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824406      Online Users : 5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090


    Title: 夜明時分――翁鬧文學對現代性的拒與迎
    Authors: 姚姿帆
    YAU, TZ-FARN
    Contributors: 崔末順
    姚姿帆
    YAU TZ-FARN
    Keywords: 翁鬧
    現代性
    港町
    Date: 2020
    Issue Date: 2020-08-03 17:54:07 (UTC+8)
    Abstract: 本文探討翁鬧作品中對現代性的摸索與詮釋。翁鬧是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界的奇葩,台日文壇的激盪、現代與傳統夾縫間所迸生的火苗,均為其短暫的一生,燃起異色的文學花火。全文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梳理日、中、台的現代化進程、翁鬧台日文壇的經歷,進以了解台灣在現代性發展中,特殊的歷史情境,以及翁鬧在思想與文學上多元的養成。第二部分論述翁鬧在小說與詩中,對現代性的對抗與批判:物質上,時間觀念的出現與現代交通的建設,凸顯資本主義的逐漸深入,對台人產生的束縛與剝削;空間上,外在政治、內在精神的矛盾與糾結,觸發台、日空間的分裂與錯置、傳統與現代間的猶疑與迷失;心理上,翁鬧小說的鄉間人物,符合馬克思「異化勞動」的表現,都市人物亦有與自己、他人疏離的現象。第三部分是翁鬧遺作《港町》現代觀的探究,經歷六年日本現代化的洗禮,《港町》中翁鬧對現代性巨大的焦慮感與批判性已不復見,全新的創作主題與人物形象的塑造,形成與新感覺派迥異的輕快文風,在《港町》中翁鬧呈現出文學、歷史、社會、女性意識等,多面向的現代性意涵與省思。
    Reference: 一、翁鬧文本(按出版先後排序)
    翁鬧、巫永福、王昶雄著,張恒豪編:《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台中:前衛出版社,1991年。
    翁鬧著,陳藻香、許俊雅編譯:《翁鬧作品選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1997年。
    翁鬧著,杉森藍譯:《有港口的街市:翁鬧長篇小說中日對照》,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
    翁鬧著,黃毓婷譯、導讀:《破曉集:翁鬧作品全集》,臺北:如果出版社,2013年。

    二、日治時期雜誌、報紙(按出版先後排序)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台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06~1907年。
    《臺灣文藝》,台中:臺灣文藝聯盟,1934年~1936年。
    《臺灣新文學》,台中:臺灣新文學社,1935年。
    《風月報》,台北:南天書局,2001年。
    《臺灣新民報》,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5年。
    《現存臺灣民報復刻》,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8年。

    三、專書(按姓名筆劃、字母排序)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譯:《日據下之臺政》,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
    戶田一康:《日本復古新語.新鮮事:從日本老年代學新語彙、新風俗、新知識》,台北:光現出版社,2017年。
    文可璽:《臺灣摩登咖啡屋》,台北:前衛出版社,2014年。
    王洪岳:《現代主義小說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4年。
    王健宜、吳艷、劉偉著:《日本近現代文學史》,北京:世界知識化出版社,2010年。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外川淳著,林農凱譯:《圖解日本幕末維新》,台北:易博士文化,2018年。
    末光欣也著,辛如意等譯:《台灣歷史 : 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 : 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年∕四六年:五十年的軌跡》,台北:致良出版社,2003年。
    向陽編:《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小說卷(日治時期)》,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6年。
    朱惠足:《「現代」的移植與翻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9年。
    吳新榮著,呂興昌編訂:《吳新榮選集1》,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呂姿玲等編:《臺灣文學作家年表與作品總錄》,台北:國家圖書館,2001年。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李永熾:《日本近代思想論文集》,台北:稻香出版社,1998年。
    李毓嵐:《世變與時變――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肆應》,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10年。
    李歐梵編選:《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覺派小說選》,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汪民安等編:《現代性基本讀本》,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
    汪民安:《身體、空間與後現代性》,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汪民安:《現代性》,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林玉書:《台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二輯:臥雲吟草》,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台北:里仁出版社,2003年。
    林淑慧:《旅人心境:臺灣日治時期漢文旅遊書寫》,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林獻堂:《林獻堂環球遊記:台灣人世界觀首部曲》,台北:天下雜誌出版,2015年。
    故事編輯部:《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施淑:《文學星圖:兩岸文學論集(一)》,台北:人間出版社,2012年。
    柳書琴編:《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9年。
    洪郁如著,吳佩珍等譯:《近代臺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
    范銘如:《文學地理: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台北:麥田出版,2008年。
    范銘如:《空間/文本/政治》,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5年。
    計璧瑞:《被殖民者的精神印記:殖民時期臺灣新文學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
    徐敏:《現代性事物》,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崔末順:《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
    張亦絢:《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年。
    張健編:《小說理論與作品評析》,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
    許俊雅:《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許俊雅:《臺灣文學家年表六種》,台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6年。
    許俊雅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91:翁鬧》,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年。
    許秦蓁:《時空的重組與再現――台灣文學與城市論述》,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
    陳芳明:《深山夜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8年。
    陳芳明:《現代主義及其不滿》,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麥田出版社,2011年。
    陳建華等著:《傳媒與現代性》,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陳柔縉:《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台北: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陳柔縉:《囍事台灣》,台北:東觀國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陳淑容:《「曙光」初現――台灣新文學的萌芽時期(1920-1930)》,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2年。
    陳紹馨:《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陳舜臣著,林琪禎等譯:《半路上》,台北:游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陶珽:《續說郛(四)》,台北:新興書局,1964年。
    富田朝次著,廖怡錚譯:《觀光時代:近代日本的旅行生活》,台北:蔚藍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彭瑞金:《台灣文學50家》,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黃自鴻:《小說空間與臺灣都市文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15年。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 : 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黃瑞祺:《現代與後現代》,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0年。
    黃靜嘉:《春帆樓下晚濤急: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及其影響》,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黃繼持:《現代化‧現代性‧現代文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3年。
    楊千鶴:《花開時節》,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01年。
    楊威理:《雙鄉記 葉盛吉傳:一個台灣知識份子之青春‧徬徨‧探索‧實踐與悲劇》,台北:人間出版社,1995年。
    楊逵等著,鍾肇政、葉石濤編:《台灣文學叢書18:送報伕》,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一)》,台北:三民書局有限公司,1970年。
    經典雜誌編著:《赤日炎炎:臺灣1895~1945》,台北:經典雜誌,2005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入門:台灣文學57問》,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7年。
    葉盛吉:《葉盛吉日記(一)1838-1940》,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7年。
    葉渭渠:《日本文學思潮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詹宏志:《城市人: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台北:麥田出版,1996年。
    廖怡錚:《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台北:東村出版,2012年。
    趙德宇:《日本近現代文化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
    趙勳達:《狂飆時刻――日治時代台灣新文學的高峰(1930-1937)》,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1年。
    劉金才:《現代日語敬語用法》,台北:鴻儒堂出版社,1994年。
    劉崇稜:《日本文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劉崇稜:《日本文學思潮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劉捷:《我的懺悔錄》,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
    劉象愚:《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橫光利一著,黃玉燕譯:《春天坐馬車來》,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賴子清編:《臺灣詩醇》,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賴香吟:《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台北:印刻文學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
    薛化元:《中國現代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鍾文榛:《孤獨與疏離:從臺灣現代小說透視時代心靈的變遷》,台北:威秀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羅秀美:《文明.廢墟.後現代――台灣都市文學簡史》,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
    藤森照信、小澤尚著,蕭雅文譯:《東京造街史:近代都市的形成》,台北:楓書坊文化出版社,2007年。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
    龔鵬程:《俠的精神文化史論》,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Alain Corbrn(科爾班)著,王斌譯:《大地的鐘聲:19世紀法國的音響狀況與感官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Anthony Giddens(紀登斯)著,簡惠美譯:《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馬克思、涂爾幹、韋伯》,台北:遠流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
    Daniel Bell(丹尼爾.貝爾)著,趙一凡等譯:《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Edward Morgan.Forster(愛德華.摩根.佛斯特)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商周出版,2009年。
    Edward W. Said(薩依德)著,彭懷棟譯:《鄉關何處》,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James L. McClain(詹姆斯.麥克萊)著,王翔譯:《日本史:1600~2000從德川幕府到平成時代》,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Karl Marx(馬克思)著,伊海宇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5年。
    Ronald V. Urick編,沙亦群譯:《疏離感──個人問題?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4年。
    Scott McQuire著,趙偉妏譯:《媒介城市:媒介、建築與都市空間》,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Susan Sontag(蘇珊.桑塔格)著,刁筱華譯:《疾病的隱喻》,台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四、期刊論文(按姓名筆劃排序)
    王遠義:〈無政府主義概念史的分析〉,《台大歷史學報》第33期,2004.06,頁399-425。
    朱惠足:〈現代與原初之異質交混:翁鬧小說中的現代主義演繹〉,《台灣文學學報》 第15期2009.12,頁1-32。
    江燦琳:〈我所敬愛的「文化仙仔」〉,《臺灣文藝》第2卷9期,1965.10,頁24-28。
    吳坤煌:〈台灣藝術研究會的成立及創刊「福爾摩沙」前後回憶一二〉,《台灣文藝》第76期(1982.05),頁334-338。
    林少陽:〈「文」與「現實」――由東京新感覺派、上海新感覺派至當代香港小說的一個探索譜系〉,《現代中文文學學報》第7卷2期,2005.12,頁62-80。
    林保淳:〈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女俠」形象〉,《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1期,1997.9,頁43-88。
    林姵吟:〈沉默的她者――重探呂赫若,龍瑛宗與翁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現代中文文學學報》第10卷第2期,2011.12,頁60-73。
    林祈佑:〈忠實的電氣局――翁鬧〈港町〉與神戶都市媒介〉,《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26期,2018.4,頁9-42。
    林淑慧:〈留日敘事的自我建構――台灣日治時期回憶錄的跨界意識〉,《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8卷第4期,2012冬季號,頁161-190。
    柯佳伶、李麗日:〈談權力關係下及人際互動中――教師異化現象〉,《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第2期(2011),頁129-160。
    崔末順:〈三○年代韓國文壇對現代主義詩的受容〉,《台灣文學學報》第15期,2009.12,頁 33-78。
    崔末順:〈日據末期小說的「發展型」敘事與人物「新生」的意義〉,《台灣文學學報》第18期,2011.06,頁 27-52。
    張羽:〈20世紀30年代海峽兩岸的新感覺書寫〉,《台灣研究集刊》第1期(2006),頁81-87。
    張炎憲、曾秋美:〈陳遜章先生訪問記錄〉,《台灣史料研究》第14卷,1999.12,頁161-181。
    張誦聖:〈台灣現代主義文學潮流的崛起〉,《台灣文學學報》第11期,2007.11,頁133-160。
    梅家玲:〈身體政治與青春想像:日據時期的臺灣小說〉,《漢學研究》第23卷第1期,2005.06,頁35-62。
    許俊雅:〈幻影之人――翁鬧及其小說〉,《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第6期,1997.06,頁248-264。
    許俊雅:〈日據時期台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以女性、知識分子、農民為探討對象〉,《思與言》第31卷第1期,1993.03,頁73-109。
    許秦蓁:〈租界區與殖民地――新感覺派作家筆下的城/鄉〉,《育達研究叢刊》第1期,2000.10,頁120-132。
    郭璉謙:〈明末清初話本小說中的女俠〉,《中國文學研究》第19期,2004.12,頁159-190。
    陳芳明:〈日新又新的新感覺──翁鬧的文化意義〉,《印刻文學生活誌》第10卷第3期,2013.11,頁91-93 。
    陳葆文:〈一逐孤雲天外去――短篇小說中的女俠形象探討〉,《國文天地》第5卷第12期,1990.05,頁21-24。
    彭小妍:〈「新女性」與上海都市文化――新感覺派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0期,1997.03,頁317-356。
    彭小妍:〈浪蕩子美學與越界――新感覺派作品中的性別、語言與漫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8期,2006.03,頁121-148。
    黃美娥:〈差異/交混、對話/對譯――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身體經驗與新國民想像(1895-1937)〉,《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8期,2006.03,頁81-119。
    黃毓婷:〈東京郊外浪人街――翁鬧與1930年代的高圓寺界隈〉,《台灣文學學報》第10期,2007.06,頁163-196。
    黃毓婷:〈翁鬧是誰〉,《印刻文學生活誌》第10卷3期,2013.11,頁28-42。
    廖淑芳:〈國家想像、現代主義文學與文學現代性――以日據時期臺灣作家翁鬧為例〉,《北台國文學報》第2期,2005.06,頁129-168。
    蔡明原:〈上海與臺灣――新感覺的兩種實踐:以翁鬧與劉吶鷗的作品為探討對象〉,《文訊雜誌》第232期,2005.02,頁42-43。
    蔡龍保:〈國營初現――日治時期台灣汽車運輸業發展的一個轉折〉,《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6期,2008.06,頁1-47。
    謝肇禎:〈地平線上的幻影──淺談翁鬧小說的特質〉,《文學台灣》第18期,1996.04,頁160-177。
    謝靜國:〈漂泊、邊界、青春夢──二十世紀三○年代台灣作家私人話語的建構〉,《文學台灣》第67期,2008.07,頁119-158。

    五、會議論文(按姓名筆劃排序)
    白睿文等著:《臺灣文學的感覺結構:跨國流動與地方感 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15年。
    許素蘭編:《台灣文學場域的生成與典律反思――第十二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6年。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2005海峽兩岸台灣文學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2005年。
    蕭蕭、陳憲仁編:《翁鬧的世界》,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

    六、學位論文(按論文完成時間排序)
    李怡儀:《日本領台時代の台湾新文学 : 翁鬧の作品を中心に》,台北: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丁鳳珍:《台灣日據時期短篇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趙勳達:《台灣新文學》(1935-1937)的定位及其抵殖民精神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崔末順:《現代性與臺灣文學的發展(1920-1949)》,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陳美美:《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萌芽與再起》,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
    蔡素貞:《日據時期臺灣人對日本文化之迎拒:殖民性、現代化與文化認同》,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郭誌光:《戰後台灣勞工題材小說的異化主題(1945-2005)》,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杉森藍:《翁鬧生平及新出土作品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楊明潔:《新感覺派的存在美學研究――以翁鬧短篇小說與劉吶鷗《都市風景線》為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王湘婷:《日治時期女性圖像分析――以《臺灣婦人界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研究廣告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徐淑賢:《台灣士紳的三京書寫:以1930-1940 年代《風月報》、《南方》、《詩報》為中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高維宏:《重探1920-1930年代台灣與中國文學的兩種前衛性實踐》,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黃毓婷:《植民地作家翁鬧(オウドウ)再考――1930年代の光と影》,日本東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博士論文,2013年。
    涂逸凡:《日治台灣文學中的「頹廢」意識》,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葉凡甄:《明代俠女形象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文,2013年。
    趙家琦:《東京/上海:自日本「新興文學」視域重探日、中新感覺派的多重現代性交涉(1920s-1930s)》,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
    王馨聆:《翁鬧及其小說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邱詠晴:《「新感覺派文學」的現代性――以三○年代上海和臺灣的都市文學為範圍》,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碩士論文,2015年。

    七、網路資源
    國立政治大學:《我樂多齋:鄭世璠文庫日治藝文期刊》網址:
    https://contentdm.lib.nccu.edu.tw/digital/collection/sfcjournal
    國立台灣大學:《臺灣日治時期統計資料庫》網址:http://tcsd.lib.ntu.edu.tw/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網址:http://terms.naer.edu.tw/
    聯合知識庫:《中國近代報刊資料庫》網址:https://www.dhcdb.com.tw/SP/
    蕭蕭:〈朝興村人 翁鬧傳奇〉,《自由電子報》生活藝文版,2005年11月5日網址:
    http://old.ltn.com.tw/2005/new/nov/5/life/article-1.ht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491201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12016
    Data Type: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0657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1601.pdf8066KbAdobe PDF2149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