on ratification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https://www.ohchr.org/Documents/HRBodies/CCPR/OHCHR_Map_ICCPR.pdf>(4 July 2019).
    “See the map on ratifications on first Optional Protocol to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https://www.ohchr.org/Documents/HRBodies/CCPR/OHCHR_Map_ICCPR-OP1.pdf >(24 March 2017).
    “See the map on ratifications on second Optional Protocol to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https://www.ohchr.org/Documents/HRBodies/CCPR/OHCHR_Map_ICCPR-OP2.pdf >(7 Jan 2020).
    “See the map on ratific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https://www.ohchr.org/Documents/HRBodies/CESCR/OHCHR_Map_ICESCR.pdf >(20 Aug 2018).
    “See the map on ratifications of Optional Protocol to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https://www.ohchr.org/Documents/HRBodies/CESCR/OHCHR_Map_CESCR-OP.pdf >(11 Oct 2018).
    “UN Treaty Body Database,”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 https://tbinternet.ohchr.org/_layouts/15/treatybodyexternal/TBSearch.aspx?Lang=zh&TreatyIDzh&DocTypeID=11>(18 Sep 2019).

    專書

    Wendt Alexander,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期刊論文

    Johnston, Alastair Iain, ”Social States:China i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1980-2000, ” Princeton and Oxford: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20-22.
    Wendt, Alexander,” 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 :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ower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6, No.2 (1992) pp.391-425.
    Ikenberry, G.John & Kupchan, Charles A.,”Socialization and hegemonic powe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4,No.3(1990), p.p289.
    Checkel, Jeffery.T.,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ization of Europe;Introduction and Framework,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59, No.4(2005), p.p804.
    George, Ji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Search for Thinking Space:Another View of the Third Debate, ”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33, No.3 (1989), pp.269-279.
    Alderson, Kai,”Making Sense of State Socializatio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27, No.3(2007),p.p416-423.
    Finnemore, Martha & Sikkink, Kathryn, “International Norm Dynamics and Political Chang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52,No.4(1998)
    Lapid, Yosef,”The Third Debate: On the Prospects of International Theory in a Post-Positivist Era,”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33, No.3 (1989), pp.235-25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792202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922022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1312
    Appears in Collections:[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2201.pdf3725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