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12922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656/144643 (79%)
造訪人次 : 51724135      線上人數 : 4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9222


    題名: Facebook 影響政治人物與民眾互動之研究─以 2018 年桃園市議員選舉為例
    Facebook`s Study on Influencing Political People`s Interactions with The Public - A Case Study of 2018 Taoyuan Election of Members of City Council
    作者: 許育誠
    Hsu, Yu-Cheng
    貢獻者: 蕭乃沂
    許育誠
    Hsu, Yu-Cheng
    關鍵詞: 臉書經營
    政治行銷
    線上政治參與
    Facebook management
    political marketing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2020-04-06 14:46:08 (UTC+8)
    摘要: 透過此研究目的是為了要了解2018年桃園市議員候選人,如何透過臉書政治行銷4P(產品、推廣、通路、價值)經營策略有哪些不同,候選人如何利用臉書功能去經營自己的粉絲專頁影響民眾線上及線下政治參與。其本研究透過個別深度訪談、次級資料分析、以及內容分析,透過臉書內容分析去了解10位候選人臉書粉絲專頁的政治行銷4P的貼文有哪些差異,再以訪談10位候選人,了解候選人臉書經營策略。
    本研究發現候選人在臉書經營策略中推廣及通路及價值上之間差異,不同候選人在推廣貼文上主要透過臉書搭配其他社群媒體(LINE、Youtube),以及有街頭演講、新聞節目等,再來是通路貼文例如:愛心義賣、追垃圾車路線…等,還有價值貼文例如:評論公共議題及政治議題。以及候選人在線上臉書及其他社群媒體的經營同時搭配線下實際民眾互動策略彼此雙管齊下,爭取曝光及吸引民眾目光。以及候選人透過臉書及其他社群媒體展現候選人的特色同時與民眾互動及交流,議員選舉如同選一個政治明星,候選人必須展現自己特色並同時保持與民眾互動,爭取民眾支持。
    其實務建議為候選人須清楚自己的品牌價值,展現出屬於自己的風格,才可以在議員選舉中脫穎而出,以及候選人須專注於實際與民眾互動交流而非一直投入於臉書廣告,民眾偏好於實際與候選人互動及交流,透過臉書虛擬活動去影響民眾實際參與活動。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2018 Taoyuan City Council candidates, how to through Facebook political marketing 4P (products, promotion, access, value) business strategy is different, how candidates use the Facebook function to run their own fan pages to influence people`s online and off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rough individual in-depth interviews, sub-data analysis, and content analysis, this study looks at the differences in political marketing 4P posts on the Facebook fan pages of 10 candidates, and interviews 10 candidates to understand the candidates` Facebook business strategies.
    This study found that candidates in the Facebook business strategy to promote and access and value differences, different candidates in the promotion of posts mainly through Facebook with other social media (LINE, Youtube), as well as street speeches, news programs, etc. , followed by access posts such as: love to sell, garbage truck routes ,etc. There are also value posts such as comments on public and political issues. And candidates in the online Facebook and other social media ope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actual offline people`s interaction strategy of mutual lying, to try to expose and attract the public`s attention. As well as candidates through Facebook and other social media t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ndidates while interacting with the public, the election of members of Parliament is like the election of a political star, candidates must show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maintain interaction with the public, to win public support.
    In fact, it is suggested that candidates should be aware of their brand value, show their own style, in order to stand out in the election of members of Parliament, and candidates should focus on the actual interaction with the public rather than always invested in Facebook ads, the public prefer to actually interact with the candidates and exchanges. Influence people`s actual participation through Facebook virtual activities.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壹、專書
    王石番 (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李宇美(譯) (2011)。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Clay Shirky原著)。貓頭鷹出版:台北市。
    林秀雲(譯) (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14版)(Earl Babbie原著)。雙葉書廊
    周世惠 (2011)。台灣臉書效應:Facebook行銷實戰。台北市:天下
    張永誠 (1990)。選戰行銷。台北:遠流出版社。
    張潤書 (2009)。行政學(修訂四版)。台北:三民書局。
    陳鴻基 (1995)。選舉行銷戰。台北:正中
    鈕則勳 (2005)。政治廣告-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cacaFLY團隊 (2011)。Facebook精準行銷術:這樣打廣告最吸客。台北市:城邦
    鄭自隆 (1995)。競選廣告─理論、策略、研究案例。台北:正中書局
    鄭自隆 (2001)。競選文宣策略:廣告、傳播、與政治行銷。台北:遠流出版

    貳、期刊及研討會論文
    王泰俐 (2013)。「臉書選舉」?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社群媒體對政治參與行為的影響。東吳政治學報,第三十一卷第一期,頁1-52
    王嵩音 (2006)。網路使用與選舉參與之研究-以2004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台灣民主季刊3卷4期:頁71-102。
    王億晴、梁慈芳 (2018)。假新聞對閱聽者之影響探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報
    李宜芳 (2007)。Web 2.0下的部落格發展與政治行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研究所,南臺灣資訊科技與應用研討會
    張卿卿 (2002)。競選媒體使用對選民競選議題知識與政治效能感的影響一以兩千年總統大選為例。選舉研究,9(2):1-39。
    張卿卿 (2002)。大學生的政治媒介認知、政治媒介行為與其政治效能與政治參與之間的關係。選舉研究,9(2):37-63。
    張卿卿 (2006)。網路的功與過:網路使用與政治參與及社會資產關係的探討。新聞學研究,86:45-90
    陳明通、楊喜慧 (2016)。2014臺灣地方選舉「柯文哲現象」的外溢效果:民進黨新竹市長候選人林智堅的個案分析。選舉研究 ,23:1,頁107-151
    陳春富 (2002)。探討商業行銷與政治行銷之異同。南亞學報,12,頁75-88。
    陳照森、洪志平 (2012)。大學生族群對於臉書的使用行為探討。中華科技學報,p.127-p.146
    黃宗賢 (2013)。國中Facebook使用情形之初探。教育研究論壇
    莊伯仲 (2000)。網路選戰在台灣-1998年三合一大選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廣告學研究,第14期,31-52頁。
    鈕則勳 (2007)。競選廣告策略初探-以2004年總統大選陳呂陣營為例。台灣民主季刊,第四卷,第一期,第151頁
    鄭自隆、刑縱任、馬方哲、戴文玲 (2001)。2000年總統大選候選人網站分析。傳播管理學刊,3,21-50
    劉嘉薇 (2009)。媒介抑鬱論或良性循環論?─媒介影響民眾政治支持的定群追蹤分析。「臺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2008L)2008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月17-18日),臺北:臺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規劃與推動委員會、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參、碩博士論文
    王冠翔 (2000)。政治行銷:候選人形象定位及認知差異之研究-以台灣二○○○年總統大選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宜璇 (2003)。候選人競選網站的選戰策略-以2002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兆倫 (2018)。謠言分藍綠?政治傾向與社群媒體謠言傳播之關聯性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于真 (2008)。政治行銷對選民投票行為之影響-以2008年彰化縣立法委員選舉第三選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邱奕勝 (2013)。候選人經營臉書策略之研究。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邱聖雯 (2017)。社群媒體與選舉:以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岳鋒 (2018)。候選人臉書經營策略之探討:以2018臺北市市長、市議員選舉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論文
    林盈廷 (2011)。社交網路遊戲對使用者社會網絡及線上人際互動之影響-以 Facebook為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學位論文, 頁1-78
    林逸綾 (2009)。女性候選人參選政治行銷個案分析-以2006 年台北市議員選舉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范正益 (2007)。運用資通科技進行政治行銷之關鍵成功因素。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筱雯 (2012)。大學生在Facebook虛擬社群的使用現況與人際關係、網路成癮之研究-以屏東教育大學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碩士論文
    徐良容 (2000)。網際網路對選舉之影響-以我國公元兩千年總統選舉之總統競選網站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承群 (2010)。網路選戰策略研究—以民進黨2009~2010台灣地方選舉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
    高閔琳 (2011)。社群網站與台灣地方選舉之關係—以2010年高雄市長候選人陳菊Facebook經營個案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乃心 (2015)。候選人臉書的使用與避免以2014九合一立委選舉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張育瑋 (2016)。沉默螺旋理論在網路民意形塑上之實證研究 ─以2016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選民在臉書上的意見表達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
    張榕昇 (1996)。傳播行銷在選舉上的應用─以1993年縣市長選舉為例。銘傳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張銘坤 (2004)。2004年總統大選網路運用與使用之初探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秋旭 (1998)。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柯林頓競選策略之研析:政治行銷之概念與實踐。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洸佑 (2017)。2016年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之政治行銷策略:時代力量的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雅玫 (2016)。學生臉書使用與政治參與:以太陽花學運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翰霆 (2018)。網路紅人養成之關鍵因素。國立師範大學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碩士論文
    黃思維 (2013)。使用Facebook大學生之網路人際關係與自我展演。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涵詠 (2012)。網路競選行銷策略之研析:以2008年美國總統候選人歐巴馬為例。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惟廉 (2018)。商品化與另類經濟:台灣網紅經濟的異托邦。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秋月 (2011)。資訊科技媒介應用在政治選舉之行銷效果:以2010五都選舉為例。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蔡甄萍 (2001)。候選人之社會行銷與個人形象關聯性之研究─以立法委員洪秀柱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廣仁 (2002)。整合行銷傳播在政黨競選之應用。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秀美 (2002)。高雄市選民投票抉擇因素之研究:2002年第三屆高雄市長選舉個案。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龔涵君 (2011)。Facebook之廣告效果研究—以PLaiN服飾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肆、網路等電子資料
    方德琳 (2010)。Facebook社群行銷熱-OPEN將衝上人氣第一,30雜誌,68,89-92,2010年4月2日,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8292
    孔德廉、嚴文廷 (2018)。反論述、反菁英、接地氣,「韓流」是怎麼捲起的?,報導者,2018年11月23日,取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2018-election-kaohsiung-han-kuo-yu
    中央選舉委員會資料庫 (2019)。參考網址:http://db.cec.gov.tw/histMain.jsp?voteSel=20061201B2
    中時電子報 (2018)。九合一選舉及時開票,2018年11月24日,取自:
    https://election2018.chinatimes.com/municipalcouncilors/area/68000/07
    中時電子報 (2018)。不只柯文哲韓國瑜,黃敏惠也靠社群操盤大吸年輕選票,2018年11月29日,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1129003543-260407?fbclid=IwAR3vJK83aQVOpF4W_2-E0kwy4sSrPmn42z-35_Wh0Fcif7fi5n02CbCy8QI
    羊正鈺 (2018)。【資訊圖表】20年數字看「第三勢力」真的崛起了嗎?,2018年11月30日,取自:https://election.thenewslens.com/2018/html/article-6-4.html?fbclid=IwAR3J9NVjG_r660UkzzzGYjef_b7lkX59VCVOmGrEeGzcZBLVIVDAM4Y4USQ
    Naomi L.行銷人 (2018)。FB社群龍頭地位不保?臺灣網路社群趨勢全分析,DGcovery 編輯群,2018年4月15日,取自:https://www.marketersgo.com/marketing/2018/04/15/2017-social-media-analysis-report/
    何英煒 (2013)。台灣人瘋臉書,名列前茅。中時電子報,2013年8月19號,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819000085-260204?chdtv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2017)。取自:https://www.twnic.net.tw/doc/twrp/201711f.pdf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2017)。取自:https://www.twnic.net.tw/doc/twrp/201711c.pdf
    陳君毅 (2016)。假新聞之王:因為有我,川普才能當選美國總統。TechOrange 科技報橘。取自: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6/11/29/fake-news-makes-isapresident/
    程遠述 (2019)。第一步先別談政策,候選人都想學的網紅術。天下雜誌,2019年1月4日,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572&fbclid=IwAR3rOgbOQQKPZi_Xx4c-EKUikfE60jc-VzpV1l_VHNH8OL8j6KusNer72Zk
    劉季清 (2018)。國人愛用臉書、網購、直播離不開。工商時報
    劉致昕 (2017)。川普生產鏈─分化法國,《商業周刊》,1539:56-66,2017年5月10日,取自: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Article_page.aspx?id=32157

    英文文獻
    Barnes, S. H., & Kaase, M. (1979). Political action. Beverly Hills: Sage, 381-447
    Beresford, Quentin (1998). Selling Democracy Short: Elections in the Age of the Market. Current Affairs Bulletin, February/March, 24-31.
    Boulianne, Shelley (2011). “Stimulating or Reinforcing Political Interest: Using Panel Data to Examine Reciprocal Effects between News Media and Political Interest.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28(2): 147-162.
    Clemente, M. N. (1992). The Marketing Glossary.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Collins, Neil and Patrick Butler (2002).Considerations on Market Analysis for Political Parties. The Idea of Political Marketing. Westport, Conn, London: Praeger Publishers, Nicholas J. O’Shaughnessy ed.
    Conway, M. Margaret. (1985).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Howard, P. (2016). Is Social Media Killing Democracy? Medium. Retrieved from https://medium.com/@pnhoward/is-social-media-killing-democracy-ebce00776dde
    Huntington, Samuel P. (1976). No Easy Choic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im, Joohan, Robert O. Wyatt, and Elihu Katz (1999). “News, Talk, Opinion,
    Participation: The Part Played by Conversation in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16(4): 361-385.
    Kotler,Philip (1982).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York, Prentice-Hall.
    Kotler, P. (1985).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Y.: Prentice-Hall, pp.461-463.
    Kushin, Matthew James and Masahiro Yamamoto (2010). “Did Social Media Really Matter?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Media and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 in the 2008 Election.”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13, 5: 608-630.
    Mauser, Gary A. (1983). Politc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Campaign Strategy.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ors.
    Rheingold, Howard (1993) .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Schmitt-Beck, Rüdiger. (2003). “Mass Communicatio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Vote Choice: The Filter Hypothesis of Media Influenc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33(2): 233-259.
    Schumpeter, J. (1976).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London, George Allen&Unwin.
    Verba, Sidney and Norman H. Nie and Jae-On Kim (1978). Participation and Political Equalit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Vosoughi, S., Roy, D., & Aral, S. (2018). 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 Science, 359(6380), 1146-1151.
    Waller, L. G. (2013). Enhancing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Jamaica phe use of Facebook to “cure” the problem of political talk among the Jamaican youth. SAGE Open, 3(2).
    Wring, D. (2002). “Conceptualizing Political Marketing: A Framework for Election-Campaign Analysis.” in N. J. O`Shaughnessy and Stefan Henneberg (eds), The Idea of Political Marketing .New York: Praeger 171-18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10625601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256018
    資料類型: thesis
    DOI: 10.6814/NCCU202000368
    顯示於類別:[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601801.pdf2534KbAdobe PDF246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