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65949      Online Users : 59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3158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581


    Title: 臺灣解嚴後美文傳統書寫典範及其逆反與解構
    An analysis on the writing model, its repercussion and aftermath of the ";Belles-Lettres";prose writing movement in Taiwan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Authors: 袁仁健
    Kin, Yuen Yan
    Contributors: 顏崑陽
    袁仁健
    Yuen Yan Kin
    Keywords: 臺灣解嚴
    散文選本
    現代散文
    典範
    美文傳統
    文體論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0-09-02 12:01:15 (UTC+8)
    Abstract: 自古至今,「選本」都是文學批評的重要方式。置於臺灣現代散文研究,可借助其選本考察出臺灣散文作者、批評家各殊的文學觀念。臺灣學界對散文研究相對忽視,而現代散文的選本出版數量卻比小說、現代詩為多,此一特殊的文學現象,使選本研究成為分析臺灣現代散文的關鍵。按臺灣現代散文流變之研究,可分期為「日治時期散文」、「戰後時期散文」及「解嚴後時期散文」三個階段,日治時期散文書寫典範多元,但因國民黨遷台後的政經變化,致使戰後時期散文書寫以「美文傳統」作主流典範,直至八○年代政治主導文化相對減弱,本土意識掘起,散文的主流典範始見鬆動,是為臺灣現代散文典律化的轉捩點。1987年,臺灣政府宣告解嚴,社會環境變化劇烈,解嚴後時期散文書寫邁向多元,各種現代散文選本出版,編者選文既是反映了實際創作之不同,亦有重構、再造現代散文書寫典範的意圖,「美文傳統」的典範受到挑戰、逆反與解構。準此,本文以臺灣解嚴至今為一斷代,並透過《現代中國散文選》、《現代散文選續編》作一對比;《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散文卷)與個別九歌年度散文選,呈現兩種選本之對話關係;《散文類:新時代「力與美」最佳散文課讀本》、《十字路口──台灣散文2015》及《台灣當代散文精選》重要散文選本做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文體論」相關概念作為研究基礎,詮釋其序言和選文,歸納不同類型的作品數量、比例並參考相關文學研究著述。本文論及臺灣散文選本的「文學批評史」觀念之變化,分析「美文傳統」的「逆反與解構」,論證「美文傳統」之文學脈絡怎樣建構,如何鬆動,以至於解嚴後逆反與解構的具體呈現。
    Reference: 一、現代散文選本

    王盛弘編:《九歌106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8年。
    向陽編:《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散文卷)第一部、《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散文卷)第二部、《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散文卷)第三部,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
    宇文正編:《99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1年。
    周作人,楊牧編:《周作人文選I》,臺北:洪範出版社,1983年。
    周作人,楊牧編:《周作人文選II》,臺北:洪範出版社,1983年。
    周作人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一集》,香港:香港文學硏究社,1962年。
    周芬伶、鍾怡雯合編:《散文讀本》,臺北:二魚文化,2002年。
    周芬伶編:《九十七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
    林文義編:《九十六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
    林錫嘉編:《七十一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3年。
    林錫嘉編:《七十七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9年。
    林錫嘉編:《七十四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6年。
    林錫嘉編:《七十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2年。
    林錫嘉編:《八十三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
    林錫嘉編:《八十六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林錫嘉編:《八十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2年。
    阿盛編:《103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5年。
    阿盛編:《台灣文學30年菁英選2:散文30家(上冊)》、《台灣文學30年菁英選2:散文30家(下冊)》,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
    阿盛編:《臺灣現代散文精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柯裕棻編:《102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4年。
    胡晴舫編:《九歌107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9年。
    郁達夫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香港:香港文學硏究社,1962年。
    席慕蓉編:《九十一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3年。
    袁瓊瓊編:《九歌104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6年。
    張曼娟編:《九十八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0年。
    張曉風編:《九十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
    許達然編:《台灣當代散文精選》,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89年。
    陳大為、鍾怡雯合編:《華文文學百年選.香港卷》,臺北:九歌出版社,2018年。
    陳幸惠編:《七十二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4年。
    陳幸惠編:《七十八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0年。
    陳幸惠編:《七十五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7年。
    陳芳明編:《九十三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
    陳義芝編:《散文二十家》,臺北:九歌出版社,1988年。
    陳義芝編:《散文教室》,臺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陳萬益編:《國民文選.散文卷》,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4年。
    焦桐編:《八十八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
    黃錦樹、高嘉謙合編:《散文類:新時代「力與美」最佳散文課讀本》,臺北:麥田出版,2015年。
    楊佳嫻編:《九歌105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7年。
    楊牧、顏崑陽合編:《現代散文選續編》,臺北:洪範出版社,2002年。
    楊牧編:《現代中國散文選》,臺北:洪範出版社,1981年。
    廖玉蕙編:《八十九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
    蕭蕭編:《七十九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1年。
    蕭蕭編:《七十三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5年。
    蕭蕭編:《七十六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88年。
    蕭蕭編:《九十五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7年。
    蕭蕭編:《八十二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
    蕭蕭編:《八十五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7年。
    蕭蕭編:《台灣現代文選:散文卷》,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鍾怡雯、陳大為合編:《天下散文選 Ⅰ 1970 ~ 2010》、《台灣天下散文選 Ⅱ 1970 ~ 2010》、《天下散文選 Ⅲ 1970 ~ 2010大陸及海外》,臺北:天下文化,2010年。
    鍾怡雯編:《100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2年。
    鍾怡雯編:《九十四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隱地編:《101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13年。
    簡媜編:《八十一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3年。
    簡媜編:《八十七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9年。
    簡媜編:《八十四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6年。
    藍建春、沈芳序合編:《十字路口──台灣散文2015》,臺北:人間出版社,2016年。
    顏崑陽編:《九十二年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
    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編輯委員會編:《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臺北:聯經出版社,2010年。

    二、專書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王德威:《眾聲喧嘩》,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年。
    加達默爾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向陽著:《喧嘩、吟哦與嘆息──台灣文學散論》,臺北:駱駝出版社,1996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開明書店,1993年。
    艾瑞克·霍布斯邦、崔姆·路普,摩根、康納汀、康恩、藍傑著,陳思仁、潘宗億、洪靜宜、蕭道中、徐文路譯:《被發明的傳統》,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年。
    何寄澎編:《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年。
    何寄澎編:《散文批評》,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余英時:《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5年。
    李筱峰、林呈蓉:《台灣史》,臺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辛廣偉:《台灣出版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周作人:《兒童文學小論︰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1年。
    周作人:《周作人全集(二)》,臺北:藍燈文化公司,1992年。
    周英雄、劉紀蕙編:《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林淇瀁:《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林雙不:《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林耀德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2)文學現象卷》,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苦苓:《紅塵煙火》,高雄:敦理出版社,1985年。
    范銘如:《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社,2008年。
    徐舒虹:《五四時期周作人的文學理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1年。
    徐舒虹:《五四時期周作人的文學理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
    張文智:《當代文學的臺灣意識》,臺北:自立晚報,1993年。
    張炎憲、陳朝海合編:《美麗島事件30週年研究論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10年。
    張堂錡:《個人的聲音──抒情審美意識與中國現代作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
    張堂錡:《清靜的熱鬧:白馬湖作家群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年。
    張堂錡:《現代文學百年回望》,臺北:萬卷樓,2012年。
    張堂錡:《現代散文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臺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張瑞芬:《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張誦聖:《現代主義.當代台灣:文學典範的軌跡》,臺北:聯經出版社,2015年。
    張雙英:《現當代西洋文學批評綜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年。
    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臺北:蘭亭出版社,1986年。
    許達然:《吐》,臺北:林白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11年。
    陳萬益:《台灣文學論說與記憶》,臺南:臺南縣文化局,2010年。
    須文蔚編:《文學@台灣》,臺南:臺灣文學館,2008年。
    須文蔚編:《楊牧》,臺南:臺灣文學館,2013年。
    黃錦樹:《論嘗試文》,臺北:麥田出版社,2016年。
    楊素芬:《台灣報導文學概論》,臺北:稻田出版社,2001年。
    楊照:《霧與畫: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10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2010年。
    詹宏志:《兩種文學心靈》,臺北:皇冠文化,1986年。
    趙遐秋、呂正惠編:《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臺北:人間出版社,2002年。
    劉克襄:《台灣的自然書寫》,臺中:晨星出版社,2006年。
    劉勰,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
    鄭明娳:《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
    顏崑陽:《傳燈者》,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顏崑陽:《學術突圍》,臺北:聯經出版社,2020年。
    龔鵬程編:《美學在台灣的發展》,嘉義:南華管理書院,1998年。
    讓—保爾.薩特著,艾珉選編:《薩特讀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三、期刊論文

    吳孟昌:〈後現代之外:九○年代台灣散文現象析論〉,《東海中文學報》第27期,2014年6月,頁191-218。
    侯雅文:〈宋代「詞選本」在「詞典律史」建構上的意義──「詞史」研究、書寫「方法論」之省思〉,《淡江中文學報》18期,2008年,115-158頁。
    袁仁健:〈本質待定:當代臺灣年度散文選「擬典律」的另一種可能──以《十字路口-台灣散文2015》為例〉,《輔大中研所學刊》第39期,2018年10月,頁287-310。
    袁仁健:〈再造現代散文:從文體規範論楊牧編選《現代中國散文選》的典範建構與影響〉,《輔大中研所學刊》第40期,2019年5月,頁127-144。
    袁保新:〈先秦儒學成德之教的現代詮釋與商榷──兼論儒學如何與卄一世紀人類文明接榫〉,《東亞漢學研究》創刊號,長崎:東亞漢學研究學會,2011年,頁3-17。
    陳德錦:〈香港當代「大散文」淺論──以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前後的散文為例〉,《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9年7月。
    須文蔚:〈楊牧學體系的建構與開展研究〉,《東華漢學》第26期,2017年12月,頁209-230。
    黃錦樹:〈面具的奧秘:現代抒情散文的主體問題〉,《中山人文學報》第38期,2014年12月,頁31-59。
    顏崑陽:〈六朝文學「體源批評」的取向與效用〉,國立東華大學《東華人文學報》第3期,2001年7月,頁1-36。
    顏崑陽:〈文學創作下在文體規範下的經緯結構歷程關係〉,《文與哲》第22期,2013年6月,頁545-596。
    顏崑陽:〈論「文類體裁」的「藝術性向」與「社會性向」及其「雙向成體」的關係〉,《清華學報》第三十五期,2005年1月,頁295-330。
    顏崑陽:〈論「文體」與「文類」的涵義及其關係〉,《清華中文學報第一期》,2007年9月,頁1-67。
    顏崑陽:〈論「典範模習」在文學史建構上的「漣漪效用」與「錬接效用」〉,《建構與反思》,臺北:學生書局,2002年,頁787-833。

    四、學位論文

    王鈺婷:《抒情之承繼,傳統之演繹──五○年代女性散文家美學風格及其策略應用》,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王鴻卿:《楊牧散文的藝術風格──崇高與秀美》,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何雅雯:《創作實踐與主體追尋的融攝:楊牧詩文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吳孟昌:《八○年代年度散文選作品中的台灣意識與雜語性》,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
    林美貞:《郭楓、許達然與《新地文學》》,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10年。
    侯元鈞:《解嚴前後臺灣國語文課程政策之批判論述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張依蘋:《隱喻的流變──楊牧散文研究(1961-2001)》,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張家豪:《楊牧散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許珮馨:《五○年代的遷台女作家散文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陳建宏:《台灣年度散文選集研究(1981-2001) 》,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陳淑貞:《許達然散文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趙偵宇:《日治時期臺灣現代散文研究──觀念、類型與文類源流的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蔡明原:《八○年代現代散文中的台灣圖像—以九歌與前衛年度散文選為研究對象》,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謝旺霖:《論楊牧的「浪漫」與「台灣性」》,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9年。
    五、報刊文章

    林文義:〈不做臨照水仙──八○年以後台灣散文的社會參與〉,《自立晚報》第14版,1989 年6月20日。
    林淇瀁:〈重返與跨越──台灣當代散文的未竟之路〉,《新地文學》,第23期,2013年3月。
    林燿德:〈傳統之軸與前衛之輪──半世紀的台灣散文面目〉,《聯合文學》第11卷第12期,1995年10月。
    張道藩:〈當前文藝創作的三個問題〉,《聯合報》副刊,1952年5月4日。
    張道藩:〈論當前自由中國文藝發展的方向〉,《文藝創作》第 21期,1953年1月1日。
    陳芳明:〈複數記憶的浮現:解嚴後的台灣文學趨向〉,《思想》第8期,2008年3月,頁131-140。
    顏崑陽:〈二十一世紀台灣現代散文首途的景象〉,《文訊雜誌》,280期,2009年2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615102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151026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1463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2601.pdf3447KbAdobe PDF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