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3063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014/145046 (79%)
造訪人次 : 52060729      線上人數 : 70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130632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0632


    題名: 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心理契約、工作壓力、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之研究
    An Inquiry into Psychological Contract, Work-related Stress,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ental Health of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ing Teachers
    作者: 周碩政
    Chou, Shuo-Cheng
    貢獻者: 王鍾和
    Wang, Jong-Her
    周碩政
    Chou, Shuo-Cheng
    關鍵詞: 心理契約
    工作壓力
    心理資本
    心理健康
    輔導教師
    psychological contract
    work-related stress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teachers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2020-07-01 13:58:59 (UTC+8)
    摘要: 為瞭解我國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心理契約、工作壓力、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間的關係,乃以台灣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510人為研究對象,再採用個人基本資料量表、輔導教師心理契約量表、輔導教師工作壓力量表、輔導教師心理資本量表、輔導教師憂鬱量表及輔導教師幸福感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取所需資料,再以描述性統計分析、t檢定、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對工作心理契約的覺知,呈現中高程度的表現。
    2.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對工作壓力覺知與感受,呈現中低程度現況。
    3.國民中學輔導教師的心理資本,呈現中上程度的表現。
    4.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對憂鬱感受的程度,呈現中間偏低的現況。
    5.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對幸福感感受的程度,呈現高度正向的表現。
    6.婚姻狀況不同的輔導教師對心理契約、工作壓力、心理資本、憂鬱及幸福感存有顯著的差異。
    7.年齡不同的輔導教師對心理資本、憂鬱及幸福感存有顯著的差異。
    8.專業背景不同的輔導教師對心理契約、工作壓力及心理資本存有顯著的差異。
    9.工作年資不同的輔導教師對心理資本、憂鬱及幸福感存有顯著的差異。
    10.國中輔導教師的心理契約、工作壓力、心理資本及心理健康模式有良好的適配度。
    11.整體而言,透過輔導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模式的驗證,顯示對國中輔導教師而言,工作壓力是危險因子,會增強憂鬱行為表現的程度;心理資本是保護因子,能夠提昇幸福感的程度。
    12.透過輔導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模式的驗證,國中輔導教師的幸福感在其心理資本與憂鬱行為表現,扮演完全中介的角色,透過增強主觀幸福感,就能降低憂鬱傾向,提昇其心理健康程度。

    本研究根據上述各項發現加以討論,並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國中專任輔導教師、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師培機構在實務工作、政策擬定及學術研究上之參考。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work-related stres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unseling teachers in our junior high schools, 510 Taiwanese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ing teachers were the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with adopting basic information scale, counseling teacher psychological contract scale, counseling teacher work-related stress scale, counseling teacher psychological capital scale, counseling teacher depression scale, and counseling teachers well-being scale to acquire the needed information which then undergoes statistical analyses such as descriptive analysis, t test,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Cogni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ing teachers o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exhibit medium to high level of performance.
    2.Cognition and feeling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ing teachers on work-related stress exhibit medium to low level of condition.
    3.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ing teachers exhibit medium to high level of performance.
    4.Feeling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ing teachers on depression exhibit medium toward low level of condition.
    5.Feeling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ing teachers on well-being exhibit highly positive performance.
    6.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unseling teachers of different marital status o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work-related stress,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pression and well-being.
    7.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unseling teachers of different age o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depression and well-being.
    8.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unseling teachers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o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work-related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9.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unseling teachers of different work seniority on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pression and well-being.
    10.There is good fit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ing teachers on psychological contract, work-related stres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mental health.
    11.Overall, through verific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 model of counseling teachers’ mental health, in terms of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ing teachers, work-related stress is a dangerous factor that will enhance the level of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a protective factor that can increase the level of well-being.
    12.Through verific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 model of counseling teachers’ mental health, the feeling of well-being plays the role of a full mediator in the performanc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depression. By enhancing subjective feeling of well-being will lower the propensity toward depression and increase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The research discusses on the various findings above and propose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as referenc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ing teachers,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agency and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 in terms of actual work, policy setting, and academic research.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佩瑜(2016)。醫療院所職場霸凌、工作敬業心、心理契約與幸福感之關係探究。環球科技大學中小企業經營策略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王秋霜(2014)。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海威、劉元芳(2008)。中美高校教師心理契约的比較研究。中國高教研究,3,83-84。
    王麗斐、杜淑芬、羅明華、楊國如、卓瑛與謝曜任(2013)。生態合作取向的學校三級輔導體制:WISER模式介紹。輔導季刊,49(2),4-11。
    田慧晶(2007)。桃園縣國中教師所之決心理契約實踐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古彩緣(2017)。以心理契約觀點探討休閒調適對餐廳內場人員工作壓力與離職意圖調適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江明修(1999)組織情感與心理契約的建立,教育資料與研究,30,7-10。
    江曉萍(2009)。國小教師情緒智力、情緒勞務與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何建文(2010)。國民小學教師心理契約對教學信念之影響–以領導者與部屬關係及組織公平為調節變項。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何麗花(2010)。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函芸(2009)。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吳美金(2013)。臺北市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英璋(2000)。心理的復(重)建與心靈的復(重)建。教育部主辦「九二一震災心理復健」學術研討會文集(彰化)。
    吳清山、林天祐(2007)。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毓蓉(2014)。國中輔導教師心理資本及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呂美惠(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心理契約、學校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宋宥賢(2015)。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MPCG)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民寧、陳柏霖、許嘉家(2010)。教師憂鬱傾向的影響因素之研究。諮輔與諮商學報,32(2),73-97。
    余民寧、劉育如、李仁豪(2008)。臺灣憂鬱症量表的實用決斷分數編製報告。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4),231-257。
    余民寧、謝進昌、林士郁、陳柏霖、曾筱婕(2011)。教師主觀幸福感模式建構與驗證之研究。測驗學刊,58(1),55-85。
    李玉媄(2015)。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易杰(2015)。心理契約、心理資本、工作敬業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醫保健服務業為例。輔仁大約科技管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李勁霆(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賦權增能與教師心理契約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盈慧(2006)。女性心理健康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碩博士班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美遠(2010)。成人心理健康量表之編製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桂仙(2017)。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職場靈性、生命意義感與心理幸福感關聯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淑菁(2017年3月27日)。新好老師的條件。天下獨立評論。2020年6月10日,取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54/article/5473。
    李新民(2004)。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6,47-68。
    李新民、陳密桃、謝青曇(2007)。職場幽默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以幼兒教師為例。教育心理學報,38(4),375-396。
    李麗美(2015)。私立科技大學教師工作壓力、心理契約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巫姿嫺(2011)。大學生生活壓力、心理資本與憂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仕釩(2016)。心理契約與員工福祉之研究-以心理資本為調節效果。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碩政(2009)。桃竹苗區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之幸福感。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育呈(2009)。國中輔導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德威(2016)。桃園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及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之影響。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文正(2012)。國小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學效能、工作滿意度及主觀幸福感關聯模式之建構與驗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邦傑、陳美娟(2006)。學校組織與教育人員心理契約量表的建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4),39-68。
    林怡君(2017)。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心理資本、支持系統與輔導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金生(2003)。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思吟(2016)。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初任教師教學困擾、因應策略與心理健康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美珠(2014)。餐旅系實習生心理契約與產業續留意願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碧芬(2018)。臺中市地區郵局內部行銷、心理契約與員工之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斯嫺(2013)。國民中學校長靈性領導、教師心理資本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邱施仁(2018)。新北市國中兼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復原力及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皓政(201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六版):SPSS與R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書局。
    柯永河(1993)。心理治療與衛生:我在晤談椅上四十年。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胡翠芳(2015)。轉換型領導與工作表現之跨層次關係探討:以員工幸福感為中介效果、心理契約滿足為調節效果。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與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洪妙如(2015)。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情緒勞務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紀成進(2011)。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人員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唐順得(2011)。雲林縣國小已婚女性教師工作壓力、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孫國華(2014)。國小教師心理資本、情緒勞務、實用智能與教學效能徑路模式之建構及驗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張以昌(2017)。組織公平、組織信任、心理資本、心理契約與職家衝突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捷運公司為例。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張美婷(2014)。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私立國中小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張喬惠(2014)。心理契約、心理資本、感恩與工作倦怠之關聯性研究。輔仁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張偉豪、鄭時宜(2012)。與結構方程模型共舞:曙光出現。新北市:前程文化。
    張禎容(2010)。臺北市高中職教師工作壓力、憂鬱傾向與生活品質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美玲(2007)。青少年早期社會關係與其心理健康、偏差行爲、快樂感相關性之探討。新臺北護理期刊,9(2),23-34。doi:10.6540/NTJN.2007.2.003
    高夏雯(2010)。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與教學表現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許仁安(2018)。臺北市國中兼任學務工作教師工作壓力、心理資本及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連子菁(2011)。國民小學校長真誠領導與教師變革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教師心理資本為中介變項。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台南市。
    郭岱喬(2017)。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情緒智力為調節變項。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學校經營與管理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郭珮君(2018)。輔導教師完美主義、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婷婷(2012)。臺北市公立高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復原力與憂鬱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其樑(2009)。高雄縣中等學校心理契約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建誌(2014)。國中專任輔導教師情緒智能、工作壓力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美娟(2006)。國民中學教職人員之心理契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如雯(2014)。新竹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心理資本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怡廷(2008)。高中職認輔老師之投射性繪畫與自我概念及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宜芬(2010)。高雄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憂鬱情緒與自殺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俞吟(2011)。高中職主任輔導教師輔導專業角色踐履、生活角色相對重要性與幸福感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政翊(2011)。臺北市國中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幸福感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銘峰(2011)。嘉義縣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倦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慧芳(2015)。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代理代課教師知覺組織支持、心理契約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慧姿(2013)。高中教師靈性健康、寬恕與主觀幸福感量表的編製及其預測模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豐書(2010)。高雄市國中教師知覺組織變革、心理契約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梁太陽(2007)。國小兒童自我知覺之親子關係、衝動性格及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梁翠媛(2014)。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心理資本、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莊秉翰(2011)。ERP套裝軟體售後服務人員心理賦能、工作壓力與心理契約關係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彭尹騏(2017)。探討大陸高校教師心理契約、工作壓力、積極行為與幸福感之研究。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曾永清(2013)。國中教師健康對其班級經營與學生學習的影響與效益分析-多層次模式應用。學校衛生,(62),29-46。doi:10.30026/CJSH.201306_(62).0002
    曾柔鳴、黃財尉、盧奐均、林佩蓉、李美遠(2014)。心理健康構念的後設分析與測量模式檢證。測驗學刊,61(1),1-26。
    曾淑萍(2011)。親子關係與青少年偏差行為的雙向關係:青少年男女之比較。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期刊,3(2),1-33。
    黃千瑛(2007)。高職學校綜合職能科教師工作壓力、負向情緒調適預期與憂鬱情緒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玉萍(2013)。屏東縣國小社會領域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秀芳(2012)。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黃佳慧(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心理資本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未出版,新竹市。
    黃政昌、王蔚竣(2008)。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篩選性評估。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惠玲(2008)。國小女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毓琪(2012)。臺中市國民中學組織健康、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態度相關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裕婷(2015)。新竹市國民小學教師心理契約、幸福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銘福、黃毅志(2010)。 影響台東縣國二學生心理幸福之因果機制:家庭社經地位與社會網絡何者重要。教育與社會研究, (21),1-37。
    黃煥超(2017)。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知覺的正向領導、心理資本、職場靈性與生命意義感之關聯性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韻如(2017)。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心理契約、教師幸福感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麗君(2007)。國中輔導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楊凱雯(2016)。國中階段特殊教育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楊怡萱(2016)。國中生主觀幸福感、正向心理資本、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負向情緒調節對憂鬱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博士班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萬榮水(2002)公務人員期望「跨組織發展」生涯之勞雇心理契約意涵。研習論壇,19,29-34。
    詹媛菱(2016)。臺北市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自我效能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詹曉雯(2017)。臺中市國民中學校長領導行為、教師心理契約與其兼任行政職務意願相關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劉育綺(2013)。國中教師心理資本、工作負荷與工作倦怠感相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劉佩瑜(2015)。幼兒園園長正向領導與幼兒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奕禎(2012)。國中、高中(職)體育教師心理資本對工作壓力與創意教學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劉哲華(2018)。心理契約缺口對職業倦怠之影響:個人與工作適配的中介效果與心理資本的調節作用。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劉舜琇(2015)。心理契約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探討幸福感及職場靈性之角色。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穎蓉(2014)。知覺組織支持、關係型心理契約及工作壓力對工作滿足的影響─以工作生活平衡為中介變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顓誼(2018)。為師心苦誰人知:高雄市國中教師情緒勞務與心理健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儼德(2017)。新北市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輔導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蔡育諮(2018)。工作資源、心理契約、正向心理資本與職家衝突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韻瓊(2008)。國民中學校長家長式領導、教師心理契約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靜芬(201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情緒勞動、心理資本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中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鄧柑謀(1990)。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群楷(201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心理契約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子宸、黃芳銘(2016)。組織支持、心理資本和健康影響國中教師工作倦怠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15(1),121-135。
    蕭佳純(2014)。國中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之多層次分析。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10,129-160。doi:10.6713/BEEM.201401_(10).0005。
    賴明琪(2015)。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展、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賴淑娟(2016)。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學習社群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龍志浩(2016)。國民中學校長多元架構領導、教師心理資本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謝秀味(2010)。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人格特質與因應策略對教師心理健康之影響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謝青曇(2006)。幼兒教師的幽默感、心理健康及其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雅苓(2010)。臺北縣、市國中生覺知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資本之相關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桃園市。
    謝智恆(2017)。新手諮商心理師心理資本、幸福感與生涯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謝傳崇(2011)。校長發展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肯定式探詢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 211,52-65。
    鍾孟君(2015)。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心理契約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顏士傑(2004)。員工心理契約與主管領導風格相關性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羅文興(2006)。國小教師職業倦怠、因應策略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蘇盈如(2015)。心理契約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幸福感為中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龔珮瑄(2016)。國小教師情緒智慧、情緒勞務與心理健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英文部分
    Argyris, C. P. (1960).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xford, England: Dorsey.
    Avey, J. B., Luthans, F. and Jensen, S. M. (2009), Psychological capital: A positive resource for combating employee stress and turnover. Hum. Resour. Manage., 48, 677-693. doi:10.1002/hrm.20294
    Banks, M., Clegg, C., Jackson, P., Kemp, N., StaffordD, E., & Wall, T. (1980). The use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as an indicator of mental health in occupational studie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3(3), 187–194. https://doi.org/10.1111/j.2044-8325.1980.tb00024.x
    Bill, H. (2020, March 20). A housebound world finds solacein Yale’s ‘Science of Well Being’ course. YaleNews. Retrieved June 10, 2020, form http://tcta02.blogspot.com/2010/01/apa-08.html
    Boomsma, A. (2000). Reporting analyse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7, 461-483.
    Canon, J. (1932). The Wisdom of the Body. New York, NY: Norton.
    Cheryl, J. T., & Cary, L. C. (1993). Mental health, job satisfaction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UK teachers. Work Stress, 7(3), 203-219.
    Costa S. & Neves P. (2017). Job insecurity and work outcomes: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Work & Stress, 31(4), 375-394, DOI: 10.1080/02678373.2017.1330781
    Demirkasimoglu, N. (2014). Teachers` Psychological Contract Perceptions and Person-Environment Fit Levels. Eur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6, 45-68.
    Fornell, C., & Larcker, D. F. (1981).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 39-50.
    Guest, D.E. (1998). Is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worth taking seriously? Journal of Organisational Behaviour, 19, 649-64.
    Hair J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 Anderson, R. E. (2009).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7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Herrman, H., & Jané-Llopis, E. (2012). The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Public Health Reviews, 34(2), 6.
    Hoyle, R. H. & Panter, A. T. (1995). Writing about structural Equations models. In R. H. Hoyle (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oncepts,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pp.56-75). Thousand Oaks, CA: Sage.
    Jackson, D. L., Gillaspy, J. A., & Purc-Stephenson, R. (2009). Reporting practice i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 overview and some recommendations. Psychological methods, 14(1), 6-23.
    Keyes, C. L. M., & Lopez, S. J. (2002). Toward a science of mental health: Positive directions in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s. In C. R. Snyder, & S. J.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45-59).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eyes, C. L. M. (2007). Promoting and protecting mental health as flourishing: A complementary strategy for improving national mental health. American Psychologist, 62(2), 95-108. http://dx.doi.org/10.1037/0003-066X.62.2.95
    Kotter, J. P.(1973).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5(3), 91-99.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9). Teacher Stress and Satisfac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21(2), 89–96. https://doi.org/10.1080/0013188790210202
    Landsberger, H. A. (1955). Interaction process analysis of the mediation of labor-management disputes.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3), 552-558.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NY: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Levinson, H., Price, C.R., Munden, K.J., Mandl, H.J., & Solley, C.M. (1962). Men, Management and Mental Health.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gman, K. A. (2009). The high impact leader: Moments matter in accelerating authentic leadership development.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32(2), 282-284. Retrieved from https://search.proquest.com/docview/220855509?accountid=10067
    Luthans, F. (2003).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OB): Implications for leadership and HR development and motivation. In L. W. Porter, G. A. Bigley, & R. M. Steers (Eds.), Motivation and leadership at work (pp. 178-195). NY: McGraw-Hill/Irwin.
    Luthans, F., Luthans, K., & Luthans, B. (2004).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 47(1), 45−50.
    Luthans, F., & Youssef, C. M. ( 2004 ). 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33(2), 143-160.
    Luthans, F., Avolio, B. J., Avey, J. B., & Norman, S. M. (2007).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Personnel Psychology, 60, 541−572.
    Luthans, F., & Youssef, C. M. (2007). Emerging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management, 33(3), 321-349.
    MacNeil, I. R. (1985). Relational contract: what we do and do not know. Wisconsin law review, 10, 483-525.
    Maguire, H.(2002).Psychological contracts: Are they still relevant? 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7(3), 167-181.
    McDonald, R. P. & Ho, M. H. R. (200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repor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es. Psychological Methods, 7, 64-82.
    Meckler, M., Drake, B. H., & Levinson, H. (2003).Putting psychology back into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 12( 3), 217.
    Menninger, K. (1958). Menninger Clinic monograph series. Theory of psychoanalytic technique. New York, NY, US: Basic Books.
    Mental health (2019). In MediLexicon Medical Dictionary. Retrieved from http://www.medilexicon.com/dictionary/mental%20health
    Milstein, M. M., & Golaszewski, T. J. (1985).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ly based and individually based stress management efforts in elementary school settings. Urban Education, 19(4), 389-409.
    Moracco, J. C.,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Personnel & Guidance Journal, 60(9) ,549-552.
    Parkinson, J. (2006). Establishing national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indicators for Scotland. Journal of Public Mental Health., 5(1), 42–48. https://doi.org/10.1108/17465729200600010
    Parzefall, M. & Hakanen, J. (2010),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its motivational and health‐enhancing properties,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25 (1), 4-21. https://doi.org/10.1108/02683941011013849
    Rahimnia, F., Mazidi, A & Mohammadzadeh, Z. (2013). Emotional mediator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well-being: The role of stress, anxiety, and depression.Management Science Letters, 3(3), 913-926.
    Rayle, A. (2006). Do School Counselors Matter? Mattering as a Moderator Between Job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 9(3), 206-215. Retrieved from http://www.jstor.org/stable/42732672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s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obinson, S. L., & Rousseau, D.M. (1994). Violating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Not The Execption But The Norm. Journal of Orgnization Behavior, 15, 245-259.
    Rousseau, D. M. (1989). Psychological and Implied Contracts in Organizations. 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Journal, 2, 121-139.
    Rousseau, D. M. (1990). New Hire Perceptions of Their Own and Their Employer’s Obligations: A Study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1, 389-400.
    Rousseau, D. M., & Parks, J.M. (1993). The Contracts of Individals and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5, 1-43.
    Rousseau, D. M. (1995).Psychological contracts in organizations: understanding written and unwritten agreements. Thousand Oaks, CA: Sage.
    Schein, E. H. (1980).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3 ed.). NJ: Pearson College Div.
    Schreibe, J. B. (2008). Core reporting practic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dministrative Pharmacy, 4, 83-97.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NY: McGraw Hill.
    Seligman, M. E. P., & Csikszetmihalyi, M. (2000).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5-14.
    Senior, C., Fearon, C., Mclaughlin, H., & Manalsuren, S. (2017), How might your staff react to news of an institutional merger? A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31(3), pp. 364-382. https://doi.org/10.1108/IJEM-05-2016-0087
    Shah, T. A., & Shah, S. Z. A. (2016). Combined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on employees’ job level outcomes. Europea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8(26), 5-19.
    Steven R. S. (2014). Melancholy and happines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33(4), 447-458.
    Sutton, G., & Griffin, M. (2004). Integrating Expectations, Experiences, and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New Professional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7(4), 493-515.
    Takeuchi, R., Wang, M., & Marinova, S. V. (2005).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psychological workplace strain during expatriation: A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Personnel Psychology, 58(4), 925-948.
    Tellenback, S., Brenner, S., & Löfgren, H . (1983). 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1), 19–33. https://doi.org/10.1111/j.2044-8325.1983.tb00106.x
    Viet & Ware. (1983).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Well-Being in General Population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1(5), 730-74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11).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Mental health: New understanding, new hope.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9915251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152514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0514
    顯示於類別:[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51401.pdf7091KbAdobe PDF241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