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160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648/144635 (79%)
造訪人次 : 51629478      線上人數 : 50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31605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605


    題名: 日本電影主題曲在戰後臺灣的發展(1945-1972)
    The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movie theme song in Taiwan (1945~1972)
    作者: 陳堅銘
    Chen, Jian-Ming
    貢獻者: 蔡錦堂
    李衣雲

    陳堅銘
    Chen, Jian-Ming
    關鍵詞: 日本電影
    日本流行歌
    翻唱
    替歌
    主題曲
    Japanese movie
    Japanese pop music
    Cover
    Kaeuta
    Theme song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2020-09-02 12:07:40 (UTC+8)
    摘要: 摘要

    日本電影主題曲是日本電影與日本唱片流行歌結合的產物,衍生出影歌雙棲明星,其發展在戰前就已經立下基礎,並且傳至臺灣。不過臺灣人要到1937年至1945年這段期間,才逐漸與日本電影主題曲有著較多的交集,包括著名電影主題曲與影歌雙棲明星造成的風潮。這段時期在臺語唱片流行歌因戰爭時局受到壓抑之時,臺灣人開始藉用日本電影主題曲進行翻唱,依曲填詞改編成多首臺語歌曲,承接1930年代以來臺語唱片流行歌女性與愛情的主題,並且反映了戰爭時局下一般大眾生活的樣貌。
    終戰之後,臺灣在中國實際統治下,整體社會情況持續惡化,臺灣人透過翻唱日本電影主題曲,反映戰後初期臺灣社會的艱困處境。從戰後初期到1950、60年代,雖然電影、唱片和廣播等日本電影主題曲的主要傳播媒介,受到國民黨當局的管制,但是在世界冷戰局勢形成的日華親善的氛圍,以及臺日雙方經貿關係日益密切,日本電影主題曲的發展在當局對日本政策時緊時鬆的情形下,夾縫中求生存,持續發揮其對臺灣的影響力。
    這股日本電影主題曲的影響力,透過日本電影重新在臺灣上映的帶動下,加上影歌雙棲明星的魅力,從銀幕向外散播開來,成為翻唱現象盛行的推手。翻唱現象從臺語流行歌壇蔓延至國語流行歌壇,並且滲透至電視這個新興大眾傳播媒介。綜觀日本電影主題曲在戰後臺灣發展的歷程,臺灣人並非被動的全盤接收,而是經由模仿、改編進而創新的過程。
    Abstract

    Japanese movie theme songs are a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Japanese movies and Japanese pop music records, giving rise to stars active in both the movie and music industries. The foundation for such development was already established and had spread to Taiwan before the war. However, it was not until the period between 1937 and 1945 that Taiwanese people gradually started to become exposed to more Japanese movie theme songs, including those of well-known films, as well as the trends started by stars active in both the movie and music industries. During this period, Taiwanese pop music records were disrupted by conditions under the war. Therefore, Taiwanese people started to make adaptations of Japanese movie theme songs by writing lyrics to their melodies, creating many Taiwanese Hokkien cover versions. These continued the themes of "women" and "love", which were found in Taiwanese pop music records of the 1930s, and reflected the daily lives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during the war.
    After the war ended, the overall social conditions in Taiwan continued to worsen under the rule of China. Through adaptations of Japanese movie theme songs, Taiwanese people expressed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ir society in the early post-war period. From the early post-war period to the 1950s and 1960s, the main types of media for Japanese movie theme songs, such as movies, records, and the radio, were controlled by Kuomintang authorities. However, under the friendly atmosphere between Japan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urn shaped by the global Cold War, and the increasingly close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Japanese movie theme songs continued to influence Taiwan as they struggled to survive in the tight corner formed by ever-changing policies toward Japan, constantly swinging between tightness and looseness.
    The re-release of Japanese movies in Taiwan coupled with the allure of stars active in both the movie and music industries expanded 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movie theme songs beyond the silver screen, which turned into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dissemination of cover songs. The phenomenon of cover songs expanded from the Taiwanese pop music scene into the Mandarin pop music scene and permeated television, an emerging medium of mass communication. An in-depth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movie theme songs in post-war Taiwan shows that Taiwanese people were not merely a passive audience; instead, they proceeded to innovate through imitation and adaptation.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史料
    (一)報紙
    《中央日報》1951年、1957年、1959年、1962年-1963年、1969年
    《民聲日報》1951年-1954年、1956年-1961年
    《台東新報》1956年
    《台灣日報》1965年-1966年、1970年
    《台灣新聞報》1966年
    《自強晚報》1955年
    《聯合報》1959年、1962年、1965年-1966年、1971年
    《攝影新聞》1956年

    (二)期刊
    《光華》
    《空中雜誌》
    《宣傳週報》
    《風月》
    《勝利之光》
    《勝利之聲廣播月刊》
    《電視周刊》
    《新聞天地》
    《鳳鳴半月刊》
    《廣播周刊》
    《臺北文物季刊》
    《臺灣之聲》

    (三)專書
    中國廣播公司編印
    未刊年 《中國廣播公司五十八年度業務檢討報告》。未列。
    中華民國廣播年鑑編輯委員會
    1969 《中華民國廣播年鑑》。台北:中國廣播事業協會。
    王芸生
    1947 《日本半月》。上海:大公報館。
    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中華民國新聞年鑑編纂委員會編
    1964 《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
    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1975 《臺灣光復三十年》。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台灣廣播電台
    未刊年 《台灣廣播電台節目科卅七年度上半年工作報告》。未列。
    「台視二十年」編輯委員會
    1982 《台視二十年》。台北:台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未著撰人
    1946 《臺南縣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彙編》。臺南:臺南縣參議會。
    1949 《臺灣鄉土流行歌曲》。未刊地:未刊出版者。
    1957 《臺灣流行歌集(六)》。台中:正義出版社。
    呂訴上
    1961 《臺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部。
    教育部文化局編印
    1971 《中國電影事業的現狀及展望》。台北:教育部文化局。
    陳達儒[編作]
    未刊年 《新臺灣流行歌謠集NO.7》。台北:新台灣歌謠社。
    黃仁〔編〕
    2006 《優秀台語片評論精選集》。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許常惠等人
    1977 《流行歌曲譚》。台北:中華日報社。
    程健教
    1976 《我國電視布袋戲對兒童影響之研究》。台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慎芝、關華石〔手稿原著〕、汪其楣〔編繹校註〕
    2010 《歌壇春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

    (四)檔案公報統計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民國36年
    《臺灣省政府公報》民國37年
    何鳳嬌編
    1990 《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 上册》。台北:國史館。
    薛化元、林果顯、楊秀菁主編
    2004 《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 九 言論自由(一)》。臺北:國史館。

    二、近人著作
    (一)年鑑、辭典、工具書
    黃建業總編輯
    2005 《跨世紀臺灣電影實錄1898-2000(上冊1898-1964)》。台北:文建會、國家電影資料館。

    (二)期刊
    三澤真美惠著、王麒銘譯、鍾淑敏校正
    2014 〈1960年臺北的「日本電影欣賞會」所引起的「狂熱」和「批判」〉,《臺灣學研究》17:113-150。
    川瀨健一撰、陳宛頻譯
    2013 〈日本明星在臺灣的活躍表現 池部良、石原裕次郎、美空雲雀、小林旭〉,《臺北文獻季刊》直字第184期:39-78。
    李福鐘
    2008 〈威權體制下的國民黨黨營事業〉,《國史館學術集刊》18:189-220。
    林平
    2009 〈戰後初年臺灣廣播事業之接收與重建(1945-1947)——以臺灣廣播電臺為中心〉,《臺灣學研究》8:119-138。
    柯裕棻
    2009 〈電視與現代生活:電視普及化過程中的「國」與「家」,1962-1964〉,《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3:1-38。
    郭怡棻
    2015 〈日治時期臺灣的特高警察〉,《臺灣學通訊》88:18-19。
    莊佳穎
    2014 〈尋找失落的戀人—臺灣電影中的日本印象〉,《臺灣師大歷史學報》51:87-128。
    陳力航
    2017 〈曲折返鄉路―陳以文的西伯利亞抑留〉,《台灣學通訊》101:24-25。
    陳龍廷
    2009 〈西門町今日世界60年代布袋戲革命的另類觀察〉,《臺灣文獻》60(2):339-371。
    陳堅銘
    2017 〈「替歌」與戰後初期台語流行歌的關係―從《台灣鄉土流行歌曲》說起〉,《台灣史學雜誌》22:34-64。
    劉麟玉
    2013 〈從選曲通知書看臺灣古倫美亞唱片公司與日本蓄音器商會之間的訊息傳遞─兼談戰爭期的唱片發行(1930s-1940s)〉,《民俗曲藝》182:59-98。
    蔡錦堂
    2007 〈「紀元二千六百年」的日本與臺灣〉,《師大台灣史學報》1:51-88。
    謝國興
    2009 〈祈願與還願―高雄茄萣鄉的漁業與廟會〉,《亞洲研究》59:129-150。
    戴寶村
    2004 〈B29與媽祖:台灣人的戰爭記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2:223-275。
    蘇瑤崇
    2004 〈戰後臺灣米荒問題新探(1945-194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6:95-134。

    (三)文集、日記、回憶錄
    文夏
    2015 《文夏唱(暢)遊人間物語》。台北:華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沙榮峰
    1994 《繽紛電影四十春 沙榮峰回憶錄》。台北: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林溪和
    2007 《海南島歷險記》。台中:弘祥出版社。
    洪一峰等口述、李瑞明執筆
    2016 《思慕的人:寶島歌王洪一峰與他的時代》。臺北:前衛出版社。
    陳千武撰文
    1995 《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許雪姬主編
    2007 《灌園先生日記(十三)一九四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四)專書
    三澤真美惠
    2002 《殖民地下的「銀幕」》。台北:前衛出版社。
    台北第三高女校友聯誼會編印
    2004 《懷念歌集》。台北:台北第三高女校友聯誼會。
    北見隆
    2007 《中華民國廣播簡史》上冊。雲林:神農廣播雜誌。
    沈冬主編
    2013 《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汪其楣
    2007 《歌未央—千首詞人慎芝的故事》。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汪朝光
    2013 《影藝的政治—民國電影檢查制度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吳佩珍主編
    2012 《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 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下)》。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吳國禎
    2003 《吟唱台灣史》。台北:社團法人台灣北社。
    何貽謀
    2002 《台灣電視風雲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李展平
    2007 《戰火紋身的監視員―臺籍戰俘悲歌》。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李展平等作
    2005 《烽火歲月—臺灣人的戰時經驗》。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周世惠
    2009 《懷念播音員―放送頭周進升》。台中:每日生活廣播。
    邱淑婷
    2006 《港日電影關係-尋找亞洲電影網路之源》。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林呈蓉
    2010 《皇民化社會的時代》。台北: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林鋒雄等撰文
    2001 《找尋老歌仔調》。宜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徐叡美
    2012 《製作「友達」─戰後臺灣電影中的日本(1950s-1960s)》。台北:稻鄉出版社。
    黃仁
    2005 《辛奇的傳奇》。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2007 《開拓台語片的女性先驅》。台北:禾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8 《日本電影在臺灣》。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黃天才
    1995 《中日外交的人與事―黃天才東京採訪實錄》。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黃奇智
    2000 《時代曲的流光歲月》。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莊奴、楊曦冬
    2006 《怎能遺忘鄧麗君》。台北:普金傳播有限公司。
    陳建志
    2009 《流水年華鳳飛飛》。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龍廷
    2007 《臺灣布袋戲發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
    2012 《聽布袋戲尪仔唱歌:1960-70年代臺灣布袋戲的角色主題歌》。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黃珮婕主編
    2012 《從78轉到01―臺灣流行音樂百年風格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張苙雲、呂玉瑕、王甫昌主編
    1997 《九〇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上)》。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張殿文
    2012 《口中之心:蔡衍明兩岸旺旺崛起》。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許常惠
    1983 《許常惠音樂論叢四 中國音樂往哪裡去》。台北:百科文化事業。
    許朝欽
    2015 《五線譜上的許石》。台北:華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詹伯望
    2003 《在地的聲音 李元華前傳》。台南:俊逸文教基金會。
    鄭瑞城等人
    1993 《解構廣電媒體: 建立廣電新秩序》。台北:澄社。
    蔡棟雄執行編輯
    2008 《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台北:台北縣三重市公所。
    盧非易
    1998 《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49-1994)》。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eter Corrigan著、王宏仁譯
    2011 《消費社會學》。台北:群學。

    (五)學位論文
    許凱琳
    2005 〈日治時期放送節目音樂內容之研究(1937~1941)—以軍歌放送為中心〉。台北: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裕元
    2000 〈戰後台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1 〈日治時期臺灣唱片流行歌之研究―兼論一九三〇年代流行社會與文化〉。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陳堅銘
    2011 〈熟悉的異國之聲―「日本流行歌」在臺灣的傳唱(1928-1945)〉。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景峰
    2001 〈國府對台灣電影產業的處理策略〉。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慧雯
    1996 〈台灣進口日本影視產品之歷史分析(1945~1996)〉。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鶴田純
    2008 〈1950、60年代「日本曲台語歌」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網路資料
    「飛虎」廣播的台灣老歌 :賴謙祺---再會拉巴爾,2020/02/2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n8Gg8PKdxY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新版國家文化資料庫 。」2010。http://doi.org/10.6681/NTURCDH.DB_NRCH/Collection

    貳、日文部分
    一、史料
    (一)報紙
    《日本學藝新聞》1941年
    《臺南新報》1930年
    《臺灣日日新報》1898年、1900年、1937年、1941年

    (二)期刊
    《文藝春秋》
    《臺灣藝術》
    《臺灣警察時報》

    (三)專書
    山口龜之助
    1936 《レコード文化發達史 第壹卷 明治大正時代初篇》。大阪:錄音文献協會。
    小林英夫〔監修〕
    2001 《日本人の海外活動に関する歴史的調查第八卷-2 台湾篇3-2》。東京:ゆまに書房。
    不著撰人
    1935 《昭和十年臺灣の警察》。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1937 《臺灣事情 昭和十二年版》。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
    西條八十
    2007 《西條八十全集 第十七卷 隨想.雜纂》。東京:国書刊行会。
    牧野守〔監修〕
    2002a 《資料.<戦時下>のメディア—第Ⅰ期 統制下の映画雑誌『日本映画』第2卷 昭和11年8月号~11月号》。東京:ゆまに書房。
    2002b 《資料.<戦時下>のメディア—第Ⅰ期 統制下の映画雑誌『日本映画』第5卷 昭和12年7月号~9月号》。東京:ゆまに書房。
    2002c 《資料.<戦時下>のメディア—第Ⅰ期 統制下の映画雑誌『日本映画』第21卷 昭和16年6月号~8月号》。東京:ゆまに書房。
    2004 《資料.<戦時下>のメディア—第Ⅰ期 統制下の映画雑誌『映画旬報』第33卷 昭和16年2月21号~春季特別号》。東京:ゆまに書房。
    国際映画通信社〔編集〕
    1994 《映画年鑑昭和編Ⅰ(3)昭和3、4年版》。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ー。
    1994 《映画年鑑昭和編Ⅰ(4)昭和5年版》。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ー。
    1994 《映画年鑑昭和編Ⅰ(5)昭和9年版》。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ー。
    1994 《映画年鑑昭和編Ⅰ(9)昭和17年版》。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ー。
    高橋用吉
    1938 《高雄州四重溪公共浴場要覽》。高雄:南光堂印刷所。
    船橋治〔編集〕
    2012 《編集復刻版 台灣引揚者関係資料集 第2回配本〔第5卷~第7卷+付錄2冊〕》。東京:不二出版。
    橋本治、岡村和惠
    2003 《川田晴久と美空ひばり》。東京:中央公論新社。

    二、近人著作
    (一)年鑑、辭典、工具書
    平野健次等人
    1996 《日本音樂大事典》。東京:平凡社。
    昭和館監修
    2003 《SPレコード60,000曲総目録》。東京:アテネ書房。
    倉田喜弘、藤波隆之〔編〕
    1995 《日本芸能人名事典》。東京:三省堂。
    鯉淵年祐〔發行〕
    1994 《〔縮刷版〕大眾文化事典》。東京:弘文堂。

    (二)文集、日記、回憶錄
    古賀政男
    1999 《歌はわが友わが心》。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ー。
    春日八郎
    1984 《ふたりの坂道》。東京:翼書院。
    島田磬也
    1978 《裏町人生》。東京:創林社。
    淡谷のり子
    1997 《わが放浪記》。東京:日本図書センター。

    (三)專書
    川瀨健一〔編集〕
    2010 《台湾映画2010年》。奈良:東洋思想研究所。
    今西英造
    1980 《演歌に生きた男たち》。東京:文一総合出版。
    戶ノ下達也、長木誠司〔編〕
    2008 《総力戦と音楽文化》。東京:青弓社。
    田中純一郎
    1984 《日本映画発達史Ⅲ 戦後映画の解放》。東京:中央公論社。
    加太こうじ
    1975 《歌之昭和史》。東京:時事通信社。
    丘灯至夫〔監修〕
    1978 《別冊一億人の昭和史 昭和の流行歌手》。東京:每日新聞社。
    四方田犬彥
    2000 《日本の女優》。東京:岩波書店。
    池田憲一
    1985 《昭和流行歌の軌跡》。東京:白馬出版。
    有田芳生
    2005 《私の家は山の向こう テレサ・テン十年目の真実》。東京:株式会社文藝春秋。
    有馬敲
    2000 《替歌研究》。京都:未踏社。
    2003 《替歌.戯歌研究》。名古屋:KTC中央出版。
    李衣雲
    2017 《台湾における「日本」イメージの変化、1945-2003 「哈日現象」の展開について》。東京:三元社。
    見田宗介
    1978 《近代日本の心情の歴史―流行歌の社会心理史》。東京:講談社。
    佐藤忠男
    2006 《增補版 日本映画史1》。東京:岩波書店。
    岩本憲兒〔編〕
    1998 《寫真.繪畫集成 日本映畫の歷史 第3卷 現代の映畫》。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ー。
    長田曉二
    2003 《歌でつづる20世紀~あの歌が流れていた頃》。東京:ヤマハミュージックメディア。
    南博
    2001 《日本の社会と文化﹝南博セレクション 2﹞》。東京:勁草書房。
    南博、社會心理研究所
    2001 《大正文化1905-1927》。東京:勁草書房。
    倉田喜弘
    1979 《日本レコード文化史》。東京:東京書籍株式會社。
    斎藤茂
    1996 《この人 この歌》。東京:廣済堂出版。
    菊池清麿
    1998 《さすらいのメロディー鳥取春陽伝》。東京:郁朋社。
    2012 《評伝 古関裕而 国民音楽樹立への途》。東京:彩流社。
    館和夫
    1991 《江差追分物語》。札幌:北海道新聞社。

    (四)網路資料
    一般社団法人日本映画製作者連盟(http://db.eiren.org)
    日本文化廳「日本映画情報システム」(www.japanese-cinema-db.jp)
    昭和初期の映画主題歌あれこれ(blog.livedoor.jp/oke1609/)
    国立国会図書館「歷史的音源」(http://rekion.dl.ndl.go.jp/)
    東宝資料室(https://www.toho.co.jp/library/index.html)
    NIKKATSU映画(http://www.nikkatsu.com/movie)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1001585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8503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1233
    顯示於類別:[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